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
2 # 暴君小哥
原因很多,下面主要列舉幾點原因。
一,兵源素質不行。太平天國運動一開始能夠席捲半壁江山,主要依靠強悍的戰鬥力,然而,太平軍在於清廷對抗過程中死傷在所難免,而補充的兵源戰鬥力遠不如起義時的老兄弟。
二,將領個人能力不行。打仗不光要靠士兵,更為重要的需要傑出的將領。一個優秀的將領往往能後抵過百萬雄師,歷史上以少勝多便是力證。太平軍早些年起義時名將輩出,到了後期隨著傷亡病死等各種原因,導致人才凋零。不可否認,李秀成能力還是有的,可惜一人之力也無力迴天。
三,軍紀渙散,革命鬥志銳減。早期的太平軍有頑強的戰鬥力意志,嚴肅的軍紀,正因為如此才橫掃綠營八旗。然而到了後期,軍隊上下追求享樂主義,士兵怯戰,將領惜命。
四,各自為戰,不聽號令。早期太平軍只有五個王,五王分別掌握兵權,上下齊心,一舉攻克南京。而後期天王洪秀全封了幾千個王,可以想象,如此多的王爺,要做到統一號令有多難,再加上各王爺自己的小算盤,僅憑李秀成一人之力,難以駕馭。
五,糧食缺乏。李秀成兵力幾十萬,然而天京城內早已斷糧,供糧隊伍又被清軍切斷,這就註定了李秀成只能速戰速決。很可惜的是,清軍根本不與太平軍決戰,隨著時間推移,太平軍糧草耗盡,失敗也是遲早的事。
-
3 # 聊坐南書房
天京被圍,率領25萬大軍的李秀成為何沒能解救天京?
1862年3月,曾國荃率湘軍由安慶沿江東下,一路攻克巢縣、蕪湖等地,於5月30日逼近雨花臺,距離天京城內僅四五里,但由於曾國荃貪功心切,孤軍進犯天京,曾國荃部加彭玉麟水師一共不到三萬人,而且還有不少傷病員,如果太平軍乘曾國荃部一路征戰,立足未穩之際,發動攻擊,完全有可能打敗來犯湘軍,但最終卻導致天京城失陷,天國覆滅的結局。造成這種結果有多種原因,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太平軍行動遲緩,貽務了戰機。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華人心渙散,缺乏鬥志,李秀成等人也對湘軍有所畏懼。在湘軍圍攻天京後,李秀成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討論救援天京問題,認為曾國荃部勢頭正盛,太平軍難與爭鋒,向天王建議先往天京運送一批糧食、火藥、武器等物資固守天京,待曾國荃部懈怠後再戰,但天王洪秀全否決了這個建議,一日連下三詔,嚴責李秀成不忠,無奈,李秀成再次召開會議,決定調動大軍救援天京。但因洪秀全濫封王位,導致太平天國內部政令不通,軍隊難以調動,拖延了三個月,才好不容易湊了十三個王,十幾萬大軍。這三個月時間,使曾國荃有了充足的時間佈置防禦,以逸待勞,佔居了主動權。
二、湘軍曾國荃指揮有方
曾國荃因自己孤軍深入,缺少友軍的配合,就利用太平軍救援來遲的期間,修築堅固的壕溝工事,在天國大軍回援天京後,以守為攻,決不輕易出擊,同時聯絡大營爭取支援。曾國荃還透過重賞士兵,提升湘軍計程車氣和戰鬥力。在隨後雙方展開44天的雨花臺會戰中,雙方損失慘重,曾國荃本人也中槍受傷,太平軍雖然兵力佔有優勢,再加上李秀成的弟弟李世賢也率部趕來參戰,但終因湘軍事先準備充分,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三、洪秀全和李秀成在指揮上存在失誤
太平軍在救援天京時,雖然在兵力和武器上佔優勢,但因李秀成以全面鋪開式進攻,分散了兵力,導致沒有擊中湘軍的要害。洪秀全為了挽回敗局,又作出了讓李秀成率部北上,進兵皖北,再攻湖北的決定,期望吸引曾國荃撤兵救援湖北,來達到為天京解圍的目的。李秀成不敢違抗命令,只得率部北上,因皖北已成湘軍腹地,造成了李秀成孤軍深入,既無糧草又無後援,太平軍餓死、病死不少。此時,曾國荃擔心李秀成進攻揚州後,再回到李秀成掌控的蘇州,無疑於虎歸山林,曾國荃就再次向天京外圍猛攻,天王急召李秀成回援天京。1863年6月20日,李秀成終於再次回到天京,但疲於奔命的太平軍在一路的作戰中,損失了十餘萬人,李秀成手下能夠作戰的部隊已所剩無幾了。
四、太平軍的後勤無法保障,糧食供應嚴重短缺
太平天國後期,糧食主要透過走長江來供應,但此時,湘軍彭玉麟的水師早已將水路控制,太平軍無法獲得糧食供給,只能透過高價向一些外國商人購買。但後來曾國藩透過總理衙門照會各國公使,在攻克天京前嚴禁外國船隻在天京城外停泊,徹底切斷了天京的糧食來源。
五、太平天國其他各部對救援天京較為消極
在天國後期,一些太平將領在江、浙一帶佔領了很多州、縣,這些將領忙於經營自己的地盤,打自己的小算盤,所以有些將領對救援天京並不積極。 1863年9月,李秀成曾在蘇州組織軍隊支援天京,但各部擔心沒糧,不願意遠征,就連李秀成返回天京時,他的弟弟李世賢也曾勸他不要再到天京了。在這種情況下,李秀成向天王洪秀全建議“讓城別走”,就是讓洪秀全進行轉移,儲存實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按照當時的情況,這個建議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太平軍在皖南、蘇浙一帶還有很大的地盤。李秀成的這個建議也是曾國藩最擔心的,但這一建議沒有被天王洪秀全接受。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也宣佈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徹底失敗。
天京城破後,李秀成保護幼天王逃出天京,並將自己的戰馬讓給幼天王,導致自己在方山被俘。雖然後世留下有李秀成“乞降”疑問,但是否有誤讀或遭人篡改仍需史學家考證。我們透過李秀成救援天京時的個人表現來看,李秀成無愧於“忠王”這個稱號。
-
4 # 沉沉相殷
天國氣數已盡,大勢已去,敗局已定,李秀成軟弱,愚忠為天王牽制,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李秀成不是優秀的政治家,諸將蛻化各懷鬼胎,兵員多烏合之眾,政治軍事方面戰略戰術上的錯誤,缺乏必死之心,缺糧食軍火健卒名將,缺乏水師,缺乏掌握科技文化的知識分子,缺乏群眾支援,怎麼能不敗。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後期靠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這對“雙子星座”支撐。而隨著陳玉成在安慶的大敗,後被清軍俘虜而凌遲處死,太平天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1864年,湘軍已把天京這座孤城圍得水洩不通。天京城內、因為缺糧,加上疫病橫行,軍民死傷無數,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太平軍的武器彈藥也所剩無幾了,所剩下來的數萬人馬大抵屬於老弱病殘,戰鬥力大打折扣。
逼於朝廷的壓力,湘軍水陸兩師數萬人馬加緊了攻勢,日夜圍攻。
不久,曾國荃指揮湘軍向天京城外的太平軍據點最重要也是最後一道防線——有著“龍脖子”之稱的地保城發起了最後的猛攻。
湘軍採取了地道戰的戰術,而太平軍進行了最頑強的抵抗。當湘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挖的30多條地道後,卻都被李秀成給搗毀了。
地道戰法本是李秀成一看家本領,因此,他應對起來當然得心應手,他採用了雙管齊下的辦法。
一是採取了甕聽法。李秀成命人在城牆下放置諸多銅鐵甕,令盲人坐在裡面聽。盲人聽覺遠勝於正常人,湘軍挖地道的聲響自然逃不過盲人的耳朵。
二是採取了觀草法。李秀成每天安排人在城上觀察近城牆地面的草兒顏色。究其原因是湘軍如果挖地道時肯定要攜帶燈火或火把,有火就有煙氣,煙氣日夜不停地上灼,地面的草就會枯黃。
就這樣,湘軍的地道自然逃不過李秀成的火眼精睛。他發現湘軍的地道後,主要採取兩種應對措施:一是下挖。在湘軍地道的下面挖一條地道,再用炸藥把上面的湘軍地道轟塌。二是對挖。直接和湘軍的地道進行面對面地對挖,挖通後,用事先早已準備好的毒氣和糞汁等物灌進去,挖地道的湘軍非死即傷。
結果,湘軍在地道戰中一直沒有取得成功。然而,湘軍圍攻天京已經兩年多,地保城終究還是被湘軍攻破了。
“龍脖子” 地保城的失守,一切都改變了。湘軍在上面修築炮臺數十座,居高臨下,對城內進行赤裸裸地打擊。同時,細心的曾國荃發現地保城離天京城牆距離很近,只有十多丈遠,於是利用炮火的掩蓋,又開始挖地道。
李秀成當然預料到湘軍會在此挖地道,因此調集炮火對射,以阻礙湘軍挖地道。但湘軍佔據高方位,又有許多炮臺,完全壓制了太平軍的炮火。
由於距離短,湘軍挖地道進展很快,只幾天就挖到了天京城邊。儘管如此,李秀成還是發現了湘軍的舉動,而想要像以前那樣採取下挖和對挖的方式來對付顯然是行不通了。無奈之下,李秀成決定放手一搏,派兵出城從入口端破壞地道。
為了不打草驚暈經,李秀成精心挑選了數百名敢死隊,讓他們穿上湘軍的服裝,深夜出擊。結果果然打了湘軍一個措手不及,敢死隊很快全殲了把守地道口的湘軍,然而,就在敢死隊準備實施爆破時,湘軍發現了異常,組織大隊人馬殺了過來,幾百敢死隊怎麼抵擋得住,大多數戰死,只有少部分退回了城中。
李秀成的敢死隊的“錦衣夜行”失敗後,湘軍很快發起了最後一攻。
這天清晨,湘軍要地道中堆積了大量炸藥,隨後點爆了,一聲巨響後,城牆被炸塌一截,湘軍先鋒蠻將朱洪章率一千五百湘軍生龍活虎地破口殺進了天京城。
隨及,天京城告破,太平天國運動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