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印

    中國古代法家分為三大派別,勢治派,術治派,法治派。三派均以法治為基礎,但側重點不同。

    術派和法派代表人物申不害和商鞅分別在南韓與秦國變法,南韓申不害變法使南韓迅速強大而名噪一時而商鞅之變法使秦國終以統一中國。

    術派強調以帝王之術控制群臣來達到統治者自己的目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記得你曾經和我講過如何“點撥“你的下屬,明知下屬並沒有完成任務,卻不點破,而是在談話中有意無意地“提醒”員工,讓員工知道你是知道他在幹什麼的,下次注意一點。這便是典型的術治。術治的最大缺陷是術治雖能有效鞏固領導,但是會讓整個組織,整個團隊勾心鬥角,互相猜忌,譬如雖然你讓你員工覺得你知道他所有的事而不敢再不完成工作,但是之後你的員工便會以揣摩上級(或你揣摩下級)心思為主,而忘了本來的工作,術治過甚則會變為人治(員工對領導負責而不是對崗位或規章制度負責)。在歷史上南韓實際上便是被術治搞垮的,申不害變法之初殺雞儆猴(典型的帝王之術),殺了幾個位高權重的不法大臣而短時間內取得了對群臣的控制,然則歷代韓王對帝王之術的過多應用則導致南韓朝廷烏煙瘴氣,群臣以整垮互相為樂(韓王挑撥群臣關係以維護自己權力),而最終滅亡。明朝也是公認得亡於黨爭。

    現在我們來看看法治法派。法派以成文律法為最高行動和判斷準則,一切皆依法而行,法式獨一無二。譬如同樣的例子,當你知道員工沒有完成任務,你直接告訴他沒完成任務觸犯了什麼規章制度以及做出規定的懲罰並公示,這樣就是法派的做法。法派的缺點為推行起來極其困難(古代文明只有秦國做到了高度法派法治),第二個缺點是忽視了法治不可能單獨存在,即使是以法為基礎也是由人來執行,簡而言之法派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環境的可變性。秦國因商鞅和秦孝公成功推行深徹法派法治而統一中國,又因法律沒有及時變更以適應統一後的中國以及因長子扶蘇大將軍蒙恬唯法是從不知變通而滅亡。

    為什麼法派比術派效果好?與法派相比,術派對成文法律的依賴性較低(比人治高),並沒有要求絕對的一成不變遵守法律,而法派則因為要求人人思想統一,遵守唯一法律而不是遵從人的命令,各級的人員流動對於工作開展不會帶來巨大影響,國家或組織的凝聚力大大加強,如秦帝國實行絕對中央集權的法治,所有權力透過法律集中在皇帝手中,各部門之間不會互相掣肘(不會出現因對不同人負責而出現掣肘),而優秀的領導(如秦始皇)能輕易發揮組織的全部能量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什麼樣的帝王之術會比較合適?韓非曾提出帝王應該保持與群臣的距離以增加自己的權威,如果與群臣過於接近則群臣會將帝王當成自己的一員而使領導失去自己的“光環”而失去權威。這便是合適的帝王之術,加強權威的同時並沒有造成對法治的破壞。

  • 2 # MOONLIGHT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戰國時期多國變法。在戰國時代的初期,諸多諸侯國都開始試圖變法圖強,秦國的商鞅變法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秦國透過商鞅變法奠定了崛起的基礎,此後逐步成為可以一統天下的強國。

    而就在商鞅變法的同一時期,南韓也進行了申不害變法,申不害變法的時間在公元前355年,而商鞅變法則在公元前356年,此時秦國在陝西地區的統治還沒有達到特別穩定的局面,而南韓現在也是剛剛兼併鄭國沒有多久,二者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而兩場變法都是以法家思想為綱要的變法行動。

    但歷史上的商鞅變法所造成的歷史意義遠遠大於申不害變法的歷史意義,商鞅的改革使得秦國開始強大,並且為後來的一統六國創造了前提條件。而申不害的變法雖然使得南韓一時間富國強兵,但其改革成果並沒有一直延續,南韓在之後的歷史形勢中還是逐步走向了衰微。

    下面就從幾個方面出發,來看一看這兩場變法彼此間的不同之處吧

    一,變法的主要內容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在於三個方面:一,加強法治建設,樹立統治者威信;二,改善軍政制度,為秦國創造強有力的統治基礎;三,改革土地制度。於是商鞅一方面努力推行他所創立的律法體系,另一方面積極獎勵軍功,用功勞獎勵代替世襲土地,削弱貴族階級的力量,使得秦國的統治集團更加牢固,從根本上改革土地制度。

    申不害變法的主要內容在於兩個方面:一,加強統治者權力;二,限制貴族權力,使得統治核心的行政效率提升。申不害變法也進行了關於法治的加強,但更主要的是進行對於官制的整頓,使得制度更加有利於韓王進行專制統治,並且打擊了可能影響改革的貴族階層。

    申不害的變法是一場不折不不扣的政治領域專項改革。

    從這個角度來看,商鞅與申不害變法在變法領域上有著明顯不同,商鞅將改革延伸到整個社會領域並進行不斷實行力度極大的改革政策,申不害變法較為保守,申不害主要將改革集中在制度領域。

    二,變法的力度

    商鞅變法力度很明顯要強於申不害變法,首先商鞅變法涉及到了整個秦國的各個階級,與之對抗的力量是秦國的一整個貴族階級,而申不害變法的對手主要是部分的貴族群體派系。

    其次,商鞅的法度更加嚴明,在其主政期間,真正做到了法紀嚴明,在“法無例外”的情況下,甚至就連秦國公子也會被商鞅的法律懲戒。而申不害的變法,主要是做到了點到為止,在使得君主情報手段與施政手段得到提升之後,僅僅是讓國內的各種勢力感到威脅壓迫之後便不再作為。

    三,改革的傳承性

    商鞅雖死,商法仍存,由於商鞅的改革使得秦國政治局面煥然一新,此後秦國繼續走向了商鞅所規劃的強國路線,並且之後的統治者都很明智的不斷加強商鞅所創立的體制。

    申不害的改革,並沒有改革整個體制而是加強了制度創新,其實如果有人按照他的思路繼續循序漸進進行改革,申不害的改革成果還是能夠擴大的,但僅僅是制度層面上的創新,很難找到新的改革傳承人,所以申不害變法之後便沒有更進一步的作為了。

    由這三個方面對比來看,商鞅的改革比申不害改革更冒險更激進,但商鞅的改革卻有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由於這種落實性的優良使得商鞅的改革更具備改革傳承性,所以商鞅的改革相比於保守的申不害改革更能發揮作用。

    由此看來,一場改革來說,除了要考慮現實性條件外,過分的保守也會使得改革無法發揮作用。對於改革來說,只有真正的針對問題的根本所在,才能夠成為一場成功的改革

  • 3 # 黃鸝教育

    眾所周知,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改革之一,正是因為他在秦國推行新法,所以秦國才能成為戰國時期最為強盛的諸侯國。可是在那個時期實施改革的並不只有商鞅一人,比如申不害就曾經在韓擔任丞相、主持變法,可是他的變法最終卻宣告了失敗,從此韓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在戰國立足了。同樣是變法為何商鞅變法最後成功了,而申不害的變法最後卻失敗了呢?他們之間的變法有什麼樣的區別。

    首先商鞅變法是提取了吳起、李悝改革的精髓,同時結合秦國的國情制定了一套適合的法家理論,而這套法律極大的促進了秦國華人的積極性。有歷史記載:在秦國境內隨處可見缺少鼻子、耳朵、刺字的人,他們都是被商鞅法懲罰過的人,可是這些人一點也不會感到自卑,因為他們覺得這套法律非常的公平,就連當朝的君王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由此可見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力和促進力有多大。雖然商鞅最終被車裂而死,但他的改革成果卻儲存了下來,秦惠王贏駟和昭襄王贏稷依然沿用著商鞅建立的法令。

    申不害在韓的變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時他執政後便開始打擊豪族,這一舉動不但打擊了舊勢力,也增強了韓的財力和國力。第二點選賢任能按照能力和功勞來分配,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官員的辦事效率。第三則是重視農民對土地的耕種和軍隊的戰鬥力,在他的努力下韓的國力不斷上升,曾經欺負韓的諸侯國都不再敢貿然來犯。既然申不害的變法有這麼多的好處,為何最後會被一場魏韓戰爭所擊垮呢?

    究其原因在於申不害變法卻處處充滿了“人為干涉,”雖然申不害在韓"內修政教、外應諸侯"維護南韓的利益,但是他的這種改革僅僅是利用諸侯間的矛盾而獲取利益,如果遇到明主則可以獲取巨大的利益,一旦韓主為庸人那麼則會貽害無窮。因此在申不害和韓主活著的時候被稱為“勁韓,”《戰國策》中就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說的就是這個時期,可是在兩人死後韓則逐漸沒落了,從此在六大諸侯國的夾縫之中生存。

    綜上所述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成功在於有法可依,全國的法令僅僅只有一個標準,而申不害變法的標準卻是有“人”可依,遇到明主則強庸主則弱,這樣的情況怎能不失敗呢!同樣是變法,為什麼商鞅成功了而申不害卻失敗了,僅僅只差一個字!

  • 4 # 職謀縱橫

    1.治國基本原則

    (1)商鞅變法:自上而下,全面依法治國,法不誅心,立足於法。

    君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爵位不得功不能世襲,奴隸可封將軍;

    (2)申不害變法:法制與術治結合,以術治為主,立足於國君。

    南韓也是法制,但是側重的不是法律條文,而是執法的國君。

    2.國家區域管理

    (1)商鞅變法:首建立立縣制,全國設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強迫人民編成“伍”、“什”,由國家統一控制。

    (2)申不害變法:沒這方面改革。

    3.軍事建設方面

    (1)商鞅變法:重視提高士兵將領的積極性,以軍功決定地位,封賞封爵。

    商鞅反覆強調政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得軍事上的成功,為此商鞅鼓勵對外發動戰爭以及按軍功彰顯榮耀,並在變法時頒佈了獎勵軍功的法令。

    (2)申不害變法:整肅軍隊,重視兵器製造

    申不害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南韓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南韓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4.經濟政策方面

    (1)商鞅變法:重農抑商

    商鞅廢除井田制,主張全農的經濟政策,為此他頒佈了《墾草令》,制定出二十種重農和開墾荒地的辦法。一方面直接或間接的刺激農業發展,一方面打壓工商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徵商稅。

    (2)申不害變法:重農重手工業

    申不害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南韓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

  • 5 # 圍觀歷史的吃瓜群眾

    兩者之間的區別商鞅重法,而申不害重術。商鞅的的法可以持續,而申不害的法不可以持續。

    1、法家的派系之分

    在當時,法家是分為三派的,一種是重勢,勢是指什麼呢?就是指君王是至高至上的;一種是重法,法就是明文規定,公之於眾的各種法律條文;剩餘的一種就是重術,術簡單一點說就是御下之術,而這種所謂的御下之術是秘而不宣的。

    那商鞅是重法的,而申不害的重術。當然這個重,是指偏重的意思。

    2、兩者變法措施的區別

    在政治上,申不害積極推行,削減南韓貴族的實力,包括他的封地,軍隊,以及財富。申不害將貴族的封地直接分給農民們,另外將貴族的軍隊的直接劃歸國有,甚至沒收他們的財富歸於國有;另外,申不害變法的重點是吏治,由君王直接對官員的考核以及評價;為什麼申不害的變法會不持續,就是吏治這一塊並不是明文規定,而是暗箱操作的,也就是君王考核的過程甚至標準是秘而不宣的。

    商鞅呢,做的更狠,直接將秦國那些貴族的特權以及世襲的權利直接取消,所有的官職必須和軍工掛鉤,也就是你能做大大官,那的看你消滅了多少敵人。其實商鞅在一定的程度打開了平民晉升的渠道,貴族不再是某人人特有的。

    在經濟上,申不害重農不抑商;而商鞅呢,重農抑商的程度非常的嚴重。

    而商鞅,極為重視農業,嚴懲商業。努力進行農業生產的,可以享受免稅的政策,甚至可以當官,但是不努力進行農業生產的,還會被官方沒收財產,全家貶為奴籍;而且對於商業也是各種的打壓,做商人的,你有車伕丫鬟,徵稅!市場上流通的日常用品,酒肉等一律上重稅!一不小心甚至很容易被抄家貶為奴籍。

    軍事上,申不害不但收歸了南韓的貴族的私人武裝,同樣也訓練出一批戰力極強的八萬大軍,但是這批軍隊就是讓龐涓幹掉的,這個也極大的打擊了南韓的實力。

    也商鞅呢,在上面說過,你的地位就是看你的軍功,也就是說你的軍功越大,獲得的獎賞封地財富就越多,這就是一個很指向性的政策,直接將秦國打造成一個超級的真正機器。

  • 6 # 長安月下ys

    導讀:

    商鞅變法和申不害變法都是以法治國,主張富國強兵,維護君主地位,但各有側重。商鞅重“法”,主張建立健全一整套國家法制,與商鞅強調法治所不同,申不害的改革強調“術”的作用,申不害認為:

    “蔽君之明,塞君之聽,奪之政而專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國矣”。

    國家最大的威脅不是百姓而是亂臣,強調駕馭群臣,有效地管理官吏隊伍。

    01為秦開帝業的商鞅變法重農抑商,提出農業是“本業”,商業是“末業”,一方面從律法上承認土地私有,允許百姓開荒買賣,提出“獎耕戰,廢井田,開阡陌”;另一方面抑制商業的發展,加重商人的賦稅。自此秦國農業生產有了快速發展,國家糧食儲備大大增加。廢除貴族世襲特權,建立軍功爵制。“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就是說只要立有軍功,不問門第、階級,都可以享受爵祿;“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規定凡是沒有立軍功的宗室子弟,不得列入公族籍冊,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田宅和爵位,獎勵其豐厚,秦人聞戰則喜,視死如歸,東方六國為之膽寒。推行縣制,廢除分封制,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商鞅透過縣的設定,把領主對領邑內的政治特權收歸中央,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削弱了豪門貴族在地方的權力。

    商鞅影視像

    02人亡政息的申不害變法

    大興“術”治,重點加大了對官員的考核、獎懲和監督,國家行政效率大大提升。

    舉個簡單的關於“術”治的例子,韓昭侯之前曾下令在禾苗生長季節不得讓牛馬進入農田,他認為有關官吏在這件事上沒有盡責,於是下令他們去查實並處理,官吏們趕緊去察看,趕走了那裡的牛和羊,回來後向韓昭侯彙報了情況,韓昭侯發現他們沒有提到南門外的那頭小黃牛,於是讓他們再去查,這時官吏們才發現還有一頭小黃牛,都大為驚歎,認為韓昭侯明察秋毫。

    還有申不害為富國強兵,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也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申不害相韓的十五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載

    “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申不害像

    03“法”治與“術”治,孰輕孰重?

    秦孝公去世後,商鞅面臨利益受損集團的反撲,被處以車裂極刑,秦國經過商鞅這麼多年的變法,整個國家欣欣向榮,成為整個戰國列國中變法最徹底,最成功的國家,所以新法並沒有被廢除

    申不害在南韓變法十餘年,國家太平,兵力強盛,百姓也漸漸富裕起來,將南韓推向鼎盛,然而南韓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且“術治”的濫用也為南韓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術”與“法”有許多區別: “法”主要針對的是百姓,而“術”只針對官吏;“法”是公開的,唯有公開才能發揮效力,而“術”是隱秘的,有一些只能透過揣摩去體悟。

    同是南韓人、也同樣出於法家的韓非子認為申不害對南韓的滅亡其實也應負很大責任,因為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 也就是過於強調“術治”而忽視了“法治”。

    韓非子還認為“託萬乘之勁韓,七十年而不至於霸王者,雖用術於上,法不勤飾於官之患也”,也就是說在管理官吏時用“術”而不用“法”,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官吏隊伍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說到底“”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正如後世許多帝王青睞《申子》一書,學習帝王權術,根本也不能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短時間它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效,申不害的變法確實起到富國強兵的效果但它無法解決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矛盾,隨著韓昭侯和申不害的去世,南韓也漸漸衰弱。而以“法”治國的秦國,建立一整套的法律,維護法律的權威,從深層次改善了當時的階級矛盾,國家實力大大增強,所以商君雖死,秦法猶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去澳門玩的話,住哪個酒店比較好呢?澳門酒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