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不陪你演戲
-
2 # 唯奇百科
其實你這個問題自身就帶有矛盾。因為想得通的不一定是科學的。科學是什麼?
科學(Science)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上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是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
所以單一某個人相通了的事情未必經得起檢驗。
想不通的事情也很多,但未必不是科學的,比如有的人認為太陽就是繞著地球轉的。但真正客觀事實存在的確實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
個人認為唯有“變化”才是不變的真理,因為當人類科學突破人類認知的水平的時候,未必就是科學了。真正的科學會由於時空的不同而有不同形式的存在。比如在黑洞沒有被發現前,人們可能認為光是直線傳播的。
所以絕大多數科學,都是有前提條件的。中學課本中最常見的一個詞就是“在一般情況下”,在......條件下,等等。
而迷信是什麼?
“迷信”,漢語詞典中有兩層意思,
1.信仰神仙鬼怪等不存在的事物;
2.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
拼音是mí xìn,該詞是佛教首先使用的 。據文獻考證,“迷信”首現於佛教《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四·明信品第十一》 “……七者有迷信,謂惡信,由顛倒故;八者不迷信,謂好信”。 此處,明確地指出:“有迷信”是”惡信“;“不迷信”才是“好信”。”迷信“即“迷失自性,而盲目地信從”之意。佛教排斥迷信。
而泛指的盲目的信仰崇拜,本身是人性的弱點,並不能說明盲目崇拜的事物就是不科學的。可能它只能說明人類在當前科技水平下無法理解而已。
在哥白尼發現太陽中心說之前,人們可以覺得“太陽中心說”就是迷信,因為解釋不了。
所以不能憑想通或想不通來評判是否科學,迷信。
迷信:很多語境下帶有:帶有人為意圖,主觀目的性的,並不能真正解釋其宣稱解釋物件範圍內的全部現象而建立的一套理論體系。(但注意這是特定語境)
科學:字面上就是分科學問,現代的定義強調實證,即只有被實驗證明的理論體系才是可以被最終認可的。實際上這也非常依賴當時描述的語境。
個人認為,科學和迷信本質上是宣傳性質的詞彙,不是一種定義性的值得探討的哲學或者其他任何學問的概念。如果非要說意義,他在特定場合下有他的政治學意義,並在特定時期有其歷史學意義。但注意,這都是需要特定場合和特定時期的研究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