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已經五歲了,但見到生人還是不敢說話,也不是內向,平時在家裡活潑著呢。該怎麼辦?
7
回覆列表
  • 1 # 萌想奇遇記

    首先找到孩子膽小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受到過驚嚇,還是因為經常被大人大聲訓斥,或者是因為經常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再或者是因為害怕見到陌生人?

    找到了原因就好對症下藥了,但是不管是因為那一個,都需要先樹立寶寶的自信心, 要經常說些給寶寶鼓勵和肯定的話,寶寶有自信了,自然做什麼事情都會有底氣。

    如果寶寶是因為受到了驚嚇,家長和寶寶不要逃避問題,需要直接給寶寶解釋清楚,那些東西並不可怕,或者如果是之前遇到的意外,可以怎樣避免,從根本上消除寶寶的恐懼心理;

    如果是因為經常被家長大聲訓斥,比如:“你咋那笨啊?”或者“走開,煩死了”等等,如果寶寶經常聽見這樣的話,會覺得自己的爸媽都不喜歡自己,別人肯定也不喜歡,所以做事都會小心翼翼,討好別人,肯定會膽小,那家長就要找自身原因了,是不是要改下說話的語氣啊?對寶寶要有耐心。

    如果是因為經常被別的小朋友欺負,那就應該教他變的強大,只是告訴他打報告是沒有用的,你還是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如果你不懂得反抗,那下次他還是會欺負你,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他打你哪,你打他哪,他搶你玩具,你就要毫不猶豫的奪回來,即使既然會受點傷,但只是欺負你家孩子的那個孩子下次再想欺負你們的時候會害怕,如何這個孩子還是總欺負你們,那你就不要帶寶寶和他玩了,再玩下去沒有任何好處,還有就是不要帶你家寶寶去別人的地盤玩,而是要在自己的地盤玩耍,這樣也會鍛鍊到寶寶的膽量。

    如果是怕見到陌生人,那就是因為你家寶寶太獨了,接觸的人太少了,如果家裡來陌生人,寶寶不喜歡打招呼時,不要強迫寶寶去打招呼,我們可以自身示範,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打消寶寶對陌生人的防備心理,當我們買東西時,我們可以把付錢的任務交給寶寶,我們問路時,也可以讓寶寶幫忙,總之,我們可以讓他幫我們做些他可以做到的事情,慢慢的寶寶就不會害怕和陌生人接觸了。

    微博:幸福想兒媽

  • 2 # 閱讀起步走

    兒童是否能得到帶給他安全感的愛,取決於他生活中那個客觀存在的關係。理想狀態下,帶養孩子的是母親。但是母親本身不能保證孩子處在一種能給他帶來安全感的關係氛圍中,更根本的是,帶養他的人能否為他創造一個安全的氛圍。例如:帶養她的成人,即便是親生父母,如果經常吵架,兒童待在旁邊也會感到害怕,感到惶恐,感到被拋棄,感到不明白,這是一種情感上的被拋棄,這種被拋棄在一邊的同成人之間的關係,容易造就具有這樣一種心態的兒童。

  • 3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孩子膽小,其實只是家長的個人認定。有時,也許是因為內向,父母的性格遺傳使然。問題所提的膽小,不知具體體現在哪個方面,下面單就孩子比較普遍的見到生人,不愛說話,來回答。

    一、孩子膽小在外面不有愛說話,說明他的心理感覺是:這是陌生的環境。而這個環境讓他緊張,不能放鬆,感到壓力,所以,不知說什麼,不敢說,不願說。

    二、針對孩子家裡、家外兩種不同的表現,做為家長,千萬別對兩種不同表現加以強調、對比,千萬對孩子指出來,給孩子貼上“孩子膽小在外面不愛說”的標籤,那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我就是這樣子,我就是在家裡愛說,外面不愛說的,我在家裡和家外就是不一樣的。標籤一旦貼上,孩子的自我暗示也會形成,就會越發不愛在外面說話了。

    三、針對孩子在外面不愛說話,家長要仔細分析原因:是遺傳原因——父母也內向,不喜歡在人前說話,還是孩子膽小,不知和陌生人說什麼好。“事出有因”,家長要耐心地找出孩子的原因。

    四、找到原因後,才能“對症下藥”。如果父母也是內向型,孩子在外面愛說話的可能性不大,就不要勉強孩子,否則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甚至不愛出門見人;而如果孩子只是膽小,不敢與陌生人打招呼,家長就要耐心而又溫柔地對ta說:沒關係,等你準備好了,想說的時候再說。這樣的鼓勵會給孩子以極大的心理支援與暗示,孩子會認為:我只是此時不愛說,等我想說了,自然就會說。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積極、正能量的幫助,相信慢慢地,孩子在外面也會愛說話了。

    五、所謂的膽子大小,不一定就是好事或者就是壞事,家長不要一味地強求孩子膽子大,要接受孩子的性格,順其自然,適度引導,千萬不要過於強求。

    —·END·—

    聊育兒 話情感 談人生 諮心理

    或加入科學育兒QQ群:3403474528

    可以免費諮詢哦!

  • 4 # 積木育兒

    注意到這麼家長說孩子“膽小”,還專門強調不是“內向”,確實在面對孩子膽小這個問題上,我們先對這兩做一區分:

    膽小,也可稱為膽怯,形容某人非常害怕,有時也形容畏畏縮縮,不敢向前的一種心理活動。而內向,也可稱為內傾人格,更善於自我剖析、做事謹慎、深思熟慮、疑慮困惑、交往面偏窄。

    當孩子對於眼前這件事表現出猶豫或拒絕參與的時候,有可能是真的膽小、畏縮,也有可能是內向型孩子特有的行為方式,他們在確認自己的內心感受,或者在考慮這件事會有哪些危險,能不能參加。

    所以,父母先不急於判斷,而是該在生活中更加了解、熟悉自己的孩子。

    通常,真正的膽小大致可分兩種:

    一種膽小屬於本能反應:所有人面對未知危險、“強大”對手時都會表現出膽怯、恐懼、退縮、無所適從。

    另一種膽小屬於相對固定的行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氣質的基礎上,再加上後天成長中不恰當的教養方式,而逐漸形成的。

    所以,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對孩子過於嚴苛、限制過多、是否經常嚇唬孩子,或帶孩子參與社會實踐過少。

    孩子膽小,可以這樣調整

    ❶ 對於孩子不要過多苛求,並給予更多的鼓勵

    不曾犯錯的小孩不可能長大。若父母無法容忍孩子的錯誤,經常嚴厲指責,孩子很容易自我懷疑,以及害怕犯錯。為了不犯錯,他們會盡可能做得越少越好,說得越少越好,於是顯得越來越怯懦,不敢自在表達自己。

    ❷ 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外出機會,接觸更多的人和新鮮事物

    很多膽小的孩子都是由老人帶大,或者父母工作太忙,無法陪伴孩子見世面。孩子知道的多了,見到的多了,自然就會更容易適應新環境、新事物。

    ❸ 孩子表現出膽怯之時,接納孩子的情緒

    不逼迫,只是陪伴,陪孩子一起上前嘗試,或者陪孩子一起耐心等待。

    ❹ 爸爸多參與

    爸爸帶著孩子玩耍的內容一般也更加能鍛鍊孩子的膽量。爸爸參與的少,容易造成孩子膽小、怯懦的個性。建議爸爸也要積極地參與到育兒生活中來,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帶孩子做一些“男性”優勢的遊戲,尤其是對男孩子,爸爸的教養不可或缺。

  • 5 # 軒雨炫緣

    看著人家的孩子自信大方,

    是不是你的心裡像貓在抓呢?

    良心力作,趕緊圍觀!

    究竟是什麼影響了自己孩子的膽量呢?

    先從根源抓起在對症下處方吧。

    難道真的是遺傳,no!

    讓孩子生活在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中:作為家長候一定要自我反省,你給予孩子的生活環境是,憂慮和充滿恐懼的呢?還是譴責和充滿批評的環境呢?又或者是充滿鼓勵、賞識和接納的生活環境?想要孩子大膽大方一定離不開家庭這個和諧開放的生活環境滴!

    在公共場合有鍛鍊的機會:觀察發現,不少的孩子被老師叫到回答問題,都不同程度的出現扯衣服,抓辮子,卷衣角等退縮行為,或者眼睛不敢看老師,聲音很小,總之一切無關之事,所以參加興趣班是提供孩子在公共場合鍛鍊的機會。孩子就會慢慢的擁有自信大方。

    平穩度過心裡發展危機,俗稱敏感期:美國心裡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在孩子個體的不同成長時期,個體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有可能出現退縮膽怯行為,而0-7歲孩子尤為突出,家長幫助0-7歲孩子平穩度過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更加重要。

    培養孩子大膽大方的良策

    母親應主動降低養育孩子的焦慮:作為媽媽,你是否從懷上寶寶那一刻就開始各種擔心:孩子是否健康?營養是否均衡?寶寶出生後:孩子吃得如何?體重是否達標?在長大一點:玩滑梯是否會摔傷?跑遠了是不是會被壞人抱走?···由於母親與孩子有共生關係,母親的聯絡和預感便更強烈,所以媽媽咪必須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可以快樂和輕鬆的養育好自己的孩子,第一步就輕鬆完成啦。

    增加父親帶領孩子的機會:一般情況下,母親是會比父親更細緻,但是父親的品質在媽媽那裡可是學不到的哦,孩子需要結合母親的細膩風格和父親的粗曠放養,兩者便相得益彰,配合得天衣無縫啦。一位媽媽說,星期天要加班,孩子得父親帶出去公園玩,沒有想到孩子跟著爸爸竟然敢上彈跳床彈跳了,而之前多次和媽媽去,都粘著媽媽畏首畏腳,而在爸爸身邊立刻大膽起來。可見,父母親配合養育的孩子會更加優秀。

    避免孩子被不安全因素嚇著:針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家長有必要做好安全措施,但沒必要完全告訴孩子。例如出門逛街買菜等,自己看好就行啦,不要過多的告訴孩子:不準亂跑,小心壞人等。這都不是良好的教育策略,過於嚴重的禁令反而令孩子膽小,嚇得出門跟媽媽寸步不離。讓我們大膽的放開手,鼓勵孩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吧!

    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環境:如今隨著家庭規模的縮小,孩子可以走訪親戚左右串門的範圍越來越窄,因此,家長應多帶孩子看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多去同事朋友家做客,多參加旅遊,帶孩子參加同齡人的聚會集體活動等,家長在積極創造鼓勵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念兒歌講故事,孩子漸漸的自然能適應新環境,就不再總是躲在媽媽身後了。

    作為爸爸媽媽,是否本小文對你有一定的啟發呢?相信天下每一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天使,讓我們與寶貝一同成長吧!

  • 6 # 長沙學大教育

    典型表現:對外界刺激異常敏感,怕這怕那;公眾場合不敢放開自己。

    成因:孩子膽小主要有如下幾種原因:

    (1)家長平時對孩子呵護的太緊,動輒提醒孩子這裡危險、那裡不能動,致使孩子感覺周圍充滿了“險情”;

    (2)家長喜歡用嚇唬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感;

    (3)孩子有過受驚嚇的體驗;

    (4)孩子生為抑鬱質的氣質型別,比較容易羞怯。

    對策:

    在幫助孩子克服膽小性格的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對症下藥:

    1、教養孩子時適度放手,不過分保護孩子,但給他們提供相對安全的活動空間,避免經常對著孩子提醒這樣那樣的危險或者讓孩子遭遇這樣那樣的危險。

    2、避免用嚇唬的方式教育孩子,以免剝蝕孩子的安全感。

    3、如果孩子不慎受了驚嚇,注意幫孩子“脫敏”,比如,如果孩子滑滑梯時不慎摔了下來,就想辦法讓孩子體驗到只要防護得當,其實滑滑梯並不是那樣容易發生意外。

    4、如果孩子生而“膽小”,則孩子就要對孩子的行為多一份寬容,不急於改變孩子,以免給孩子更大的壓力。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時候,都不要當面說些孩子“你怎麼這麼膽小”、“我們家孩子膽子太小了”之類的話,以免孩子受到消極心理暗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他塑膠尾釘怎麼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