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皇大帝1951
-
2 # 90cm
家住農村靠山區。前些年山裡有礦開採,雖然老闆都不是本地人,但是每天都能賺點碎錢。後來礦山不讓開了,年輕人也基本出去打工。大部分是在廣東。如果問農村人為什麼不願意定居城裡?年輕人不是不想,只是外面的城市房價高,其二如果回縣城,找不到合適工資的工作而且荒了家裡的田地,再者瘋傳農村戶口比城市有未來。
最近段時間,政府投入六千萬開發我們村旅遊,我想以後我們農村會更好
-
3 # 學海藍天
因為沒文化,沒技能,沒經濟支撐,雖然落戶城市也只過是地面的飛塵,風一吹也是見底悲傷的事,何必費力不討好,當看到生活在馬路旁和站在垃圾傍的人,今天的他們也就是明天的農民工,古人不知今時月,今日明月照古人,這就是為什麼!
-
4 # 譚成學2
農民工沒錢在城市裡,農民工沒有養老金每天電費,水費,物業費用什麼交,有了錢吃好,穿好,住好房,誰不想,為什麼叫農民,農民本身就是任願,從古到今農民好過嗎?幾十年前一天掙幾份錢,生病了檢一付藥幾角錢,現在我們有病想吃一付藥,最少l幾佰元,或上仟元您說我們想不想在農村
-
5 # 查悅社保APP
可能因為現在,很多人都說農村戶口好,即便是在城裡出生的孩子,只要能找到關係人,很多人也願意把孩子的戶口落戶到農村去,不過,對於一般人,還是說不出來農村戶口到底好在哪兒了,你知道嗎?
國家已經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的區分,本文提到的農村、城市戶口只代表戶口所在地域的區別。
以前多少人利用上大學的機會將戶口遷到城市,然後努力在城市安家生活,自從國家在2013年後讓大中專學生自主決定是否轉移戶口後,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不再把戶口從農村遷出;就算是在城市買房定居後,完全具備了城市落戶的條件,也不會遷戶口,甚至還有不少城市戶口的人在諮詢能不能把城市戶口轉為農村戶口,很遺憾這點政策是不允許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了?主要是隨著社會發展,社保、醫療、教育水平的提高,農村能夠享受到的社會保障也在不斷完善,加上現在土地的不斷升值,農村戶口含金量提高了,最淺顯的說就是農村生下來就有地,就算沒有承包地和宅基地也可以透過繼承獲得,且像土地權益、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農村五保、扶貧等社會權利是農村所獨有的;加上現在農村交通環境、醫療制度、教育水平的提高,農村和城市差距逐漸縮小,過去那種花錢想辦法把戶口遷到城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說不定哪天會出現花錢邀請農村居民進城落戶。
-
6 # 老頑童168666666
農民工願意將孩子留在城市讀書,教育資源條件完善,但城市住房成問題,房子貴買不起,在城市賺錢回農村蓋房子何樂不為。今後農村土地值錢,在我們城市周邊,農村賣土地大家成土豪。來到城市落戶,農村土地沒有。
-
7 # 農地圈
是否需要城市戶口?
很多農民工對此的回答是:否。事實上,根據多個部門的調研發現,農民工轉換城市戶籍的意願較低。
這使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的目標實現有一定困難。而如果希望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則需要多方努力。
專門從事農民市民化課題研究的西安交大教授靳小怡認為,可以加速新型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就地消化、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這可以使得農民轉變為生活在農村的市民,從而最終、全面消除農村與城市的差距。”她說。
農民工市民化意願不高
武漢戶籍,對於在湖北武漢工作多年的張東(化名)而言,並沒多大意義。他今年40多歲,戶籍還在湖北農村。
“在武漢,只要學生成績好,不要說是湖北的農村學生,就是外省的學生也可以上最好的學校。”張東說。
據瞭解,多年以來,湖北很多高中採取的是按照學生成績入學的制度,很多好的高中面向全國和全省招生,並一定不需要武漢戶籍。
這樣的政策導致張東並不急於將戶籍轉為城市。另外,他在農村還有多畝耕地,由身處農村父母照看,但是實施機械化耕作,父母也並不很累。
此外,張東的戶籍在農村,醫療保險也上在農村,一家人只需要一張卡,每人每年繳納150元錢左右,一家人都可看病,住院報銷可以達到90%。而在養老方面,張東上的是城鎮養老保險,未來退休也有退休收入。
張東認為,擁有武漢戶籍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在武漢多買一套住宅。但是武漢房價一般每平方米1萬元左右,對農民工而言,多買房意義也不是很大。
“只要是在一個省內務工,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差別是不大的。”張東表示。
像張東一樣想法的農民工還有很多。此前,無論是農業部,還是中國社科院,以及全國政協調研組等多個部門,均調查發現農民工對獲得城市戶籍的意願比較低。
比如,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前不久的一次新聞釋出會上指出,在農民退出承包地的問題上,現在只有少部分農民有這個意願。進城農民退出承包地,要有足夠長的歷史過程,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
而全國政協調研組今年9月在安徽銅陵也調研發現,農民工沒有轉戶的強烈意願。
因為該市在2011年流動人口可享有城鎮就業、教育、社保等權利。進城務工人員甚至可以申請保障性住房。該市流動人口10多萬,農民工有8萬,但是2011年至2015年,辦理農村人口戶籍轉城鎮戶籍人口只有9005人。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廖洪樂表示,農民不願意轉戶籍,是因為不遷移戶口,在城市工作也是一樣的。此外,農民工還擔心農村的承包地因為城市戶籍而喪失。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提出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的要求,即農村土地為集體所有,但是承包權、經營權可以轉讓。同時農民可以進城買房落戶,但是農民仍可保留土地承包權。
發展小城鎮為新方向
此外,針對這種農民不願意進城落戶,但是願意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情況,很多專家認為,應該改變單純要農民轉戶籍的新型城鎮化思路。
靳小怡認為,國家在抓城鎮化建設同時,也應該抓新農村建設,要加速新型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就地消化、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推動農民生活、工作方式的轉變,促進農民意識形態、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社會參與的現代化。
目前農民在城市生存仍有壓力,因此應該在農村保留承包地。“這樣農民工‘進’可進城務工,‘退’可回鄉務農,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城鎮化可能帶給個人和家庭生計的衝擊和風險。”她說。
現實的情況是,各地農民工廣泛存在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情況。
比如很多農民工在小城鎮的工廠打工,居住和吃飯就在家裡,或者就近買房或者租房。這樣很多農民工一方面可以照顧老小,另一方面也可以兼顧家裡的承包地,而且還不耽誤上班掙錢。
而如果農民真的進城,將農村戶籍轉為城市戶籍,相應農民的醫保和養老都轉為城市社保,很多地方政府未必承受得起。
比如安徽銅陵市發改委副主任謝永明曾對媒體指出,在銅陵每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需要財政投入7.35萬元,如果加上進城後提供就業崗位,這種投入還要高得多,城市很難負擔。
中國社科院城市所研究員楊重光則指出,對於農民如何進城,如何市民化,不能搞一刀切。“即使把城市買房入戶算著是市民化的話,也需要分地方、分不同情況區別對待。有的地方農村跟城裡差不多, 國家的醫療條件、社保各方面都在向農村普及,所以有人願意把戶口上到農村去。
但是,他指出,有的農村還很落後,即使農民願意到城裡落戶。但是城市房價很貴,也抑制了農民的進城需求。“農民在城市是有落戶需求的,問題是,即便落戶到城裡之後,儘管有很多**政策,有的農民還是買不起房子。”
-
8 # 留研
計劃趕不上變化,農民工喜歡在城市中生活而不願意在城市中落戶的根源在於城市戶口已經失去了其原來的“價值”,而農業戶口恰恰含含金量無疑顯得更高。1、城市居民的養老金、社保醫保基金農村同樣享有,而且在富裕的農村,還擁有鄉村集體組織另行發動的養老社保醫保的額外補貼。 2、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即使土地被國家徵用,國家必然會依法給予徵地補償,失地時更每月給予土地補貼。總之,城市土地屬於國家,農村土地屬於村集體所有,國家徵用集體的土地與資產,都會涉及到被徵用土地的農民利益。這是農民的利益所在,而落戶城市無疑使自己的利益受損害,城市戶口已經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
回覆列表
計劃經濟時代,城裡工作有安排,吃飯有供應,農村人想進城比登天還難,廢止人民公社分田承包以後,農民有了多項選擇,農忙時種地農閒時打工賺錢兩不誤,加上城市地方企業改革,鐵飯碗也不存在了,好多工人都下崗自謀職業,城裡有部分人生活還沒農村穩定。5,60年代的農民工也沒什麼文化,少有一技之長,在城做的是髒累力氣活,年齡大了有些體力活也吃不消了,自然就願回農村了。
但8,90年代的年輕農民工,都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技校畢業的都有一技之長,比他們的父輩思路就不一樣了。經過IO年8年的努力打拼,有好多在城裡立住了足,買房買地買店鋪,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也就沒有再回農村的意願了。但這必竟只是部分農民工。還有大部分在城市做得並不理想,沒有穩定的工作和固定的產業,加上城市房價又高。讓他們想進城而不敢在城市落戶,反正農村有田有土,幹不了就回農村,也是個適當的選擇。現在城裡房價高,醫食住行穿,項項要花錢,普通農民工要想在城市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數農民工還是選擇年輕打工,老了回村更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