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情楊

    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鬥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佩戴香包能驅邪解毒,自有它的醫理。要說香包先說雄黃和雄黃酒。雄黃許多地方都盛產,人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用雄黃釀成雄黃酒,《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黃。雄黃,橘紅色,可入藥解病毒。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美酒。舊時建寧幾乎家家釀雄黃酒,但多為男人飲,有些會喝酒的女人也飲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龐耳鼻手心足心塗沫一番。後來人們就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燻草等原料製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

      這些風俗裡滿含著人們平安過日子的願望,不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喝雄黃酒對人體是極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黃酒塗在孩子的頭上、身上,也不可取。由於雄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熱後經化學發應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稱的砒霜,人飲用後即會中毒,毫不誇張地說喝雄黃酒實際上等於吃砒霜,所以千萬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想著能不能以雄黃酒之毒攻毒,或者只喝一點雄黃酒不會有事,這樣做都是很危險的。如果為了應端午節令,一定要用雄黃酒,可將其噴一點在牆角,驅驅夏日裡的毒蟲。

      香包以藥物之味,經口鼻吸入,使經脈大通,祛邪扶正,以達到祛病強身之功效。況雄黃、艾葉、燻草都揮發一種奇異的香味,而蛇蟲聞之遠遁,既減少了傳染源,又可起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這些便是主要的端午節喝雄黃酒意義,現在大家瞭解了嗎?

      古代喝雄黃酒的意義

      雄黃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漢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

      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形成端午節飲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間還將吃剩的雄黃酒噴灑房屋壁角陰暗處,或貯藏起來,乎日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解毒消腫。

      後來人們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燻草等原料製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香包以藥物之味,經口鼻吸入,使經脈大通,祛邪扶正,以達到祛病強身之功效。況雄黃、艾葉、燻草都揮發一種奇異的香味,而蛇蟲聞之遠遁,既減少了傳染源,又可起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什麼是雄黃酒

      雄黃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漢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

      雄黃酒需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雖然雄黃酒裡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對身體有益的。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雄黃,也稱雞冠石,是一種單斜晶系的含砷的有毒礦石(化學成分為AsS),多數為橘紅色半透明的結晶體,不導電,硬度為1.5~2,比重為3.6,晶面有漂亮的光澤。

      砷是劇毒物質,毒性極大,人如果誤服,5~50毫克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達到60毫克以上可致死。中毒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或水樣大便,便中帶血,同時伴有肝、脾、腎功能損害,血壓下降和迴圈衰竭,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痺,意識模糊、昏迷等。

      雄黃在工業上主要用做提煉三氧化二砷(As2O3砒霜)和製造顏料、焰火、玻璃等工業品原料。

      中醫藥學認為,雄黃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藥。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由於雄黃毒性太大,極少用於內服。一般內服多入丸、散劑。由於雄黃遇熱易分解為三氧化二砷,有劇毒,因此,中藥學上有雄黃忌火煅之說。

      由次可見,人們不僅不應自制雄黃酒,就是含有雄黃的藥品,也應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雄黃酒酒喝不得,端午節的時候,勸君勿進雄黃酒

  • 2 # 1曾經的你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中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杭諺說:“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於此日將蒲根切細、曬乾,拌上少許雄黃,浸白酒,亦有單獨用雄黃浸酒者,故名“雄黃酒”。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形成端午節飲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間還將吃剩的雄黃酒噴灑房屋壁角陰暗處,或貯藏起來,乎日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解毒消腫。有井人家,還以雄黃一塊,裹以絲綿,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中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古人以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故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希望有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 3 # 每日食光小左

    喝雄黃酒的原故有很多,今天我就為大家說幾種民間流傳比較多的

    1為什麼要喝雄黃酒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中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2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科學看待端午節喝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中主要的成分是硫化砷,並且含有汞,屬於有毒物質。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的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雖然有毒的,但是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會用雄黃酒來治療面板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是可以祛毒解癢的。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所以喝雄黃酒使必須要慎用。

    3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1.吃粽子

    全華人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俗,就是要在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習俗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狀有稜有角,內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

    2.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華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3.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躲端午

    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5.戴百歲索

    端午節揚州的孩子們穿戴上虎衫、虎兜、虎鞋,揹著布老虎,鞋底還繡有“五毒”踩在腳下, 臉上塗著雄黃酒,額上有大人蘸雄黃、硃砂寫的一個“王”字,藉助虎威來驅邪避惡;頸項和小手腕上戴著紅、黃、青、白、黑五色絲線“百歲索”,傳說代表陰陽五行的五色絲也能避邪驅惡。人們在衣襟上掛上一串五色絲纏繞的香袋,香袋裡一般裝著配製的白芷、蒼朮等芳香類中藥。

    4

    健康小貼士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這篇文章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喝雄黃酒雖然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但是科學證明雄黃酒確實對人體有害,大家可以用雄黃酒來驅驅蟲或者畫額,喝的話還是需要謹慎的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齒莧餃子餡的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