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byvcve

    第一,孩子需要經常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以獲得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遊戲可以很方便地實現這一點。只是家長要學會如何陪伴孩子,讓孩子分清什麼是主,什麼是次,學生的學習是主業,切勿本末倒置。

    第二,孩子需要有與同齡人交流的共同話題,如果別的孩子玩,你不讓自己的孩子玩,但孩子又很想玩,若你禁止,他很可能向外尋求需要,你越禁止,他越想玩,比如在別人家玩著不回家,上大學以後可能通宵達旦地玩遊戲,傷害了身體你都不知道,也可能表現為另一種情況,就是和同齡人格格不入,造成人際關係適應障礙。

    第三,有家長擔心孩子玩遊戲上癮,其實上癮的關鍵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家長如何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擅用定時器,遵守玩遊戲控制時間的約定,不妨獎勵他幾次,形成習慣以後撤銷獎勵,當他想玩遊戲時,腦子裡就會形成條件反射,玩遊戲是要控制時間的,從而學會自我管理。另外,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如果家長抱著電腦遊戲不放,那孩子也會照貓畫虎。

    第四,透過玩遊戲可以發展出未來的職業,觀察孩子喜歡玩的遊戲,可以大致判斷出他未來可能的職業方向,比如動畫設計師、程式設計員、遊戲設計師、美工師、遊戲市場總監甚至遊戲企業的老闆等等,甚至還可以再拓寬一些思路,別忘了:“360行,行行出狀元”。就像有媽媽聽到孩子說長大後想開車,媽媽就覺得開車就是司機,於是打擊諷刺孩子,想當然地就說當司機沒出息,可是如果媽媽的思路拓寬一些,想想為什麼孩子想長大後開車,也許孩子是喜歡那種駕馭感,那麼孩子今後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千萬莫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多鼓勵孩子去充分體驗人生的各種經歷。

  • 2 # 吉林高速公安長春分局

    電腦普及後,孩子接觸電腦遊戲的年齡更趨幼齡,如何讓孩子正確地對待電腦和電腦遊戲,防止網路成癮和遊戲成癮?銘大教育王老師根據多年自身實踐經驗摸索出一套方案,藉此機會拿出來分享。

    遊戲成癮的危害有目共睹。長期面對電腦,電腦輻射傷害身體,會影響視力;長期坐在電腦面前,會影響關節和脊椎的發育和生長。另外,心理學家認為遊戲成癮的少年,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十幾寸的電腦螢幕前,缺少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的社交恐懼和社交障礙。研究還表明,電腦等多媒體工具會讓人長期陷入一種“多工”的狀態,長此以往會讓人出現“注意力障礙”。這對上課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學生無疑是不利的。那麼,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孩子擺脫“遊戲癮”,遠離這些傷害呢?銘大王老師建議家長用以下四招。

    首先,讓孩子明白遊戲成癮的危害。面對孩子的遊戲成癮,一味指責打罵,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易激起孩子跟家長對著幹的想法。孩子雖小,但已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是非判斷能力。所以,銘大王老師指出,走“擺事實,講道理”的溫情路線,效果會更明顯。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明白遊戲成癮的危害,從心理上產生想要改變的願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基本的條件。

    第二,藉助家長的合理監督。孩子的年齡較小,自控能力也較弱,當TA單獨待在有遊戲裝置的空間時,為了消除無事可做的無聊感,就會自動自發地開啟遊戲裝置,進入遊戲模式,然後沉迷其中。讓孩子的身邊時常有人,並吩咐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填充孩子的時間,可以有效消除孩子接觸遊戲的念頭。

    第三,用過渡的方法讓孩子逐漸遠離遊戲。孩子迷上電腦遊戲,粗暴地阻絕他與電腦的接觸,反而會招來孩子的反抗。在家裡不能玩,那就跑去網咖。隱蔽的網咖,父母常常找不到,孩子可以肆無忌憚地玩一整天,甚至幾天,完全荒廢了學業。所以,對待孩子的“遊戲癮”不要指望一步到位,採用過渡的方法效果會更明顯。和孩子制定好“玩遊戲的時間”,“遊戲癮”嚴重的孩子可以稍長。在規定的時間裡,每隔一段時間提醒孩子“遊戲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讓孩子心中有數,不要選擇無限制地延續下去。注意提醒不要太頻繁,否則會招致孩子的反感。

    第四,用興趣填滿孩子的時間。讓孩子擺脫“遊戲癮”最好的方法是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另外的事情上。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當然這個“興趣”必須是積極正面的,比如學習某項技能。給予孩子適當的物質和精神支援,讓孩子在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所在。

  • 3 # 閱時事足球分析

    首先 孩子不玩遊戲,在目前這個社會環境下是不可能的 如何引導? 最好的引導就是家長本身。 只有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不成癮。 聽起來很荒謬,但這就是事實。 1、孩子玩遊戲,不一定是為了玩遊戲,很大程度上是無事可做。

    每個孩子都都是希望家長陪的。家長感覺孩子太煩或者無暇顧及孩子,這樣只會使孩子處於自我尋找娛樂的狀態。而在城市裡,活動地域、專案受到限制,電子娛樂產品是最好的選擇,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或者條件式的反射行為。最終造成隱患。

    2、家長陪同孩子玩遊戲,其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玩,而在於篩選,觀察,引導。

    首先,家長玩遊戲了,自然會對哪些遊戲適合自己的孩子,哪些則不能讓孩子接觸有所瞭解,這樣就會在孩子玩遊戲型別上進行控制。在中國沒有分級制度以及盜版橫行的背景下,這一點尤為重要。在家長陪同孩子玩遊戲期間,你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以及他有什麼特質。

    例如,我在陪孩子玩神mi視線的時候,我發現他對拼圖很在行,一般我都沒辦法完成的解密事件,他能很好的完成,但他在數學方面的短板卻也暴露無遺。在遊戲中,孩子會自然的暴露出一些平時發現不了的語言,動作或者負面情緒。這時候,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教育和引導,讓孩子加以改正。

    舉個栗子,我在陪孩子在玩W SPORTS,他連續輸給我以後,很不高興,然後丟下手柄,說了句:“去你媽的”。我當時被他的表現嚇了一跳。這是我平時生活中想象不到的。事後我很深刻的教育了他,他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3、家長的作用在於詮釋而不在於整體否決。

    遊戲本質的意義其實在於體驗,或者說是一種模擬的實踐活動。不光是體現在娛樂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傳播文化的作用。這個理念在80後我們這一輩人開始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遊戲的妖魔化形象在社會中仍然很大程度的存在。國家雖然在宏觀的管控方面也做了很大的改進。

    但在整個遊戲行業內的引導還需要完善。遊戲本身就是對現實世界文化的二次開發,你說遊戲裡故事,形象,人物,語言等都是現實世界有原型存在。遊戲內所反映的世界觀,價值觀很多孩子可能理解不了。在很多條件誘導的情況下會進行模仿。這是相當危險的。家長如果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就能和他解釋為什麼會是這樣,這些都是假的,這些只是遊戲,這些不可能發生,這些動作很危險等等。就能很有效的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

    4、 必要的管控還是需要的

    孩子一般對色彩斑斕的,未知的,有模仿性的事物。這一切特徵正好符合遊戲的特性。而且遊戲中光怪陸離的世界對孩子未成熟的世界觀來說是種巨大的吸引。所以,要讓孩子分清哪個是真實的,哪個是虛擬的。不要讓孩子以為螢幕裡的世界比現實更精彩。

    辦法就是給一個基本的概念:這只是你所有玩具中的一種而已。為了讓他能有這個概念,管理和控制時間的長短尤其重要。一般情況下,孩子一天之內玩遊戲的時間不應該超過1小時。最好是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遊戲。不要刻意壓制孩子的好奇心,要給他玩,並講解。給他的感覺這裡面沒什麼大不了的。時間到的時候,不要強硬的說:“不能玩了,再玩眼睛瞎了”之類的話。要說:“好了,我們明天再玩吧,我們現在去玩點更好玩的”。轉移一下孩子的好奇心。時間長了,養成習慣後,自然不會對遊戲著迷。

    5、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接觸網路遊戲,如果可以儘量讓其在成年以後接觸或者不接觸。

    作為遊戲策劃,我深知網路遊戲的商業目的遠遠大於其它意義,在策劃案的設計當初就旨在目標群體的付費能力和“沉浸”感。為了能使使用者長期處於遊戲中,設計者會想方設法讓玩家在遊戲中花時間精力和金錢。這對於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來說就是場災難!

    其次,網路遊戲人員混雜,大量社會閒散人士都會混跡其中。語言暴力,性誘惑,騙子等等都很常見。在對社會閱歷尚淺的孩子來說,還沒有辦法去接受和處理這些資訊。

    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接觸網路遊戲,如果可以儘量讓其在成年以後接觸或者不接觸。

    總之: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是防火牆,如果你關心他的成長,請儘量保持在其身邊並時刻處在防護狀態。世界是可以改變的,但必須先改變你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步步高家教機傳播淫穢App誘使幼女早熟是否該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