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投影
-
2 # 帶你瞭解易學
(龐統傳、法正傳)
龐統傳,龐統,字士元,襄陽郡人。
年少時為人純樸不露機智,當時沒有人認識到他的真才實學。潁川郡名士司馬徽人品高雅有知人之明,龐統二十歲上前去拜訪司馬徽,司馬徽正在樹上採摘桑葉,讓龐統坐在樹下,兩人進行交談從白天一直到夜晚。司馬徽十分驚異龐統的才識,讚賞龐統真是南州士子的翹楚,自是龐統名聲漸漸顯揚開來。以後龐統受本郡任命為功曹。龐統秉性注重人倫道德,盡心盡力於贍養老人、撫育子女。當他誇獎評論他人時,總是言過其實,當時的人都感到奇怪,問他這是為什麼,龐統回答說:“如今天下大亂,合乎道德規範的正道衰微不振,好人少而壞人多。要想淳化社會風俗時尚,增強人們道德觀念和社會公益心,不把值得讚譽的人誇說得更為完美,他們的名聲就不足以讓人們去仰慕仿效,無法使人仰慕仿效好的行為,則社會上做好事的人將會更少;現在拔舉十人而有五人因不合乎標準被刷掉,但還可得到一半。透過這一半向社會推廣教化,使有志做善事做好人的人自我勉勵,這樣做難道不可以嗎?”東吳大將周瑜協助劉備奪得荊州,因功兼職南郡太守。
周瑜去世了,龐統扶送周瑜靈柩到東吳,東吳很多人士都聽到過龐統的聲名。當龐統辭別吳主西歸荊州時,這些人便齊聚在昌門相送,陸責力、顧劭、全琮都趕來了。紅潮網 龐統說:“陸君可說是匹駑馬,但實際卻有餘力;顧君可說是條駑牛,但卻能負重而道遠。”又對全琮說:“您樂善好施敬慕美名,頗類汝南樊子昭。雖然智力一般,但也稱得上是一時俊秀!”陸責力、顧劭對龐統說:“待將來天下太平了,再與您一道品評天下名人才士。”於是他們與龐統結下深交,然後送他歸返。劉備兼任荊州牧後,龐統以州從事身份代行耒陽縣令,因不理縣政,被免除官職。東吳將領魯肅寫信對劉備說:“龐士元不是一個治理百里小縣的人才,讓他擔任治中、別駕之類的職務,才能讓他施展高才。”諸葛亮也向劉備提過此類建議,於是劉備召見龐統作一番深談,由是十分器重龐統,任命他為治中從事。劉備對龐統的親密信任僅次於諸葛亮,龐統由是與諸葛亮一同擔任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留守荊州。
龐統隨從劉備領兵入蜀。益州牧劉璋在涪城會見劉備,龐統向劉備獻計說:“乘今天晤會之機,可將劉璋抓住,這樣將軍不需勞師動眾即可坐得益州。”劉備說:“剛入別國,恩德威信尚未建立,這種事是不能做的。”劉璋返還成都,劉備承擔起替劉璋北上征討漢中張魯的使命,龐統再次勸說劉備:“暗中選派精兵,晝夜兼程急行,抄小道襲擊成都。劉璋既缺乏領兵作戰的才幹,又素來沒有預防戒備,我方大軍突然趕到,一舉便能奪得成都,這是上策。楊懷、高沛,乃劉璋手下的名將,他們倚仗手中的強大兵力,據守白水關,聽說他們曾幾次寫信勸說劉璋,要劉璋把您打發回荊州。將軍未到達白水關時,先派人去告知他們,就說荊州形勢危急,準備回軍救援,同時下令我軍將士整理行裝,佯裝即將撤還的樣子。楊、高二人既欽佩將軍的英名,又高興您撤離益州,估計他們一定會輕裝前來拜送將軍,將軍可乘機下令將他們捉拿,進而進關收編他們的軍隊,迅即揮軍攻打成都,這是中策。退回白帝城,聯絡荊州兵馬入蜀,然後慢慢設法一步步攻佔益州,這是下策。如果猶豫不決而滯留此地,必然陷入嚴重的困境,切不可如此長久拖延啊。”劉備採納龐統所說的中策,隨即用計斬殺楊懷、高沛,回軍進攻成都,所過郡縣紛紛被攻克。
劉備在涪城召開慶功大會,大擺筵席飲酒奏樂,在席間他對龐統說:“今日聚會,可真快樂。”龐統說:“攻佔別人的國土卻認為是件樂事,這不是仁義之師所為啊。”劉備已經喝醉,故此大怒說:“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的話很不得當,應該馬上給我離席出去!”於是龐統轉眼間即退席而出。劉備很快就感到後悔,忙派人請龐統回來。龐統回到席間,對劉備不理不睬也不道歉,只管像開始那樣吃喝。劉備問他:“剛才的談論,究竟是誰不對?”龐統回答:“咱們君臣都有錯。”劉備聽後大笑,筵席上氣氛仍像開始時一樣熱鬧歡樂。劉備軍隊進圍雒縣,龐統率軍攻城,被亂箭射中而死,年僅三十六歲。劉備十分痛惜,一提到龐統之死就流淚。
龐統的父親被任命為議郎,後升任為諫議大夫,諸葛亮親自為他主持授官儀式。龐統死後被追封爵位為“關內侯”。追加諡號為“靖侯”。龐統之子龐宏,字巨師,為人剛正,喜好評品人物,因瞧不起尚書令陳祗,遭到陳祗的壓制排擠,死於涪陵太守任上。龐統的弟弟龐林,以荊州治中從事、鎮北將軍參軍身份隨鎮北將軍黃權攻打吳國,遇上蜀國兵敗,隨黃權投降魏國,受魏國封為列侯,官至鉅鹿太守。
法正傳,法正,字孝直,扶風郡郿縣人。祖父法真,節操清白而享有高尚名聲。
建安初年,天下饑荒,法正與同郡人孟達一道入蜀依附劉璋,過了很久才被任命為新都縣令,後來被召到成都代理軍議校尉。法正既得不到重用,又遭到僑居蜀地的同郡縣人的誹謗,說他品行不端,故法正感到很不得志。益州別駕張松與法正十分友好,張松暗忖跟著劉璋不會有什麼作為,常常暗自嘆息。張松出使到荊州見曹操歸蜀後,勸說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而與劉備結盟。劉璋問:“誰可為使者前往?”張松於是舉薦法正,法正推辭,最後勉強接受命令前往荊州。法正返蜀後,向張松誇讚劉備有雄才大略,於是兩人密謀商定,決心共同擁戴劉備,但一時找不到機會。後來劉璋聽說曹操打算派遣兵將進攻張魯而心懷恐懼,於是張松乘機勸劉璋應當迎請劉備入蜀,讓劉備擔負征伐張魯的責任,劉璋再次派遣法正受命前往荊州。
法正向劉備轉述了劉璋的意圖後,即私下向劉備獻計說:“憑將軍的英才,利用劉璋的懦弱;張松,州里的得力人才,讓他在成都作內應;然後將軍藉助益州的富庶和天府之國的險要地勢,以此等條件來成就霸業,實為易如反掌。”劉備聽從了法正的計策,領兵沿長江逆流而上,西進與劉璋相會於涪城。隨後劉備率軍北上葭萌,接著又率軍掉頭南返進攻劉璋。鄭度勸說劉璋:“劉備領孤軍進襲我們,百姓尚未向他歸附,全靠臨時徵集民間的糧草,軍隊嚴重缺乏物資。對付他們最好的計策是把巴西、梓潼兩地的百姓全部遷往涪水以西,把那裡田地裡、糧倉裡的糧食全部燒掉,修築高壘深挖濠溝,鎮靜地等待他們的到來。他們來後,向我們挑戰,我們堅守不出,他們時間一長就會斷絕糧草供應,不出一百天,必然自行退走。
他軍一退,我軍進追,這樣即可生擒劉備。”劉備聽到這一訊息甚為忿恨,問法正如何應對。法正說:“劉璋最終不會聽用鄭度的計謀,將軍不必擔憂。”劉璋果然如法正所料,對他的部下說:“我只聽說出軍抗敵以保護百姓,未聽說遷移百姓以躲避敵人。”於是罷免鄭度,不用其計。待劉備的軍隊包圍雒城,法正寫信給劉璋說:“法正我稟性缺乏才智,現在您與左將軍友好結盟受到損害,我擔心您身旁的人不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必定會把所有過錯都歸咎到我一人身上,使我終生蒙受恥辱,也使您連帶受辱,故而失身流落在外,不敢回去覆命。怕您厭惡我的言語聲音,所以這期間也不敢向您寫信致意。回想起往日您對我的恩情,我常常翹首西望,心中極為悲傷惆悵;然而我考慮還是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清楚以披露自己的心跡。從事情的初始直到最終,我絕沒有隱瞞任何真情,有言不盡意表白不清之處,是我愚笨拙劣,誠意沒能將您打動,以致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現在國事危急,大禍臨頭,雖然我流落在外,張口就會增加您對我的怨恨,我覺得還是應該把心中要說的話說出來,以剖明自己的忠心。
將軍你的本心,法正我是瞭解的,實際是謹慎小心不願得罪左將軍,而最終還是引起矛盾,是因為您身邊的人不明白英雄處世從事的道理,以為可以違背信義誓約,憑著意氣辦事。他們長期以來,追求順耳悅目,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皆因他們缺乏遠慮不為國家作長遠打算。事變發生以後,他們又不能估量雙方勢力的強弱形勢,以為左將軍孤軍遠道而入,缺乏糧草儲備,故想以多擊少,曠日相持。而左將軍自白水關到此,所過郡縣全被攻破,將軍您所有的行宮、營寨,日益孤立衰落。雒下雖有兵馬上萬,但都是敗陣之卒、破軍之將,如果打算憑此軍隊爭一時戰鬥的勝利,那麼兵將勢力確實不相當;打算長期相持來消耗左將軍的糧草也行不通,因為左將軍的營地已扎守堅固,糧草已有了積囤,而將軍您的地盤日益漸少,百姓日益困窮,敵對力量越來越多,軍需供應又被遠遠隔開。以臣愚見,真正糧草先竭、無法堅持長久的卻是將軍。照目前兩邊情況相持下去,將軍實難維持。現在張益德率領數萬之眾,已平定巴東,進入犍為境界,並分兵平定資中、德陽,正三路向前挺進,您如何抵擋得住?原來替將軍謀劃的人,肯定說左將軍是孤軍遠來而缺乏糧草,運送不及,而且兵少無援。如今荊州入蜀的道路已被開通,左將軍的軍隊比原來增強幾十倍,還有東吳孫權將軍已派遣他的弟弟及李異、甘寧等領兵做後援。比較主客雙方的形勢變化,如果您想憑土地廣大來取勝,而今對方已完全佔領了巴東,廣漢、犍為也大半被攻佔,巴西郡又非將軍所有了。計算起來益州所能憑依的只有蜀郡,而蜀郡已經不復完整,益州土地已三分失二,官員百姓已疲憊不堪,每十戶人家就有八戶企圖起來作亂。如果敵軍離得遠則百姓忍受不了長久的勞役,敵軍進逼近則他們就會投降反叛。
廣漢郡各縣就是明證。此外魚復縣與白水關,實在是決定益州禍福成敗的門戶,如今兩門全被開啟,堅固的城池皆被攻破,各路軍隊都被擊敗,能戰的兵將已損失殆盡,而敵軍幾路進擊,已攻入益州的心腹之地,而您僅能困守成都、雒城二地,誰存誰亡的局勢,昭然可見。這只是大致情形,比較明顯易見,至於其餘曲折隱伏的因素,就難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清楚了。像我法正這種下愚之人,尚且明白如此局面再難扭轉,何況將軍您身旁聰明多智的謀士,豈能不明白事情的必然後果?他們靠暫時的苟且僥倖,乞求容身,獻媚邀寵,不作長久打算,不肯盡心獻上良策。如果事情危急大勢已去,他們將各自謀生逃命,保全自家門戶,調身轉背,就會作出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打算,絕不會為將軍您盡忠死節,反過來您的家口還會受到他們帶來的憂患。我法正雖已蒙受不忠的誹謗,但捫心自問我並未有負於您的恩德,顧念我們之間的君臣名分義務,我實在為將軍疾首痛心。左將軍為了國家的根本利益而舉兵前來,對您的舊情依在,並無敵意,我竊以為您可以根據事情的變化而改變策略,以便保全自己的家族。”
建安十九年(215),劉備進軍圍困成都,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企圖越城投降,事情敗露並未成功。劉璋因益州即將攻陷,故此沒有處決許靖。劉璋投降後,劉備因許靖背主之事而看不起許靖,對他不加任用。法正勸劉備說:“天下有的是博得虛名而無真正德才之人,像許靖即是如此。然而今日主公起手開創大業,天下之人又不可能挨家挨戶地去作說明,而許靖的虛名,已傳播天下,如果對他不能待之以禮,天下之人則會因此說主公在輕賤賢才。所以對許靖應該敬重以待,以此昭示遠近,您是在追效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作法。”劉備於是厚待並起用許靖,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在外統領都城及京郊地區,在內則為劉備的主要謀臣。法正胸襟偏狹,一飯之德,小小怨隙,無不回報,並擅自處死幾個毀謗過他的人。有人對諸葛亮說:“法正在蜀郡太橫行了,將軍您應稟告主公,對他的作威作福的行為加以約制。”諸葛亮回答說:“主公在公安時,害怕北面曹操強盛,擔心東面孫權威逼,身邊又恐懼孫夫人生變,當時的情景真是進退兩難狼狽不堪。法孝直成為主公的輔佐後,使主公展翅飛騰,不再受人制抑,如今怎麼能禁止法正不由自己的意氣辦事呢?”當初,孫權將妹妹許配劉備為妻,孫權妹妹才思敏捷、性情剛猛,大有她幾位兄長的性格氣度,在她身旁總是侍立著一百多名持刀的侍婢,劉備每次進她的房間,心中都恐懼不安。諸葛亮又明知劉備十分信任喜愛法正,故此才這麼講。
建安二十二年(217),法正勸劉備說:“曹操一戰就降伏張魯,平定漢中,但他沒有乘此破竹之勢而進取巴、蜀,卻留下夏侯淵、張郃鎮守漢中,自己率軍北還,這樣做並非他智謀不行,兵力不足,必定是自己內部有憂患迫使他這樣。現在分析夏侯淵、張郃的才幹謀略,並無比中國將帥高明之處,如果我們舉兵征伐,一定能取得成功。取勝之後,可以在那裡大力發展生產,廣積糧食,尋找時機出兵進擊,這樣上可以消滅敵寇、安輔漢室,中可以蠶食佔取雒、涼二州,開拓疆土,下可以固守險要,為長遠割據一方之計。這大概上天有意給我們良機,機不可失!”劉備十分贊同法正的計策,於是率領諸將領兵挺進漢中,法正也隨同前往。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從陽平關南渡沔水,隨著山勢走向逐步向前推進,在定軍、興勢兩山紮下營寨。夏侯淵領兵前來爭奪要地。法正說:“可以出擊!”劉備令黃忠依山勢居高臨下擊鼓吶喊向夏侯淵軍隊發起攻擊,將夏侯淵軍打得大敗,並將夏侯淵等斬首。曹操正領兵西征烏丸,聽到法正這一計策,說:“我本來算定劉玄德想不到這步棋,一定是人家教他的。”劉備被擁立為漢中王,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第二年法正即去世,年僅四十五歲。
劉備為法正之死一連痛哭了幾天。法正被追諡為“翼侯”,他的兒子法邈被賜爵為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諸葛亮與法正,雖說二人志趣不同,但都能以大義為重互相取長補短,諸葛亮常常驚奇法正的智術謀略。劉備稱帝后,準備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雪恥,許多大臣都進行勸諫阻止,但劉備一概不聽。章武二年(222),劉備大軍被吳軍擊敗,退駐白帝城。諸葛亮嘆息說:“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勸阻主上,使他不進兵東吳,即使進兵東吳,也不會遭到如此慘敗!”
回覆列表
其實龐統也沒什麼本事吧?
根據龐統傳的記載,龐統最大的功績,其實是協助劉備拿下益州。
在劉備入益州後,龐統就進言劉備,希望劉備能在聚會中拿下劉璋。劉備以“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為由拒絕了。之後龐統又拿出三計,分別是以精兵晝夜兼程,奇襲成都;以救荊州為名,騙白水軍楊懷、高沛輕騎相見;以荊州為基,再想辦法。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
根據龐統傳記載,劉備選了中策,於是才有斬首楊懷、高沛的舉動。
然而仔細分析便能發現龐統的計謀根本無法執行。首先曹操征伐孫權是真的。
十七年……冬十月,公徵孫權——《三國志·武帝紀》
樂進進攻關羽也是真的。
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 ——《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
劉備並不是打著救援荊州的口號騙人,而是真的需要救援。
其次,劉備要殺楊懷、高沛根本無須騙。劉璋讓劉備都督其麾下的白水軍。
令督白水軍
只要劉璋未收回這個任命,劉備只需“召璋白水軍督楊懷”即可。
既然龐統的計策執行不了,為什麼劉備要奪取益州呢?
我們來看一下當時劉備所在的位置。東北有張魯,是劉備準備討伐的敵人,東南有劉璋。而劉備的根據地荊州則在劉璋益州的東邊。劉備要回去救援關羽、孫權,必須要講過劉璋統轄的益州。
此時劉璋封關,等於斷了劉備的去路。先不提背叛盟約了,光荊州正在被攻擊,十萬火急之下,劉備就會大怒。
璋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三國志·先主傳》
敕諸關戍勿復通。——《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璋敕諸關守不內劉主。——《華陽國志·劉先主志》
那麼事實上劉備有沒有奪取益州的打算呢?
應該是沒有的。否則張松不會在劉備臨走說“現在益州唾手可得,怎麼能夠放棄呢?”
“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
其實劉備一開始就沒有奪取益州的想法,所有奪取益州的想法,都是張松、法正,以及劉備的下屬的想法。而劉備只是敷衍而已。
如果底下人有想法,就代表劉備有想法,那麼劉璋手下勸諫劉璋,算不算劉璋的想法呢?
璋主簿黃權陳其利害,從事廣漢王累自倒縣於州門以諫,璋一無所納,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歸。——《三國志·劉二牧傳》
既然劉備沒有想法,為什麼劉璋聽從張松兄長告密後,劉備不去解釋呢?
這大概是性格使然了。
根據先主傳記載,劉備早年因討伐黃巾軍立下功績,成為安喜縣縣尉。一次中山郡裡的督郵來到安喜縣,劉備求見,督郵不見。於是劉備就直接進去綁住他,打了二百棍子,然後棄官逃亡。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三國志·先主傳》
劉備這種性格,因為劉璋背叛而一怒討伐,完全合情合理。
再加上荊州關羽被樂進進攻,劉備著急是理所當然。
要知道後來孫權背盟,偷襲荊州,殺死關羽,劉備不顧群臣反對,直接怒徵孫權。與如今劉備攻打劉璋,何其相似?
也就是說劉備其實並未按照龐統的計策拿下益州,僅僅是不得已為之。
從三國志上的記載,龐統的事蹟太少,根本沒法和法正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