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小編虎哥
並不是為了燕國,而是私仇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實現大一統的帝王,但是實現大一統也並不代表一切,他的權力越大,嫉妒他的,想讓她死的人就越多,其中燕國就是其中一個,燕國的太子丹。眾所周知,秦王嬴政的母親趙姬是趙華人,而嬴政也出生於趙國。嬴政年少時,曾與在趙國做人質的太子丹關係非常要好。等到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的時候,嬴政已經繼承王位,但是嬴政卻對太子丹一點也不友好。太子丹心生怨恨,趁嬴政不備,便從秦國逃回了燕國。一回國,太子丹就要想方設法報復嬴政。當秦王嬴政滅掉南韓並覬覦燕國之時,太子丹心急火燎地找到老師鞠武並向他尋求對策,怎樣才能快速除掉嬴政,鞠武就推薦了田光。田光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已經是老弱殘兵一枚,就推薦了自己的好友荊軻
荊軻,生於戰國末期,是齊國慶氏的後代,後來遷移到了衛國。事實上,荊軻是一位非常有政治抱負的文人,並且非常喜歡擊劍,他曾經向衛國國君衛元君推薦過自己的治國和政治方法,但是衛元君根本沒理他,這讓他感到非常挫敗。不久之後,衛國就滅亡了,荊軻就開始居無定所的漂泊生活。在這樣心灰意冷的時候,燕國太子丹找到了他,並且非常熱情地款待他,給他吃好的、喝好的、住好的,流浪已久的荊軻感覺幸福來得太猛烈。並且在這時,太子丹又給了他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荊軻第一次嚐到被賞識的滋味,即使他內心知道這不是一件小事,但是他無法抑制自己的興奮,而且被太子丹的誠意感動不已,於是就答應了刺殺秦王的事情。之後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燕王對荊軻那叫一個有求必應,小心伺候著這個可以為自己賣命的勇士。
很快,秦軍攻破趙地並俘虜了趙王,一步一步逼近燕國南部邊境。 這時候太子丹開始著急,暗示荊軻,如今秦國大軍將至,留給燕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是你該上場的時候了!即便太子不說,我也會請求行動。如果現在貿然前去,秦王必定不會輕易相信我們。”荊軻話鋒一轉,“秦王懸賞千金、封萬戶侯來捉拿樊於期將軍,如果能有樊於期人頭秦王一定會高興地接見我,到那時我就可以趁機刺殺秦王了!” 太子丹有些難為情地說:“樊將軍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才來投奔我,我怎麼能因為自己的私事而傷害長者呢!先生還是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荊軻見太子丹堅持,便揹著太子丹私下去見樊於期,並對他坦白了自己的計劃。 樊於期一聽,當即同意,拔劍自殺了。荊軻也因此拿到了他的人頭。
太子丹給了他一把很鋒利上面還沾了劇毒的匕首,另外還為荊軻選派了一位名叫秦舞陽的勇士給他當助手。據說,秦舞陽十三歲時就曾經殺過人,荊軻還想著叫朋友一起去,但由於對方住的比較遠,所以耽誤了行程。太子丹看到荊軻一直不出發,以為荊軻想要臨陣脫逃,便開始催促他。荊軻對太子丹的不信任氣昏了頭,決定不等朋友了,當下就向太子丹告辭,與秦舞陽一道出發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仰天長嘯,想必此時的他早就知道了自己會有什麼下場。首先,他到秦國用千金收買了秦國的一個大臣。接著那位大臣向秦王進言,說明了燕國有意歸順秦國之事,並強調了荊軻出使秦國的重要意義,還帶來了叛將樊於期的人頭。 秦王一聽,馬上設宴招待。 荊軻拿著放樊於期頭顱的 盒子,秦舞陽雙手捧著地圖,兩人一前一後地走進了咸陽宮。當走到殿前的臺階下時,秦舞陽被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秦國君臣對此感到非常驚奇。秦王沒有過多在意,直接命荊軻獻上地圖。荊軻取過地圖,大步流星地走到秦王身邊並將其獻上。秦王一邊開啟地圖,一邊欣賞督亢的地形,但當他開啟到地圖盡頭的時候,突然驚現一把寒光閃閃的匕首。荊軻眼疾手快,左手扯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起匕首,猛地刺向秦王。之後的情節和結局想必大家多少都有所耳聞。最後荊軻非但沒有成功,反而被秦王拔劍砍斷了大腿,最後和秦舞陽雙雙被秦國侍衛給殺死了。
並不是因為國仇,雖然不能說是僅僅因為私仇,但這私仇在這樣刺殺謀劃中佔了至少九成,這反而惹怒了秦王,加速了自己國家的滅亡,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
3 # 隱忍55
"風蕭兮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初讀荊軻的故事是在高中,當時來看,荊軻確實是為了燕國,因為太子丹有恩於他,而且當時的秦國正在吞併六國。可如今卻有不同的理解,荊軻刺秦其實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是為了自己的本心,為了報恩,荊軻是歷史著名人物,秦始皇又何嘗不是,荊軻一去,不過是為了一份恩情罷了。
-
4 # 珂夢歷史人文
荊軻刺秦王,是為燕國嗎?當然是為了燕國,但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燕國太子丹與秦王嬴政從小就是好朋友,他倆在趙國同為質子時,就交下了深厚的友誼,那時候兩人都很單純,沒有揹負太多的家國負擔;當太子丹和嬴政都回到各自的國家時,燕國更加貧弱,秦國一如以往地強大,這兩個人的地位就顯示出尊卑區別了,燕王也想透過依附秦國,藉助秦國力量,在亂世中求生存。
於是燕王又把太子丹質押在秦國當質子,本來合縱連橫在戰國時期是很常見的邦交策略,但嬴政卻不顧交情,沒給太子丹的情面,一向自命清高的太子丹頓時感到掛不住臉了,於是設法逃回燕國,當然這只是個人恩怨,犯不上動刀動槍。
當秦國威脅到燕國時,國仇和個人恩怨交織在一起,太子丹決定刺秦王;這時候就是私仇佔上風了,絕不是為了燕國的利益;大家想一想,秦國的強大不是一代君主完成的,秦國的目標不是一人訂立的,即使刺殺嬴政,還有後來的秦王,無法挽救燕國的命運;太子丹這時候絕對沒有想到,如果荊軻真的刺死秦王,秦國一定會報復燕國,加速燕國的滅亡;所以,太子丹刺殺秦王,個人恩怨原因最大,他只是藉助燕國這個平臺,打著為燕國利益的旗號,報私仇而已。
我們在看看燕國曆史,這個國家君主從來就缺少遠見的眼光和雄才大略的思維的,在戰國時期,每次合縱連橫中,燕國都能被輕易分解;為了私仇,燕國可以死咬齊國不放,即使幾十年,上百年都不能忘記仇恨,樂毅聯合五國伐齊,沒啥戰略意圖,就是想報一箭之仇而已,這也為秦國充當的打手。
燕國在政治體制上墨守成規,不思進取,誰強跟誰聯合,跟魏國、齊國、秦國、楚國都曾成為聯盟,但都沒有得到什麼利益,反而把鄰國趙國給得罪了,燕國在夾縫中生存,其朝秦暮楚的策略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再來看看燕國太子丹的能力,他不具備嬴政那樣雄才大略的胸襟,不懂的容忍,他也不具備治國理政能力,一個優秀的繼承者會以發展為重,會透過變法改革,會透過人才引進,會透過邦交策略來提高本國能力,來爭取未來的生存空間;但太子丹不是這樣的人,他太感情用事,他太相信朋友,他甚至認為秦國的命運把握在刺客的手中,這真無知。
總之,太子丹的個人能力,胸襟眼界來看,從燕國復仇歷史來看,荊軻刺燕王,絕對不全是為燕國的利益,還夾雜著太子丹的私仇,這也不排除嫉妒心理,同樣是諸侯國,同樣是太子,在一起的玩伴,為何嬴政就能統一天下,而我太子丹就應該入秦為質呢?心理不平衡,恐怕也是主要原因吧!
-
5 # 明離子
荊軻死於一個“義”字,確切的說,是死於燕太子丹做的一個關於“義”的局。
荊軻對透過刺殺秦王扭轉敗局的事並不看好大多數朋友可能只知道荊軻是武功高強,頭腦簡單的刺客,卻不知道其才學與抱負。
《史記》中記載他好讀書,曾經遊說衛元君改革圖強,最後雖未得到重用,但衛華人都尊稱其為“慶卿”。所以荊軻應該是如蘇秦、張儀那樣有志謀國的戰國士子。
而到了燕國,人們尊起為“荊卿”,在戰國時期,無爵無官的情況下走到哪都能被尊稱為“卿”,荊軻的身份也絕不是刺客這麼簡單。
所以荊軻不可能看不出來太子丹想要靠一把匕首就想改變燕國被強秦滅亡的妄想。
所以,荊軻刺秦王,不是為了燕國。
田光之死,是荊軻踏上不歸路的真正原因田光是燕國勇士,智勇雙全,但是卻垂垂老矣。
太子丹何嘗不知道田光老了,但還是把刺殺秦王的事情託付給了田光,目的很明顯,因為他知道:
田光與荊軻是摯友。
果然,田光認為自己老了,做不了刺殺這件事,便將摯友荊軻推薦給了太子丹。
但田光非常內疚,因為他雖然覺得荊軻有能力刺殺成功,但就算成功,也難逃一死。
把摯友親手送上了絕路,田光非常愧疚,唯有一死來表達對荊軻的歉意。
道歉歸道歉,田光此舉卻斷送了荊軻刺秦王的退路。
田光若是活著,荊軻可以對其曉之以理,告訴他刺秦有多麼的不現實,然後拒絕朋友的囑託;但現在田光死了,刺秦王便成了摯友託付給自己的遺願。
出於一個“義”字,荊軻決定刺秦,不為別的,只為完成田光的遺願。
太子丹的冷血斷送了荊軻最後一絲希望太子丹得知荊軻願意刺秦後,對其禮遇有加。
於是荊軻說,他需要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人頭,太子丹一一應允,但荊軻卻並沒有馬上出發。
他在等人,確切的說,是等一個能在刺秦時真正搭把手的人,但冷血的太子丹覺得我什麼都答應你了,你卻為何不上路?怕了嗎?還是徒有虛名?
幾次催促後,讓荊軻無奈,最後倉促帶上了秦舞陽這個弱雞匆匆上路。
我們可以假想一下,如果荊軻等來了那個他心目中的得力助手,恐怕刺秦王乃至整個天下的結局都會被改寫。
-
6 # 靜閱黃庭
士為知己者死。根據《史記》的記錄,荊軻刺秦其實是為了田光。因為田光為了讓荊軻答應去刺秦,在他面前自殺了。荊軻也因此而答應這件事,一諾千金,所以他不想違背自己的良心,哪怕會死也堅持去。
-
7 # 炭雪小蛟龍
荊軻刺秦的歷史資料出自《史記.刺客列傳》和《戰國策》,二者記錄內容並無差異。
荊軻在刺殺秦王之前並沒有什麼另外的刺殺事件記載,可以說刺秦王是他可能的唯一一次刺殺任務。
而荊軻,又恰恰不是燕華人,他即沒經驗,又不是燕華人,如何能願意為燕國冒這個險呢?
所以說他真的不是為了燕國而刺秦王。
我就不再往這裡搬運了!
-
8 # 老王講史
荊軻刺秦王不僅僅是為了燕國,其更直接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心中的俠義,為了報國仇。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1.荊軻擁有一顆俠義之心
荊軻是戰國末其衛華人,自小就痴迷於劍術和武功,為人非常的慷慨和仗義。當初太子丹想找一個勇士去刺殺秦始皇以解燕國的燃眉之急,此時太子丹身邊的謀士田光向太子丹舉薦了荊軻。
田光去說服荊軻後選擇了自殺。田光的自殺不僅是對這件事情的一個保密,也是把荊軻逼到了一條絕路上。此時荊軻如果不答應田光那不就等於違背了大義,這對於一個俠者來說是致命的,因此荊軻選擇了去刺殺秦始皇。
2.荊軻同情太子丹
荊軻是衛華人,在秦始皇準備攻打燕國之前,衛國已經被秦國所滅,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荊軻已經是一個亡國的人了。而導致荊軻亡國流浪的正是秦始皇。
太子丹想找荊軻刺殺秦始皇,這也正隨了荊軻的意願。荊軻作為一個重情重義的俠客,他不會丟下這份亡國的仇恨不報的。因此這也是荊軻明白去刺殺秦王就是死路一條還仍然選擇去刺殺的原因。
總結:綜上觀點,荊軻刺殺秦王並不僅僅是為了保住燕國。作為一名俠士,俠義當頭。因此荊軻去刺殺秦王可能是帶著國仇家狠而去的。
-
9 # 莊蘇谷
燕丹遣派荊軻入秦行刺,自然是為了延續燕國社稷。
但對荊軻本人而言,刺秦卻並非為燕。
荊軻刺秦,天下震動,太史公更把荊軻寫入《刺客列傳》,但世人從此以荊軻為刺客,實是對他生平志向之誤解。
根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荊軻的祖先本是齊華人,遷居到衛國。衛人都稱荊軻為“慶卿”。“卿”是尊稱,“慶”則是氏。
齊國、慶氏,兩者聯絡在一起就不簡單了。
春秋時期,慶氏是齊國公族(國君的家族旁支),與國君同為姜姓。慶氏一族世襲為齊國大夫,是真正的鐘鳴鼎食之家。
齊景公即位之初,慶氏家主慶封一度把持齊國國政。但在隨後的權力鬥爭中慶氏一族失敗,慶封逃亡吳國,又在楚國伐吳的戰爭中被殺,慶氏被滅族。
被滅族的慶氏真的有漏網之魚嗎?荊軻是否真的是慶封的後代?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們可以肯定,他的先人既然來自齊國,又以慶為氏,必然是以貴族後代自居的。
戰國時期,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或許有一個貴族祖先,但到了自己這一代卻已經淪為平民,只能靠自身的本事去博取富貴功名。
和世家貴族比,他們少了權力和財富,和普通百姓比,他們卻多了學問和本領。他們被稱為“士”。
商鞅、蘇秦、張儀、李斯、魯仲連都是“士”,荊軻和他們屬於同一社會群體。
所以荊軻也曾讀書擊劍,也曾遊說國君,也曾周遊列國,與各國豪傑長者結交——這些經歷都是當時“士”的生活標配。
戰國大爭之世,百家爭鳴,正是“士”這一群體大顯身手之時。遺憾的是,荊軻得以揚名立萬,並不是以一個“士”的方式。
根據《史記》記載,燕太子丹在老師鞠武的推薦下,對隱士田光先生問以國事。
田光先生說自己已經老了,“不敢以圖國事,所善荊卿可使也。”——那是讓太子丹託國事於荊軻,不是讓他去做刺客——隨後田光自殺,以此激勵荊軻。
沒想到太子丹只是想找荊軻去當刺客,荊軻沉吟良久,婉拒了太子丹——“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
此時他的心中一定失望:我是齊國慶氏的後代啊,我是胸有韜略的“士”啊,我的理想是為君王富國強兵,怎麼能去做一個刺客?
然而田光以生命激勵在前,太子丹恭敬慷慨到極致的侍奉在後,讓荊軻十分為難,最終還是答應。
至於行刺是為了燕國?當然不是了,荊軻不是燕人,秦兵壓境,他不會像太子丹和田光那樣有亡國滅族的危機感。
但筆者認為,作為一個有著獨立思想和人格的“士”,他答應入秦行刺,不僅僅是因為田光的激勵和太子丹的厚遇,他有更多的想法。
荊軻在行刺失敗臨死前說,他本來想效仿春秋時的曹沫,劫持秦王為燕國贏得一紙盟約!
可見在他內心,終究不想做一個純粹的刺客,而是想把行刺作為手段,把秦國拉回到談判桌上,給燕國爭取更大的利益。如此,他也將不必赴死而功成名就。
其實作為刺客,就應該人狠話不多,一擊斃命。從這個角度,荊軻很失敗,不如前輩聶政、專諸遠矣!
但作為士,他很可悲。
荊軻的年代,法家之秦即將統一天下,遊走於各國以尋取功名計程車,最輝煌的歲月已經過去,這是生不逢時。
他雖受太子丹厚遇,但人家壓根沒把他當成士,而只是要他做一個刺客,這就是所遇非人了。
-
10 # 慕容讀史
荊軻刺秦王,那可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秦國咸陽宮的一出慷慨悲壯的大戲。即使現在讀來也讓人感動不已,特別是荊軻臨行前唱的那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可以看出當時荊軻的灑脫和視死如歸。而要說是不是為了燕國,那當然是為了燕國,但也不只是為了燕國,也為了其他齊、楚、趙、韓、魏五國,更重要的是為了心中的大義。
首先為了燕國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太子丹請荊軻的目的,雖然太子丹殺秦王不只是為了燕國。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還得從太子丹從小的經歷說起。因為自己的父親燕王喜是一位昏庸無能的國君,所以太子丹從小就在別的國家作人質,堪稱職業當人質的,先在趙國後在秦國。在趙國當人質時遇到了同樣命運的嬴政,嬴政和自己的母親當時也在趙國當人質,相同的境遇使得兩位少年結成了革命的友誼。
然而當嬴政回到秦國後,不只是繼承了秦國王位,秦國還在嬴政的領導下不僅是最強的,還有消滅其他六國一統天下之勢。而太子丹從趙國當人質轉為到秦國當人質,他和嬴政的童年友誼顯然已經沒有了,而且還在秦國遭受了非人的凌辱,這對於太子丹來講是內心極其怨恨的。
再加上燕國當時在秦國的攻勢下岌岌可危,太子丹把這一切都怪罪於秦王嬴政,所以刺殺秦王既是國仇更是個人恩怨。
其次荊軻刺秦王也是為了其他五國,為了天下百姓免於戰亂之苦。
當時的秦國征戰天下吊打其他六國,六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秦滅六國不是一時興起,這是秦國幾代國君既定的國策,所以刺殺一個秦王嬴政並不能挽救六國的命運。但是六國的人並不這麼想,雖然他們曾經也想過吞併其他六國一統天下,但是現在他們只想秦國歸還攻佔他們的土地,或者如果嬴政死了秦國大亂,他們趁機聯合削弱甚至消滅秦國那最好不過了。
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太子丹是這麼想的,荊軻也是這麼想的。雖然他們的想法有歷史侷限性,不知道分久必合是大勢所趨,但是他們認為維持原狀最好,七國還是七國,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老百姓也不用去打仗。豈不知這種想法很天真。
荊軻刺秦王對於荊軻來講最重要的是為了心中的大義。作為一個劍客、一個俠客,他可能不像政治家、戰略家考慮的那麼長遠,但是他有他心中的義,可能是俠義精神,可能是朋友之間的仗義。
當自己的朋友田光請荊軻去幫助太子丹時,荊軻並沒有拒絕,因為這是朋友之間的信任和敬重,何況他看到田光為了信義,為了讓他去幫助太子丹竟然選擇自殺,他就更不能拒絕了。
根據《戰國策》的描述,可以看出荊軻對於刺殺秦王不是特別認可或者覺得時機不合適。這從他給自己增加刺殺難度,死之前說自己之所以沒有成功是為了能活捉秦王就可以看出。同時還可以看出他是抱著必死之心也要報答太子丹對他的敬重和認可,也是不忘朋友田光的囑託,不忘心中的義,也就是所謂計程車為知己者死。
回覆列表
荊軻一個悲劇英雄,行刺秦王既是為燕國更多還是為自己。刺殺秦始皇如果成功了既保住了燕國,又成就了自己忠勇之名,可威震諸國揚名立萬。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刺殺失敗不僅自己身死,還徹底葬送了燕國,也加速了燕太子丹的慘死,成了一個既壯烈又悲劇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