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選讀書

    成功的家教源於父母與孩子間相處,而語氣僅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父親用教訓的口吻,小的時候容易引起孩子的害怕的心理,而青少年時期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對他整個的成長過程不但沒有促進作用,還容易引起反作用。那麼家長要具體怎麼做呢?

    轉變教育觀,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民主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心裡比較放鬆。容易表達自己想說的或者是心裡所想的內容。能夠讓家人感情融洽,溝通良好,孩子健康活潑,而不是情緒壓抑,不願意跟家長進行溝通。

    做孩子的朋友,信任孩子

    在孩子面前經常以權威的口吻命令孩子做事,經常批評孩子做的不好,無形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限定了孩子的想法,孩子會變得極不自信,不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建議家長跟孩子做朋友,多跟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活動,比如打球,散步,讀書,看電視什麼的。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家長碰見別人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出現,或者是整天擺出一副長者的臉孔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責備,他怎麼會聽你的話呢?

    換種語氣跟孩子說話

    父母要學會用信任的語氣鼓勵孩子去做某些事。比如孩子學習鋼琴,開始總是出錯,一些不耐煩的家長可能就會說,“這麼簡單的樂譜,你都不會?”孩子聽了之後令他產生不自信,也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了傷害。家長還要學會用尊重的語氣、商量的語氣和讚美的語氣跟孩子溝通,不但親子關係變好,孩子的性格、氣質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 2 # 土豆媽媽育兒

    父親教育孩子總是用“教訓”的口吻,這類父親一般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用自己的經歷經驗去看待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且不容孩子反駁。其好處是孩子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不好之處在於遏制了孩子的發展。

    喜歡教訓孩子的父親,開頭白一般是“你就知道玩,你知道我工作多辛苦嗎?不好好讀書,以後等著掃大街吧?叫你不要這樣,現在吃虧了吧?……”表面上看,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其實更容易接受被理解時的安慰。

    比如孩子玩積木,父親教導孩子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但孩子喜歡用自己的方式搭建,最後可能崩塌了。這時候父親如果一味地責怪孩子不聽話,孩子可能會屈服於現實面前,不再思考為什麼,會按照父親教導的方式去處理。父親如果採取鼓勵的方式,告訴孩子沒關係,看看是從哪開始不牢固的,怎麼去解決它,孩子在尋找答案的同時,會更好地與父親互動……

    父親與孩子相處的模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經常被教訓的孩子,只會越來越沒自信,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只能按照家人安排的方式去生活。更或者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什麼都跟家長對著幹。為了孩子,父親最好放棄“教訓”的語氣,慢慢融入孩子的心靈,亦父亦友的與孩子去交流,建立足夠的信任與適當的依賴,讓孩子健康成長。

  • 3 # 紫瑗

    父母教育孩子使用教訓的口吻,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一方面父母責怪孩子的叛逆,不聽話,一方面孩子又抱怨父母的不理解,從而叛逆和對立就此產生。

    網路上有很多父母應看的優秀的兒童經典影片和很多親子書籍。有部《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頗受寵愛的法國電影,講述了一位失業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找工作時,親眼目睹了學校的各項嚴厲懲罰手段和校長的殘忍冷酷。他便產生一種改變學校,改變孩子人生的想法。他用純淨而美好的音樂喚醒孩子們冰冷已久的心,撫平孩子們的心靈創傷。

    父母和老師總是習慣性的認為孩子總做壞事,總是不聽話和自己做對,卻不反思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偏見。甚至是歧視呢!

    每個孩子都由父母教育,教訓著,反問下,父母上崗有沒有經過培訓,獲得上崗資質呢?不合格的父母靠教訓未必教育出合格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花錢很大手大腳不懂節儉,該怎樣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