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菜的大白

    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有點像咖哩,給咖哩下定義的是英國而非印度,因此咖哩可以被看作是文化上的混血兒。

    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它的骨骼是寶萊塢式的敘事風格——前急後緩,前半段敘事、後半截抒情;血肉卻是用好萊塢式的價值觀填充而成的。

    《摔跤吧!爸爸》是主流價值觀念的集合,愛國、平權、勵志、熱血、親情,個體為了一個崇高的目標排除萬難、不懈努力並最終在揮灑無盡的淚水、汗水之後贏得了勝利。這些元素就像是蔬菜丁和肉丁,浸在咖哩裡就變得有印度風情了。

    電影的海報都是咖哩色的。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人物和事件改編而成。國家級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 飾)為生活所迫,放棄了為國爭光的夢想,偶然間發現自己的女兒們有運動天賦和潛力。他不顧家人和社會的反對,開始對女兒們進行斯巴達式的高強度訓練,最終培養出了能在國際競賽上為印度取得榮譽的一流女性摔跤運動員。

    作為一部傳記類電影,《摔跤吧!爸爸》的本質仍然是一部電影,不是紀錄片。為了追求戲劇性而對真實人物樣貌、真實事件過程進行篡改也只是一種藝術手法,構不成犯罪。

    現實故事中,大女兒吉塔·珀尕在英聯邦運動會的決賽場上以一比零、七比零連勝兩局,輕鬆擊敗對手;電影中則變成了最後關頭絕地反擊,實現驚天逆轉。

    法緹瑪·薩那·紗卡飾吉塔

    現實生活中,吉塔的教練稱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一個彬彬有禮的紳士,從沒插手干涉過國家隊的訓練。

    所以,教練嫉妒父親而致使父親未能目睹女兒走上領獎臺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並沒有被列為電影重點表現物件的二女兒芭比塔,在同一屆運動會另一級別的摔跤比賽中拿到了一塊銀牌。

    看啊,電影裡的爸爸說得沒錯:只有奪得金牌才會讓人記住你,拿到銀牌的話很快就被人們忘記了。

    電影名“Dangal”直譯過來其實只有“摔跤吧”這一層含義,後面加上一聲對斯巴達爸爸的呼喚,也不會與電影的主題和內容產生不和諧之感。

    阿米爾·汗飾演的這位斯巴達式的摔跤手父親是電影真正的主角,儘管故事展現的是父親培養女兒的過程,旁白的發出者是侄子,但整部影片從開始到最後,被審視、被讚美、被認同的物件其實都是這位父親。父親既是整個故事成立的前提,又是整個故事核心精神的實體化身。

    父親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平權思想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他對自己的四個女兒並沒有抱任何期望,甚至因此一度放棄了讓孩子子承父業、為國爭光的夙願。

    女兒們透過街頭鬥毆展示出自己的潛能後,父親對女兒們的性別氣質期待產生了改觀。只有兒子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被認為是可以由女兒完成的。

    她們從打贏男孩子的那一刻起,就不再以純粹的女兒身份存在了。吉塔和芭比塔不過是印度版本的“勝男”和“冠男”,生理性別被父親置於性別氣質期待之後。

    在這種期待的促動下,父親一手改造了她們的整體形象——褲裝、短髮,這在印度小村落裡是相當令人震驚的。

    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

    種種流言並沒有成為摔跤訓練的障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獨裁者父親的存在。

    前國家摔跤冠軍馬哈維亞在印度村莊中是位人物,沒有人能當面與之抗衡。強大的男性尊親屬本身就是一種強權的載體,當這個載體的暴力指數達到無人匹敵的程度時,被這個載體認定的東西也將必然獲得發展。

    電影裡的馬哈維亞除了和女兒們講理,其他時候能動手解決的基本不動口。村裡人能做的,也就是嘲笑和傳謠,並沒有(或許也不敢)做出任何實質性的阻攔行動。

    在受到印度小新娘哀嘆印度女性悲慘命運的觸動後,摔跤被姐妹倆視為尋求人生另一條出路的方式。父親的期待被內化成女兒們自己的追求——要贏,只有不斷地贏下去,人生才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否則只能找個人嫁了,回家做飯、伺候丈夫、帶孩子。

    吉塔進入大學後,過上了截然不同於普通農村女性的生活。在這個階段,“勝利”的附加值僅僅等同於個體的自我滿足,所蘊含的能量自然比不上對改變命運的渴求。

    回到家鄉的吉塔完成了自我成長中的重要環節——“弒父”。

    在父女對抗完成之前,馬哈維亞的權威是不可撼動的。他負責發號施令,所有的決策既不能被質疑、也不能被拒絕。包括妻子、女兒們、弟弟、侄子在內,幾乎所有人都是馬哈維亞命令的執行者。

    輸給吉塔之後,父女的關係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吉塔掌握了父女關係的主導權,她在低谷期尋求父親的幫助,父親仍然充當著教練員的角色,但已經輪不到他控場了。

    電影將所有的“正確”都大包大攬地放在了馬哈維亞這個角色身上。為了給“勝利”增加更多的附加值以提升其價值,電影借馬哈維亞之口,將一塊金牌的意義與國家榮耀、女性權利等宏大的主題聯絡在一起。當印度國歌響徹體育館時,國家與印度女性似乎也一道取得了勝利。

    在人物的成長上,吉塔和芭比塔都沒能在步伐上趕超爸爸。爸爸一直愛國、一直熱淚盈眶,但他並不是自發地認同女性人格與權利的平等,這種認同是後天習得的。

    決賽前父女談心的場景中,馬哈維亞說話的樣子像是蘇聯老電影裡的政委同志。他言之鑿鑿、深情又不失激昂澎湃,讓觀眾不由得選擇相信他,並隨著人物情緒的起伏而熱淚盈眶,這就是《摔跤吧!爸爸》的厲害之處。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相當成功的商業電影。他有著絕對正面的普適性主題和價值觀,專門挑選去年的聖誕節檔期上映,在同期無對手的寬鬆環境下,重新整理了當時印度電影的票房紀錄。海外發行後,票房成績也很不錯。

    本土上映後,印度共計六個邦及聯邦屬地為電影免稅。節約的稅負被用於印度政府支援的女性保護專案,該專案反對胎兒階段的性別篩查及墮胎、女性保護和女性教育。

    線上透過臺詞宣揚性別平等,線下承擔社會責任、支援政府專案,這些作為讓《摔跤吧!爸爸》擁有了遠超一般優秀電影的意義。

    拋開這部電影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不談,電影本身在人物構建的情理與邏輯上都存在著矛盾的地方。爸爸牢牢地佔有著所有的功勞和義理,爸爸永遠正確,會在困難時施以援手,會在迷茫時指引方向。電影中的爸爸變成了“道成肉身”,是世俗裡的神。

    如果觀眾足夠敏感,還是能在一些段落裡體會到爸爸是在說教的,但《摔跤吧!爸爸》這種咖哩電影自有它的魔力。

    咖哩的辣味和刺激感染了電影所有的元素。觀影過程中,氣氛和情緒是持續的、不間斷的,因而那些一掠而過的說教不容易被察覺,也就不會令觀眾感到反感,觀點也不容易被觀眾抗拒。

    在表現形式上,電影的前半程加入了些許輕鬆的情節,來調節觀眾的情緒。

    影片配樂印度風格鮮明,略帶戲謔性。斯巴達式的訓練過程中,配樂為童聲演唱的《黑心爸爸》(Haanikaarak Bapu),既有孩童的撒嬌又有怨恨。而促使女兒們觀念發生轉變的婚禮上的配樂《變成傻瓜》(Idiot Banna),則暗諷了印度早早給女兒家包辦婚姻這一落後的社會風俗。

    電影后半程,配樂較為舒緩,地域風格稍弱。貫穿整部電影的《摔跤》(Dangal)和另一首《令人生畏》(Dhaakad)節奏感強烈。後者既出現在吉塔初露鋒芒、與男孩子在泥地競技的場景中,也作為片尾曲響起。

    這些印地語歌曲讓《摔跤吧!爸爸》這部接近西方主流價值觀的電影保持了本土風格。它沒有強化印度社會存在的問題以及由這些問題引發的災難性後果,也沒有刻意迴避問題的存在;既沒有展示傷疤、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來求人憐憫,也沒有掩蓋傷口、強作歡顏。

    能把主流價值觀電影拍得熱血而動人,能夠以電影的形式打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份、不同性別的觀眾,本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摔跤吧!爸爸》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 2 # 影視放映員一娥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價值,吉塔能獲得冠軍,這才是大家普遍認為阿米爾汗教育成功的關鍵,也相當於給了現實教育一個響亮的耳光。

    如果沒有這個冠軍,就意味著現實教育沒有被打臉,所以就談不上成功,反而會被淪為人們嘲笑的對像。

    因為你要知道,世界上所有吃瓜群眾的圍觀心理是一樣的!

  • 3 # 文娛小咖

    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印度著名影星阿米爾·汗攜新片《摔跤吧!爸爸》亮相開幕式紅毯,並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舉辦影片見面會活動,繼2015年後再度掀起一股阿米爾·汗旋風后,再次宣佈新片將在2017年5月5日全國上映。

      《摔跤吧!爸爸》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引進,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今日,片方釋出一款“女兒當自強”主題的影片特輯,重點擷取影片“終極一戰”前後的內容,借阿米爾·汗之口,闡述影片溫暖歡樂勵志主題,向所有女性傳達自強自愛的理念!

      阿米爾·汗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印度演員,有著“印度國寶”、“印度良心”的美譽。2015年,由他主演的影片《我的個神啊》在中國內地取得過億票房,創造印度影片在中國最高票房紀錄。2017年,由阿米爾·汗擔任製片、主演的新片《摔跤吧!爸爸》定檔於5月5日全國上映,有望再次重新整理紀錄創造傳奇。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影片講述由阿米爾·汗飾演的退役摔跤手,精心訓練自己的四個女兒成為女摔跤運動員,歷經艱辛,終於獲得世界冠軍,並藉此打破印度千百年來性別不平等的故事。不久前阿米爾·汗來華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時,曾向媒體透露:“拍攝這部電影,主旨是強調印度社會中那些因性別歧視而遭到不公平對待的女孩子們,同時將那些最具深意的部分透過令人愉悅的手法表達出來,在感人至深的故事核心之外是笑料不斷的詼諧情節。”

      在北京、上海、成都舉辦見面會之後,提前觀賞到影片超長片花的觀眾們都被阿米爾·汗精湛的演技,影片幽默詼諧又不乏深意的劇情所感染,不約而同給影片打出超高分。目前《摔跤吧!爸爸》在豆瓣、時光、貓眼等主流觀影平臺都取得了超過八分的好成績。好口碑必定會帶來好的票房,《摔跤吧!爸爸》5月5日全力出擊,摔出個未來!

  • 4 # 小小41119114

    肯定有跟吉塔爸爸一樣也讓女兒做男人的事情 讓女兒發奮圖強的 因為沒有成功所以沒有人知道 也談不上被認可 但是如果吉塔沒有成功 也會有另一個吉塔終會成功 被人熟知被人認可引人深思 在印度的特殊環境裡 他爸爸的教育很可貴 我看過阿米爾汗的真相那個欄目 女人生在印度 就是一場災難 她們很難度過完整更別說美好的童年 她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有可能遭受親人朋友鄰居甚至親生父親的強暴 走在路上有被陌生人施暴的可能 結婚了丈夫的家暴 很可怕很可怕 很多女孩在這樣的環境長大 等到她們為人母 麻木無力的看著自己的女兒在同樣的環境長大 她們可能自己也默認了自己沒有地位沒有人權 更別提男人了 男人對女人沒有尊重可言 有吉塔父親這樣的男人 是女孩們的幸運 不管有沒有成功 都會給女孩們帶來希望吧 都是個人愚見哈 這部電影很值得去看 阿米爾汗是個有溫度有血性的演員 印度的良心

  • 5 # 鑫媽向前衝

    故事的結尾,女主角吉塔贏了。有人說這是一個直男癌似的結尾,如果吉塔輸了呢?

    我覺得,即使她輸了比賽,她也贏得了人生:透過從小在泥坑裡打敗男孩子,頑強求勝的經歷,吉塔明白幸福的入場券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像早早嫁人的同學那樣等待別人賜予幸福。讓我們回顧下吉塔和妹妹的成長:

    印度某鄉村,清晨五點,兩個短髮的女孩在麥田間不停的奔跑,然後在泥地裡摸爬滾打……

    “爸爸是個暴君!”女兒們被逼著訓練時,插曲這樣唱道。

    “走路都不像女孩子了。”村民和同學這樣譏笑她們。

    而這一切,根源於曾是全國冠軍的父親的夢想:繼承摔跤手的基因,為印度贏得世界金牌。

    到此,我們看到了一個粗暴的虎爸形象,一個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女兒的形象。

    雖然我們並不贊同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馬哈維亞·辛加·珀尕(阿米爾·汗飾演的爸爸)的妻子和女兒們一開始也是拒絕的,但是印度的國情比較特殊……

    寶萊塢粉飾下的印度女性大多是美麗的:眉間紅、環佩叮噹、炫彩紗麗、曼妙舞姿……外華人鮮少看到她們紗麗背後的淚水……

    真正的現實是:印度是全球女性危險程度第四的國家,比索馬利亞還糟,略好於戰亂不斷的阿富汗。對大多數女性來說,出生在印度就是一場夢魘。

    下面這組大資料,將徹底重新整理你對印度的認知:

    ● 平均每3分鐘印度就會發生一起針對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鐘發生一起強姦案,60%的女性曾遭遇強姦。

    ● 2011年,印度登記的強姦案有24206件,從1971年到2011年增長了873%。

    ● 44.5%的印度女孩在18歲前結婚。

    ● 印度女性就業率僅33%。

    ● 過去20年裡,印度有1000萬女嬰被墮胎,每年的數量達到50萬。

    ● 5歲前,印度女孩比男孩死亡的風險高75%。

    ● 只有44%的印度學校設有女性的獨立廁所。

    ● 51%的印度男性認為,在家裡丈夫打妻子是合乎情理的。可怕的是,54%的女性也這麼認為!

    ● 每天,因嫁妝不夠被男方家庭拒絕後自殺的印度女性平均9個。

    印度有的童婚新娘被蹂躪後淪為性奴

    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遇到男主角這樣的父親,反而成了一種幸運。他讓孩子的人生多了一種選擇。

    父親並不是一開始就要將當國際冠軍的願望強迫施加給孩子,而是發現女兒身上的摔跤天賦才開始引導訓練,而且與妻子約定了一年的期限。他說:

    時代不同了,女人也可以為國家贏得榮譽。

    最初,妻子不同意女兒學摔跤,擔心將來沒男人要。父親霸氣地說了一句:

    我不要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

    女兒對父親魔鬼式的訓練,起初也是各種抗拒。直到14歲的同齡女孩披上嫁衣,在眼淚中流露出對她們的羨慕:

    希望神賜給我這樣的爸爸。他沒有讓你們早早嫁人,而是有機會過上自己的生活。

    到此,女兒們從被迫服從父親的訓練,開始有了主動求戰的內驅力:我要贏得自己的人生。

  • 6 # null155257558

    用老外常說的話:that is a good question!(o゜▽゜)o☆[BINGO!]

  • 7 # 手機使用者53263569626

    這個問題成立嗎 就算沒有得冠軍 他爸爸的教育也是成功的 冠軍與否只是看命運之神在那個點偏向誰 而老天、上帝總是眷顧那些平時努力付出的人

  • 8 # 樂在心中2006

    這個問題很有思考性,過程完全一樣,只是最後沒有獲得冠軍甚至是銅牌,我們又該如何評論這個爸爸呢?從理論角度,依然讚賞,讚賞這個過程,從實際角度,可能會有反面聲音,他的爸爸自以為是,做了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結果現在一無是處吧,爸爸到成為攻擊的物件。

    而且我們要知道真實社會這種情況才是主流,像過程好結果好的才是少數,當然電影一定將最後結果的搬上銀幕。

    這也會讓我們去用欣賞眼光去看待那些改變的人,尤其是向上改變的人,不管是否成功,或者我們是否認同,都要給他鼓勵和掌聲,為他的這種改變和努力的精神!

  • 9 # Longsuixinyuan

    很多人都認為是爸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頭上,其實不是,看影片中,吉塔和妹妹出手教訓了倆個男孩,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摔跤天分,(遺傳起了作用),爸爸才注意到這個方面。他也用了一年時間去訓練去挖掘。而剪去的是,吉塔作為一個普通女人的人生,像其他女人一樣結婚生子,早早陷入生活瑣事裡了。他的教育有點專制,但非常有效。一個有天賦的孩子,遇到一個非常會調教的爸爸,她就會成功。就像朗朗一樣,缺一不可。有人會質疑這樣方式,當然就是如果這個方式沒有,我們也永遠見不到像朗朗,像吉塔這樣的孩子一樣

  • 10 # 妞妞媽媽

    我也問了這個問題,而實際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父母付出了很多,孩子也付出了很多,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孩子並沒有如願以償走到最高領獎臺上。

    我家大女兒是運動員,從六歲開始學習跳水,12歲成為省隊隊員,取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也參加過省運會,全運會。省運會取得過金牌,全運會得過第三名,然後就止步不前了。

    她為跳水付出了十年的時間,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沒有正常上學了,有時上半天學,有時因為訓練中斷,總之 ,是屬於走了一段路而沒有走到頂點的人。

    有誰還記得這樣的運動員,有誰還知道他們的存在,而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沒有這千千萬萬的小運動員的付出,奧運冠軍從哪裡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調四釣二或調四釣六掛紅蟲作釣會不會鉤不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