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惠文陪你聊育兒
-
2 # 時尚育兒圈子
記憶力和語言能力是認知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記憶力
1歲後,孩子的記憶容量以及保持時間都較1歲前有長足進步,這為日後其他很多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如語言的發展、大動作的模仿、情景遊戲的理解與參與等等。
引導方法:和孩子重複共讀他喜歡的圖畫書、一起吟唱他喜歡的童謠、一起回憶生活中發生過的有趣事;和孩子交流時,先稱呼他的名字、看著他的眼睛,這樣的目光交流和方法都有利於寶寶記憶力的增長。這些讀唱活動,最好能形成規律,每次多重複幾遍也有助於增強寶寶的記憶力。
語言
這個時期孩子的詞彙量大大增加,可以說一些句子。父母應加強語言訓練。
引導方法:多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可把你正在從事的或正在和他一起玩的遊戲用語言表述給他聽;和他一起讀簡單的啟蒙繪本,增加詞彙量和語言理解能力;外出遊玩時,將你們到過的地方以及見到的事物用語言描述給孩子聽,這些都是在增加孩子的語言儲備,為孩子日後的“語言輸出”做準備。
注意:小孩子現在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大人說什麼做什麼都很快能學會。有些話不能和小孩子說,即使是開玩笑也不可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家人與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無處不在的。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言行,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而不注意。
-
3 # 黃正華治療師
首先需要根據不同月齡的寶寶家長設計不同的遊戲活動。總體建議是增加寶寶自助活動空間,家庭互動環境充分,包括遊戲環境及言語環境。
-
4 # 馬克亮mkl
我的建議有以下幾點:
第一: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段選擇去上早教或者幼兒園。
第二:平時寶寶看電視儘量控制在30-60分鐘,時間過長持續下去容易對寶寶的想象力造成傷害,易形成定勢思維。
第三:透過早教機、國學機或者人工智慧機器人加強輔助父母進行孩子的啟蒙教育或者家庭教育。
第四: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最好是那種父母和孩子可以同時參與的活動。
-
5 # Janet橙子麻麻
認知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孩子對周圍事物的理解。
一、你可以幫助寶寶做視覺訓練:1、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嬰兒時期可以給他看一些黑白卡或者用小沙錘做追視);2、顏色的感知和練習(一段時間給寶寶一類顏色的物品,提示他這是什麼顏色,反覆鍛鍊)
二、其次幫助寶寶做聽覺訓練;1、生活中多呼喚孩子的名字;2、生活中多放一些音樂
三、寶寶觸控抓握訓練:我會準備一些觸控球給寶寶(多種材質以及不同表面的光滑程度會刺激寶寶的觸感發育)
四、多種感官的綜合感受:1、比如拿一個蘋果舉列,你給寶寶一個蘋果引導他觀察,蘋果紅紅的、圓圓的,摸起來比較光滑,那我們現在來嚐嚐蘋果是什麼味道的呢?酸酸甜甜的。孩子透過這種綜合感受來加強自己的認知能力;2、我們在和寶寶一起玩玩具的時候,引導寶寶看玩具的顏色、形狀、方位等;3、可以告訴寶寶一些綜合名詞,比如衣服前面圓圓的扣子;蘋果、香蕉、梨都稱為水果提高孩子的概況能力。
生活也是教育,我們可以應用生活中和寶寶息息相關的東西來提高寶寶認知能力。
1、家用電器遊戲:比如電視、冰箱、洗衣機,家長可以慢慢地發音,並引導他們觀察,向他們解釋這個東西是做什麼用的,透過遊戲的方式去認知。(我拿冰箱舉列:媽媽可以經常在寶寶面前慢慢弄地說冰箱兩個字,看看冰箱是方形的,開啟冰箱的最上層涼涼的,主要放了些什麼東西呢?下面一層有好多冰塊,摸上去什麼感受呢?孩子會得出:哦!原來這個東西就是冰箱,它有保鮮食物的作用)
2、顏色遊戲:透過收玩具的遊戲。比如寶媽把所有顏色大小不同的積木扔在地上。寶媽可以說:我們來比比誰先收完紅色的玩具。
3、身體遊戲:頭兒肩膀膝腳趾。這是一首外國歌曲改編中文歌,最適合幫助孩子認識五官。
-
6 # 可愛的嚶嚶醬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還沒有認知能力是很正常的,但是等寶寶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其認知能力也應該要有所提高。當有些寶寶的認知能力可能會相對沒有那麼好,家長們就要在這方面幫助寶寶。那麼要如何才能較好的來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呢?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1、事實上,對寶Bora說在發育階段是很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的,只有體內有營養了,寶寶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提高,所以家長們首先就要保證和寶寶平時能夠汲取足夠的營養。
2、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要培養好寶寶的視覺能力,只有視覺好了,寶寶才能更好的認知其他的事物,這個可以使用從區域性到整體的方法訓練寶寶,比如先讓寶寶看事物的一部分,然後再看一整個,如果拿不同顏色的物體給寶寶分辨,同時還可以鍛鍊寶寶分辨顏色的能力。
3、在寶寶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的觀察能力,建議可以先開始讓寶寶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同時也要一步一步的教寶寶如何觀察事物,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寶寶在日後的認知能力。
分享一個識字APP。父母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7 #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如何才能促進寶寶的認知發展呢?
1、為嬰兒提供探索世界的機會正如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說:孩子透過“做”來學習,因此他們需要探索環境的機會。
2、在言語和非言語兩個水平,都要對寶寶快速做出反應試著去“和”寶寶說話,而不是“對”寶寶說話。提出問題,傾聽寶寶的反應,並提供進一步交流的機會。
3、給寶寶讀書儘管寶寶可能並不理解爸爸媽媽所說的詞語的含義,但他們會對你的聲調和改活動所提供的親密感做出迴應。和孩子一起閱讀還能夠啟蒙持續終生的閱讀習慣。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應該在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每日閱讀。我在爸爸媽媽做好這5點,幫助寶寶從6個月大開始閱讀書籍中,更加詳細地介紹了陪小寶寶讀書的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4、記住,你沒必要一天24小時都和孩子在一起正如嬰兒也需要時間自己去探索他們的世界一樣,爸爸媽媽、其他的照顧者,除了照顧寶寶之外,也都需要有自己的時間。
5、不要強迫寶寶,不要很快就對他們期望過多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創造一個天才,而是應該提供一個溫暖的養育環境,使得寶寶能夠發揮他的潛能。
以上5個小策略,其實都在強調一件事:
給孩子提供健康的、利於成長的環境,對孩子大腦的發育才是最重要的。
前蘇聯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叫維果茨基,很早前就提出:
孩子的認知能力,是透過接觸那些足夠引發他們的興趣,但又不是很難處理的新資訊而不斷髮展的。
這裡有兩個關鍵詞:
1、有興趣2、不是很難什麼樣的事情,是既能足夠引發孩子的興趣,又不是很難的呢?這個度到底怎麼拿捏啊?
我們來看一幅圖:
這麼直觀的圖,我們可以非常容易的就看出來,如果難度落在挑戰區中的任務,就是特別適合小朋友的。
否則,舒適區的任務太簡單,孩子已然沒了興趣,而恐慌區的任務太難,孩子通常直接放棄。
這也是維果茨基提出的著名的“最近發展區”概念(ZPD)。
最近發展區:
孩子現在已經擁有的能力,和孩子幾乎能夠、卻又不足以獨立完成,需要透過成人或者更有經驗的同伴幫助才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舉個例子:
5歲的叮叮在玩橡皮泥。
他已經做了一個圓圓的鍋,又做了一個長長的鍋柄,可是把鍋柄和鍋貼上起來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鍋柄太細,相比之下手指有點粗,一使勁就捏變形了。
叮叮反覆試了幾次都沒成功,正在著急,媽媽地給了個小建議:
媽媽不是給你買過一套玩橡皮泥的小工具嗎?用裡面那個小鑷子試試?
叮叮找出小鑷子,媽媽又給叮叮示範了一下鑷子的用法,叮叮就成功地把鍋柄粘上了。
在媽媽的幫助下,完成粘鍋柄的動作,這就是叮叮的最近發展區。
而媽媽的提供的這個幫助,被維果茨基稱為“腳手架”(scaffolding)。
大家都知道,“腳手架”就是建築施工中的支架,在搭建建築物的時候起到支撐的作用,在建築物搭建好後就要移走。
在教育的過程中,腳手架也是先幫孩子以適當的方式思考和界定任務,另外,爸爸媽媽可以提供一些適合孩子現有水平的、孩子能明白的線索,或是做一些示範,來推動孩子完成任務。
在“腳手架”的幫助下,一旦孩子能比較熟練地解決問題了,就相當於剛才還比較難、在挑戰區的任務,已經變得簡單,難度落到舒適區了。
這時候就要把“腳手架”移走,讓孩子獨立地試試看。
移走腳手架也相當於增加難度,又將任務難度提升到了挑戰區。
腳手架是對孩子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支援,同時,也鼓勵孩子的獨立和成長。
腳手架不僅能幫助孩子解決特定的問題,而且對孩子整體的認知發展都起到協助作用。
-
8 # 大賽爸爸說
首先,民以食為天,小寶寶也不例外。尤其在寶寶的成長髮育過程中營養的需求量是比較高的,所不管是小一點的輔食還是大一點的正餐都需要營養豐富,以保證其認知水平的正常發育。
視覺的訓練從小寶寶的黑白卡到後面的各種卡片這些都是對寶寶視覺的訓練,辨別顏色、形狀。
觀察能力的培養隨著寶寶的成長會發現他自己喜歡的東西,那麼他的喜好就是觀察能力培養的切入點。比如寶寶喜歡吃蘋果,那麼我們就可以拿過來蘋果說,寶貝你看這個蘋果是紅顏色的,你看你手裡的蘋果比媽媽手裡的小一圈,呦媽媽的蘋果跟你的蘋果有什麼不一樣,陪寶寶仔細觀察,並給予引導和鼓勵。
其實生活場景化的訓練是應用最廣的也是最奏效的,我一般是結合繪本。
比如,拿一本介紹顏色的繪本,那麼看到橙色,我們可以介紹胡蘿蔔是橙色的、更可以讓寶寶找找家裡有什麼是橙色的,寶貝也許會拿橙子橘子給你,你也可以拿出來家裡的胡蘿蔔給予更直觀的感受。
認識生活中所見
讓寶貝有機會接觸多的實物,甚至都可以去觸碰,透過觀察、觸覺加上家長的語言將這些物品一一對應。比如冰箱,告訴寶貝這是冰箱,可以讓寶貝摸一下外邊,甚至可以感受一下里面冰冰涼的感覺。
認識自己的身體認識人
小寶寶都很喜歡照鏡子的遊戲,那麼可以給他點一個紅鼻頭,然後對著鏡子指指這是鼻子,這是眼睛,然後引導寶寶動看看鏡子裡面的變化。
然後可以引導寶寶叫身邊的親人朋友,在多次介紹之後寶寶會漸漸記住沒跟的特徵從而可以認識人。
有的家長可能覺得我今天的問題回答的太基礎,其實,寶寶的認知奠定好基礎之後再去泛化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
-
9 # 孕嬰幫幫媽
怎樣增強寶寶的認知能力?
家長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增強寶寶的認知能力。幫媽在此給出以下一些建議,家長們可以做個參考。
1.顏色認知
雖然寶寶4個月左右就會對顏色有反應,但通常要長到一歲多寶寶才能識別簡單的紅、黃等顏色。也有的寶寶對色彩不敏感,2、3歲才能辨別出顏色。家長在寶寶小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的多讓寶寶看不同的色彩,可以拿蔬菜、水果的一步步引導孩子,時間長了,寶寶會對其形成記憶,等寶寶長大了,也更容易識別顏色。
2.味覺、嗅覺認知
寶寶出生時就有味覺、嗅覺的能力,只是不能正確認知。家長平時在喂寶寶不同味道的食物時,可以透過一些動作表情,加深寶寶對嗅覺、味覺的敏感度,幫助其快快的學會區分各種味道。
3.聲音認知
寶寶通常對音樂比較敏感,有的孩子媽媽肚子裡時聽到歌曲就會跟著動起來。家長平時可以利用家裡的工具,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告訴寶寶每個聲音是由哪個物品發出來的,讓寶寶在認知聲音的同時也認知了各種實體物品。
寶寶的認知能力,主要是靠家長的引導增強的,家長只有多和寶寶溝通互動,才能幫助其增強認知能力。其實家長每一次和寶寶互動後,寶寶的認知能力都在無形的提高。
-
10 # 刺眼的小兔子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還沒有認知能力是很正常的,但是等寶寶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其認知能力也應該要有所提高。當有些寶寶的認知能力可能會相對沒有那麼好,家長們就要在這方面幫助寶寶。
那麼要如何才能較好的來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呢?1、事實上,對寶Bora說在發育階段是很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的,只有體內有營養了,寶寶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提高,所以家長們首先就要保證和寶寶平時能夠汲取足夠的營養。
2、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要培養好寶寶的視覺能力,只有視覺好了,寶寶才能更好的認知其他的事物,這個可以使用從區域性到整體的方法訓練寶寶,比如先讓寶寶看事物的一部分,然後再看一整個,如果拿不同顏色的物體給寶寶分辨,同時還可以鍛鍊寶寶分辨顏色的能力。
3、在寶寶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的觀察能力,建議可以先開始讓寶寶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同時也要一步一步的教寶寶如何觀察事物,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寶寶在日後的認知能力。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11 # 嘻嘻啊啊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還沒有認知能力是很正常的,但是等寶寶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其認知能力也應該要有所提高。當有些寶寶的認知能力可能會相對沒有那麼好,家長們就要在這方面幫助寶寶。那麼要如何才能較好的來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呢?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1、事實上,對寶Bora說在發育階段是很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的,只有體內有營養了,寶寶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提高,所以家長們首先就要保證和寶寶平時能夠汲取足夠的營養。
2、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要培養好寶寶的視覺能力,只有視覺好了,寶寶才能更好的認知其他的事物,這個可以使用從區域性到整體的方法訓練寶寶,比如先讓寶寶看事物的一部分,然後再看一整個,如果拿不同顏色的物體給寶寶分辨,同時還可以鍛鍊寶寶分辨顏色的能力。
3、在寶寶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的觀察能力,建議可以先開始讓寶寶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同時也要一步一步的教寶寶如何觀察事物,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寶寶在日後的認知能力。
具體做法1、建構積木遊戲
讓寶寶對建構積木有興趣。大約6個月的寶寶就可以學習使用這些積木,並且慢慢的建立自己的認知能力。
2、簡單拼圖遊戲
當寶寶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可以讓他玩拼圖遊戲,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去開發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
3、文字圖案卡片
你也可以使用一些上面有文字圖案的卡片來幫助寶寶學習文字,並且理解因果的概念、各種類的物體。
4、數字計算樂趣
你可以使用一些家居用品來幫助寶寶養成數字計算能力,像是瓶蓋、書籍、蔬菜,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拿來計數。
5、閱讀各種書籍
你的寶寶可能還不會閱讀,但是你可以讀給他聽。找一些適合寶寶年齡的書籍,並且讀給他聽。這不僅可以幫助寶寶的語言能力,還可以加深你們的感情。
6、你們一起唱歌
找一首寶寶最喜歡的歌曲,你們一起唱。如果他還處於熱愛音樂的發展階段,那就放一些背景音樂。唱一首歌,要求寶寶一起唱。
7、認識形狀顏色
幫助寶寶辨別形狀和顏色。你不需要特別的工具,只需要指著他的球告訴他,「這是一個紅球」、「這球是圓的」。你可以利用家中所有的東西。
8、讓寶寶做選擇
給寶寶做選擇的機會來練習認知能力,像是穿衣服的時候,問他要穿紅的還是藍色的衣服,這可以教他分辨顏色。
9、對話以及提問
當寶寶已經長大,可以懂得回答問題,和他對話。像是「你要喝水嗎?」如果他說是,問他要用哪一個杯子裝水,這可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10、到外面走一走
帶寶寶到一些有趣的地方走一走,像是博物館、商場、動物園,這些都是可以刺激認知能力發展的好地方。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學漢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回覆列表
3個要點告訴你什麼是孩子的認知教學
從這次課程開始,我們進入到了整體課程的第五大板塊,從感官到抽象、邏輯思維的全方案。也可以說從這次課開始,我們對蒙氏教育法會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在之前我們講了很多關於蒙氏教育操作的具體方法和遊戲,同時也有蒙氏教育法的理論介紹。現在利用這次課的開始,我們再來總結和複習一下模式。
蒙特梭利博士,他的第一本兒童教育專著叫做《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這本書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是蒙臺梭利對自己親手創立的兒童之家的一個經驗總結。這本書讓他成為了全球最具有影響力的兒童教育家之一。書裡介紹了兒童教育的指導原則,傳授瞭如何讓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學習這個過程。而這一過程就是一個從感官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進化的過程。這也是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的一個最主要的概念,他的最大的特點你就是理念清晰、實操呢、易學、有效。不僅如此,蒙氏教育還強調孩子塑造一個小社會的雛形,蒙氏教室就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比如說新愛嬰,雖然說它是一個早教課程中心,但是他獨創的每天上午的大堂活動,就是在塑造一個混凝的社交環境。但無論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無論是媽媽、爸爸還是老師,無論是爺爺還是奶奶,都會在這個小社會當中呢發揮他們的各種角色的特點。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孩子就會有一個初步體驗各種角色的機會。
孩子在這個小社會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會如何適應環境、表達自己等等生活技巧。比如說在我們的課程裡面,經常會讓孩子介紹自己,不僅要學習介紹自己,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去傾聽別人怎麼介紹他們的,要懂得欣賞別人,在自己學會知識技巧的同時呢要學會如何關照別人、組織別人。所以說這樣的環境就是一個培養孩子情商、智商的最好的一個環境。
在完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整體的教學安排也非常的全面,在鼓勵孩子主動學習的過程當中呢也會強調孩子自律的部分。蒙氏教室裡面呢他並不強求孩子要完成操作到什麼程度,所以呢在蒙氏的活動當中會有自由活動時間的設計。自由活動時間呢就是讓孩子有一個自主選擇的機會,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教玩具,而並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老師的主題進行練習,但是在滿足孩子的自主選擇的同時,又要求他要有自律性,它要符合這個教室的規範。所以這對孩子來說,在教室裡面的生活和學習會使他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自然而然的它會形成集體意識,它的社會性也會逐漸的開發出來,也就是說紀律和自由相結合,個體和群體兼顧,達到了自我構建和心智的發展。
那麼在蒙氏教育裡面的關於認知教學呢,會大量地採用三階段論的方法,這種方法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傾聽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記憶力的表達,而且尤其對嬰幼兒的這種抽象思維的建立。對抽象概念的理解的話。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三階段認知法,顧名思義就包含了命名、指認和記憶線上這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命名,就是我們要一次性給予孩子三個以上有共同外在特徵的物品至少要三個以上形成一個豐富的對比。比如說我們在讓孩子知道正方體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列舉出三個正方體的物品,告訴孩子這是正方體,我們透過讓孩子來摸邊摸稜角,幫助孩子將正方體的這個感官特性和名稱做連線,讓孩子透過視覺、觸覺來感知正方體。
第二個階段是辨別,讓孩子辨別呢物品在哪裡,比如說我們把正方體和其他形狀。物品混放在一起,請孩子將不是正方體的物品區分出去。這個階段是幫助孩子加強記憶物品和名稱之間的關係。
第三個階段叫做記憶再現,用手指著物品,讓孩子說出這個物品的名稱,這時候每一樣物品的特性和名稱,已經讓孩子經由感覺深深地建立在感官認知體系當中了。這個時候的感官和思維在進行著良好的結合,孩子對具體事物的認知上升到理性的層面。那我們家長在家裡面做練習的時候,使用三階段認知法需要注意的一個點就是讓我們家長不要把這個方法演變成為一套好像是考試的那樣的一個系統。
太過於嚴肅。只是說太過於形式化,就會讓孩子覺得很枯燥,會牴觸,從而喪失了三階段認知法的一個作用。那麼對於老師來說,三階段認知教學呢要求我們老師要有科學的態度和精神,要有一個持久的耐心,同時你要有觀察各種學科的一個基礎能力。觀察的過程呢應當是一種個別性的觀察,並且呢要配有觀察記錄,記錄呢孩子的各項反應。那家庭當中呢我們鼓勵家長寫日記,這樣子的話記錄孩子的一些發展當中的重點和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