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鹿d笑襯
-
2 # 豬油幫主老波頭
愛吃豆腐的人,很少有不愛吃腐衣的。
故名思義,腐衣和豆腐有關,應該是製作豆腐的衍生產品。把豆漿加熱,不可煮沸,此過程中,脂肪和蛋白質析出,在表面形成一層油膜。將之挑起,如果整張攤開,拿去幹燥,即是腐衣,也叫腐皮,如果任由其自然下垂,像竹枝那樣,就是常說的腐竹了。
市場中有的腐衣白,有的腐衣黃,到底哪種更好呢?原則上應該顏色愈淺愈佳,但是不良商人會用漂白的辦法,不可不防。
豆漿夠濃,腐衣的質素就有保證。相較而言,第一潽挑出的腐衣最厚也最濃,第二潽薄一點,第三潽更薄。腐衣的優劣,也看是哪一潽的。
工廠中大量生產的腐衣多數不夠豆味,上等貨有一層淡淡的奶香,試過即知。通常水質好的地方出產的豆腐就美味,當地的腐衣也一定屬於上品。
舉個例子,紀錄片《味道中國》介紹過義烏山區裡的腐衣,小老闆到了上海,用同樣的黃豆和工藝,說什麼也做不出同樣的品質,原來上海是自來水,亂七八糟的雜質特別多,後來回到山村,換回山泉水,一下子恢復水準。
劇組寄了一大盒給我,確實不錯。我拿來做傳統的黃漿,一家人多吃了好幾碗飯。
所謂黃漿,並不是腐衣包肉那麼簡單。正宗做法,腐衣內還要再包一層百葉。
具體說來,把腐衣和百葉均切成三角形,肥二瘦八豬肉剁成肉末,下醬油、紹酒和鹽攪拌成餡,腐衣上疊一張百葉,放肉餡,包成三寸長,一寸半寬的圓形卷,即為“黃漿”,卷口處用溼澱粉粘牢。
鍋裡下豆油,放入黃漿。保持油溫,炸至黃漿呈金黃色。另換一鍋,先炒筍片和木耳,再下黃漿。加入紹酒、醬油、白糖和肉清湯,收汁即成。
黃漿宜湯宜菜,變化多端。加一半薺菜做成菜肉餡也行,單單用薺菜、冬筍和香菇,做成素餡亦很可口。做湯時下粉絲同煮,更像是點心了。
杭州也有類似的菜,用素餡,只炸不燒,叫做幹炸黃雀。黃漿,據說是黃雀的變音。
用肉餡的就叫幹炸響鈴了,亦是名菜之一。另有一道皮兒葷素,可惜已失傳。做法也是將腐衣切塊炸了,用雞肉、豬肚、肉片、肉皮、筍片、木耳炒成澆頭,上桌時才澆在腐皮上,有點像那道用鍋巴的天下第一菜。
所有的豆製品均帶肉味,是做仿葷齋菜的好材料。腐衣更是大家常用的,素鴨和素鵝絕對少不了它。我對仿葷菜不太認同,唯獨偏愛素火腿,大概是小時吃得太多的緣故。
像樣的素火腿,先是用大量冬菇慢慢熬成冬菇湯,但還是需要一點味精師傅幫忙,這是素菜的致命傷,沒得救。
冬菇湯裡下醬油、白糖、五香粉、紹酒和薑末,猛火燒開,將腐衣扯碎,下鍋拌勻,並用手反覆揉至湯汁被腐衣吸乾,淋芝麻油。
用白淨粗布,將腐衣緊緊包成圓棍形,猛火蒸兩個鐘頭,攤涼後切片裝盤。
各地製作腐衣的方法多少有點不同。最特別的是嘉興平湖出產的 “飯餈”,江南方言,是鍋巴的意思。原來是在鍋中下了油,再淋豆漿烘出來,確實和鍋巴有異曲同工之妙。
別以為腐衣是素菜就健康,廣東人愛吃的枝竹,由腐竹再次油炸而成,熱量之高,超過同等重量的豬肉,反而是減肥人士的大忌。話說回來,枝竹和羊肉同炆,真是天下美味。
回覆列表
我看過一個影片,裡面是做辣條的,好像是拿豆腐衣做的,他最後做完了之後是叫什麼豆腐衣的。豆腐衣應該是豆腐乾壓縮成更薄的豆腐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