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貓兒科
-
2 # 熊貓兒科
黃疸的外在表現就是皮膚髮黃,嚴重的眼珠發黃(鞏膜)。寶寶生後或多或少會有黃疸表現,有些是生理性的,觀察即可,有些則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療。
1.生理性黃疸
(1)大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7-10天內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
(2)寶寶情況良好,不影響吃奶及睡眠。
(3)膽紅素值測定一般不超過12.9mg/dl,早產兒不超過15mg/dl。
2.病理性黃疸
如果新生兒在24小時內出現黃疸,可能是病理性的,一定要馬上就醫。以下是臨床常見的幾種病理性黃疸:
●發生於出生後24小時之內,鞏膜及全身面板黃染,並在短期內迅速加深,常為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
●黃疸進行性加重,同時伴有發熱、拒乳、精神差等,有可能是各種感染引起的敗血症。
●隨著黃疸逐漸加重,大便變成白色呈陶土樣,要考慮由先天性膽道閉鎖引起的阻塞性黃疸。
●黃疸持續時間過久,或黃疸消退後而又復現,有可能是新生兒肝炎、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代謝性疾病引起。
●血中檢測膽紅素水平過高,黃染過深,嗜睡、吸吮無力、尖叫或抽搐等,可能已發生膽紅素腦病。
3、治療對策
生理性黃疸:暫觀察,必要時曬太陽或暫停母乳,協助退黃;
病理性黃疸:
(1)一般來說,對於重度黃疸(膽紅素測定在15毫克—20毫克)的寶寶,可透過藍光照射來治療。
(2)對於日齡小的寶寶可能需要應用靜脈藥物如白蛋白結合膽紅素,防止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3)對於有原發疾病的,如感染、溶血等,則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4、如何護理
(1)注意每天觀察新生兒面板黃染的進展情況及全身症狀,有無發熱、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跳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發現及時就醫。
(2)注意嬰兒臍部清潔,防止感染,加重黃疸。
(3)按需餵養,母乳不足時及時增加配方奶,補充足夠的熱量和液量,讓寶貝多從尿液及糞便中排洩膽紅素。
5、如何預防
(1)出生早期,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讓胎便儘早排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黃素,不排乾淨就會經過新生兒肝腸迴圈重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高。
(2)保證新生兒體液充足。正常新生兒一天一般7次以上小便,如果次數不足,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洩。
(3)多曬太陽。Sunny能起到光照治療的作用。直接曬太陽最好,不過要保證寶寶不被曬傷。
(4)低體重兒、窒息兒、母嬰血型不合等高危新生兒,應及早在產後監測其血清膽紅素,必要時預防性光療。
6、當寶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及時就醫
●黃疸時間早:出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
●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染。
●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
●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
●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
健康小貼士:母乳性黃疸是怎麼回事?需要斷奶嗎?
有的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超標或消退延遲,是一種特殊型別的病理性黃疸,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迴圈增加有關。
絕大多數母乳性黃疸患兒,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黃疸就會漸漸消退,不影響健康。
是否斷奶要根據實際情況,聽醫生的建議。排除其他病理情況,醫生一般需檢查一下膽紅素的含量,若已經高到一定程度,需要暫停母乳,否則不要輕易就把母乳停掉。
暫停母乳時,媽咪應該使用吸奶器按時將母乳吸出,凍在冰箱裡,以後在寶貝需要時用。吸奶的頻率應該保證每2~3個小時一次,這樣也可以有效地保證母乳的分泌量,不至於造成乳腺炎或是母乳量的減退。
-
3 # 蓮子132496037
實際上,新生兒科醫生也很關注寶寶的黃疸,在寶寶出生後住院期間,每天都會觀察寶寶的黃疸,必要時透過面板大致檢測寶寶的膽紅素水平,當高度懷疑寶寶有病理性黃疸時,就會採血檢測。一般來說,可以透過以下區別來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區別1:出現時間生理性黃疸:在寶寶出生後2-3天出現。病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開始出現。 區別2:持續時間生理性黃疸:足月寶寶的黃疸會在4-5天達到高峰,5-7天逐漸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寶寶的黃疸會在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較長,足月寶寶大於2周,早產寶寶大於4周;寶寶黃疸消退後又再次加深、加重。 區別3:嚴重程度生理性黃疸:程度較輕,從面部開始,主要分佈在頭面部及軀幹,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無明顯黃疸。病理性黃疸: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較明顯的黃染。面板呈金黃色,甚至桔黃色,也有的呈暗黃色。鞏膜也有明顯黃染。 區別4:進展情況生理性黃疸:進展較慢,每日膽紅素升高速度較緩慢。病理性黃疸:常在一天內加深許多,每日膽紅素上升迅速。 區別5:寶寶情況生理性黃疸:寶寶精神狀態良好,體溫正常,食慾好,睡眠佳,哭聲響,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黃疸:寶寶吸奶無力、拒奶、吐奶,精神差、嗜睡,伴有發熱或體溫不升,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等,大便顏色呈白色或陶土色,尿液呈深黃色、茶色甚至醬油色。 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並無絕對界限。一般住院3~4天,也就是寶寶在黃疸最明顯的時候出院。因此,寶寶出院前醫生都會檢查黃疸情況,如果寶寶黃疸較重,會建議稍遲出院,以便觀察和治療。回家後,寶寶的黃疸應該繼續消退,如果寶寶的黃疸遲遲不退,或者反而加深時,尤其是伴有精神萎靡、不吃奶等情況時,爸爸媽媽應儘快到醫院確診和治療。
-
4 # 向日葵之語
新生兒黃疸是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的,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發生膽紅素腦病,引起死亡或嚴重後遺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膽紅素生成較多,運轉膽紅素的能力不足,肝功能發育不成熟,由於這些特點,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洩膽紅素的能力僅為成人的1%~2%,因此極易出現黃疸。生理性黃疸出現早,與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孩子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在兩週內消退,
-
5 # 學做優秀好媽媽
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在出生後兩三天左右,用肉眼便可看出面板開始變黃,這就是所謂的“黃疸”。
新生兒出現的黃疸,絕大多數屬於“生理性黃疸”,意思是說,這種黃疸是新生兒理當出現的,嬰兒本身並沒有毛病。
然而,生理性黃疸是如何產生的呢?
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死亡之後,所產生的膽紅素經由肝臟排洩到腸道內,這是自然的過程。
如果紅血球死亡的速度太快(如急性溶血時),或是肝臟排洩功能出現障礙(如肝炎或膽道阻塞),這時過多的膽紅素無法由血中排除,就會使皮膚髮黃,這就是一般所說的“黃疸”。
新生兒的紅血球壽命較短,也就是說紅血球死亡的速度較快,而此時新生兒的肝臟功能仍不成熟,相對的,排除膽紅素的能力較差。新生兒之所以都會出現黃疸現象,就是因為上述這兩個因素。
這種黃疸在新生兒出生後三四天會上升到最高峰,約一週左右就逐漸消退,這就是所謂的“生理性黃疸”。
相對於“生理性黃疸”,有些不幸的新生兒卻產生了“病理性黃疸”。
顧名思義,病理性黃疸就是指小寶寶的黃疸並非生理上的自然現象,而是由潛在的疾病所導致。
哪些疾病會造成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呢?
常見的疾病包括: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肝炎、新生兒急性溶血性疾病。
當然,一旦罹患這些疾病,黃疸並非唯一的症狀,往往還會有其他的線索,引導我們進一步想到潛在的疾病。譬如有敗血症時,小寶寶除了黃疸之外,吸吮力會減退,哭聲也變得較小,體溫則或低或高。
並非用肉眼觀察就可分辨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也不是驗個血,測定血中的黃疸指數,據此判斷,數值高的就屬病態,數值低的就屬生理性。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有相當的認知,新生兒的黃疸並不全然是生理性,有--lJ",部分是屬病理性的,而這種病理性的黃疸也不是靠肉眼便看得出來。因此,如果小寶寶的舉止或活力不太對勁,就要趕緊帶去讓醫生檢查。
-
6 # 營養師麗君
新生兒黃疸大多數是生理性的(90%),病理性黃疸僅佔10%以下。
生理性黃疸:通常新生兒在出生兩天後,就可以用肉眼看出面板有點黃,在3~5天到達高峰,7~10天多半就會消失,這時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15mg/dL就屬正常範圍。
病理性黃疸:以下幾種可能是病理性黃疸的徵兆,一旦出現,媽媽一定要帶寶寶去醫院及時就診:
1.出生後寶寶黃疸水平就偏高且持續升高;
a.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之內就發現黃疸,是“早發性黃疸”;
b.黃疸指數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這種情況比較常見的是溶血型黃疸(媽媽和寶寶的血型不合)。
c.黃疸指數升得太高,有15mg/dL。
d.持續的時間太長,一般生理性黃疸持續的時間是7~10天,如果超過兩個星期就要注意了。
2.寶寶的腹部、手臂或是腿也逐漸呈現黃色;
3.寶寶的眼白呈現黃色;
4.寶寶因黃疸會變得很難叫醒,煩躁,或是不吃奶。
總結一句話:怎麼判斷 生理 病理黃疸--看面板指數 黃疸血液指數 看眼珠顏色 看小便顏色 看尿布顏色。
-
7 # 育兒交流圈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寶寶出現臉部和身體面板輕度泛黃現象。包括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前兩個一般在4~5天達到最高峰,大約在7~10天左右逐漸消退,膚色恢復正常,但是病理性黃疸則需要查明病因對症治療。
新生兒黃疸正常指標:
足月兒黃疸正常值:膽紅素低於12.9mg/dL。
早產兒黃疸正常值:膽紅素低於15mg/dL。
為什麼會有黃疸
生理性黃疸
在胎兒期,胎兒是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寶寶出生後,新生兒用自己的肺呼吸獲得氧氣,體內的低氧環境得到改變,紅細胞需求量減少,於是大量紅血球被破壞,分解產生膽紅質。但是新生兒的肝功能發育還不完善,無法把膽紅質處理後排出體外,而堆積在血液中。
病理性黃疸
如果新生兒的黃疸出現早,在生理性黃疸減退後又重新出現且顏色加深,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同時還伴隨皮膚髮黃,白眼球、淚水和尿液有時也呈黃色,精神倦怠、哭聲無力、不吃奶時,這時候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應對的訣竅
1、早開奶:因為初乳有輕微通便作用,有利於胎便排出,減少新生兒黃疸。
2、多觀察,勤測量:在自然光線下,觀察寶寶面板黃染的程度。
3、驗黃疸
如果醫生感覺寶寶黃疸不重,通常可以用經皮測膽儀,儀器碰一下面板就可以。
如果黃疸很嚴重的時候,才需要及時抽血化驗。
4、吃喝方面:
喂點葡萄糖水: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有利於小便的排洩。
喂點乳酸菌製劑:藉助這些藥物,可以儘早使胎便儘早排出。
5、拉撒要觀察:
觀察尿尿:如果發現尿布被尿液染成特別的黃的顏色,呀抓緊時間去醫院。
觀察便便:便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這大多由於先天性膽道畸形所導致的。
6、護理要積極:
多做撫觸,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使黃疸消退。
-
8 # 阿康健康肝膽科
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起的面板或其他器官黃染,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症狀之一。它可以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嚴重者可發生新生兒膽紅素腦病,遺留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那麼,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詳細介紹:
1、從出現時間上區分:
生理性黃疸:足月兒(胎齡滿37周不滿42周的新生兒)生後2~3天出現黃疸;早產兒(胎齡不足37周的新生兒)生後3~5天出現黃疸。
病理性黃疸:在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
2、從持續時間上:
生理性黃疸:足月兒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
病理性黃疸: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大於2周,早產兒大於4周。
3、從黃疸的程度上:
生理性黃疸:黃疸程度較輕,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無明顯黃疸。
病理性黃疸:面板呈金黃色,甚至桔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較明顯的黃染。
4、從黃疸進展情況:
生理性黃疸:黃疸進展較慢,每日膽紅素升高<(5mg/dl)。
病理性黃疸:在一天內加深很多,每日膽紅素上升大於5mg/dl。
5、從一般情況: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好,睡眠、哭聲、精神狀態和平常一樣,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黃疸:可伴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或精神差、嗜睡、兩眼呆滯、吸奶無力、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等。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或呈白色(白陶土樣)者;尿液呈深黃色、茶色甚至醬油色。
6、對於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是病理性黃疸。
-
9 # 菁媽育兒
是不是病理性黃疸,我們可以從以下十個方面來看
第一個從發現的時間來看,一般病理性黃疸是在孩子出生後一天內,也就是24小時之內就會出現
第二個從持續的時間來看,一般病理性黃疸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可能要達到兩週,甚至四周,也就是孩子滿月的時候還能看到黃疸
請輸入圖片描述
第三個從嚴重程度來看,病理性黃疸相對比較嚴重,這一定要需要醫院治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可能會導致黃疸進入到孩子的大腦,引起核黃疸,導致孩子大腦的損傷
第四個容易複發性來看,病理性黃疸,她可能會反覆的出現,而今天好像好一些,但是下午又會反覆的,而且更加嚴重
第六個病理性黃疸,孩子會有一定的症狀,孩子可能會有不適應,就是比較煩躁,胃口不是很好,而且感覺是越來越嚴重
請輸入圖片描述
第七個病例性黃疸,身體可以觀察到的顏色,一般顏色會比較深,不單只是臉上有身上也會有,甚至手腳都會發現黃疸,就說明黃疸還是比較嚴重的
第八個病例性黃疸的原因ABO溶血反應引起的病,理性黃疸,或者說母親是RH型陰型血引起的病理性黃疸,一出生就有新生兒肝炎,或者說新生兒敗血症,導致膽紅素排出不暢引起的黃疸,或者孩子有先天性膽道閉鎖,那這個也會造成嚴重的病理性黃疸,
第九個看檢查報告,一般病例性黃疸的話,血清膽紅素檢查每天的血紅素升高會大於5mg/dl或每小時大於0.5毫克每分升。
請輸入圖片描述
第十個病理性黃疸的治療方案需要進行光照治療或者換血治療,而如果說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那就需要手術治療,比如說先天性膽道閉鎖的話,那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關於判斷是否是病理性的黃疸病你會了嗎?
-
10 # 醫聯媒體
新生兒的黃疸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一種是病理性。其中生理性黃疸比較常見,很多新生兒都會出現。因此,當剛開始出現黃疸的時候,父母不要太過害怕。生理性黃疸一般很快就會退去,而病理性黃疸則是由於母乳、溶血,或者因為孩子是早產兒等原因造成的。
要分辨孩子黃疸的種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觀察孩子黃疸有多嚴重,看身上發黃面板的面積多少,一般病理性黃疸的程度更重一些,發黃現象會遍佈全身,甚至腳底也有。第二個是看黃疸發生的時間,一般的生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很早,孩子出生後一天之內就會出現,但是病理性黃疸則可能是後來才出現,所以復發的黃疸就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同時,生理性黃疸一般是持續很短時間,一週以上兩週以下,而病理性黃疸甚至有可能到孩子滿月的時候都還沒有消退,這種就屬於比較嚴重的。除此之外,病理性黃疸反覆出現的機率更大,孩子的表現也會變得很異常,可能會出現大聲哭鬧,不想吃東西等現象,這是很明顯的。當然,除了上面這些方法,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孩子的黃疸指數。如果黃疸指數很高,就要考慮是不是病理性黃疸,同時及時諮詢醫生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無論是哪一種黃疸,父母都需要多多關注孩子的情況,因為孩子畢竟很小。病理性黃疸很有可能導致不良後果,當情況比較嚴重的時候,就需要住院治療,不要因為捨不得孩子而不願意讓孩子住院,畢竟孩子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指導專家:謝金秋,主任醫師,錦州市中心醫院兒科。從事兒科臨床工作18年,擅長小兒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
11 # 生命召集令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兒科病,醫學上常把出生28天以內新生兒黃疸稱為新生兒黃疸。此病主要臨床特徵是新生兒面板、黏膜及鞏膜黃染等。這種病主要是由於新生兒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致血液中膽紅素水平上升所引起。
正如題主所問到的,此病被分成生理和病理性兩大類。顧名思義,生理性為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其是一種暫時性的黃疸,而病理性黃疸為一種異常的病理現象,持續時間較久。二者有些很大差別:首先是發病時間上的不同,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正常新生兒出生以後的兩到三天時間內發生,四到六天可達高峰,一週到十天便會自行性消失。生理性黃疸新生兒除了黃染伴輕度食物差以外,一般不會有其它臨床表現。病理性的則常在新生兒生後24h內出現,有的則在新生兒出生後的一週或者數週之後才會出現,持續時間也是相當長久,如足月兒一般會持續2周之久,而早產兒持續時間更是可長達4周之餘,有的可能還會因為某些原因出現病情加重,亦或者消退後再次發作。
另外,生理性顏色多淺花色,病情重者顏色還會較深,但患兒面板仍不失紅潤。其部位以鞏膜、軀幹、四肢近端為多發,在四肢一般不超肘膝。病理性黃疸病人,如果有膽紅素升高,顏色則多為陰黃或暗綠色,如果沒有膽紅素升高,則多為金黃色或者橘黃色。其發病位置除了與生理性相同部位以外,還可能累計手、足心。
看了以上的介紹,想必大家知道該如何對新生兒黃疸究竟屬於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做出判斷了吧!
本期答主:左旺 醫學碩士
回覆列表
黃疸的外在表現就是皮膚髮黃,嚴重的眼珠發黃(鞏膜)。寶寶生後或多或少會有黃疸表現,有些是生理性的,觀察即可,有些則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療。
1.生理性黃疸
(1)大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7-10天內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
(2)寶寶情況良好,不影響吃奶及睡眠。
(3)膽紅素值測定一般不超過12.9mg/dl,早產兒不超過15mg/dl。
2.病理性黃疸
如果新生兒在24小時內出現黃疸,可能是病理性的,一定要馬上就醫。以下是臨床常見的幾種病理性黃疸:
●發生於出生後24小時之內,鞏膜及全身面板黃染,並在短期內迅速加深,常為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
●黃疸進行性加重,同時伴有發熱、拒乳、精神差等,有可能是各種感染引起的敗血症。
●隨著黃疸逐漸加重,大便變成白色呈陶土樣,要考慮由先天性膽道閉鎖引起的阻塞性黃疸。
●黃疸持續時間過久,或黃疸消退後而又復現,有可能是新生兒肝炎、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代謝性疾病引起。
●血中檢測膽紅素水平過高,黃染過深,嗜睡、吸吮無力、尖叫或抽搐等,可能已發生膽紅素腦病。
3、治療對策
生理性黃疸:暫觀察,必要時曬太陽或暫停母乳,協助退黃;
病理性黃疸:
(1)一般來說,對於重度黃疸(膽紅素測定在15毫克—20毫克)的寶寶,可透過藍光照射來治療。
(2)對於日齡小的寶寶可能需要應用靜脈藥物如白蛋白結合膽紅素,防止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3)對於有原發疾病的,如感染、溶血等,則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4、如何護理
(1)注意每天觀察新生兒面板黃染的進展情況及全身症狀,有無發熱、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跳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發現及時就醫。
(2)注意嬰兒臍部清潔,防止感染,加重黃疸。
(3)按需餵養,母乳不足時及時增加配方奶,補充足夠的熱量和液量,讓寶貝多從尿液及糞便中排洩膽紅素。
5、如何預防
(1)出生早期,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讓胎便儘早排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黃素,不排乾淨就會經過新生兒肝腸迴圈重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高。
(2)保證新生兒體液充足。正常新生兒一天一般7次以上小便,如果次數不足,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洩。
(3)多曬太陽。Sunny能起到光照治療的作用。直接曬太陽最好,不過要保證寶寶不被曬傷。
(4)低體重兒、窒息兒、母嬰血型不合等高危新生兒,應及早在產後監測其血清膽紅素,必要時預防性光療。
6、當寶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及時就醫
●黃疸時間早:出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
●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染。
●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
●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
●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
健康小貼士:母乳性黃疸是怎麼回事?需要斷奶嗎?
有的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超標或消退延遲,是一種特殊型別的病理性黃疸,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迴圈增加有關。
絕大多數母乳性黃疸患兒,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黃疸就會漸漸消退,不影響健康。
是否斷奶要根據實際情況,聽醫生的建議。排除其他病理情況,醫生一般需檢查一下膽紅素的含量,若已經高到一定程度,需要暫停母乳,否則不要輕易就把母乳停掉。
暫停母乳時,媽咪應該使用吸奶器按時將母乳吸出,凍在冰箱裡,以後在寶貝需要時用。吸奶的頻率應該保證每2~3個小時一次,這樣也可以有效地保證母乳的分泌量,不至於造成乳腺炎或是母乳量的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