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父母堂

    因此,這裡我們將給到幾種培養手足之間感情的實用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爸爸媽媽。

    換尿布

    在父母的幫助下,學齡兒童可以幫小寶寶換尿布。3歲的寶寶可以幫助拿來乾淨的尿布、貼上尼龍搭扣或膠條,也可以在換尿布的過程中,逗一逗扭來扭曲的弟弟妹妹。

    餵食

    如果是用奶瓶給寶寶餵食,可以讓大寶嘗試拿著奶瓶;如果完全是由母乳餵養,那麼在你給小寶餵奶的時候,大寶可以依偎在你身邊,聽你講故事、唱歌,也可以反過來,由他來講故事或唱歌給小寶聽。

    拍嗝

    在餵食結束後,大寶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幫小寶拍嗝,輕輕拍打小寶的後背。

    洗澡

    對於全家人來說,洗澡可能是最歡樂的時刻,大寶可以將香皂、毛巾或浴巾、洗澡水淋在小寶身上(但注意不要淋在頭上),可以在小寶沐浴時,給小寶唱歌。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讓大寶與小寶在浴室環境裡獨處,哪怕只有一會兒,也容易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

    臨時保姆

    雖然打孩子在十幾歲前無法獨立承擔照顧小寶寶的重任,但是在你身邊時,他還是可以勝任“臨時保姆”的,沒有人比他們的哥哥姐姐更有趣、更全心全意地愛他。

  • 2 # 積木育兒

    關於二孩家庭當中的衝突這個大話題。應該說不存在任何兩個從來不起衝突的成年人,所以對於兩個朝夕相處的孩子來說,衝突也將是伴隨他們一生的一個常態的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有一組來自美國的心理學研究資料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在3到7歲的孩子之間,每個小時會發生3.5次的衝突。然後在2到4歲的孩子之間他們發生衝突的頻率是最頻繁的,達到每小時6.3次。也就是說,平均不到10分鐘,他們就有可能吵架一次或者打架一次,所以對於所有的二孩父母來說,允許接納衝突的存在。可能是我們面對二孩生活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我們成長當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和衝突過招的全過程。其實一開始,當我的兩個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小寶一歲半到兩歲之間他們開始會因為玩具而發生爭執,開始推推搡搡。那個時候其實我是很煩燥的,我會抱起小寶,我會推開大寶,擋住大寶的進攻。然後我會告訴他們說這樣不對,你們要停下來,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對於阻止衝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更有可能激起大寶的反抗,也更有可能激起小寶的這個求助的願望。然後接下來,當他們頻繁起衝突之後,我有可能進入第二個狀態。那就是憤怒,會覺得說你們這樣下去我真的很生氣。

    然後我會抱著一種看你們怎麼辦的這樣的一種心態去不理他們,不管他們。那個時候我雖然不干預,但是這個不干預是生氣的不干預。雖然我沒有去說話,沒有去阻擋,但是我的情緒是在的,孩子們同樣會被我的情緒點燃,然後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厲害。到了第三個階段,我有所猶豫,因為在整個過程當中我也在整理我作為二孩媽媽的一些經驗,同時也分享給很多的朋友。對於衝突其實我是有著知識的儲備的,我瞭解衝突是孩子們成長過程當中的必然階段,我理解這是他們社會化程序當中非常有意義的準備。我也明白,在孩子的生活當中不可能去徹底地消除衝突。雖然我有了這樣的知識儲備,但是我還是會很猶豫。

    我猶豫的是我到底要不要管他們?我怎麼管他們才能夠讓他們停下來?經過了那麼長時間的和衝突的打交道之後,我終於在當我進入到第四個階段的時候,我開始冷靜下來,因為前面的阻擋、生氣、猶豫,其實對孩子衝突解決並沒有太大的幫助。與此同時,我開始冷靜下來,去觀察他們在衝突當中到底在做什麼,同時也觀察身邊的成年人對於孩子的衝突到底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我會發現奶奶在他們吵架的時候大聲吼叫是沒有用的,就像我之前那樣。我也會發現,其實孩子們在衝突當中,他們也在思考,他們也在找尋更適合彼此的這個相處的方式。

    到了第五個階段,當我從之前的冷靜當中去看到孩子們和成年人在衝突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之後,我開始把處理衝突的權利還給孩子們自己,沒想到這個效果是出奇地好。他們會開始討價還價,他們會因為一樣東西而弟弟跟哥哥提條件,或者哥哥跟弟弟討價還價,透過這樣的過程他們學會了協商,他們開始學會了交換,甚至開始進一步學會了分享。

    到現在基本上我可以比較自信地說,我比較能夠放手,放心地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衝突了。這個放手跟前面我剛才說的第二個階段那個生氣的不管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心理狀態。目前,我能夠帶著一種欣賞,帶著一種信任看待他們之間的衝突從他們為自己爭取權益的過程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在為自己爭取成長的或者,他知道自己要什麼,他也明白對方要的是什麼,他知道我和他要的不一樣。但是我們透過一定的方式去達成一致,我想這個時候我們給到孩子的這種信任。

    這種放心的眼神是幫助孩子們去建立信心特別好的支援。他也慢慢地能夠相信自己,我是可以處理好衝突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可以允許有衝突,我想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他們將不懼怕去面臨人際關係當中的一些摩擦和衝突。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份特別寶貴的禮物。

  • 3 # 丁婉倩

    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懷個二寶變得很流行,也許大多數爸爸媽媽生二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覺得大寶一個人太孤獨了,給他找個伴,將來自己老了,孩子們凡事有個商量。可是如果你沒有些帶孩子技巧,就可能讓家中分分鐘爆發各種戰爭。每對父母都憧憬著家中的兩個孩子能夠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為了這美好的未來,父母們花心思正確引導孩子們也是必須的,孩子有多敏感,可能你真的想象不到,也請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有了二寶後,維持家庭的情感平衡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不管是大寶還是二寶,他們都是我們摯愛的孩子,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多了手足的人生,是多了互助、愛和分享的富足人生,讓幸福伴隨他們的一生!

    因此,正確的帶孩子方法,就變得如此重要,可以讓家庭和睦,也可以讓你一人帶倆娃更輕鬆。

    一、同待對待

    1、學會使用“孩子們”

    家有倆寶,兩人常常會意見分歧,他要幹這,而另一個就偏偏要幹那。這時,你是不是會把哥哥吵一頓:“你是哥哥,為什麼就不能遷就一下弟弟呢?”又或者是你會勸弟弟:“你是弟弟,你就得聽哥哥的。”結果兄弟倆互不相讓,一場兄弟大戰一觸即發。

    換個方法,使用“孩子們”試試看效果是不是更好呢?你可以這樣說:“孩子們,在找到彼此滿意的方式之前,請你們回到各自的房間。”這樣對兄弟倆不偏不倚,讓他們各自平靜下來,自己來思考,嘗試尋找解決辦法。

    2、不介入口頭紛爭,該行動時就行動

    當孩子有口頭紛爭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要總想著去幫他們解決問題,不是孩子自己在爭吵中找到的解決方案,不管你覺得自己處理的多麼完美,總有一個孩子會覺得不公平!讓孩子在爭吵中學會他們彼此的相處之道。

    除非是有危險和不安全的因素即將發生——比如兩個孩子要打起來了,面對這種迫在眉睫的情況,那麼你要做的就是“什麼都不用說”,而是“立刻採取行動”——分開兩人。

    3、特殊時光,高質量陪伴

    當家中有兩個孩子時,媽媽的大多數時間是和兩個孩子同時在一起,可是你不知道,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並不是同等的愛,而是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特殊的愛。

    那麼媽媽就要確保自己每天與每一個孩子都有單獨相處的特殊時光。這一點對家中的大Bora說尤為重要,因為一般情況下,媽媽陪二寶的時間更多一些。所以,把二寶交給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單獨的抽出來一點點時間,哪怕只有20分鐘,30分鐘,來高質量的陪伴大寶,這對他而言,就是媽媽給他的最特殊的愛。二、鼓勵合作

    1、爭搶玩具

    家中有兩個孩子,爭搶玩具也許是最常見的場景。這時,你就要把孩子們叫在一起,把問題交給孩子處理,相信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你可以這樣說:“現在,這個玩具由媽媽暫時幫你們儲存,你們什麼時候商量出一個和諧的玩玩具的方案時,媽媽再把它拿出來還給你們。”

    2、鼓勵孩子們合作共贏

    在家庭中一個會玩的媽媽很重要,你會帶著孩子們玩,他們就覺得你很有趣,因此,他們也就會接受你、聽你的話。當然,作為一個倆寶媽媽,你一定要帶領孩子們玩有合作性的遊戲,比如說帶他們踢足球,打籃球,玩排球,丟沙包,接力賽,兩人三足……三、走進孩子的內心

    1、接納孩子的感受

    更多的時候是指,接納大寶的感受。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媽媽們不僅要接受孩子的感受,還要學會把孩子的感受用語言給表達出來,那麼孩子就會覺得你很懂他、理解他。試一試用這樣的語言“看起來……”、“聽起來……”、“你似乎……”、”好像……”、“我猜你……”

    2、演示“愛的故事”

    前兩天我釋出過一篇名為《家有倆寶,大寶抱怨小寶搶走了媽媽的愛,媽媽如何一招暖化大寶心》的文章!這是一個特別溫暖的故事,讓愛變得形象可見,這個故事可以讓孩子理解到,媽媽的愛,不會因為分享給另外一個孩子,對我的愛就減少了。

    3、結合繪本閱讀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講述關於二胎家庭的故事繪本,用故事給孩子一個情景體驗,能夠更加的潛移默化的感染薰陶小孩子的內心世界,比如:《小凱的家不一樣了》、《小弟弟要來了》、《一點點兒》、《彼得的椅子》、《第一次上街買東西》、《隧道》……

  • 4 # 生活誠品育兒圈

    關注生活誠品,關注孩子成長!

    對於二胎家庭來說,擁有兩個孩子的生活,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既陌生又未知的!未來的一切都不在我們的知識體系、經驗體系之中,我們惶惶然地面對著一個全新的世界!父母真正頭疼的不是如何平衡孩子們的各種需要,而是怎樣才能處理好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

    針對這個問題,請大家記住:

    一原則:教會老大愛老二。身體上的拉手,擁抱,親吻,友好的摸摸拍拍都是愛的表達;當老二哭的時候,可以去安撫或陪伴,這也是愛的語言;帶著老二一起遊戲,分享玩具,給老二講故事,這都是愛的語言。如果老大比老二年長3歲或以上,還可以有更多的語言表達,“我喜歡弟弟/妹妹“,我愛我的弟弟/妹妹”。愛的語言是父母要先給到老大的,而不是有了老二就忽略了老大。

    二引導引導老大帶老二。告訴老大,她/他是弟弟/妹妹的偶像,TA做什麼,老二就會做什麼。既然他是你得跟屁蟲,你做好了,他就學會了,也就不會總是破壞你的玩具,搞得你總是很生氣。讓老大有真的“當老大”的感覺。其次在生活起居上,都可以讓老大來幫忙,幫老二穿鞋,穿衣服,洗澡等等,老大有了當英雄的感覺,老二也一定會去模仿。

    三注意:不要說讓老大讓老二。因為老大也是孩子,他也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支援,如果因為有了老二,老大總是挨批評,他只能對老二心生怨恨。所以才有了很多老大傷害老二的事情發生。所以在處理二人矛盾的時候,不要當判官,當旁觀者就好。

    四觀察:觀察孩子的性格。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徵,不同的性格會導致不同的孩子在面對同一件事情時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作為父母,要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自己孩子的性格。有的孩子天性喜歡自由隨性,情商高,擅長表達,尤其懂得甜言蜜語;有的孩子則天性沉穩內斂,喜歡按規則辦事,不善表達,但內心裡卻非常有主見。

    五瞭解:讓孩子們彼此互相瞭解。不僅父母需要了解不同孩子的性格,還要教會孩子們也懂得自身以及兄弟姐妹的性格及其特徵,這樣會使他們懂得接納和欣賞對方。

    六尊重:尊重不同性格的優與劣。每一種性格都有他的優勢和劣勢,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去尊重這種天性。

    七接納:接納孩子在衝突中所產生的情緒。不管是憤怒也好,傷心也罷,父母需要全然的接納孩子的情緒

    八引導:引導孩子在矛盾和衝突中看見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每一次衝突的產生,人們都會習慣指責對方如何如何,孩子更會如此,但越是指責越是會加劇負面情緒的爆發,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好處。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在先接納孩子的情緒之後,再去引導孩子看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

    “我們小的時候,家裡的老大總是挑起所有的擔子,主動帶弟妹,有好吃的也會給弟妹先吃,不照樣和和氣氣的嗎?如今是怎麼了呢?”衝突,是成長的必修課;衝突,是二孩家庭的主題詞,媽媽、好吃的、好玩的,任何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為兩個孩子之間爭搶的物件,甚至引發一場戰爭!如果沒有同伴衝突,孩子們不會接觸到那麼多與自己全然不同的同齡人。他們的想法、他們的經歷、他們的個性、他們的處事方式,都是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的。

    如果沒有同伴衝突,孩子們也沒有機會體驗到那麼多種不同的情緒感受。在衝突過程中,孩子們會嘗試著去學習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並且,他們會嘗試著從同伴的表情、語氣、動作中來辨別對方的情感狀態。這將成為他們理解他人、體量他人的源泉。

    如果沒有同伴衝突,孩子們將喪失可貴的早期社會技能的學習機會。他們不清楚自己行為的後果將會是什麼,不知道哪些行為會對自己解決問題有幫助,也不清楚哪些技能會讓自己順利實現目標。而這種行為預判能力和自我行為控制能力,對於每一個成年人來說是多麼寶貴的經驗啊!

    父母如何面對和迴應孩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呢?

    1、承認感受:表明已經瞭解孩子們對彼此的憤怒,承認孩子的感受。僅這一條就能夠幫助他們冷靜下來。

    2、家長不應偏袒小的也不應偏袒大的。家長不應直接跟孩子說謙讓,而是告訴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3、尊重傾聽:以尊重的態度聆聽每個孩子的解釋,給孩子機會闡述自己的理解和立場。

    4、別忘記誇讚大孩子。

    5、認可難度:表示出對問題困難程度的認可。

    6、要耐心聽清緣由,不要急於解決矛盾。

    7、表達信任:表達出對孩子們能力的信任,相信他們能夠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8、先轉移注意力,後冷靜處理。

    9、聽清原因,不要輕易批評。

    10、不要急躁,不要橫加指責。

    11、善於鼓勵誘導。

    12、孩子間相互爭吵,父母要給予正確的評價。

    13、離開現場:讓孩子們自己處理。對於低年齡孩子,父母可陪伴在旁,但請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擁有兩個孩子以上家庭的父母,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孩子們之間因為玩具、想更多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想吃某個東西、想去不同的地方玩兒等諸多因意見不同而引發衝突的局面,越是這樣的時刻,越是孩子需要父母關注的時刻,孩子們經由這樣的事會逐漸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會因此而慢慢成長,這樣的時刻會特別的考驗父母的智慧。

    生了二胎之後,發現老大跟老二並不親,該如何讓家裡的兩個孩子越來越親呢?家長們應該這樣做!如何讓家裡的小孩更好相處?

    一、年齡差距要適中。年齡距離對於大寶順利接納二寶也很重要,如果父母可以選擇,最好不要在大寶兩三歲的時候生二寶,這個時期正是孩子獨佔欲很強的時期,不利於大寶順利地接納弟弟妹妹.

    二、給兩個孩子製造親近的機會。想要讓家裡的兩個孩子更加親近,那就要製造寶貝們親近的機會,可以讓大寶貝多抱一抱小寶貝;晚上睡覺之前,幫兩個孩子洗好澡,再讓他們兩個自己在床上瘋玩一會兒;吃飯的時候,讓大寶貝給小寶貝夾菜,並且家長在一旁鼓勵說寶貝做得真棒,這樣漸漸地,大寶貝就會養成習慣,兩個小寶貝之間就越來越親了。

    三、給出心理預期。提前告訴孩子弟弟妹妹出生後可能會發生的變化,讓他有一個大致的預期,而不會到時候落差很大難以接受。可以多描述一些多子女家庭的生活狀態,讓他覺得家庭中有兩個孩子是很正常的。

    四、幫助大寶塑造責任感。中國的傳統家庭文化,一般都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家長們想要讓孩子越來越親近,不妨從這方面出發,讓大寶照顧好弟弟/妹妹,大寶身上有一種責任感的話,他們便不會排斥弟弟/妹妹了,還會在照顧和與弟弟/妹妹玩耍的過程中拉近彼此的距離。

    五、給予大寶更多的愛。作為享受爸爸媽媽全部愛的大寶,面臨一個要跟他分享一切的二寶,心理存在落差是很正常的存在。家長要正視大寶的心理活動,及時做好疏通工作。要給比大寶平時更多的關心,並且要把你的愛表達給大寶,比如說告訴他“因為現在弟弟/妹妹,還很小,需要更多的照顧。但是我還是很愛大寶,媽媽永遠愛你。”

    六、不要忽視大寶貝的感受。很多家裡的老大之所以不喜歡或排斥老二,都是因為感覺自己像被忽視了,感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這是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調節的事情。

    七、要留出專門的時間給大寶。雖然,小寶的到來讓家長感到非常忙碌,甚至連睡眠時間也少了許多。但是,媽媽們一定要留出單獨陪伴大寶的時間,因為單獨陪伴對於大Bora說非常重要,這能夠讓她感受到,她在媽媽的心目當中依然是獨一無二,無人替代的。

    八、讓大寶體驗當大寶的好處。小寶出生後,家長要學會讓大寶體驗有了弟弟/妹妹的好處。 作為大寶,會有權利做許多事情,而小寶因為是小嬰兒,許多事情都不能做。

    九、給二寶樹立規則。雖然規則一般要在2歲以後才建立,但是,為了讓大寶明白,媽媽並不是對她一個人有許多規則方面的要求,可以對當著大寶的面提出對二寶的要求。

    孩子們之間發生衝突,若不存在病態性的以大欺小或者衝突中有槍支刀具等較大危險,原則是大人不應干預和評判,除非孩子主動要求家長介入。

    童年是自發體驗各種體驗的過程,既有溫暖地支援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衝突,嬉笑怒罵,童年百態。孩子本身對各種體驗沒有評判,全然經歷過,就會即不執著也不恐懼任何一種狀態,發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

  • 5 # 慕佳

    先把打架的兩個孩子拉開,讓雙方冷靜下來,瞭解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後再確定對錯方溝通,不要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在一個寶寶身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不上進,孩子也不努力,我又得抑鬱症,我一個人努力的拼搏,活夠了,是不是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