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五六成熱是什麼狀態?
6
回覆列表
  • 1 # 東吳

    居家過日子,總免不了偶爾炸食物,那麼如何判斷油溫尤為重要。這裡跟大家分享一種最簡單的油溫判斷方式 ,就是用家裡的木筷子或竹筷子來測油溫。

    熱鍋加油後,等食用油在鍋中加熱2-3分鐘時,可以用筷子伸入油鍋中,直到觸碰鍋底,如果發現有油泡從底部產生並緩緩升起,說明此時的油溫處於低溫區,大概的油溫為160℃左右。低油溫適合炸薯條、南瓜、雞塊等。

    當筷子深入油鍋中,並觸碰到鍋底,油泡比較迅速冒出並浮起來,表明此時的油溫處於中溫區,大概的油溫是170℃左右,中油溫適合炸魚、肉、香菇、青椒等大多數食物。

    當筷子深入鍋中,未觸碰到鍋底時,油泡就立即冒出升起,並向四周散開。說明此時的油溫處於高溫區,大概油溫是180℃左右。高油溫適合炸墨魚、豆腐等快熟食物。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油溫五六成熱”,表示油溫處於中溫區,大約170℃左右,可以炸大多數食物。

  • 2 # 食物戀

    現代很多人都偏愛油炸食品,但是有時候稍不留神掌握不好油溫就會將影響食物的色香味。另外,有些人單純地認為高溫烹飪能使食物更加美味,其實應該根據放入食材的多少來決定油溫的高低。而如今大家都吃的比較精緻,一盤的菜量不會很多,所以在食物下鍋時油溫可以低一些,這樣既方便操作/減少油煙,也可以使烹炒更加均勻,顏色和口感也會更贊。這裡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很多人喜歡用手心在注入油的鍋上方試油溫,其實正確方法是用手背,以防有油滴濺出,可迅速收回,避免油溫過高而燙傷。

    下面,我們來講一講如何如何鑑別油溫:

    冷油溫

    油溫約一二成熱時,油麵平靜,食材下鍋時無反應。適用油酥花生、腰果。

    低油溫

    油溫三四成熱時,油麵平靜,有少許氣泡,略有沙沙聲,無青煙。適用於幹熘,乾料漲發,有保鮮嫩、除水分的作用。

    中油溫

    油溫五六成熱時,油麵波動,氣泡較多,嘩嘩聲,有少量的青煙從鍋四周向中間翻動。適用於炒、熗、炸,有酥皮增香,使原料不易碎的作用。

    高油溫

    油溫七八成熱時,油麵平靜,有大量氣泡,攪動時噼啪響,冒青煙。適用於爆和重油炸,有脆皮和凝結原料表面的作用。

    烹飪需知:

    如果在旺火時放入食材,高溫極易導致原料粘結、外焦內生。所以中低溫烹飪不僅可以減少維生素的流失,還適合大部分的油炸食品,特別是一些質地細嫩,形狀較小的原料,下鍋時應將油溫控制的低一些,並且不能一直用旺火。例如炸裡脊肉,中低油溫炸制可以使肉制細嫩,且不易燒焦。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提倡平衡膳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在保證將食物做熟、消滅微生物的前提下,儘量避免長時間高溫烹飪食物。

  • 3 # 點滴中的生活

    溫油鍋,即三四成熱的油,油溫大概90℃至130℃,油麵平靜,無青煙,無響聲,當原料下鍋時周圍會出現少量氣泡,,旺油鍋,即五六成熱油,油溫處於130℃至170℃,油表面稍微有點青煙,油鍋中間的油會翻動,聞到一點味道,當原料下鍋時,原料周圍出現大量氣泡,,旺油鍋即七八成熱,溫度為170℃至230℃,油麵情況為有青煙大量上升,油麵較平靜,用勺攪動時有響聲,當原料下鍋時,出現大量氣泡並帶有輕微的類似於鞭炮的聲音

    (油炸食物時,當油溫達到自己要求的度數,先把火稍微調小,輕輕的從鍋邊緣放入食物,再把火調大點,用鏟慢慢的鏟開,若是油炸魚類,應先炸一會,待魚邊緣有點金黃在鏟開,以免把魚鏟爛了)

    若不小心被爆起的油碰到面板,需立馬沖水然後敷冰降溫,待面板感到不那麼熱了,擦乾淨立馬塗燙傷膏,因為被熱油碰到面板過後,面板會發熱發燙,處理不及時會起水泡

  • 4 # 哇哦艾特美食

    其實判斷油溫靠著三種方法輕鬆get!

    一、觀察法

    一般情況下,油裡面的泡泡聚在一起就可以下肉菜了,如果下素菜就稍微提前一些。

    三四成熱又稱溫油,約為90℃~130℃,油麵平靜,無煙和聲響,原料入鍋後有少量氣泡伴有沙沙聲,油溫會迅速下降,適用於滑油,製作較軟嫩的菜餚,如滑炒裡脊絲、清炒蝦仁、宮保雞丁等。

    五六成熱又稱熱油,約為140℃~180℃,油麵波動,向四周翻動,略有青煙升起,這種油溫最適合煎、軟炸等,原料入鍋後氣泡較多並伴有嘩嘩聲。軟炸蝦仁、炸香椿、炸花椒葉等,用這種油溫比較合適。

    七八成熱又稱旺油,約為190℃~240℃,此時油麵的翻動轉向平靜,有青煙,手勺攪動時有聲響,可適用於炸、烹、炒等烹調方法。原料入鍋後有大量氣泡並伴有爆破聲。

    九十成熱又稱烈油,約為250℃~300℃,油煙密、有灼人的熱氣,青煙四起並向上衝,即將到燃點,原料入鍋後大泡翻騰伴爆炸聲,僅適用於爆菜或給蒸制菜餚澆油,如爆炒腰花或蔥油魚等,這時操作較危險,要小心。

    二、筷子法

    用竹筷子插入油鍋中,如果筷子的周圍浮起油花越多就表示油溫越高,就以150℃油溫為例,筷子的周圍泡沫很多但是都較為細小。

    2成熱時,油的表面變化不大,用手置於油鍋表面,能微微感覺到有點熱。

    5熱時,油的表面開始變化明顯,用筷子置於油中,能看到有微小的氣泡浮起。

    7成熱時,筷子上的氣泡變的密集,開始有少許青煙升起。

    8成熱時,汽包變得很密集,鍋的上方油煙變的明顯。

    三、聲音法

    油鍋裡的響聲快沒了的時候就可以下肉菜了,素菜提前。

    溫馨提醒:不少人做菜時只研究食材和調料,卻忽略了油溫,其實油溫對菜的口感和營養影響很大,不同菜對油溫的要求也不同。

    俗稱“五六成熱”,約為140℃~180℃,此時油麵波動,向四周翻動,微有青煙升起,原料下油後,其周圍出現大量氣泡,並伴有嘩嘩聲。熱油鍋一般用於幹炸、軟炸等型別的菜餚,如軟炸蝦仁、炸香椿、幹炸帶魚、幹炸裡脊等。另外,炒青菜和炒肉類菜餚也要將油溫控制在五六成熱。

    你明白了嗎?

  • 5 # 靠譜吃貨

    炸:在植物油大量出現之前不可能有炸法,唐宋代以前,為見有炸法,只有不限油量的炙或灼。《隨園食單》中明確稱“炸”的菜餚只有“炸鰻”一款,在類似的技法中多以“灼”表示。植物油榨制在明代有確鑿的記載。有優點:儲存時間長,有缺點:形成苯並芘致癌物質。

    炸的形式較多,主要是由原料質地不同,需要在入油前做必要的處理所造成。

    炸,將經過加工處理的原料,直接或經掛糊放入較大油量的油鍋中,加熱成熟的烹調方法。

    炸是烹調方法中較為重要的一種方法,炸的技法以旺火、油量大為主要特點。需要注意的是:

    1、必須將所炸原料用足夠的油來淹沒,使其受熱均勻。

    2、油的溫度變化較大,烹調的有效油溫在100-230度,根據菜餚,靈活掌握油溫。

    3、油的溫度不僅有熱油鍋、溫油鍋、旺油鍋之分,還有先熱後溫或先溫後熱之別,有的還用冷油下鍋,所以,要考慮原料性質,又要善於用火。

    炸制菜餚的風味特色:主要有外脆裡嫩、外松裡糯、外酥脆裡鬆軟等。在炸制的過程中,操作者往往採用“復油炸”、“間隔炸”、“油浸炸”等手法。

    復油炸——指原料放入油鍋後,先炸到一定成熟程度,撈出原料,重新調節鍋內油溫,再放回原料復炸以下,以達到炸制菜餚應有的效果。

    間隔炸——指原料在油炸過程中,油溫高了便離開火口,待油溫下降後又重上火口,它是調節油溫、保證炸制菜餚質量的重要方法。

    油浸炸——指經過加工處理後需要油炸的原料,在適當火力、油溫時下鍋,並將鍋端離火口,適時重上火口,用溫油再浸炸。

    炸的分類各地有所不同,但主要有幹炸、清炸、軟炸、松炸、酥炸、捲包炸等幾種:如下:

    清炸:原料不掛糊,直接投入到油鍋中炸制的方法,適合細嫩的原料,表面雖不掛糊,但要抹飴糖、醬油等調味料,增加色澤和脆感。

    清炸——原料經刀工處理後,不經掛糊上漿,只用調味品醃味,直接放入油鍋用旺火熱油加熱,使之成熟。

  • 6 # 豆果美食

    油溫合適麼?

    這是幾成熱啊?

    下不下菜啊?

    這些大概是每個新手廚師都會面對的問題

    現在!就教大家用手(不是油炸手手)和筷子兩種方式

    來測試油溫

    手測:

    當然不是放油裡,而是把手張開放在離油麵約三四釐米的地方:

    沒有感覺到任何溫度:三分熱或以下。

    感覺到有一定的溫暖:五分熱。

    熱氣不斷的往上面湧:七至八分熱。

    筷子測:

    2成熱時,油的表面變化不大,用手置於油鍋表面,能微微感覺到有點熱。適合調成小火,炒醬料等。

    5熱時,油的表面開始變化明顯,用筷子置於油中,能看到有微小的氣泡浮起。適合滑炒肉片等。

    7成熱時,筷子上的氣泡變的密集,開始有少許青煙升起。適合熗鍋,爆香調料和炒菜。

    8成熱時,汽包變得很密集,鍋的上方油煙變的明顯。適合油炸或者煎至肉類,魚類,能使其外皮變的酥脆。

    下次給大家更多精品菜譜~

    拜拜~~

  • 7 # 姑娘短髮

    炸年糕我挺喜歡吃的,吃不厭,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也會親自動手炸,不過油溫一定要控制好,不然炸出來的年糕外面太硬,裡面還沒熟透!

    炸東西油溫一般在三四成熱的低溫油,用根筷子放油裡面試試,起泡了那就可以了,油溫太高很容易把東西炸的半生不熟油炸食物就是不能急,小火可以炸時間長一些,透過不斷的油溫升高,能把食物從裡面加熱炸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坐地鐵或者公交,旁邊的美女放了一個很臭的屁,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