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諸葛夫

    首要任務是消滅慈禧,這是唯一的力挽選擇。然後支援維憲運動,極力改革內府政黨,加強國防強軍建制,強力廢除羈絆條律,大興洋務教科,建立立憲國制,減輕工農商稅負率,完善助農興田制,強化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府體制,為民主政治奠定基礎。

  • 2 # 戰狼No2

    光緒有人說,他年輕聰慧、在典學、理政、治國、決策方面能夠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在政治有遠見。他接納西方政治體制的,搞維新變法,是個維新變法的先鋒。讓我看他的一生可以用悲催無腦來形容他,讓他治國只能誤國誤民。縱觀光緒的一生1889年親政,在親政期間他共參與主持了兩件政治大事。一件是甲午戰爭,另一件是戊戌變法。這兩件事他都搞得稀裡糊塗毫無章法。

    大家都覺得慈禧一直在壓制他,我看也不完全是是這樣,我看慈禧對光緒也是百般呵護,不論從學習,還是工作都是要求嚴格,確實把他當接班人培養的,沒把他當外人。再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大清開始搞洋務運動辛酉政變以後,慈禧太后更是積極倡導和支援洋務運動,你就會發現西學已經開始在中國滲透,變革只是時間問題。光緒執政時太平天國已平息,中國的洋務運動也經搞得風生水起,已見碩果,可見他親政條件多好。可是他沒有好好把握,光緒在皇宮裡可以說呆傻了,缺少乏實踐歷練和對政治形式的辨識能力。這時候光緒應該順慈禧太后搞洋務運動這條主線好好去把關落實,並參與到洋務運動中去,把洋務運動搞得更好才對,這可是為自己的將來打基礎。可是甲午戰爭他就犯渾,光緒作為皇帝是對甲午戰爭有發言權的,打仗自己沒經驗,你應該先和有經驗的李鴻章,張之洞這些久經沙場老將商量,看這仗能不能打,需要做什麼準備。而他頭腦發熱,人云亦云毫無主見,聽老師翁同龢這個沒有一點戰爭經驗書生之言,積極主張戰打甲午戰爭,而導致政局失控無法收拾。

    光緒第二次犯渾聽康有搞維新變法,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瓜分中國企圖越來越明顯,作為一個少年天子,為救國救民也是心急如焚,發起維新變法是好事大家都能理解。當時朝廷裡一些開明人士也想變法。實權派李鴻章在1898年,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已有“年來事多取法泰西,……欲蠲舊習之澆漓,致維新之政治”的說法;元旦前後,袁世凱也兩次向帝師翁同龢提議實施變法;嚴復、伍廷芳、張謇等,或透過報紙,或透過私人關係,也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變法方案……可見求變已是朝野內外一致的共識。慈禧在維變法這件事上,並沒有牴觸。

    但是光緒由於聽康有為的把變革搞得過於激進,遭到守舊派的強烈抵制與反對,慈禧太后看到光緒年輕瞎搞,怕他搞得收不住攤子了。就把軍權,用人權都都收回抓在自己手中。但沒阻止光緒維新變法,只是想讓光緒清醒清醒,有些事不能這麼辦。按理說作為光緒自己搞不定的事情應該虛心求教慈禧老佛爺才是,我想慈溪老佛爺會給他一些建議和方法。這樣變法雖不能按自己設想那樣圓滿,但還是成功的。可是光緒缺少變通剛愎自用,聽康有為的把變法變成圍園殺後的政變,造成了他悲催的人生。

  • 3 # 樂之123

    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少將曾說過,清朝的皇帝相比明朝都很聰明、很勤奮,只是晚清的幾任皇帝如道光、咸豐、同治、光緒都生不逢時,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都處於被動挨打而難有作為。如此說來,光緒帝所處的環境就更加艱難,不但受到西方列強的掠食,此時的日本更是如狼似虎地窺視著大清,還有皇太后慈禧至死都不願放權給光緒,所以光緒親政,雖滿腔熱血也舉步為艱,並且最終因支援康有為的戊戌變法反遭慈禧囚禁到死。其實,光緒在獲得親政時,應不急於掌權執政,應忍隱而多學多思治國之道,不急於改變慈禧的執政之道,就象清嘉慶帝對太上皇乾隆,漢武帝劉徹對竇太后一樣,收斂鋒芒忍而不發,對慈禧還是和從前一樣唯唯諾諾,直熬到慈禧壽終正寢,自己真正大權在握時,再一展自己的抱負那才是明智之舉。

  • 4 # 荒野歷史

    在贏得慈禧認可後,我會把慈禧抬得很高。需要記住的是慈禧是一個虛榮心極強的人,她對權利的渴望是近乎瘋狂的。所以我會將她滿滿抬高,然後架空她,進行實權掌控。對外我會積極交好世界上的強國,畢竟我大清地大物博物產豐厚,他們要的是利益。我們出錢消災,選擇的物件必然是最強的那個,只需要穩定好這個巨頭的利益我大清列強環伺的情景就會得到改善。

    甲午戰爭該不該打?打當然要打,而且要大打!我會將戰爭時間至少提前兩年,也就是1892年在日俄交惡的時候我就會對日宣戰!此時國際形勢還是偏向大清國,日本吉野號還在船塢修建,而我大清則早已有定遠、鎮遠號兩艘主力鐵甲艦。此時的日軍根本不可能與北洋水師抗衡,日軍戰敗也不是不可能!日軍如果戰敗我大清躋身世界列強之列不是輕而易舉?瞭解到海軍的重要性後,發展海軍會成為官民心中的共識。作為維新派的代表光緒帝,在強軍之後自然會做的就是強民,人民思想的改革也是水到渠成!如果這樣做你覺得我們拯救大清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想贏得所有人都認同這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