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單兵裝備不包括重武器,如槍,手雷等。(要最普通的陸軍部隊)希望大佬們在介紹時配幾張圖片。
10
回覆列表
  • 1 # 我是機智的國王

    其實在戰爭初期歐洲主要工業國之間的差距還不算巨大,德軍的裝備優勢也不突出,主要得益於優秀的總參謀部,和大量軍事素質過硬的官兵。美國在初期也沒有吧強大的工業實力裝入軍事生產。

    至於日本這樣三流貨色也只能在當時還很落後的中國面前逞能。(很無奈,強大中國巨龍仍在沉睡)

    Ⅰ. STG - 44 / MP - 44 全自動步槍

    1 . 簡介

    第一種使用中間威力彈藥的自動步槍,由於縮短了彈體,減小了發射藥量,使其在全自動設計模式下更容易操控,射擊更精準,填補了機關槍和衝鋒槍之間的火力空白,是款革命性武器。

    名稱由來

    MP- 44:MP 為德語 Maschinenpistole 縮寫,Maschinen — 機械,pistole — 手槍(彈匣式手槍),因為發射手槍彈,所以Maschinenpistole 意為“衝鋒槍”。

    STG-44:為德語 Sturmgewehr 縮寫,Sturm — 風暴,gewehr — 步槍,Sturmgewehr 意為 “風暴步槍 ”或 “突擊步槍”。

    德軍中的有識之士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資源裡爭取到優先生產的配額,就以MP(衝鋒槍)專案名稱進行申報並透過批准。希特勒在注意到來自軍隊對該槍的評價之後,認識到了該武器的優越性,便下令加大此武器的生產,並將其命名為 STG-44 步槍 。

    2.技術引數編輯

    口 徑:7.92mm

    彈 藥:7.92×33毫米(中間威力彈)

    初 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400-500米

    理論射速:500發/分

    閉鎖方式:槍機偏移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

    彈 容:30發

    槍 長:940mm

    膛 線:4條右旋,纏距254mm

    全槍質量:5.1kg (不含彈匣)

    瞄準裝置:覘孔式瞄準,帶護圈準星

    Ⅱ G-43 半自動步槍

    1 . 簡介

    二戰中後期德軍使用的一款半自動步槍,20世紀30年代末期開始研製,使用與毛瑟步槍和機槍通用的全威力步槍彈。G43步槍採用短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效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發彈匣,可用5發彈夾填裝。

    2.技術引數編輯

    口 徑:7.92mm

    彈 藥:7.92×57mm (全威力步槍彈)

    彈 容:10發/彈匣

    戰鬥全重:4.7公斤

    槍 長: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準裝置:V型表尺照門,刀片形準星

    Ⅲ .FG - 42 傘兵步槍

    1 . 簡介

    FG-42傘兵步槍是二戰期間德國航空部專門為傘兵設計的可選擇連發射擊的步槍。FG-42的設計初衷是滿足空降部隊在作戰中對武器重量輕、火力強的要求,希望這種槍能使後勤供應簡化並增強傘兵的單兵火力。空軍要求此槍:使用7.92×57mm的標準步槍彈,並能擁有輕機槍的效能,而且空投體積不大於一支常規拉栓式步槍。

    2.技術引數編輯

    自動方式:全自動、半自動

    口 徑:7.92mm

    彈 藥:7.92×57mm

    彈 容:10發、20發/彈匣

    重 量:4.3公斤(Ⅰ型)、4.98公斤(Ⅲ型)

    槍 長:940毫米(Ⅰ型)、975毫米(Ⅱ型)

    槍口初速:755米/每秒

    射程:600米

    —— 反坦克武器 ——

    Ⅳ . Pzf - 60火箭筒(鐵拳反坦克火箭筒 )

    1 . 簡介

    Panzerfaust:Panzer — 裝甲/坦克,faust—拳頭,Panzerfaust 意為“裝甲拳" 或"鐵拳" 。

    反坦克榴彈發射器(Panzerfaust、Pzf,稱作裝甲拳或鐵拳)是二戰中德國製造的一種廉價的火藥推進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發射器。此武器是一種小型的預裝填無後座力炮,屬於超口徑武器(彈體直徑大於發射管直徑)。

    2.技術引數編輯

    口 徑:44mm

    彈 徑:150mm

    戰鬥全長:1050mm

    戰鬥質量:5.1kg

    配用彈種:破甲彈

    彈頭質量:3公斤

    有效射程:60m

    破甲厚度:200mm

    瞄準裝置:簡易彈體瞄準

    Ⅴ. RPzB-54反坦克火箭

    1 . 簡介

    RPzB 為 Raketenpanzerbüchse 縮寫 意為反坦克火箭發射器,又名Panzerschreck(意為坦克殺手),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發射器。此武器採用尾部裝填,肩扛發射,透過電子點火發射由火箭推進的高穩定性的榴彈頭。

    2.技術引數編輯

    口 徑:88mm

    管 長:1.35米

    重 量:9公斤

    炮口初速:110米/秒

    射 程:180米

    火箭彈重:3.25公斤

    彈頭重量:2.3公斤

    Ⅵ . Fliegerfaust B 放空火箭筒

    Fliegerfaust是一種單兵肩託式防空武器,共有有兩種設計,一種稱為fliegerfaust A型,一種稱為fliegerfaust B型。

    fliegerfaust A型擁有四枝20毫米口徑的炮管, fliegerfaust B型把炮管由四枝改為九枝,長1500mm,重達6.5公斤。

    —— 飛 行 器 ——

    Ⅶ . Me-262戰鬥機

    1 . 簡介

    Me-262戰鬥機(德文:Messerschmitt Me-262,綽號: Schwalbe,譯文:燕子/飛燕 ),是第一種用於實戰的量產噴氣式戰鬥機。

    2.技術引數編輯

    Me-262A-1a(單座戰鬥機)

    長 度: 10.6 m

    翼 展: 12.5 m

    高 度: 3.5m

    空 重 : 4000 kg

    最大起飛重量: 7045 kg

    乘 員: 1人

    發 動 機 :兩臺Junkers Jumo 004B-1

    飛行速度: 870 km/h

    實用升限: 11,500 m

    航 程: 1050km

    武 器: 4門30毫米MK108機炮(備彈100發/門)

    Ⅷ . Ho-229/Go-229戰鬥轟炸機

    1 . 簡介

    德國Ho-229試驗戰鬥/轟炸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該機由金屬和木材混合結構。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機,其中第一架為無動力滑翔機,僅用於氣動驗證和研究,德國戰敗後被燒燬。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經成功飛上藍天的有動力試驗機在第三次試飛時機毀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號機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注:該機通常會因生產商的原因被誤稱為Go-229,但是德國空軍編號確定為Ho-229)

    2.技術引數

    長 度: 7.47 m

    高 度: 2.80 m

    翼 展: 16.75 m

    全 重: 9000 kg

    引 擎: 兩臺容克 jumo 004b 噴氣發動機

    爬 升 率 : 1350 m/min

    航 程〔掛兩個副油箱/時速 635km/h 〕: 3170 km

    最大 速度 : 997 km/h

    升 限 :16000 m

    Ⅸ . V - 1 導彈

    1 . 簡介

    德國V-1導彈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研製的飛航式導彈。是世界上最早出現並在戰爭中使用的導彈,用於襲擊英國、荷蘭和比利時。V-1導彈用彈射器發射 ,也可從運載機上發射,然後依靠彈上的控制系統導向預定彈道作水平飛行,而後向目標俯衝。

    2.技術引數

    V-1 技術引數編輯

    翼 寬:5.37米

    長 度:7.9米

    高 度:1.42米

    彈 頭:830千克炸藥

    引 擎:阿爾戈斯As109-014推動器

    推 進 劑:568升80辛烷

    最 高 速:624-656千米/小時

    航 程:240千米

    飛行時間 :2小時30秒

    一般飛行高度:760米

    最大飛行高度:3050米

    Ⅹ . V - 2 導彈

    1 . 簡介

    V-2導彈德文全稱Vergeltungswaffe-2,意為“復仇武器”。是德國在1942年研製的第一種單級液體彈道導彈。採用較先進的程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控制。導彈戰鬥部可是普通裝藥、核裝藥,或是化學、生物戰劑。

    2.技術引數

    全長:14m

    直徑:1.7m

    總重:13噸

    彈頭重量:1噸

    最大航程:320千米

    最大飛行速度:4.8馬赫

    最大飛行高度:96 km

    Ⅰ簡介:

    1911年,由勃朗寧設計、柯爾特公司生產的0.45英寸自動手槍被選為美軍制式武器,並正式命名為“柯爾特M1911 - 0.45英寸自動手槍”。這支手槍伴隨美軍經歷了一戰、二戰、北韓戰爭、越南戰爭等20世紀美軍參與的幾乎全部戰爭,雖然在1985年美軍更新制式手槍後M1911被M9手槍替代,但各種M1911手槍各種改型仍被許多公司生產。

    Ⅱ 簡單拆解:

    Ⅰ 動作原理:

    1911式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 槍管偏移閉鎖方式,與“勃朗寧“9毫米大威力手槍採用的動作原理基本相同。但開、閉鎖的機構形式略有不同。“ 勃朗寧” 大威力手槍採用的是凸耳式開-閉鎖機構, 而M1911式手槍採用的是鉸鏈式開、閉鎖機構。

    槍彈擊發後, 在火藥燃氣作用下, 套筒和槍管一起後坐, 在完成一個較短的自由行程後, 由於鉸鏈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 因此上端開始向後移動, 越過死點(起短暫的延遲開鎖作用) 後逐漸拉槍管尾端向下, 槍管上的兩條閉鎖凸筋也漸漸脫離套筒內壁上的閉鎖凹槽, 實現開鎖。開鎖後的槍管因受套筒座限制而停止運動, 而套筒則繼續後坐,完成抽殼、拋殼、壓倒擊錘等動作。復進時, 復進簧伸張, 推動套筒向前復進, 並完成推彈,輸彈入膛等動作。之後, 套筒撞擊槍管尾端, 帶動槍管一起復進。當槍管向前運動時, 其下方連線的鉸鏈開始向前迴轉, 頂起槍管尾端, 使槍管上的兩條閉鎖凸筋再進入到套筒內壁上的閉鎖凹槽中, 並共同走完閉鎖後的自由行程, 實現可靠的閉鎖, 呈再次待擊發狀態。槍彈打光時, 套筒就被空倉掛機柄掛在後方位置。此時壓下空倉掛機或重新插入實彈彈匣都可使套筒復進。

    Ⅱ 保險機構

    包括手動保險和握把保險, 安全性高。攜槍時通常使用手動保險,可鎖住擊錘和阻鐵, 同時還鎖住套筒。握把保險在手動保險已開啟時使用, 即使在彈膛有彈的情況下, 只要不握緊握把保險, 扣扳機也不會擊發, 避免偶發事故的發生。擊發機構由扳機和扳機連桿、單發杆、阻鐵和阻鐵簧、擊錘和擊錘簧、擊針和擊針簧組成。當手動保險位於“ 發射” 位置時, 扣扳機, 使扳機連桿向後運動。此時如果緊壓握把保險,扳機連桿就能繼續後移, 帶動單發杆和阻鐵迴轉, 解脫擊錘,擊發槍彈。如果此時未緊壓握把保險, 那麼握把保險的凸齒就會擋住扳機連桿, 使其不能後移, 扳機扣不到位。

    Ⅲ 0.45英寸ACP彈

    全稱為0.45英寸柯爾特自動手槍彈,ACP是Automatic Colt Pistol(柯爾特自動手槍彈)的英文縮寫。是一種由約翰·勃朗寧設計的無底緣手槍彈,研發初時用在柯爾特試驗型手槍上,後來這種手槍改良成M1911並被美國陸軍在1911年採用成制式武器 。.45 ACP彈的特點是擁有一枚圓鈍的重彈頭和較低的初速(亞音速),能夠對無防護的目標造成嚴重殺傷,且適合有消音器的武器使用。

    Ⅳ 0.45ACP彈技術引數

    口 徑 —— 0.45 英寸(11.43毫米)

    全彈長度 —— 32.19 毫米

    全彈質量 —— 21.2 克

    彈頭類別 —— 普通彈

    彈頭結構 —— 圓頭、平底、鉛心、全被甲

    彈頭直徑 —— 11.48 毫米

    彈頭長度 —— 17.46 毫米

    彈頭質量 —— 15 克

    彈殼形狀 —— 無凸緣、筒形

    彈殼直徑 —— 12.09 毫米

    彈殼長度 —— 22.79 毫米

    底緣直徑 —— 11.86 毫米

    彈殼材料 —— 黃銅

    發射藥量 —— 0.32 克

    槍口初速 —— 250 米/秒

    TT33 圖卡列夫手槍

    7.62毫米的TT手槍是由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託卡列夫於1930年設計出,在圖拉兵工廠生產。該槍長196毫米,重854克,容彈8發,戰鬥射速、25發/分,有效射程50米。該搶由於威力大、穿透力高、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為蘇軍官兵忠實的夥伴。該槍閉鎖系統參考了勃朗寧設計的柯爾特M1911手槍,槍管短後座,選用了與一種根據毛瑟7.63X25mm槍彈改進來的高初速手槍彈,即7.62X25mm託卡列夫手槍彈,並保持與衝鋒槍彈藥通用。

    Ⅰ 結構特點

    TT33的獨特之處,就是由圖卡列夫創新設計了一套模組化的內部裝置,包括擊錘、阻鐵、阻鐵簧、擊錘簧和單發槓桿。它使用比M1911更為簡單的擊錘-阻鐵機構,這個機構成一個整體裝配進手槍中,只需用一顆子彈輔助就能進行不完全分解,使得手槍的保養變得非常容易,並能對廣泛的人員進行裝備。但TT-33的保險機構卻十分簡單,僅設有隻有一個擊錘半待發保險,此外再無其他保險方式。這意味著,如果攜帶著上膛的TT-33行軍或作戰,是不太安全的,因為TT-33的擊錘外露,在攜行和戰鬥時很容易猛烈磕碰而意外解除保險。此外TT-33的彈夾卡筍設計得不太牢靠,常常會因為外部撞擊或震動而導致彈夾鬆脫。

    Ⅱ 彈藥種類

    7.62mm託卡列夫手槍彈又稱7.62×25mm手槍彈。此彈是蘇聯由7.63mm毛瑟手槍彈改進而來,1930年在TT-30手槍上首先使用,在二戰中廣泛使用於TT-30/33手槍和PPSh/PPS等衝鋒槍上。7.62mm託卡列夫手槍彈的基本效能與7.63mm毛瑟彈接近,但是彈殼和彈頭有微小的尺寸差異,膛壓要略低於毛瑟彈,初速和威力與後者相近。由於此彈主要用做衝鋒槍彈使用,故對彈頭和彈殼加工精度要求比較低,精度沒有毛瑟彈好。

    7.62mm託卡列夫手槍彈的彈頭種類也很多

    槍彈主要有:P型普通彈,彈頭為圓頭、平底、鉛心、黃銅或覆銅鋼被甲,質量5.57g;

    Pst鋼心普通彈,彈頭為圓頭、平底、錐形平頂鉛套加鋼心、黃銅或覆銅鋼被甲,質量5.6g;

    P-41型穿甲燃燒彈,彈頭為圓頭、平底、弧形鉛套加硬鋼心,彈尖空腔內有燃燒劑,被甲為覆銅鋼,質量4.79g。

    此外還有單頭底部嵌入夜光管的PT曳光彈

    Ⅲ 技術引數

    口 徑: 7.62 毫米

    膛 線: 4 條(右旋)

    槍口初速:420米/秒

    有效射程: 50米

    最大射速: 25發/分

    彈匣容量: 8發

    TT-33作為一種價廉物美的軍用手槍在當時非常適合蘇聯的國情,為蘇聯贏得二戰勝利立下了功勞。雖然50年代後TT-33在蘇聯的軍事生命就終結了,但在世界範圍內衍生出了各種版本,中國於1951年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對TT-33進行了仿製,定為“51式手槍”,在1954年又根據北韓戰場上的經驗對51式進行了改進,定名為“54式手槍”,從此中國有了統一的制式手槍。

    日軍武器

    擲彈筒從工作原理上講,可以算是一種小型迫擊炮。

    擲彈筒填補了日軍在一般型迫擊炮和步兵手榴彈之間面殺傷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槍榴彈射程更遠更精準。

    八九式擲彈筒

    一、簡介

    日本八九式擲彈筒是大正十年式擲彈筒的改進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較差最終被八九式取代,成為侵華日軍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徑為50mm,全長430mm,發射管長260mm,全重約4.7kg,有效射程約500米。

    八九式擲彈筒從射擊原理來說,可算是一門小型迫擊炮。與一般的迫擊炮透過方向機配合增減發射藥包來調節射程不同,八九擲彈筒是調節尾管內部擊針的伸縮長度來增減射程。

    從戰術運用來講,八九擲彈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裝備的槍榴彈,但卻比槍榴彈射程更遠更精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日軍在迫擊炮和手榴彈之間的面殺傷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結構

    1 . 發射管:八九式擲彈筒發射管內帶有膛線,因此射擊精度較高

    管壁上有一條白色簡易瞄準線,用於概略瞄準。擲彈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長期訓練才能保證射擊準確,因此射手多為經驗豐富的老兵。

    2 . 調節機構

    ① 射程調節旋鈕

    ②外部傳動齒輪

    3 . 擊發機構

    ①絲桿:

    ② 擊發 元件套管

    ④擊針元件

    4 . 支撐機構

    三、使用方法

    1 . 調節射程

    ① 遠距離:擰動射程調節旋鈕,讓絲桿在發射筒內伸出較短距離。這樣彈體在發射筒內運動距離增長,發射藥被擊發後產生的高壓在筒內作用的時間也更長,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將炮彈射出,反之射出的距離就近。

    ② 近距離:擰動射程調節旋鈕,讓絲桿在發射筒內伸出較長距離

    2 . 擊發彈藥

    ① 向後搬動擊發拉柄

    ② 傳動齒輪撥動擊針卡塊,壓縮擊針簧蓄力

    ④ 擊針刺入發射藥室,引燃發射藥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發射藥透過發射藥室的側壁孔向外推頂銅彈帶,使銅彈帶膨脹擠壓發射筒內壁。因銅質較軟,被膨脹擠壓而嵌入膛線,使單體沿著膛線旋轉飛出發射筒,從而提高了射擊精度。

    四、彈藥

    Ⅰ 研製歷史

    91式手榴彈在20世紀30年代研製的一種多用途手榴彈,於1931年(神武紀年2591年)正式裝備日本陸軍,是日軍裝備的第一種現代化手榴彈,可以滿足多種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製的大正10年式手榴彈。大正10年式手榴彈在“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後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彈。但同時該彈也存在不少缺點,主要是結構複雜,生產工藝繁瑣,特別是用擲彈簡發射時需要儘量密封火藥燃氣,因此彈體上下各有一個起到閉氣作用的定心環,其直徑尺寸要求比較嚴格,需要單獨精加工,耗費工時較多,另外發射藥筒的加工也比較複雜。

    Ⅱ 組成結構

    91式手榴彈彈體上鑄造有網狀溝槽,把彈體表面分成小塊,目的是為了使彈體爆炸時形成均勻的破片,但對於鑄鐵彈體來說,爆炸時“連片”或炸成碎末的情況時有發生,開槽的實際效果不明顯。

    彈體上下各有兩個小圓柱體,上面較細長的是引信裝置,擰在彈體上蓋中間的螺紋孔內,下面較粗短的是發射藥筒,擰在彈體底部的螺紋孔裡。

    91式手榴彈引信是針刺發火式的,從上至下由保險蓋、擊針體、擊針、拴有麻繩的保險銷、擊針簧、裝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體、延期藥管組、雷管、氈墊和銅管組成。除了擊針、擊針簧和保險銷外,其餘全由黃銅製成。

    擊針帶有螺紋,與擊針體擰成一體。保險帽頂部開有一個小孔,用來調節擊針擰入的距離,藉以控制擊針的保險狀態,如果擊針向下擰到位,擊針尖就會突出擊針體外,此時可以擊發底火,反之則擊針尖縮排擊針體內,底火無法擊發,提高存放和運輸的安全性。保險帽為薄銅板衝壓成,柱面壓有輥溝,引信體柱面上也有一道溝槽,保險帽透過這條輥溝卡在引信體上的溝槽內,防止抽出保險銷以後保險帽意外脫落。

    延期藥管就是一端帶螺紋的銅管,擰在引信體下端,內部裝有延期藥,在引信體側壁上還開有一個用來排放延期藥燃燒氣體的排氣孔,平時用一個堵片密封。延期藥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與彈體之間有起緩衝作用的氈墊。延期藥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個銅管內。

    91式手榴彈所用的發射藥筒採用的高低壓發射原理,發射藥筒頂部車有與彈體相連線的螺紋,內部為空腔,發射藥裝在一個薄銅板衝壓成的銅盂中,底部裝有一箇中心開孔的鋼墊圈,然後用底螺把銅盂封在藥筒內。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擊針孔,底火和底火座裝在擊針孔上方,這樣設定的目的是防止發射時高壓火藥燃氣把底火吹掉。

    發射時,底火會透過鋼墊圈中心的開孔引燃發射藥,當藥筒內壓力達到一定值以後,火藥燃氣就會從藥筒側壁開孔處衝破銅盂側壁進入發射筒,推動手榴彈向前運動,直至發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用作手榴彈使用時,可以把發射藥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檢查擊針擰入擊針體的距離,如果距離不夠則要先用工具把擊針擰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險銷,接著將保險帽用力在鋼盔或其他堅硬的物體上猛磕一下,使擊針擊發底火,點燃延期火藥,然後迅速投出。不使用時,保險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側壁橫插入保險銷將擊針固定住,這樣就將雷管與導火索分隔開。

    當用擲彈筒發射時,先檢查擊針位置,然後拔出保險銷,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將彈體放入擲彈筒,接著擊發擲彈筒,擊針撞擊手榴彈發射藥筒的底火,將榴彈發射出去。發射過程中由於慣性作用,引信的擊針體壓縮擊針簧下降並擊發底火,點燃延期藥,延期藥燃燒完畢後引爆雷管和主裝藥。

    當用槍掛擲彈筒發射時(擲彈筒是在步槍槍口加裝一個簡單的圓筒),先拔出保險銷,然後取下保險蓋,將手榴彈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擲彈筒,用空包彈將手榴彈發射出去,手榴彈的發射藥筒可以取下或保留。發射時,火藥燃氣強烈衝擊擊針並點燃延期藥。

    97式手榴彈開發自較早期的91式手榴彈,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於擲彈筒發射的推進藥柱體,主要用於步兵手擲,也可以用槍上擲彈器發射,97式手榴彈的引信由發火元件和延期藥管兩大部件組成,引信的組成部件包括擊針、保險銷和火帽組成外觀上,97式與91式一模一樣。

    分享DIY實用技能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難免粗糙和錯誤,望朋友們見諒。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戰無論是初期還是晚期,要論單兵武器裝備最好肯定萬惡的土豪大美利堅了。陸軍士兵1937年開始全部換裝半自動步槍M1加蘭德,如果你嫌M1太重,你可以換m1卡賓槍。這些半自動步槍對各國的栓動式步槍有著壓倒性優勢。也就四等人在用栓動式步槍(沒錯包括在坐的用栓動式步槍(98k、三八大蓋、水連珠)的列位)

    什麼?蘇聯有波波沙、德國有MP-38?那你忘了發什麼叫“芝加哥打字機”了嗎?大彈鼓什麼的都是我們玩轉不要的技術。什麼,英國有很便宜的司登?好吧,畢竟廉價這個沒法比,那我們也造一款便宜的槍吧——M3衝鋒槍,司登最低價只要5美元,而湯姆遜則是45美元,而M-3只要20美元,已經夠便宜了,像司登衝鋒槍這種便宜貨不好用的,容易走火。

    說完了步槍和衝鋒槍要不要說輕機槍呢?美國只有BAR勃朗寧M1917全自動步槍,雖然精確度沒有捷克式輕機槍高,但是便捷啊。而像M1919那是屬於重機槍了。而說到這裡美軍還有一款現在還在用的一款姥爺槍M1911手槍。如果像巴祖卡、噴火器不算單兵裝備的話就不列入了。

    咦,是不是還有一個型別的忘記了??有嗎??小學生最愛的狙擊步槍啊(他們可是認為98k無敵的啊)。(*・_・)哦,這樣,那就拿四等人用的M1903春田吧,怎麼說也是98k的遠方大表哥啊。不說了,直接上圖,看誰的倍鏡大是嗎?

    所以,各位還有什麼疑問嗎?軍隊就是最燒錢的地方,比誰的裝備好不就是比誰更有錢嗎?那誰最有錢你還不知道嗎?

  • 3 # 前沿陣地

    其實二戰初期各國的單兵裝備並沒有多大的差異,所以也就沒有最好最壞之說。

    由於戰爭準備、軍工生產等等各方面的問題,二戰初期的各國軍隊主要裝備的還是各種栓動步槍。比如德軍,即使是到了戰爭後期,絕大多數士兵還是隻有一支毛瑟98K步槍可用,而且做工還越來越差。至於很多人看好的美軍也是如此,美國參戰後絕大多數部隊還是隻有M1903式步槍可用,要到戰爭中期才能大量換裝上M1半自動步槍。反倒是蘇聯,在二戰之前就有一些部隊換上了SVT40半自動步槍。

    至於衝鋒槍也有如此,各國雖然都有衝鋒槍,但是基本都是少量裝備,談不上大批次生產裝備。像德軍的MP40,主要裝備空降兵、偵察兵等精銳,普通班組僅有一支左右,要知道整個二戰MP40的產量才120萬支。而蘇聯也好不到哪兒去,二戰之初蘇軍有少量PPD衝鋒槍,但是不多,蘇軍基本還是裝備步槍。後來PPSH41才開始大量生產裝備,甚至出現了純粹的裝備衝鋒槍的部隊。

    當然,在機槍方面,德國自然最好。德國的MG34機槍射速快火力猛,要比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的機槍先進了一個時代,也是德國步兵班組的火力支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番茄種植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樣的生理性病害?該如何防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