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天災人禍往往會改變戰爭的走向。歷史上有沒有戰爭因為天災改變了結果呢?
7
回覆列表
  • 1 # 小妖精皮卡丘

    諸葛亮把司馬懿引到山谷防火,結果下大雨了,瓢潑大雨就把火撲滅了。也不知道真假,但這個印象最深,因為後面諸葛亮死了還用一本書把司馬懿毒死了。不過我覺得這個戰爭故事情節大於真實情節,因為領兵的都知道,山谷一般有埋伏。

  • 2 # 正兒八經的王大

    說到天氣對戰局的影響不得不提的便是莫斯科保衛戰了,德軍雖然最後已經將戰線推到了莫斯科城下,但由於嚴寒的天氣,和秋雨後道路的泥濘不堪,導致德軍後續的機械化部隊被卡到半路不能順利到達,最後也只能放棄。

    而蘇聯就是利用這十天的時間,將後方的大量部隊調往前線,繼而進行了大反攻!最終取得了勝利!

    不得不說這次戰爭天氣幫了蘇聯軍隊大忙,再加上蘇聯軍民不屈的鬥志,最終讓希特勒吃了跟頭。

  • 3 # 大寶尬聊

    歷史上有哪些改變了戰爭結果的天災:

    1、在1812年6月24日,拿破崙開始了入侵俄國

    他指揮自己的軍隊一路打到了莫斯科,但由於當時嚴寒天氣的到來和俄方堅壁清野的“焦土戰術”,這位軍事天才已無力迴天。事後有人總結,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上的征戰造成後勤困難,使得拿破崙大軍只能指望進入莫斯科後進行補給。然而,被大火燒了3天的莫斯科空城徹底讓他的軍隊絕望了。35天后,拿破崙軍隊在飢寒交迫中徹底崩潰。

    2、1941年6月22日,在西歐取得了巨大軍事成功的納粹德國,透過“巴巴羅薩計劃”入侵前蘇聯。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希特勒一百多年後重蹈拿破崙的覆轍,前蘇聯再次經由寒冷天氣的幫助,將納粹德國擊敗。

    3、1941年,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到關鍵性的階段。這一年的9月,日軍在“九一八”事變發生10週年之際,發起代號為“加號”的長沙戰役——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第二次長沙會戰。

    在日軍全力進攻長沙之際,一個奇特的天文現象出現了。9月21日中午,天空中突然出現了日全食現象。

    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日本人,很久以來都對各種天文地理現象很敏感。他們固執地相信“天人感應”的說法,認為出現日全食、地震、暴雨、雷電這類現象,一定是國君和臣民犯了很多的罪過,導致上天進行懲罰。所以,當日全食出現後,許多日軍官兵心裡都蒙上了濃重的陰影。

  • 4 # 開拓者12197

    忽必烈遠征日本,但是以失敗告終。 具體事蹟如下: 1274年,忽必烈命令屯戍高麗的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率兵15,000人,大小戰船900艘出征日本。在日軍堅決抵抗下,首戰只獲小勝,未能深入。不久,因颱風將大部分戰船毀壞,加上已兵疲箭盡,元軍只得倉促撤回。 1275年二月,忽必烈派禮部侍郎杜世忠等出使日本。杜世忠等一到日本,就被鎌倉幕府處死。這一訊息直到1280年才傳到元朝。於是,忽必烈決心再次征討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徵調軍隊(包括結集南宋新附軍),成立徵東行省(亦稱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計。 1276年2月4日,元軍攻入臨安,宋恭帝奉上傳國玉璽和降表,南宋滅亡,元朝掌握全國性政權。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流亡政權殘餘的最後一支抵抗力量被消滅。 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軍兵分兩路遠征日本,但仍然失敗。如果沒有當年的那兩陣神風幫助日本,日本現在就不存在了

  • 5 # 歷來現實

    大明是個典型例子

    崇禎年間,關於北京的大風霾,官方至少有不下十次之多的記錄,一路讀來,驚心動魄。其中不乏“埃塵漲天”、“晝晦”等細節形容,最嚴重最頻繁的風霾正是崇禎末年,史書記載有四次之多,最形象的描寫出現在是年二月,“五色遞變,暗室照之赤如血。”很難想象當時的沙塵暴有多麼嚴重。

    崇禎三年,“京師正月,大風霾,晝晦。三月,旱,擇日親禱。”

    崇禎四年,“京師正月,風霾。三月,京師大風霾。”

    崇禎六年,“京師正月,大風霾。旱。”

    崇禎十年,“是夏,兩畿、山西大旱。京師及河東不雨。”

    崇禎十一年,“六月,兩畿、山東、河南大旱蝗。”

    崇禎十二年,“六月,畿內、山東、河南、山西旱蝗。”

    崇禎十三年,“是年,兩畿、山東、河南、山、陝旱蝗,人相食。”

    崇禎十四年,“六月,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旱蝗。”

    “正月壬寅,京師黃埃漲天。”

    崇禎十六年,“二月,京師,大風霾。”

    崇禎末年,“京師,春正月庚寅朔,大風霾。”“正月乙卯,是日大風霾,登城西望,埃塵漲天。”“京師,二月丁卯,大風霾,五色遞變,暗室照之赤如血。”“京師,三月丙申,風霾晝晦。”

    崇禎一朝的十七年間,出現了旱澇雨雪風雹震蝗各種各樣的大災害,其中尤以旱災為甚,北方地區的長期乾旱,也正是京師、畿內不斷出現沙塵暴的直接原因。

    李自成快要打進北京城的時候,崇禎並非沒有考慮過遠離沙塵暴的中心,遷都南下重振大明朝的可能性,惜為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等一幫文臣勸阻。

  • 6 # 使用者夏天的風

    宋未元初蒙元徵日之戰遇到了颱風,明未遇到了大旱災。拿破倫1812征討俄羅斯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寒冬希特勒同樣在1941年也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寒冬。

  • 7 # 小約翰

    元日之戰。

    且說元世祖忽必烈,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君主。忽必烈的蒙古軍隊從來是東征西討所向披靡,何國提起蒙古鐵騎無不瑟瑟發抖。1268年,征服了北部中國的忽必烈正在對苟延殘喘的南宋發動最後的進攻,同時北韓半島的高麗王朝也已經對元朝稱臣,忽必烈放眼天下,覺得統一天下的時刻即將到來。這時候他發現了一塊之前從未注意到的地方——日本。

    忽必烈看看東海,覺得亦可賽艇,當知道了海東面還有一個日本國的時候,忽必烈當時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隨即派遣使者去日本,要求日本稱臣。這在忽必烈眼裡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然而日本拒絕了他。

    忽必烈覺得可能是日本人村裡人太無知,不知道蒙古人的厲害,耐著性子又派了幾批使者,並且口氣強硬的以戰爭相威脅,可是日本人居然都拒絕了,還說元朝“文辭無理”。

    忽必烈哪遭遇過這個待遇?當時就出離憤怒了。於是在1274年,第一批兩萬多人的蒙漢聯軍東征日本。

    日本雖然拒絕了元朝的要求,卻並非對元朝的戰鬥力一無所知。日本全國上下都進行了全面的備戰工作。還大規模的進行了祈福活動。終於在1274年10月19日,日本軍隊真正正面接觸到了元朝的遠征艦隊。日本守將少貳經雖然奮勇作戰,但是日本軍隊和元朝軍隊實在差距太大。

    日本之前的戰爭一直停留在幕府戰爭的階段。規模小,人數少,也不太講究什麼戰術陣法。面對著橫行歐亞大陸弓馬嫻熟的蒙古鐵騎毫無抵抗能力。而且元軍還擁有先進武器——回回炮(一種早期火炮),日本人從來沒見過這種武器,被炮轟的七葷八素,很快敗下陣來。當日元軍大獲全勝。

    可是就在19日晚,一場大風吹翻了元軍兩百多艘兵船,迫不得已元軍只得撤退回國。

    元軍的戰鬥力給日本人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所以1281年元軍第二次入侵的時候,日本全國上下都恐懼萬分,這次元軍的規模是上次的五倍以上,日本人自覺大難臨頭。可是元軍尚且沒有開戰,就被一場長達兩天的強大臺風吹的船漏漿翻,全軍覆沒。這場拯救日本的颱風後來被稱為“神風”,也就是二戰時臭名昭著的“神風敢死隊”的由來。

  • 8 # 指尖看日本

    天正大地震啊,直接改變了“小牧長久手合戰”的結局

    羽黑合戰

    織田家與羽柴家決裂後,兩家開始準備交戰,一開始,雙方都認為戰場會在伊勢國,酒井忠次率領的德川軍先陣也在伊勢國佈陣。然而,被轉封至美濃的池田恆興父子以及森長可的動向,大大改變了戰局。

    池田恆興是織田家的舊臣,其母又是織田信長的乳母,與信長是乳兄弟的關係,因此織田信雄非常希望池田恆興能加入己方。然而,池田恆興自從本能寺之變後就唯秀吉馬首是瞻,最終還是加入了羽柴一方,森長可身為池田恆興的女婿,也加入了羽柴方。

    三月十三日,池田恆興與森長可率軍攻陷了毫無防備的犬山城,德川家康將在北伊勢的酒井忠次派往尾張國支援。三月十七日,森長可軍離開犬山城,獨自進軍羽黑,在此地遭到了酒井忠次的攻擊戰敗,森長可在羽黑合戰的敗仗,為之後的長久手合戰埋下了伏筆。

    三月二十八日,德川家康前往小牧山佈陣,而羽柴秀吉也在擊敗了紀伊國一揆眾後,率軍前往小牧山附近的樂田佈陣。因為美濃國勢力的動向,這場合戰的交戰場所由伊勢國轉向了尾張國。

    按照《當代記》的記載,在小牧山佈陣的織田·德川軍有一萬六、七千人左右,而在樂田佈陣的羽柴秀吉軍則有十萬人。但是,按照秀吉方的陣立書來看,四月的時候,羽柴軍在此地的佈陣其實只有六萬一千五百人,即便如此,織田·德川聯軍與羽柴軍的兵力對比仍舊懸殊。

    長久手合戰

    羽柴秀吉並不想為了攻打德川家康所在的小牧山城而白白犧牲兵力,為了將織田·德川軍從小牧山城引出,羽柴秀吉制定了以別動隊侵攻德川家康老巢三河國的計劃。

    四月六日,羽柴秀吉以外甥三好信吉(羽柴秀次)為總大將,以池田恆興父子、森長可為前鋒,堀秀政、長谷川秀一為軍監,率領兩萬四千人的軍勢朝著三河國進軍。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得知別動隊的動向後,留下了酒井忠次、石川數正、本多忠勝等作為小牧山城的留守,自己在四月八日夜裡偷偷率軍出城,進入了尾張國的小幡城,隨後準備對別動隊發起突襲。

    四月九日上午,德川家康以榊原康政、大須賀康高作為前鋒,突然襲擊了羽柴軍別動隊的殿軍三好信吉的軍勢,長久手合戰爆發。正在食用早飯的三好軍沒有料到小牧山城的織田·德川聯軍已經出城,猝不及防,即刻之間便戰意全無,全軍總崩。堀秀政、長谷川秀一得知三好軍敗走以後,急忙派遣使者通知池田恆興與森長可,自己則率領著軍勢返回長久手迎戰德川軍,勉強擊敗了德川軍的前鋒。

    此時德川家康的本隊也與池田恆興、森長可遭遇,兩軍隨即展開激戰。混戰之中,池田恆興父子、森長可均死於戰陣中,羽柴軍的三河侵攻別動隊全軍崩潰,戰死者近萬人。當羽柴秀吉收到敗報,率軍前往救援,準備與德川家康決一死戰時,德川家康卻早已率軍離開戰場,返回了小牧山城。

    征討宣言

    雖然羽柴軍的別動隊戰敗,但是羽柴秀吉的主力尚在,在長久手合戰以後,織田·德川聯軍便再無與羽柴軍大規模的交戰,反而羽柴秀吉不斷地攻陷了聯軍方的城池。小牧·長久手合戰看似是織田·德川與羽柴的交戰,實際上捲入的勢力卻非常多,加入聯軍方的有北條氏、長宗我部氏、紀伊國一揆、佐佐成政等,而加入羽柴秀吉方的則有毛利氏、上杉氏、佐竹氏等等,並且羽柴秀吉還掌控著京畿與西國大部的領地,實力非常雄厚。

    而德川家康雖然在長久手合戰中獲勝,綜合國力的差距卻在之後的對峙中體現了出來:信濃國的木曾義昌受到羽柴方的調略背叛了德川家,隨之同國的伊那郡國眾也有了不穩定的動向;德川家的盟友北條家因為上杉家、佐竹家的牽制,無法對德川家康進行有效的支援;再加上羽柴秀吉的實力足以多線作戰,聯軍方的勢力相繼都遭到了羽柴秀吉的攻擊。

    為了解決軍力不足的問題,德川家康對全領國下發了包括農民在內的總動員令。十一月十一日,織田信雄擅自與羽柴秀吉議和,割讓除北伊勢五郡的伊勢國與伊賀國,並向羽柴秀吉交出人質,雖然名為議和,實際上是織田信雄向羽柴秀吉投降。

    天崩地裂的大地震

    天正十三年(1585年),伴隨著織田家投降羽柴家,羽柴秀吉建立起了絕對的優勢。三月,羽柴秀吉敘任正二位內大臣,威勢凌駕於織田家,以羽柴家為核心的羽柴政權正式登場。四月,根來寺、雜賀等地的一揆遭到羽柴軍的總攻,和泉、紀伊的反秀吉一揆勢力遭到鎮壓。七月十一日,羽柴秀吉敘任從一位關白,隨後秀吉開始對四國的長宗我部氏動手,羽柴軍風捲殘雲一般席捲了整個四國島,八月,長宗我部元親不得不以安堵土佐國為條件降服於羽柴秀吉。八月末,佐佐成政所在的北陸遭到了羽柴軍的侵攻,佐佐成政剃髮降服。

    與一帆風順的羽柴秀吉相比,德川家康的境地越來越窘迫了,六月時信濃國的真田氏、小笠原氏背叛德川家加入羽柴家麾下,十一月,德川家的岡崎城城代石川數正出奔,投入羽柴秀吉麾下。除了沒幫上什麼忙的北條家,德川家康已經是眾叛親離,窮途末路了。十一月十九日,羽柴秀吉決定,在次年正月正式對德川家的領地發起總攻。

    此時的德川家陷入了比當年武田家來襲更恐怖的危機中,並且這一次沒有織田信長作為盟友支援自己了。為了挽救領國危機,德川家康甚至許可在早年的“三河一向一揆”中被自己逐出領地的淨土真宗寺院返回舊寺,希望寺社的武裝力量能夠加入德川家麾下共同抗擊即將到來的羽柴侵略軍。

    好在上天還是眷顧德川家康的,十一月二十九日夜裡,整個日本開始了劇烈的震動,“天正大地震”就此發生。這對日本的民眾來說是不幸的,但是對德川家康來說卻是幸運的——大概是震源的緣故,德川家的領國遭到的損失遠遠沒有羽柴家的領國大:飛驒國的國眾內島氏的歸雲城在天正大地震中遭到山體滑坡襲擊,內島氏一族與歸雲城均命喪於此;織田信雄的居城伊勢長島城的天守閣也在地震中損毀;秀吉的舊城長浜城一部被震入水中,時任城主的山內一豐的女兒也被倒塌的房梁砸死;美濃國的大垣城崩塌;伊勢灣、若狹灣遭到地震引起的海嘯襲擊。

    在這些受害中,最最關鍵的兩點是長浜城城主山內一豐是秀吉決定的來年征討德川家的前鋒,而在天正大地震中被地震以及地震引起的火災完全毀滅的大垣城則是羽柴軍征討德川家的軍糧儲備基地。

    天正大地震直接使得羽柴秀吉無法在短時間內再組織起對德川家的侵攻,羽柴政權對德川家康的強硬態度開始向和談轉變,而德川家康暗暗捏了一把冷汗,也只好就坡下驢,向羽柴秀吉表示臣服。臣服後的德川家康受到了羽柴秀吉的重用,而化解了這次危機以後的德川家康,儲存了德川家的續存,這才得以在幾十年後羽柴秀吉死後創立江戶幕府,並最終消滅羽柴家,統一日本。

  • 9 # 楊過的大仙

    要說天災改變戰爭結果,位面之子光武帝劉秀的昆陽之戰就值得說一說了,這場戰爭有多邪乎呢?先來看看《後漢書·光武本紀》裡是怎麼記載的。

    “遂圍之數十重,列營百數,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百里。或為地道,衝輣童城。積弩亂髮,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王鳳等乞降,不許。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意氣甚逸。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昆陽城被王莽的大軍給團團圍住了,敵人紮下了幾百個營盤,搭起的雲車高達十多丈,可以俯瞰昆陽城,敵人的旗幟漫山遍野都是,戰鼓的聲音可以傳遞數百里,敵人或是挖掘地道,或是用圓木衝擊城門,箭矢就好像雨一樣落在城中,城裡的老百姓都需要拿門板擋著才能夠打水,城裡的守將祈求投降,王莽軍隊不同意,王莽軍的首領認為馬上就能攻破昆陽城了。結果就在這個時候,半夜有流星隕石落在營寨裡,白天又有像崩塌的山一樣的雲瀰漫在營盤中,離地面不到一尺才散開,王莽軍計程車兵就只好全都趴在地上匍匐前進。

    而按照《續漢志》裡的說法:雲如壞山所謂營頭之星也。佔曰:營頭之所墜,其下覆軍殺將,血流千里。大意是,像崩壞的人一樣的雲是就是營頭星。卦象上說,營頭星墜落的地方,下面的軍隊就會全軍覆滅,將領被殺,血流千里。

    雖然後漢書上沒有說明流星隕石具體給王莽軍造成了怎樣的殺傷,但是這一奇怪的天象確實影響到了雙方計程車氣,正如《續漢志》裡的卦象預言的那樣,奇怪的天象結束後,本來已經處於弱勢的劉秀軍乘勢出擊,打敗了王莽軍,不僅殺死了地方的主將,而且消滅了數萬有生力量,繳獲了無數的輜重,正是在這一戰後,光武帝劉秀被更始帝封為破虜大將軍,武信侯。

  • 10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必須要提到位面之子劉秀了,在昆陽之戰裡,直接來了一個流星爆轟擊王莽軍的大營,一舉擊潰了對方計程車氣。

    說到劉秀必須先提一下王莽,因為王莽建立新朝以後搞了土地國有、提倡科學研究、鼓勵發明等等措施,甚至還搞出了類似超短裙的褲子,因此被網友稱之為穿越者。而對應的,擊敗王莽將歷史改回原來軌跡的劉秀,也就被稱為位面之子了。

    而劉秀擊敗王莽的方式,也確實異常詭異。在新朝後期的大起義中,決定性的一戰是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時王莽集中了全國的精兵40多萬,圍攻只有1萬多漢軍據守的昆陽,城中守軍處境艱難。而城外漢軍的援軍兵力也比新軍少的多,只有兩萬人。雖然劉秀幾次出擊得勝,挫傷了新軍計程車氣,但是沒有完全改變雙方的攻守態勢。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枚流行直接命中了新軍的大營,結果對新軍士氣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後漢書·光武本紀》記載:

    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意氣甚逸。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先是流星墜入營中,然後又是營中大霧,雖然史書上沒寫流星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傷亡,不過這種詭異的天象已經讓新軍士氣大落。在這種情況下,漢軍乘勢反擊,最終擊敗了絕對優勢的敵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最後光復了漢室。

    所以網上也有人戲稱這是時空管理局出手干涉,擊敗了穿越者,讓歷史走會正軌,當然,這不過是個玩笑而已。不過流星墜營這麼詭異的天象,確實對擊敗王莽軍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一生該堅持哪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