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尹禾
-
2 # 孟珍
謝邀。打仗,其實跟體育比賽差不多,都有一定的規矩。按古代人打仗的規矩,我們現代人贏的面很小。因為我們根本不懂戰爭的規律,連兵將的運用都不懂,書上的東西是文學作品,根本當不了真,起不了作用。如果這些兵馬中什麼都不缺,將,帥,謀士,軍師等都齊全,而且本身戰鬥力就不錯。自己再在裡面實習個一年半載,熟知了其中的一切程式,再去指揮那些本來就與對手勢均力敵兵馬去打,或許會有一些勝算。也只是一點點而已。畢竟戰爭不是兒戲。
-
3 # 曉木曰兮歷史系
有了幾千年的經驗,用十萬兵馬,和古名將打仗,有勝算的,需要休息這些~
紮營:挖壕溝、陷阱,設鹿角、蒺藜,立營牆、點火炬、清理周圍樹木,立吊斗
營帳按一定規章設定,重要物資和人物要受到重點保護
設崗哨和斥候: 不僅營寨周圍要設崗,四周數里甚至十幾裡都要設斥候,有條件的可以設立動物哨兵,狗、鵝(羅馬人就被鵝救過,不過不是特意設立的崗哨)等等。
設立埋伏:反偷襲(這個需高手掐指一算,否則虛耗兵力)
人不解甲馬不卸鞍 (所謂枕戈待旦)
加強反偷襲訓練,以便受到偷襲時不會慌亂炸營。
-
4 #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你這個問題初初看沒什麼意思,但是細細一品還是有點味道的,因為你在問題中說是經過了二十一世紀文明的洗禮,再穿越回去,這不是寫穿越小說可以天馬行空了。
那麼這個問題的實質是這樣的,如果給了你十萬兵馬,你對當時的形勢,後勤,對方的情報也有充分的瞭解,對手主將的個性、能力、缺點、優點等等也是瞭如指掌,在這種情況下,你能贏下這場戰爭麼?
我給的答案是很難。
有人會跳出來說你扯淡,我只要按照對方的部署,這樣這樣,然後派多少人怎麼地,還有不贏的道理麼?
打仗不是吃飯喝酒,沒那麼多套路。先來看一段韓世忠平叛的描寫:“未幾,明受詔至,世忠曰:“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斬其使,取詔焚之,進兵益急。傅等大懼。次臨平,賊將苗翊、馬柔吉負山阻河為陣,中流植鹿角,梗行舟。世忠舍舟力戰,張俊繼之,劉光世又繼之。軍少卻,世忠復舍馬操戈而前,令將士曰:“今日當以死報國,面不被數矢者皆斬。”於是士皆用命。賊列神臂弩持滿以待,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賊辟易,矢不及發,遂敗。傅、正彥擁精兵二千,開湧金門以遁。世忠馳入,帝步至宮門,握世忠手慟哭曰:“中軍吳湛佐逆為最,尚留朕肘腋,能先誅乎?”世忠即謁湛,握手與語,折其中指,戮於市,又執賊謀主王世修以屬吏。”
韓世忠在這段突發的叛亂中,在情況不明,趙構生死不知的情況下,第一時間表明瞭自己的立場“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隨後,斬使,焚詔,進兵一氣呵成,到了臨平,韓世忠第一個跳下船開始衝鋒,自己部隊攻擊不順,勢頭稍微有些減弱,韓世忠馬上下馬拿了戈上前鼓舞,恩威並施,叛軍將弓箭拉得滿滿的,韓世忠竟然像沒看到一樣,拿著刀刃真的是面對敵人的箭矢而衝鋒在前。救出趙構後,他當機立斷,把叛軍首領手指折斷,當場在鬧市口斬殺。
回顧這段經歷,韓世忠面對的所有的所有都不是安排好的,對於前方情況是一無所知,但是他的勇猛和隨機立斷,準確的判斷力是一般人遠遠比不上的。面對這樣可怕的對手,我自認即使兵力勝過他十倍,也不敢與之一戰。
-
5 # 桃源居士45
謝邀!打不過,現在的我們大多停留在紙上談兵的段位,不經過血與火的淬鍊是沒有資格和古代名將相提並論的。有些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太難了,特別是兵家之事,要想成為將軍,需要從一個小兵開始,經過無數次的生死考驗,歷經無數次的戰鬥才會慢慢成長起來。這些都是生活在和平時期的我們所體會不到的。“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過生死關,不敢言兵!
-
6 # 靘史宴
本人自認不是他們的對手,在古代既然能被稱為名將,那麼他們肯定是經歷過無數次戰火的淬鍊,在生與死的邊緣上,進行過無數次的抗爭。
我們生活在這太平盛世的人,是無法瞭解戰爭的殘酷的,我們每天除了手機,就是電腦,身體很多都處在亞健康的狀態,你說就這樣的體質,回到了古代的戰場上,不要說帶兵打仗了,就是讓騎著馬,完成一個300裡急行軍,就估計沒到目的地,骨頭就散架了。
-
7 # 過往如輕煙
古代名將,是熟讀兵書的、自身武藝也是比較好的。首先我們對名將的瞭解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我們真正打起來肯定是名將贏面大
-
8 # 銀河武士
十萬現代裝備的大軍,我可以橫掃古代整個世界,成吉思汗將為我養馬,亞歷山大為我駕車,埃及女王為我玩物,秦皇漢武皆拜腳下
-
9 # 悄悄滴進村打槍滴不要
打不過,我自認為才能不足以統軍,更別提十萬大軍,我也沒有隨機應變的急智,沒有臨危不亂的穩重,更沒有決死的勇氣。所以我還是乖乖的待在現代沐浴祖國的光輝好好生活吧
-
10 # 益達Vlog
我對自己沒信心,給大家列舉幾位古代從沒有打過敗仗的名將。
中華五千年浩瀚的歷史大幕中,閃爍著無數璀璨的將星,然而究其一生從未嘗敗績的確是屈指可數,以下列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8位(按時代排序)。
一、兵聖——孫武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二、一統六國的悍將——王翦
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而軍事生涯中未敗一役的似乎只有他一個。
王翦少年時期就喜愛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戰。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拔九城,奪取趙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趙國,歷時一年,攻陷趙都,虜趙王遷,趙王降,趙成了秦的一個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秦王於是派王翦將兵攻打燕國,擊破燕軍主力於易水西,燕王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秦使王翦子王賁擊楚,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三、大漢飛騎——霍去病
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28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並殺死匈奴單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軍,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眾4萬人,全部佔領河西走廊。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22歲)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僅24歲(虛歲)。
四、北伐之志——祖逖
字士稚,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建興元年(313年),祖逖帶著隨他南下的部曲百餘家北渡長江,“中流擊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至淮陰後,一面冶鑄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兩千多人後開展北伐,面對當時兇蠻的北方部族,北伐軍勢如破竹,曾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後因朝廷內亂,在他死後北伐功敗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極受人民愛戴的將領,他死後,所轄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離世那樣悲傷。
五、北齊最後的支柱——高長恭
蘭陵武王高肅,南北朝北齊王室,一名孝瓘,字長恭,文襄帝四子也。蘭陵王一生參加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其中廣為傳頌的一次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動進攻,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動了一次次進攻,都被北周軍隊擊潰,眼看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境地。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守城的北齊軍隊被困多日,不敢貿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呼起來,開啟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
六、大唐的奠基者——李靖
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淵建唐稱帝,李世民被封為秦王。為了平定割據勢力,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從此,李靖開始嶄露頭角。之後在推翻隋朝,剿滅各割據政權的戰鬥中,李靖無不逢戰必克,唐朝建國後,又率軍北征突厥,為大唐開拓了無限的疆域。貞觀十七年(643),又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影象於凌煙閣,尊奉為功臣,並進位開府儀同三司。
七、精忠報國——岳飛
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不想多說了,他的故事華人基本都知道,只是想指出,無論是徵外還是安內,其領導的岳家軍戰無不勝。
八、常十萬——常遇春
字伯仁,漢族,號燕衡。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明朝開國名將。元至正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十七年,攻寧國(今屬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陳軍。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佔浙西,於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十月,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賜後人冰鐵鐧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後有開平王常寶童痛打嚴嵩)。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他也是公認的一位“天下奇男子”。
回覆列表
打仗,不是看誰懂得多。它是一門藝術,一門很深奧的學問。要不然也不會有“紙上談兵”這一典故。
前面我回答過一個關於李世民軍事能力的問題,在宏觀層面和您的問題有一些聯絡,能領兵打仗,也分幾個級別,到了名將這一層面,就不是一般人能夠企及的了。按照提問關注的選項,可能還只停留在戰爭的表象,我可以理解為,我們站在上帝視角,知道了戰爭前後會發生的事情,那麼是不是就能趨利避害,巧妙的贏得戰爭呢?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並不是的。
在這裡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讓你打一盤魔獸爭霸,你的對手是MOON或者SKY(均是世界頂級選手),事先讓你瞭解他們的全部出兵陣容、甚至包括出兵時間、何時攻打你、從哪個方向攻打你,並且保證這些條件在實戰時也完全不會改變,對戰時再給你開全圖,讓你隨時觀察對方動態。滿足了這些條件,你覺得你能不能打的過MOON或者SKY?你肯定會說不,原因很簡單,因為你不會操作,或者操作沒有他們厲害。那麼答案就出來了,戰爭也一樣,你根本不會操作。
戰爭需要什麼操作呢?不是我危言聳聽,我給你簡單說幾個方面:
人吃馬嚼:十萬人馬,這是一個我們正常人無法接觸到的概念。有些事情你覺得簡單,單位食堂100多人,中午需要做多少才、多少主食、多少水果,讓你直接去管理食堂後勤,你可能都管不好。那麼現在這個資料擴大到1000倍,10w人的後勤工作,從籌集到運輸再到分配,這些即使主將不用親力親為,但是也需要統籌安排,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戰爭就會脫節,這就是為什麼“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歷史上有多少戰爭是因為糧草問題而發生轉折,所以糧草問題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個問題,恰恰是上帝視角也無法解決的,因為這是操作的範疇。
令行禁止:這對戰爭來講更加重要,十萬人,會有十萬條心,有十萬個大腦。你怎麼讓這十萬人聽從你的指揮呢?古代排兵佈陣,多用戰旗,也有專門觀旗語傳達訊息的訊號兵,但是這個說起來簡單,如過不經過長期的操練和系統的訓練,根本無法達到統一排程的效果。首先你的旗語得有專利權,不能用世界統一語言,否則你看得懂,對方也看得懂,那還打個屁,和明牌差不多了。其次你需要透過某些制度和手段約束你的將領和士兵,讓他們有執行力,否則就算看懂旗語,但是執行時出了問題,那也沒法打。這就像你明明想用野蠻人去抵擋MOON的人族步兵,但是你操作不行圈不上兵。
瞬息萬變:好了,現在暫且算你把糧草問題解決了,又能隨意支配你的部隊和兵種,最難的問題來了。戰場上是瞬息萬變的。舉個例子:你知道李世民打王世充是騎兵從側翼衝擊,側翼沒有防守住王世充才輸掉戰爭的,現在你加強了側翼的防禦,重兵把守。李世民按照約定衝擊側翼,很好果然沒有衝擊成功,但是騎兵輕快,李世民發現在側翼沒有機會之後,直接繞後路包抄,同時步兵直接正面出擊,前後夾擊,請問你如何應對?反正我是不知道,我覺得如果讓我上戰場,我可能連李世民戰術調整都看不出來,這不是開玩笑,“兵到一萬鋪天蓋地,兵到十萬徹地連天。”別說看清楚戰局,能分清哪邊是我的人就不錯了。
其實這只是最簡單的幾點,是稍微深入一點就能分析出來的,經過一定的培訓和訓練也有可能解決以上三點問題,只不過是完成的好壞程度而已。其實領兵打仗難點還有很多,比如十萬兵馬肯定要有各級將領,如何建立威信,讓軍中各級勢力都為你所用,這點很難;賞罰分明,如何讓兵士為你賣命,同時要聽你的話守你的規矩,這也很難,不是殺兩個人立威就可以的,搞不好士兵譁變,死都不知道怎麼死;就算你打仗技能都學會了,你人際關係處理不好,打勝仗被上級冒功,被人陷害撤職也不行。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打仗不是過家家,數萬人的生死繫於你一身,不是簡簡單單知道戰爭方向就能贏得勝利的。所以如果給我十萬兵嗎,我是萬萬無法統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