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桓與晉文

    《推背圖》作為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已經流傳了好長時間,好多人初看之後歎為觀止,從此言必稱“推背”,拜倒在這本書的面前。我才接觸此書時也著迷的研究了一段,後來發現書中預言的事件、人物太過於契合,反而讓我產生了疑心。對於這本神書的真偽,咱們不妨追根溯源的查一查。

    經過一番大海撈針的查證,推背圖在正史中根本沒有任何記錄。在野史中雖有提及,但也只是穿鑿附會而已。缺乏正史支撐的推背影象“多米諾骨牌”一樣一推就倒,根本經不起查證。推背圖假如真的存在,也和《孔子閉房記》一樣,也都只是為“某部分人”服務的宣傳工具,是為 “某些目的”臨時加工出來的贗品。經過了歷代好事文人的增刪、潤色後的推背圖已經面目全非,我們現在看到的推背圖已經不具備預測未來的能力。現在我就來給推背圖的存在降一降溫度。我的觀點有以下幾點:

    一、二十四史中沒有推背圖的蛛絲馬跡

    推背圖相傳是唐朝李淳風所做,但在《舊唐書》、《新唐書》中均無記載,甚至放眼二十四史中也找不到任何記錄。網上流傳最廣的金批本同樣在明史、清史中找不到。一部神一樣的天書竟然在正史中無跡可尋,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推背圖正史中沒有,在野史中倒是有幾條“痕跡”。一是《桯史·藝祖禁讖書》;二是《宋史·藝文志》(仁壽本《二十六史》);三是明代郎瑛《七修類稿》。三者都是經不起推敲的野史。

    首先,《桯史·藝祖禁讖書》寫的是宋太祖趙匡胤禁推背圖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五代十國的時候,人們打著推背圖的幌子作亂。趙匡胤故意將推背圖順序打亂並修改,並放出多個版本與正版同時流行。人們不辨真假,推背圖引起的事端自然就平息了。故事講完,我們仍然一臉茫然。首先,《藝祖禁讖書》沒有提及關於推背圖在唐代的任何事,包括推背圖的起源、內容和目的,只是給大家講了一個宋代的故事。其次,《桯史》是南宋的岳珂所寫,該文是他個人的見聞筆記,可信度不高。再者,從唐到北宋六百年間均無記載的推背圖,為何到南宋時為何突然冒出來了呢?南宋作為一個命途多舛的王朝,會不會同樣是利用推背圖達到什麼政治目的呢?

    其次,《宋史·藝文志》是元代脫脫所撰,這本書並非著述,實際上是記載宋代藏書情況及宋代著述情況的史志總目。我在網上沒有查到關於藝文志具體的資料,大家有資料的可以交流印證一下(暫且存疑)。

    再次,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推背圖》,傳李淳風作也,予嘗於萬都憲五溪處見之,杳難明驗,因而告曰:“記憶宋禁讖書,犯者日眾,(宋)特以此書紊其次而雜書之,傳數百本於人間,使傳者懵其先後,不復可驗,遂為棄之,此或是歟?”五溪曰:“得矣,可以告同類不觀可也。”可以看到,郎瑛繼續在“炒”《藝祖禁讖書》的“剩飯”,說自己見到這本書,趙匡胤禁書云云。對於所見之書的版本、成因、真偽,沒有任何的見解。因此《七修類稿》只是見聞而已,不能作為證據支撐推背圖的存在。

    綜上,《桯史·藝祖禁讖書》和《七修類稿》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反倒有捏造事實的嫌疑。

    二、 紙質藏書明代以前無任何版本

    推背圖目前至少有六個版本:①、彩繪明抄本,臺灣中央研究院藏;②、明鈔本(無圖),臺灣中央圖書館藏;③、明鈔本,芝加哥大學藏;④、清初潘氏八喜樓鈔本;⑤、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學藏;⑥、流行本(即金聖嘆批註版),據稱1860年火燒圓明園時由圓明園流出,網路上流傳的多為此版本,但此版本沒有任何一家圖書館或學術機構收藏。

    紙質藏書到了明代才有,從唐朝到明朝前期這一千多年的空檔期到底發生了什麼?而且明代金批本流傳那麼廣泛,為何自1860年流出到現在連一本紙質版本都沒有?

    三、金批本的漏洞

    服飾漏洞百出

    金批本《推背圖》共六十象,每象一讖,一頌,一圖。60幅圖中共出現帶人物的圖37幅,其中明、清服飾較多。

    拿第三象武后稱帝這一象來說。下圖這頭飾明顯是清朝的頭飾,在唐朝是不可能出現的。李淳風即使穿越了也不可能出現這麼明顯的錯誤。

    第17象和第21象分別描述的宋朝檀淵之盟和靖康之恥。和宋同時代的金怎麼可能出現下圖中清朝的頂戴和辮子?類似的錯誤還有很多,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可以推測,金批本推背圖是多次修改的產物,在明代和清代被反覆修改的可能性較大。

    四、從《孔子閉房記》到《推背圖》

    意象是可以偽造的,前有陳勝假託“大楚興,陳勝王”起義,後有董卓借“千里草,何青青”廢君,正史和起居注尚能被帝王改寫,何況一推背圖乎?

    舉個例子,隋大業三年,有個桓法嗣的道士對王世充說自己能解圖讖,就獻上《孔子閉房記》,畫成一個男人手拿一根竿子驅趕羊,解釋說:“隋,是楊(羊)姓。幹一就是王字。王在羊後,說明相國您應替代隋做皇帝。”又將《莊子》中的《人間世》、《德充符》二篇獻上,桓法嗣解釋說:“上篇說“世’,下篇說“充’,這就是相國您的名字,說明您應當恩德覆蓋人間,有天子之命。”王世充非常高興地說:“這是天命。”假如王世充做了皇帝,那《孔子閉房記》不更是神書嗎?

    網上流傳的版本基本都是金批本,也就是說大家所看到的都是炒過的剩飯,真正的原版大家都沒有見過。我們所能看到並且解釋的歷史事實都是別人解釋過的,或者是別人希望讓我們看到的。解推背圖的時候,事件和人物太過契合,感覺就像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一樣,反而讓偽書露了馬腳。

    推背圖到了現在已經沒有任何的研究價值,最多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和求道成仙一樣,某些東西只是渺茫的虛妄,太執著反而會迷失其中,大家還是早早散了吧。

  • 2 # 霞客818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推背圖》這本奇書,即使對其不甚瞭解,相信也是略有耳聞。關於《推背圖》的來源一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又一說呢是李淳風、袁天罡以《易》推演而成的讖緯書籍,第一象為前引,後有五十八象推測國運,最後一象為結語。

    相傳李淳風越算越有勁頭,竟從唐高宗龍 朔年間推算到之後三千多年的國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天機不可再洩,回去休息吧”,方寫下這樣的結語: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萬萬千千 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推背圖也由此得名。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此書原作是李淳風和袁天罡無疑。

    《推背圖》

    其實,目前有據可考的出現“推背圖”一詞的最早文獻是北宋人莊季裕的《雞肋編》,這裡面記載著一篇故事說是范仲淹的外甥李逢參與謀反被逮捕,他與范仲淹之子範純仁有過節,於是汙衊是因為讀了范家藏的推背圖才意圖謀反,王安石就將這件事報告給宋神宗,然而神宗卻不同意,還說了一句“此書人皆有之,不足坐也。”意思就是說這本書人人都有,這不是謀反的理由!要知道在君權神授的封建時代,讖緯之書,歷來都被官家嚴厲打擊,但神宗卻說“此書人皆有之”,由此可見,至少在北宋,推背圖在民間已經流傳甚廣並且官方也默許流行,所以稱此書是預言之書,至少在當時社會是不成立的。

    我們再來看個此書的小故事:岳飛的孫子岳珂寫的《桯史》裡有一段關於推背圖的記載,咱們簡短解說:唐末至宋期間的五代時期,推背圖非常流行,百姓都喜歡用推背圖中的讖語來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那個預言中的人。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據《推背圖》顯示,大宋朝將亡於今上(即宋太宗)之手。一時間開封府上下,傳言滿天,民心大亂。丞相趙普為了打擊這種風氣,處罰了很多人,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要說薑還是老的辣,還是趙匡胤有辦法: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

    怎麼做呢?官方造假!趙匡胤找來當時流行的推背圖版本,任命專職人員集體造假:打亂推背圖的順序,有些東西反過來寫,又自己編了東西加進去。前前後後編了上百個版本,然後把這些書散發到民間,時人也沒法驗證真假,最後流傳的推背圖就五花八門,什麼版本的都有了。且不說從趙匡胤那個時代到今天已經有上千年的時間了,後來經歷多次戰亂造成原版遺失,再加上後來新編的各個版本,尤其民國時期還新造了幾個版本。故有理由相信其本來面目已確不可考。

    清朝版《推背圖》

    現在坊間常見的版本是民國四年出版,託名明末清初金聖嘆作序並加以評註字樣的六十圖版本,共一卷,六十象,按天干、地支排序。每象附有圖一幅、讖語四句、“頌曰”四句、金聖嘆評註一段。起“自從盤古迄希夷”,終“不如推背去歸休”;另一常見版本是藏於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共兩冊。65頁,每頁彩圖一幅,七言四句,另有註釋若干。起“鞍鹿山(安祿山)木易(楊)玉環”,終“一甲人推一金甲人推背”。可諷刺的是恰恰是這兩個版本已經是真假美猴王——難辨真假了,又怎麼能稱其為預言奇書呢?所以恐怕也不過是清末民國初年間託名金聖嘆的偽作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期物業不配合業主對房屋質量驗收和維修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