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艾你依生
-
2 # 布衣吳新建
今天做不到不是今天的教育體系不好,而是更完善。
民國時期處於教育體制變革期,私塾沒有徹底廢除,新學正逐步推行,因此,兩種教學體系下,出人才的路徑和選拔人才的方法與標準不一樣。
私塾教學沒有統一的教材,檢測教學成果的方法比較原始。新學有教材,有檢測教學成果的基本標準。
聞一多不是比別人有能耐,慧眼,而是知道不同的學生沒有受到相同的教育,也就是兩套教學體系的不同。
教學雖然不同,但有相同的地方。選材的標準其實還是一個,有沒有學習能力。
今天的教學標準統一了,因此,如果再有學生考零分,肯定不會被錄取,這才正常。
-
3 # 東方不敗傳人南方無敵
如果這麼搞,能否成就天才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錢有勢的孩子會進好的學校,窮孩子進好學校的比例會被嚴重擠壓。誰能保證大多數的教授有聞一多的眼光和道德水準
-
4 # 中華田園血包
那個時代有大師,這個時代的人忙於各種學校的任務,科研任務,教學任務,無盡的專案申請和結題,還得給兒女買房子,想想灰色收入。
-
5 # 阿冰萌
這特例不能成為否定擇優錄取的理由。漫長歲月,0分與文學巨匠沒有必然聯絡。不信,按體重錄取,幾十年後也會出一兩個人物,信不?
-
6 # 舍116646022
聞一多破格錄取的三位成為文壇巨匠是因為聞一多有伯樂之才,今天若放開這個權力將是撈錢的好藉口,就如一些已變質的自主招生
-
7 # 新晴辛靜
你們都被騙了!
第一、零分錄取也是有條件的:人家考試國文100、歷史100!你們去看看民國試卷,現在就是衡水中學那樣拼,有幾個能行?第二、現在競賽招生,國家集訓隊隊員哪個大學都想要(北大圈進去最多),也不怎麼看其他科目成績,卻有許多噴子罵!第三、民國不缺儒生,沒上大學也造就了許多文學巨匠!當時高等教育資源又少,應該讓給理工人才,民國成立20多年後,工業水平還不如清末……軍工、造船更是不堪!
所以,這不是值得宣揚的,而是一個悲哀的話題!
給各位說一個物理學家,清華歷史系錄取:國文、歷史接近滿分,格致(數理化)5分(總分100分),一年後轉專業物理系,留學美國歸來,導彈專家:錢偉長……這才是民國大學該乾的事!
-
8 # 徐鐵柱
當時考試多少人,本省能去參加高校考試都不是庸人,再說當時的教師水平很高,不是現在這種,從學堂到學堂,就文憑高點,高校老師好多水平還不如高中老師。沒上過大學的都以為高校老師很牛逼,其實水很深的,我們學院一個教授就特別看不起那些從學堂到學堂的老師。打心裡看不起他們,就會照課本讀文字。
-
9 # 沂河擺渡
時代不一樣了,那時候文盲有多少?現在基礎教育普及了 ,自然水漲船高,你倒是找一個英語零分甲骨文滿分的出來啊。
-
10 # 李彬文
為了保證高考的公平,公正,公開,現在實行全國統一時間,統一試題(有的省市或幾省市),統一評卷,統一劃定錄取分數線(以省市統一),統一公開分數,分批次以省市,統一由計算機錄取。包括提前錄取,保送錄取,均有統一的分數線。儘管這樣,也出現過不少高考舞弊事件。近年來高考制度做一些改革,譬如:提前單獨考試錄取、學校保送考試錄取、藝術體育類考生單獨劃定分數線錄取。這種固定模式的選拔人才制度,有利有弊。利是相對公平公正;㢢是解決不了個性差異,多元需求的問題。
要說和聞一多先生所處的民國時期比較,還有很大差別的。那時考生和大學都相對少的多。入學考試實行的是真正的以校 考試,以校錄取。校長、院長、導師都能直接參與錄取的相關事宜。再一個就是現在的社會環境,教師素質都和那個時代也有很大的差異。
公平、公正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怎樣才能把藏克家、錢鍾書一類偏科奇才破格錄取,這就看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發展的情況了。
-
11 # 一百分財經
許多回答都已經說了,那些所謂零分錄取的大師們,其實他們的考試成績都已經達到了錄取標準,只不過相比於他們耀眼的文科成績,他們的理科成績顯得特別刺眼而已。
而在我們目前的考試製度下,似乎是很難再出現這樣的情況。
但是,請各位注意的是:現在我們上大學可不是隻有高考這麼一個一個途徑,還有保送制度的!!
這是2016-2017年,各省保送清華和北大的名單:
單是這兩所大學,就有接近400人是被保送的。
接下來看看理科方面的:在保送資格中,能進入國際五項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的隊員都能獲得(五項學科競賽分別為:數學、化學、物理、生物學和資訊學)
所以,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理科方面的天才,但是文科不行,那麼只要能進得了奧賽,就能被保送大學。這個標準應該還算公平吧?每年奧賽保送的都有300多人,真是天才的話,沒理由擠不進這個名單中吧?如果進不去,大概也只能說明,你的天才程度還沒有達到標準罷了。
然後是文科方面:這方面的確不太好說,畢竟國家是沒有什麼關於文科的保送制度。外國語學校的保送制度只是針對外語方面人才的。
但是,如今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資訊極不發達的年代了。如果你真的有文學方面的天賦,那麼你可以展現自己天賦的地方有很多。以蔣方舟為例,她就是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的。所以,你如果的確有天賦,那麼現在國內每年都有那麼多面向中學生的作文比賽,網路上也有那麼多可以發表你自己作品的地方,只要水平足夠,並不難獲得機會。而只要你有了自己發表的,質量過關的作品,完全可以去參加那些大學的自主招生面試,獲得足夠的降分,甚至可以被破格錄取。
所以,在如今這個社會,如果你確實在某些方面有超出常人的能力,都是可以獲得機會的。完全沒有必要去羨慕那些民國時期的舊事。
許多時候,所謂的偏科都是自我暗示出來的,尤其是那些文科類特別差的現在又不是剛恢復高考那幾年,很多考生連26個英文字母都人不全。當年那是沒有學習條件,現在呢?只要自己肯花時間多聽多被,分數怎麼都不會太差的。所以,除了懶之外,就沒有其他的藉口了。
最後想說的:天才或許都是偏科的,但是,偏科的可不一定就是天才……
-
12 # 輝城啊
錢鍾書、臧克家、汪靜之被零分錄取,大多數是以訛傳訛。
其中,最為傳神的是錢鍾書數學零分而被清華錄取。事實上,這是子虛烏有之事。真相是錢鍾書數學考了15分,國文特優,英文滿分,成績相當不錯。
民國時期,許多大學在錄取學生時,確實會出現優待偏科生的現象。不止如此,很多大學老師的學歷,看起來也非常不光線,如錢穆、沈從文等。沈從文在大學教師時,曾因自己的學歷低下而感到非常自卑。
出現上述的情況,有特殊的時代背景。1900年,京師大學堂成立,此為中國第一所大學。在此前,中國的教育模式還是傳統私塾式的,新式的教育是一個新事物。民國成立後,雖大力發展現代教育體系,然而國家戰亂頻仍,很難有一個完備的、健全的現代教育體系。於是,在招生的過程之中,如果像現代社會一樣注重層層選拔,注重全面發展,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錢鍾書、沈從文、臧克家等人接受過傳統私塾的教育,國學基礎很好。在理科方面有所欠缺,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我們看待這些民國大師,不能只盯著他們數學不及格或英語不行,而大加鞭撻,而是要看到他們了不得的一面。錢鍾書二十歲所擁有的國學知識,可能比現代許多文學院的教授要淵博。
時代在發展。在今天,中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如果還是以民國時期的標準來選拔考生,無疑是對幾百萬考生不公平。現在高考制度不能說完美,但也是目前最為公平、公正的選拔制度。
-
13 # 探照燈
原因很簡單:產權制度。民國時期,教育自由,誰辦的大學,招生標題誰制定,誰是老闆誰說了算。民國時期,大學錄取學生的權力在教授們的手裡。
民國時期,當時的教育制度,除了政府公辦大學外,也允許民間及社會團體辦學,有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辦的大學,比如南京大學前身中央大學,國立武漢大學等高等院校,這些大學都是政府掏錢創辦的;
另外還有一類大學是外國教會、基金會在中國辦的大學,比如同濟醫科大學、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北大前身的燕京大學,這些大學當時全部採用英文教材和西方高校的課程設計,連校園的建築風格也和國外的大學一樣時髦洋氣;
同時還有一些社會組織和團體也紛紛創辦大學,比如北京大學前身是輔仁大學,復旦大學的全身震旦學院,廈門大學等許多著名的大學,都是個人及社會團體創辦的大學。
當時的大學沒有像新中國這樣的全國統一高考,基本上是各大學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實踐,決定自己的錄取標準,招生考試也沒有統一的試卷。
培養人才的模式、方法,方向不同,錄取學生的標準也是百花齊放、不拘一格,選取符合自己標準的人才。
而且那個時候,管理大學的不是校長書記,而是教授委員會,決定錄取大學老師的權力在系主任和校長、院長手裡,錄取學生的權力在教授們的手裡。
所以,魯迅、周作人、沈從文,很多人沒有上過大學,卻靠著才華出眾,進了大學當教授:同樣,有些特長突出的學生,因為偏科嚴重,但個人專業特長明顯,也被破格錄取,進入了大學讀書。
不說別的,就是現在,中國的大學也有破格通道;北京師範大學、華人民大學、南京大學,都辦了作家班、研究生班。
餘華、莫言等很多作家,高中都沒有讀過,外語、數學一竅不通,靠著寫作能力和文學成就,大學沒有讀過,就被破格錄取,直接讀研究生畢業,拿到了碩士學位。
回覆列表
今天的教育是歷史上最失敗的教育,有知識沒文化,有文化沒道德,有道德沒機會,國內尖子生以出國為榮,替外國培養人才,所謂精英在國內做抹黑中國傳統文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