首頁>Club>
這一新政你怎麼看,你有更好的意見嗎? 我個人認為也不要按照年齡限制了,按照青訓限制,中超報名就像歐冠那樣要求每隊必須有十多個本隊青訓球員,更能加速培養。
17
回覆列表
  • 1 # 靜靜的半島

    先說好處

    1、國內的俱樂部將更加重視青訓,在未來完全有可能出現全U23的中超球隊。如果這個政策得到良好的執行,那麼我們的足球水平將大幅提高。

    2、降低外援的上場人數,對國內球員來說將有更多的出場時間,但似乎僅限於U23。

    3、大幅度提高主力中國球員的身價,但是這僅限於國內的轉會流通。因為在新政的作用下,會減少U23以上的球員登場人數,為了不降低球隊的競爭力,高水平的內援將對球隊提高競爭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保障了貧民俱樂部的生存發展空間,每年都賣出許多球員的俱樂部本身就更加重視青訓,因為買不起,所以自己培養。新政很明確會減少外援和增加U23的登場人數,這會讓目前的中超球隊實力更均衡。

    5、足協在進步,先不說這種政策的效果如何,至少現在的足協比以前的任何時期都要好有作為,希望他們在出好政策的同時,還能及時改進出現的問題。

    再說會出現的問題

    1、年齡造價,新政的執行時間是今年夏天,很多來不及準備的球隊會不會用造假的方式來對抗新政呢?我們歷史上年齡造假的問題可多了。

    2、財務造假,新政還有一個關於財務平衡的問題。那麼在未來可能明面上不會再出現天價引援了,實際轉入地下,變得更不好把握,增加了管理難度,破壞公平競爭。

    3、有很多球迷是來看巨星的,在新政策的限制下,會導致一部分球迷的流失和降低聯賽的國際關注度。企業也會減少贊助金額,質量更低的廣告。

    4、增加亞冠球隊的財務負擔,球隊參加亞冠成績不好的話是要被全華人民怒罵的,而所以雙配置將是亞冠球隊的標配。在未來會不會出現為了不參加亞冠出現故意輸球的可能那?

    5、新政的出臺過於突然,這導致在之前鉅額投入的球隊會出現損失,也許執行時間應該有個緩衝期,因為就目前的中國足球來看,財政收入和球迷基礎這些政策都過於超前。

    純手機碼字,有錯請誤見諒。

  • 2 # 拒絕者154433262

    我怎麼看,我一般都不看,基礎設施,長年規劃,感覺現在的足球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愉快了。如果足協以為出臺一個這個政策就可以馬上改善我們的風格

  • 3 # 百盈足球

    政策背景:

    之前的u23和現在的u23政策,明眼人一看就不是足協弄出來的,足協只是負責發文通知罷了。由於各俱樂部對於上面要求的u23政策執行不到位,很多場次甚至出現了出場10幾分鐘就換人的場面,這與足協上頭制定政策初衷背道而馳,惹惱了上面,才會又來這麼一個更加嚴苛的政策。

    政策影響:

    球隊篇

    1、利好型

    對於青訓較好的俱樂部是利好,比如第一時間出來支援足協的山東魯能,還有富力、建業和恆大等年輕球員儲備豐富的球隊,如果執行到位的話,恆大的全華班不是夢。

    2、受損型

    中超大部分球隊都在此列,大部分球隊都缺乏有實力的u23球員。本賽季的u23名額都是勉強湊出來的。下賽季新政策實施之後,上海上港、上海申花、北京國安這三隻依靠超級外援的球隊的實力預計將出現明顯下降。而對於那些中下游球隊來說,實力下降幅度不大,而且是大家都整體下降的情況下,新政策對他們影響較小,畢竟這些球隊的外援實力不算出眾,而國內的球員方面,說白了除了個別實力出眾之外,大部分的球員技術能力差距不大,年輕球員和這些老球員的差距只在經驗上,多給機會的話,打出來的機會不小。

    球員篇

    1、利好型

    這個政策的最大利好群體就是u23年輕球員,很多之前踢不上一隊的球員將大量被提拔進一隊。透過大量的比賽,這裡面還是能出一批可用之才的。因為中國球員整體水平比較低下,大多數球員間的差距只是經驗和比賽能力,這些東西,年輕球員透過和外援的訓練和比賽都能獲得。

    2、受損型

    直接受損害的就是實力不足的u23以上年紀的球員,基本以90到94年年齡段為主。目前國內各隊當打的國內球員基本以85到89為主,至少在目前這幾年他們基本都還是各隊鐵打主力。新政策來了之後,他們中的大多數地位還是很穩固,再不濟也是個主力替補。而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90到94年齡段的球員,實力不足以和隊內大佬抗衡,政策上又不符合u23政策,可謂是政策最大的受害者。

    政策短期內看不利於中超的商業開發和發展,但對於目前屢戰屢敗的各級別國足不斷下降的實力會有一個止損反彈的效果。這個政策的目的我認為還是要豪賭世界盃,短期2022年能進更好,最次也要進入2026年世界盃,畢竟那時候亞洲有8.5個名額,再進不去就說不過去了。

  • 4 # 猴大未髒夠

    足協新政,一看就是卑鄙的猴大搞鬼。自己當初七外援,年初限制別人外援上場人數,讓人家買了人上不了場。現在又搞外援奢侈稅,今年只有猴大不更新外援,新政前夜虧本處理掉J馬,時間剛剛好。猴大怎麼每次都未卜先知!!提前佈局!!猴大一看自家實力老化,馬上花錢買乾爹,叫囂全華班,卑鄙無恥下流!

  • 5 # 滕躍spirit

    直接5外援5u23 帶著踢 咱們在和外援好好學習意識和技術 肯定會提高的 加油吧 中國足球

  • 6 # 愛幻想的大尾巴狼

    屁股決定腦袋,只有在中國上場人數是靠政策決定的。乾脆計劃經濟得了,大家以後都別看了,這就是外行管理內行的結果。

  • 7 # 大鵬老師

    這個問題其實不太好回答。這個中超新政其實短期來看對中超聯賽的發展肯定是有不利影響的,長期來看現在不太好說能達到什麼程度。總體上個人表示不太看好這個中超新政。

    先分析外援政策。這個上場的U23人數=外援人數的政策其實就是從側面限制了各俱樂部引進外援的人數。因為很多俱樂部不可能有3名實力符合首發的U23隊員,所以只能消減外援的上場人數了。

    第一,限制了外援人數和高水平外援的加盟,中超俱樂部的實力肯定會大打折扣,中國國內球員的實力,大家都心中有數,在亞洲最多算作二流水準,和日韓球員差距比較大,再沒有了外援的BUFF加成,中超球隊以後在亞冠比賽中基本會淪落為陪太子讀書的角色,想從亞冠小組賽中出線可能都是奢望。

    第二,沒有了大牌球星的中超聯賽,還會吸引那麼多球迷關注嗎?肯定沒有吸引力啊。那麼會直接影響中超聯賽的關注度,影響聯賽的上座率。中超聯賽的影響力下降,必然導致投資人的撤資,也會引起贊助商和版權購買者的質疑。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能以後就沒有了財大氣粗的老闆為了奪取亞冠而豪放的發放獎金的故事了。球迷們也沒機會津津樂道今年俱樂部又要引進哪個球星了。天空體育也不會再轉播中超聯賽了。中超聯賽世界第6大聯賽的美夢還沒開始做就已經醒了。

    第三,缺少了優秀外援的加盟,會對國內球員帶來不利的影響。國內球員平時在與這些世界級球星一起訓練、比賽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足球技術,先進的足球理念,高超的足球意識。在耳濡目染中無形的提高著自身的實力。國內球員甚至都不用去留洋,在中超俱樂部效力的外援實力都可以效力5大聯賽。中國球員相當於在家門口訓練比賽基本等價於去留洋的效果了。

    以上幾點是足協的限制外援政策所帶來的一些不利因素,個人認為限制外援的政策還是對中超聯賽的發展有一些影響的。

    那麼接下來分析U23的問題。從這個2018賽季就要開始執行的U23新政來看,是2017年U23政策的加強版。看來足協費盡心思要著力培養U23球員了。但是這個U23政策會延續多久,以後一直會執行下去嗎?

    U23隊員的出場規定,可以算作足協對年輕隊員的培養政策,也算足協對青訓工作的支援。短期可能真的看不出對中超聯賽以及中國足球發展有任何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仔細分析,長期來看還是會有一些幫助的。

    第一,給很多中小俱樂部以活路。眾所周知,中超很多中小俱樂部沒有那麼強大的資金實力,都是靠著培養年輕球員,然後賣給豪門來維持運轉,U23新政對中小俱樂部來說是一個好政策,只要努力培養年輕球員,就不愁銷路,成績也會有起色。

    第二,給中國足球培養更多的年輕才俊。這些年中國的各級國家隊表現糟糕,不能令華人滿意,U23新政帶給年輕球員很多機會,使他們能夠快速的積累比賽經驗,提升自身實力,間接的為國家隊儲備人才。

    第三,U23新政促使各傢俱樂部真的重視青訓,重視預備隊聯賽,只有重視了青訓,培養出自己的U23隊員,才能保證自己在中超聯賽中的成績。這樣無形中促使各俱樂部加大青訓的投入。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分析。作為球迷還是希望中超聯賽能夠繁榮發展,大牌球星越來越多,比賽越來越精彩,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大。希望中國足協能再學習一下其他國家先進聯賽的做法,制定一個既能有利於U23球員鍛鍊,又能保證外援質量的政策。保證中超聯賽能繼續向前發展,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聯賽。

  • 8 # Michael58362161

    U23是扯卵談,U20可以有。現在是足球人才斷檔,梯隊聯賽不完善,那年輕球員的出場時間和外援出場時間以及球隊平均年齡進行數理統計比較合適。

  • 9 # 足球新聞翻譯官

    世上最噁心的事就是:一堆平時從來不看球的人,跑到足球圈裡叫這個那個,還喊什麼怎麼怎麼著老子就不看球!!!

    其實這裡根本就沒有業內人士,連線受過專業訓練的人都沒幾個,更不用說帶隊,帶梯隊,搞俱樂部基礎建設了,憑什麼下那種奇葩的結論?像什麼中超要完蛋,沒外援你不看之類的?

    早些年甲A聯賽的時候,守門員一腳開上看臺,不照樣還有一堆球迷。。。。

    看看U23政策在今年的表現再下結論:

    本賽季U23球員在各隊待遇不同,權健,上港,建業明顯要更勝一籌,韋世豪,張修維(可惜了。。。)這樣的球員明顯有著巨大發揮潛力。而其他球隊則是應付政策。

    那麼,應付政策就代表政策是錯的麼?未必。你看恆大那幫老將,已經在三線作戰力不從心了,整體上明顯年輕很多的上港,在亞冠拼完之後,照樣聯賽兩連勝,足協盃將恆大掃出局。而且還是林創益、韋世豪、付歡這樣的年輕球員壓陣。

    如果有政策,U23球員可能應付性地上10分鐘,如果沒這個政策,U23球員可能連這個10分鐘都不會有。

    這就是最大的價值:策略沒有絕對好壞,只能能否行的通。

    而這政策更大的限制其實是外援,而不是U23;由於各種外援都消耗了大量資本,導致球隊沒有培養年輕球員的意願。

    要知道買 一名外援,有經紀人和選材團隊就可以了。

    培養一名U23,則需要的是整個青年球員培養體系,梯隊教練,助教,理療師,營養師等等等等,所以,一項政策的背後往往是一個環境的改變。

    不是你看好就好,不看好就一定不好的。這需要時間和結果來檢驗。

    從長期來看,這種政策性的要求多少還能讓一部分資金和機會流到國內年輕球員身上,在年輕球員有機會的同時,那些培養年輕球員的大批教練們也不至於荒廢,這是比U23上多少分鐘更重要的背景。

    多思考,少放炮。。。。。

  • 10 # 絕對147367094

    這種所謂為培養新人而出臺的政策是很不合理的,筆者認為從根本上來講絕對起不到足協想達到的目的,甚至還會直接影響到聯賽的觀賞性。簡單講,為了符合足協的這個政策,各隊都會相應在年輕球員出場時間和位置上大做文章,尤其是鋒線上很難給到年輕球員位置或足夠的上場時間。而鋒線不利一直以來都是國足的主要問題所在,所以這麼看來很顯然這樣的政策肯定是無效的。那麼筆者倒想提出一個建議供大家探討:

    各中超俱樂部必須組建u21隊伍參加聯賽,賽程跟成年隊基本一致,可提前一,兩天進行,重點是u21隊伍的成績計入該球隊在聯賽中最後總成績。具體辦法為成年隊當賽季的分數加上u21隊伍百分之五十的分數,最終形成了該俱樂部當年的最終成績。這樣操作的好處在於各隊重視青訓不會再停留在表面,因為直接跟成績掛鉤了。另外透過u21聯賽發掘的真正有能力的新人可以納入一線隊繼續征戰,老實說現行政策中u23球員實在不能算是年輕球員了。當然筆者提出的建議在操作上還有很多具體情況需要仔細雕琢,希望關心和真正喜愛中國足球的朋友們能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見和建議來不斷完善,也許有一天中國足協能採納這樣的方式也未可知。都說人生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求擴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劍網三手游到底是玩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