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一直出虛汗,怎麼辦的好,媽媽們
7
回覆列表
  •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有些孩子經常在睡眠時出汗,汗水浸溼了衣衫、枕巾,這種現象中醫稱之為盜汗。許多家長為此擔心,雖到處求醫,但仍然見效不大。 其實,小兒盜汗並不一定是病態,絕大多數是生理性盜汗。因為小兒面板內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倘若小兒入睡前活動過多,可使機體產熱增加,或在進食不久,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隨之增加。這些都可造成小兒睡後出汗較多,尤其是在出汗後2小時內。

    病理性盜汗多見於佝僂病,以3歲以下的小兒為主,主要表現在上半夜出汗,這是由於血鈣偏低引起的。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患兒同時還有低熱消瘦、體重不增或下降、食慾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

    一旦發現小兒盜汗,首先要及時查明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對於生理性盜汗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而是調整生活規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熱誘因。如入睡前適當限制小兒活動,尤其是劇烈活動;睡前不宜吃得太飽,更不宜在睡前給予大量熱食物和熱飲料;睡覺是臥室溫度不宜過高,更不要穿著厚衣服睡覺;蓋的被子要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

    對病理性盜汗的小兒,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維生素D等。結核病引起的盜汗,應進行抗結核治療。小兒盜汗以後,要及時用毛巾擦乾面板,更換衣服,還要勤沐浴。要讓小兒經常參加戶外鍛鍊,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體質增強了,盜汗也會隨之而止。

    孩子睡覺多汗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多汗是由於天氣炎熱、室溫過高、穿衣過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有的家長喜歡在小孩臨睡時喂一瓶牛奶,餵奶後小兒安靜睡著了,但這時正碰上小兒吃奶後的產熱階段,因此常滿頭大汗。這類出汗都是屬於機體調節體溫所致,常在剛睡著時出汗較多,以後就逐漸減少。因為小兒時期新陳代謝旺盛,面板含水量較高,微血管分佈較多,植物性神經發育不成熟,因此出汗較多,這完全是正常的。

    病理性多汗則出現在整個睡眠過程中汗量很多。患佝僂病的小兒在入睡後就開始多汗,尤其是頭部,能溼透枕蓆或枕巾,並伴有枕禿和驚哭。患活動性結核病的小兒,不僅上半夜出汗,下半夜及天亮前也常出汗,稱為盜汗。同時,小兒可伴有低熱、咳嗽、消瘦、無力、臉色潮紅等症狀。因此,如果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兒,睡覺時出汗較多,可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用過分著急。

    孩子處於生長髮育期,身體器官組織發育與功能不完善,對藥物敏感易中毒。兒童用藥的選擇從品種、劑型和劑量都需考慮不同年齡段人體發育的特點,不能隨意參照成人用藥。多數父母缺乏醫藥常識,對病情判斷不準,片面依賴廣告,盲目用藥,掩蓋病情,延誤治療時有發生。服藥時,請參考說明書中的體重劑量比例服藥,比如多少千克體重應該服用多少劑量,而不是參考年齡劑量比例服藥。從用藥安全形度,家長不宜當醫生把寶寶當試驗品進行治療耽誤病情。因寶寶不能自述病情或準確表達自己的病症,故被稱為啞科。

    孩子太小,不適宜自我治療的,建議抓緊時間到政府辦的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就診,醫師透過面對面的問診、查體(視、觸、扣、聽、量)後,決定必要的化驗檢查,結合病史鑑別診斷排除。關鍵是明確診斷,排除用藥等治療禁忌,再確定治療方案後,才會有明確的治療疑問需要諮詢。

  • 2 # 痴夢58

    小孩子睡覺時出汗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兒童汗腺較發達,汗腺分泌由植物神經(迷走神經)控制,睡著後,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出汗多。出汗起著調節身體內部溫度的作用,孩子的植物神經發育尚未完善,所以特別容易出汗。正常時孩子剛睡下,在頸、背處有汗流出,一個小時以後會停止。如果整晚都出汗,排除了蓋被過多的原因後,應及時就醫。如果是睡時汗出,醒後汗止,中醫稱之為“盜汗”。盜汗的原因比較多,缺鈣也可引起,而缺鈣對小兒生長髮育有一定影響。對盜汗的治療,除了醫生根據小兒的情況,或固表,或益氣,或除內熱等外,家長應加強護理,不濫用補品,控制兒童的葷食、甜食數量,讓小兒多吃些蔬菜水果,對治療盜汗也是有益處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3 # 黃小汙媽媽頻道

    小孩子由於新陳代謝很快,通常出汗都會比較多。如果孩子一貫如此,家長也不必太過緊張,注意及時給孩子擦汗,不要受涼感冒就好。

    如果某段時間突然出現汗出過多,一般原因就是這幾個,可以逐一排查來對症處理:

    ①是不是給孩子穿多了,睡覺蓋被子太厚了。多了就減一下就好。

    ②留意孩子嘴巴臭不臭,舌苔厚不厚,大便幹不幹,大便次數有沒有減少,如果體內積食,消化不好,有時也會容易出虛汗。

    如果出汗很多,孩子食慾不振,精神狀態也不好,最好還是及時帶去醫院檢查下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

  • 4 # rainbowzhong75

    不知道孩子多大了,一般三歲以內的孩子因為溫度調節能力還沒發育完全,所以晚上睡覺時睡著的一兩個小時左右會大量出汗,只要注意護理,即使擦汗,注意更換清洗孩子的小枕頭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比較大了,就需要注意孩子是否有什麼病因或者是否缺乏維量元素或者營養了。

  • 5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小孩多汗,家長要分清是生理性出汗還是病理性出汗,才能對症下藥。病理性出汗多為虛汗,要及時找尋原因,才能確定解決方案。生理性多汗多發生於3-7歲的學齡前兒童,一般在入睡後半小時內出汗,額頭可見汗珠,2小時內逐漸消失;病理性多汗的孩子,入睡時大汗淋漓,且整夜出汗,還伴有煩躁、哭鬧、睡眠質量差、易驚等多種症狀。

    對於病理性出汗的孩子,醫生給予以下建議:1、若發現孩子為病理性出汗,表現為睡眠質量差,無疼痛下的哭鬧不止,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下微量元素,看是否為缺鈣引起的佝僂病,如果是,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2、易出虛汗的孩子,若不是微量元素異常,可以給孩子服用芪精口服液和玉屏峰顆粒,效果不錯。3、在飲食上,可以讓孩子多吃些鈣含量較高的食物,同時,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多曬太陽,有益於體內鈣質吸收。4、出虛汗的孩子多表現為不愛吃飯,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看看中醫,調節脾胃,吃些小兒中成藥。

    孩子出虛汗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和反映,家長應該儘快找出孩子出虛汗的原因,並及時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而生理性多汗的孩子,家長可透過飲食來調整孩子的體內機能。另外,不管是生理多汗還是病理多汗的孩子,都要多參加戶外活動和鍛鍊,加強體質鍛要多參加戶外活動和鍛鍊,加強體質鍛鍊,以保證身體健康。

  • 6 # violet0221

    孩子出汗要判斷是生理性出汗還是病理性出汗,還要觀察孩子出汗的啊部位,需要特別關注的多汗寶寶 生理性多汗和佝僂病的多汗是嬰

    幼兒寶寶

    最常見的,但尚有一些少見的情況,如結核病、有慢性感染病灶、寄生蟲感染、貧血、

    甲狀腺功能亢進

    、甚至腫瘤等疾病,多汗是這些疾病的伴隨表現,要引起家長重視,患有疾病的寶寶除多汗外,還會有低度發熱、體重不增或消瘦、面色蠟黃、皮疹等表現,對於多汗的寶寶家長如果發現其中任何一種表現,都要及時帶寶寶

    看醫生

    ,以免延誤疾病診治。

  • 7 # 靜淨153010487

    滿意回答

    小孩總是出虛汗可能是因為小兒體質較弱,陽氣不能固護肌表導致,也可能是因為小兒陰血不足,陰虛內熱導致的,也可能是小兒脾胃不和,陰陽不調導致的,因為無法見到您的小孩,所以不能給處方藥,建議您找個好的中醫看看,小兒生氣蓬勃,得了病好得也快,所以請不要著急

    有些孩子經常在睡眠時出汗,汗水浸溼了衣衫、枕巾,這種現象中醫稱之為盜汗。許多家長為此擔心,雖到處求醫,但仍然見效不大。 其實,小兒盜汗並不一定是病態,絕大多數是生理性盜汗。因為小兒面板內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倘若小兒入睡前活動過多,可使機體產熱增加,或在進食不久,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隨之增加。這些都可造成小兒睡後出汗較多,尤其是在出汗後2小時內。

    病理性盜汗多見於佝僂病,以3歲以下的小兒為主,主要表現在上半夜出汗,這是由於血鈣偏低引起的。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患兒同時還有低熱消瘦、體重不增或下降、食慾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

    一旦發現小兒盜汗,首先要及時查明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對於生理性盜汗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而是調整生活規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熱誘因。如入睡前適當限制小兒活動,尤其是劇烈活動;睡前不宜吃得太飽,更不宜在睡前給予大量熱食物和熱飲料;睡覺是臥室溫度不宜過高,更不要穿著厚衣服睡覺;蓋的被子要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

    對病理性盜汗的小兒,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維生素D等。結核病引起的盜汗,應進行抗結核治療。小兒盜汗以後,要及時用毛巾擦乾面板,更換衣服,還要勤沐浴。要讓小兒經常參加戶外鍛鍊,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體質增強了,盜汗也會隨之而止。

    孩子睡覺多汗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多汗是由於天氣炎熱、室溫過高、穿衣過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有的家長喜歡在小孩臨睡時喂一瓶牛奶,餵奶後小兒安靜睡著了,但這時正碰上小兒吃奶後的產熱階段,因此常滿頭大汗。這類出汗都是屬於機體調節體溫所致,常在剛睡著時出汗較多,以後就逐漸減少。因為小兒時期新陳代謝旺盛,面板含水量較高,微血管分佈較多,植物性神經發育不成熟,因此出汗較多,這完全是正常的。

    病理性多汗則出現在整個睡眠過程中汗量很多。患佝僂病的小兒在入睡後就開始多汗,尤其是頭部,能溼透枕蓆或枕巾,並伴有枕禿和驚哭。患活動性結核病的小兒,不僅上半夜出汗,下半夜及天亮前也常出汗,稱為盜汗。同時,小兒可伴有低熱、咳嗽、消瘦、無力、臉色潮紅等症狀。因此,如果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兒,睡覺時出汗較多,可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用過分著急。

    小兒睡覺時愛出汗是怎麼回事?

    孩子睡眠時出汗幾乎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些家長因此而憂心忡忡,首先想到的就 是孩子是不是缺鈣了?孩子是不是體質虛呀?

    其實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汗液可以帶走體內多餘的熱量和一些諸如尿酸、脂 肪酸等代謝產物。由於小兒生長髮育迅速,新陳代謝較成人旺盛,所產生的熱量及代謝產物 也相對較多。同時,小兒植物神經發育不健全,在入睡時,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經會因失去大 腦的控制而一時興奮,出現汗多現象,這完全是正常的。只要孩子無其他症狀,如煩躁、哭鬧、易醒等,就不必管他。這樣出汗往往見於入睡後半小時之內,且以額頭汗出為主,一般在睡後2小時之內慢慢停止,多見於3~7歲的小兒,並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有人稱之為生理性多汗。

    但如果孩子平素身體虛弱,夜間入睡時大汗淋漓,如同水澆,甚則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溼衣 ,且伴有煩躁、哭鬧、消瘦等症狀,則屬於病理性多汗。常見的原因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 病。除夜間多汗外,還伴有煩躁、睡眠不寧、易驚醒、方顱、忱禿、雞胸等症。如果有上述 症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飲食時也應注意多食富含鈣質的食物, 如魚、蝦皮等。透過積極治療,多汗可被很快糾正。

    如果小兒常在天亮前出現多汗,同時伴有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而快,則有低血糖的可能,這 時可給孩子喝些糖水或進食些糕點,即可糾正。

    對於生理性多汗,可採用自制的浮小麥糯米粥,能有效止汗。即每天取糯米、浮小麥各50克 ,加水適量,文火煮粥,頻飲。或用黃芪15克,大棗20枚,加水適量,文火煮湯,喝湯食棗 ,每日1劑。

    此外,小兒患結核、貧血、風溼、類風溼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汗多現象。故小兒多汗時,應及 時到醫院就診,以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多汗。

    盜汗

    小兒屬於純陽之體,體質嬌嫩柔弱,肌肉面板都很薄弱,和成人比較就特別容易出汗。如果小兒只有單純少量汗出是正常現象。反之孩子根本不出汗,就應考慮汗液排洩有問題了,如果汗出量過多,而兼有其他症狀,則應考慮是否生病了。孩子出汗,可以表現為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自汗、盜汗等。

    自汗是指沒有用發汗藥或排除氣候炎熱、衣被過厚、劇烈活動等其他刺激因素而晝夜稍動則自然出汗者。這樣的孩子多是陽氣不固,津液外瀉。

    盜汗亦稱“寢汗”,睡時汗出,醒後即止。一般孩子盜汗多因陰虛熱擾,心液不能斂藏所致。自汗,要注意孩子是否有精神萎靡,容易疲勞,面色淡白,活動時愛出汗,易患感冒,語聲低等。這樣的孩子要注意忌口,平時不要吃生冷冰鎮的食品和堅硬不宜消化的食物。而應該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粳米、苡米、山藥、扁豆、蓮子、大棗等,這些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和胃,可以煮粥食用。

    盜汗,孩子在睡覺時出汗,醒時汗止,形體消瘦,面板乾燥無澤,兩顴紅,手足心熱,大便乾燥,小便黃,煩躁不寧等,屬於陰虛表現,要忌煎、炸、烤、燻、油膩不化的食物和辛辣食物等。應該多吃一些具有養陰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製品,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水果、蔬菜也應多吃,特別是要多吃蘋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西瓜等含維生素多的果類。

    護理多汗的孩子,應注意勤換衣被,並隨時用軟布擦身,或外用撲粉,以保持面板乾燥。身上有汗時,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免受涼感冒。多汗易造成陰津虧損,陽氣受傷,因此要多給患兒飲水,飲食要忌辛散、攻伐之品,以防止正氣受傷,汗出更甚

  • 8 # Yuy75010045

    小寶寶晚上睡覺愛出汗這事,相信大家都遇到過。動輒頭髮溼透、枕頭溼透、衣服溼透……出汗不怕,但出這麼多汗正常嗎?網上隨便一查就說:盜汗是因為缺鈣引起的!必須補鈣啊!!!

    寶寶愛出汗的真實原因

    ◆ 小寶寶的自主神經發育不健全,不能很好的調節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尤其是寶寶剛入睡的時候,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出現興奮狀態,寶寶就容易出汗,一般後半夜孩子身上的汗就減少了。這叫做“生理性多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

    ◆ 寶寶的體液含量比成人佔的比例大,新陳代謝又很旺盛,也是寶寶出汗多的原因。

    出汗可以調節身體的溫度,滋潤面板,排出體內的一些代謝產物。正常的寶寶出汗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寶媽們不需要特別擔心。如果寶寶夜間多汗,同時伴有身體的不適,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要生病。

    看到寶寶出汗多就認為寶寶缺鈣了,開始補充各種鈣劑。卻不知道鈣劑的濫用也會危害寶寶健康:

    容易造成寶寶大便乾燥,容易便秘;

    會影響一些必需元素的利用率,如干擾鋅、鎂、磷等礦物質的吸收……

    發生奶鹼綜合徵,對腎臟是由傷害的。

  • 9 # 辣媽的養成日記

    一般來說,家庭的分工總是這樣的,爸爸媽媽總是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方面,從胎教到早教再到幼教,家庭教育總是時刻把握時機進行;而爺爺奶奶呢,當然是以孩子的養護為第一要務,吃得飽不飽啦,穿得暖不暖啦,睡得好不好啦,身體棒不棒啦,統統密切關注,一旦稍有異常,立即拉起一級警報,令人哭笑不得。

    其實,爸爸媽媽哪有不重視孩子身體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還是懂得的嘛,只是當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的時候,真的沒必要太緊張和慌亂啦,大人的情緒對年幼的孩子其實是有很大影響的,當你如臨大敵的時候,孩子內心也許就會產生恐懼了。比如,孩子愛出汗這件事,我們家奶奶只要發現孩子一段時間出汗嚴重,立馬會來責問我們,各種“罪名”都可以往我們頭上扣,什麼不關心孩子啦,什麼不把孩子當事啦,什麼不懂孩子又不愛學習啦,什麼自己沒本事就折騰孩子啦,巴拉巴拉……

    當然,我們十分理解奶奶關心孩子的心情,但是一系列指責過後,我真的只想翻白眼啦——“親愛的奶奶,你有沒有想過,孩子最近這麼愛出汗,是因為天氣暖和了,但您給她穿的和蓋的並沒有什麼變化呀!”不管怎樣,奶奶就是認定孩子近來體虛了,得補了,並且不要再讓孩子去學跳舞啊,學跆拳道啊,什麼的,耗時耗力又耗錢,最重要的是,“孩子吃不消!”“我只想她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長大,沒什麼高要求,你們也就這樣子,別折騰孩子了啊!”

    呃~真的是無語問蒼天,孩子不過就是出汗多,扯出這麼多事兒……你說,我是科普呢科普呢還是科普呢?說我們不愛的學習的奶奶,我真的請求您也緊跟潮流,好好學習一下吧!於是,我當然是搬出了媽媽們的男神——崔玉濤大師啦,當然,也因為我婆婆就認知這位育兒名人並且比較相信他,哈哈。嗯,崔玉濤說了:孩子愛出汗是正常現象,並且以頭部出汗最為常見,主要原因有:1.孩子全身汗毛孔開放較少,散熱部位主要在頭部,因此頭部出汗多;2.年幼孩子的植物神經發育尚不成熟,易出汗,當然表現在頭部居多;3.穿蓋過多也是很常見原因,因為幼兒手腳偏涼。實際上,幼兒心臟射血少,到達四肢末端血少,手腳偏涼屬正常。最後這一點,讓總是以手溫判斷寶寶冷熱的奶奶瞬間黑臉了!

    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嘛,崔男神都肯定地說了:“寶寶愛出汗不是缺鈣,細心呵護不生病更重要”,那麼怎麼呵護呢?這方面我還算有點心得啦——

    1、常備汗巾肯定是必須的,一般我們家一年四季,只要出門一定會給孩子墊一塊汗巾,並且會及時進行更換。

    2、寶寶睡覺的枕頭要經常更換和清洗,反正我們家剛剛睡著的那1-2個小時出汗很厲害,枕巾常常溼的,這樣滋生細菌的話對孩子十分不利,所以只要有太陽,我都會把枕頭拿出去暴曬。

    3、寶寶的衣著和蓋被一定一定要注意增減,在這一點上,我一直做得不好,因為我覺得正好的時候奶奶總覺得冷,所以這汗怎麼可能不多嘛,哎~

    4、最後就是,孩子出汗後要及時給他擦汗,並且不要第一時間帶他到十分涼爽的空間,這樣才更容易生病。比如我們家,孩子一出汗,奶奶立馬給脫衣服、開窗、吹風等等,然後孩子生病了非說是抵抗力差,體虛,竟然無言以對呀!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說一聲,雖然大多數孩子愛出汗並不是什麼大事兒,因為真的都是生理性盜汗,但也不排除不少孩子有病理性盜汗的情況出現,比如:活動性佝僂病、小兒活動性結核病、低血糖,等等,都會有多汗的症狀,當然,這些疾病也會伴有其他病症出現,應該不難辨別,你的孩子你肯定最清楚,所以,告訴爺爺奶奶們,孩子出汗多,請淡定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學吉他,你必須知道的常識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