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菊蘭廡主人

    史書上確實有“樂進曾打敗關羽”相關的記載,但是,我們在研究史學資料時,要去思考分析,不是去人云亦云地迷信,必須要符合客觀實際可能的才是史實。

    首先樂進擊退關羽,或者打敗關羽的相關史籍資訊,可以解讀為兩個戰例:

    第一個戰例:是213年正月,樂進與關羽交戰於青泥,最終擊退關羽和蘇菲,使本歸附劉備的南郡諸郡山谷蠻夷,紛紛向樂進投降。

    這裡有一個問題,青泥是什麼地方?其實,不管它在哪裡, 首先是一個小地名。當時關羽作為三軍統帥,鎮守荊州,有沒有可能出現在青泥?我認為,除非是大規模的用兵(戰爭),否則,關羽不太可能輕易離開荊州,去這麼一個小的地方作戰。而據查,當時,也就是這一個時間點,荊州地域並無大規模的戰事。

    所以,關羽貿然離開江陵,去青泥,這麼一個小地方,打一場低烈度的戰爭的可能不大。樂進這次打敗的應該是關羽的部隊,而不是關羽本人。再具體一點,應該是關羽的部將蘇菲的部隊。

    畢竟,關於這一戰例的出現,既不是《三國志》的樂進傳,也不是關羽傳,而是來自於劉備傳,情境是:劉備在向劉璋要糧草要人馬,在那裡找藉口和理由。

    第二個戰例:樂進、文聘二人聯手與關羽交戰於尋口,並最終打敗擊敗了關羽,這裡文聘的功勞是最大的。這一個戰例,我覺得關羽出現在戰場上還是有可能的。

    第一,尋口,是一個比青泥大的城市。第二,關羽軍被樂進擊敗之後,關羽有可能會親自來救援。

    但是,相關的史籍也講得很清楚,關羽之所以戰敗是因為,文聘襲擊了關羽的輜重部隊。輜重丟失,糧草沒了,所以,關羽軍又戰敗了。

    思考一下就能知道,關羽作為主將,有沒有可能去親自押運糧草?退一萬步,就算是文聘打敗的是關羽本人,也沒樂進什麼事,他只是參與了這次戰鬥而已。

  • 2 # 沉墨I方之城

    三國時期有很多將領都擊敗過關羽,不單單隻有曹魏的樂進和文聘。關羽被打敗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單打獨鬥天下第一,要指揮作戰並是算是一個常勝將軍。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三國志注魏書十七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

    以上就是正史上關於樂進打敗關羽荊州軍的記載,建安十八年左右,漢中、益州地區局勢緊張,劉備受益州劉璋的“邀請”前往西川幫忙討伐漢中的張魯,劉備率領大軍入川,留下關羽鎮守荊州。

    關羽是劉備集團留守荊州的不二人選,與劉備關係最鐵,威名在外,並且能力很強,在劉備帳下排名絕對的No.1。

    劉備西進沒多久,曹魏就對荊州發起了進攻,但是規模並不大,鎮守襄陽的是曹操手下的名將樂進,他率領軍隊進宮了荊州的南郡地區的青泥,就是現在湖北省的鐘祥縣,這個地方很複雜,因為有很多少數民族的集聚地。

    當時鎮守南郡的並不是關羽,而是關羽的部將蘇非(不是電視里長期做廣告的那玩意兒),他完全不是樂進的對手,可以理解,畢竟樂進死後從祀於曹操廟庭,著名的“五子良將”,蘇非如果不是電視廣告,估計沒人聽過這個人的名字。

    蘇非不是對手,很快就丟掉了青泥,跑了,而青泥地區的少數民族也很直接,很快就歡天喜地的跑到樂進大營去投降了。

    青泥失手後,引起了關羽的重視,他親自前往南郡,並在尋口這個地方駐軍,阻擋樂進的進攻。荊州主帥關羽親自前往,樂進不敢大意,畢竟關羽的名頭威震華夏,樂進不敢貿然出擊,他等來了強援——文聘。

    文聘率領援軍前來與樂進合兵一處,一起出擊關羽,關羽和蘇非再一次被打敗了,此次戰役的具體情節史書並沒有記載,有一個細節卻可以得知結局:文聘憑藉此次戰役被晉升為延壽亭侯、討逆將軍。

    根據東漢末期的將軍晉升制度,文聘能夠封侯拜將,說明他此次立下的戰功非常的大,既然文聘戰功大,關羽那就敗得足夠慘。

    關羽在尋口吃了敗仗,要麼死扛,要麼逃跑,他選擇了逃回荊州,那麼為什麼樂進、文聘沒有乘勝追擊呢?原來是孫權幫了忙,孫權趁著襄陽打起來了,他率軍出擊合肥,而且還打勝了。合肥吃緊,曹操急令樂進支援,於是樂進和文聘至少率軍東援合肥去了。

    關羽總算沒有在曹魏手上丟了荊州,而且後來還把南郡給收復了。在合肥那邊,樂進和自己的政敵、冤家張遼一起聯手對抗孫權,最終打敗了孫權,還差點把孫權給俘虜了。

    樂進與張遼、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肯定不是等閒之輩,能夠戰勝關羽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畢竟在三國混戰的時代,不是哪個將領武力值高就能百戰百勝的。說到底,戰爭是個團隊合作問題,既要有勇力,更要有智慧。

  • 3 # 伊耆角木

    樂進擊敗關羽是肯定有的,但是究竟是一次還是兩次其實並不是很明確。這裡涉及到一個在史書中不常提及的戰役——青泥之戰。我們來根據三國志中不同傳記的記載分析一下。

    因為《三國志》是紀傳體,根據人物編寫傳記,而不是明確記載事件年份的編年體。紀傳體中一個人的事蹟很有可能幾句話已經跨度十幾年,所以並不容易判斷不同人物傳記中說到的事情是不是同一件事。

    一、關於樂進與關羽交戰共有三處記載,第一段記載在《三國志•樂進傳》中:

    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縣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施陽長梁大,皆大破之。後從徵孫權,假進節。——《三國志•樂進傳》

    這裡說的是樂進擊敗關羽與蘇非,並收服南郡諸多蠻夷部落,之後還捎帶手大破劉備任命的一批軍官。開頭提到一個“從平荊州”,《三國志》中提到曹軍平荊州,指的都是一個事情,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攻打荊州劉表,劉表病逝,劉琮接任後投降,曹操進一步攻擊劉備,劉備逃到夏口,與孫權結盟,時候就是赤壁之戰了。也就是說,這件事是在建安十三年隨曹操打荊州之後。

    之後又提到了一件事,“從徵孫權”,通常指的是建安十七年曹操攻打孫權。也就是說,樂進可能在那時候到了合肥,因為兩年後建安十九年,張遼合肥之戰威震逍遙津那次,樂進也有參與。所以,樂進傳中所說的樂進擊敗關羽應該在建安十三年到十七年之間。

    二、第二段是記載在《三國志•文聘傳》中:

    (文聘)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三國志•文聘傳》

    這段文字說的是文聘和樂進一起在尋口攻打關羽,之後文聘又在漢津燒燬關羽糧草輜重。這發生在什麼時候呢?因為該段文字前一部分寫的是曹操攻打荊州,文聘和曹純一起在當陽追殺劉備後被任命為江夏太守。而這段文字之後就直接寫曹丕即位了(建安二十五年)。所以,這個事情發生在建安十七年後二十五年前。

    於是問題就來了,這兩段到底是一件事還是兩件事?並不好判斷。而無論是一件還是兩件事,究竟又發生在什麼時候呢?

    三、《三國志•先主傳》提到了青泥之戰

    “曹公徵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三國志•先主傳》

    這段是劉備對劉璋所說,當時劉備受劉璋所託為其助力抵擋張魯(實為與張松聯合欲奪益州),結果曹操攻打孫權,孫權請劉備回軍助戰,劉備向劉璋去書表示自己要先回荊州。這裡劉備提到了樂進正與關羽在青泥對戰,如果不救關羽,關羽會被樂進擊敗,導致荊州丟失。

    但是,關羽傳卻沒有隻字提到青泥之戰,樂進傳中所寫的擊敗關羽也不知是否指青泥之戰。但是,青泥之戰顯然是以關羽失敗告終。因為青泥所在位置是在曹操控制的荊州北部,襄陽附近(這與樂進駐紮襄陽的記載吻合),如果關羽勝利了,則勢必進一步奪取襄陽,那也就不存在七年後(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了,所以,顯然這次是樂進贏了關羽。不過為什麼關羽傳沒有寫並且樂進傳也語焉不詳呢?

    綜上,我們得出樂進勝關羽次數的可能性結論:

    可能性一:樂進只勝了關羽一次,樂進傳和文聘傳所說的都是青泥之戰。

    也就是說,建安十七年,樂進鎮守襄陽,曹操攻打孫權,而與此同時關羽進犯襄陽。樂進與文聘在青泥、尋口擊敗關羽,並且文聘燒掉了關羽的戰船、輜重,關羽退兵。樂進離開襄陽前往與曹操會和攻打孫權。

    可能性二:樂進勝了關羽兩次,樂進傳和文聘傳中所說的是當陽之戰後的事情。

    因為文聘傳中提到一個重要地點漢津。而曹操攻打劉備時,曾在當陽追殺劉備,關羽率水軍到漢津接應劉備逃往夏口。這在關羽傳中有記載。所以樂進傳和文聘傳說的擊敗關羽,可能是隻與關羽接應劉備的水軍進行了交鋒,獲勝,隨後劉備逃走。這樣,再加上青泥之戰,樂進就勝了關羽兩次。

    可能性三:樂進勝了關羽一次,而青泥之戰並不存在。

    因為唯一真的說到青泥之戰的只有劉備給劉璋的書信。而劉備之後確實也沒有回荊州救關羽,而是因為張松的暴露與劉璋決裂,直接開戰。故而青泥之戰很有可能就是劉備的一個以退為進的藉口,根本沒有發生。而樂進傳和文聘傳說的都是當陽之戰後的事情。

    可能性四:樂進傳和文聘傳所說的也有可能是指南郡之戰。

    最後一種可能,赤壁之戰後,周瑜率軍攻打曹仁鎮守的南郡,劉備派關羽“絕北道”,所謂絕北道,就是隔絕南郡與荊州北部南陽郡(曹操控制)的道路,阻擋曹操援軍。期間關羽究竟與哪些曹軍將領交戰並沒有太明確的記載,只知道汝南太守李通參與了並身先士卒以致染病而死。所以,樂進、文聘擊敗關羽也有可能是發生在南郡之戰關羽絕北道期間。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曹魏“五子良將”中的樂進確實曾經與關羽有過交鋒。

    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記敘來看,樂進與關羽的交鋒是在演義的第31回,那場著名的穰山之戰。

    按照演義的描述,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後,挾勝勢到直逼佔據汝南的劉備。雙方在穰山附近展開一場廝殺。曹操初戰不利,就派夏侯淵去襲擊為劉備運送糧草的龔都,又派夏侯惇率領一支人馬去攻打劉備後方的汝南城。劉備大驚,派關羽去救汝南,張飛去支援龔都。

    關羽到達汝南之時,城池已經被夏侯惇攻破。劉闢棄城而逃。另一路張飛去支援龔都,遇到夏侯淵,龔都已經被夏侯淵殺死,張飛奮力擊退夏侯淵,率兵追擊,卻被樂進領兵圍住。關羽撤退途中遇到敗退下來是士兵,就“尋蹤而去,殺退樂進”,與張飛合兵一處回見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與樂進只有這一次交鋒,關羽是獲得了完勝。

    那麼在正史《三國志》中,關羽和樂進有過交鋒嗎?確實有過,就在“絕北道”的戰役中。

    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沒有關羽“絕北道”的記載,但在其他人的傳記中,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

    赤壁之戰後,曹軍主力北還,留曹仁固守南郡。而東吳乘此良機,發動向外擴張的行動,周瑜率兵直取南郡,與曹仁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東吳方面負責攻堅,那盟友劉備方面呢?就是關羽負責打援,阻止北方曹魏部隊前來支援曹仁。這就是“絕北道”

    咱們看一下《三國志·樂進傳》中關於此事的記載:

    “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根據《三國志·樂進傳》這個說法,似乎是駐守襄陽的樂進率部去支援曹仁,打退了關羽和蘇非,收降了關羽統戰來的少數民族游擊隊。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恐怕未必。咱們再來看看曹軍另一位猛將的記載。

    《三國志·李通傳》中是這樣描述

    “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

    根據《三國志·李通傳》這個描述,說是李通也奉命前來支援曹仁,他“勇冠諸軍”,下馬步戰,破壞了關羽修築的工事,步步前行,終於打通了道路,與曹仁匯合。在路上,李通突然得病而死。

    從這個記載來看,李通也與關羽交鋒,效果也還是蠻不錯的。

    這場“絕北道”戰役還有其他人參加嗎?還有,咱們再來看看《三國志·文聘傳》中的記錄:

    “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說是文聘也參加了這次支援曹仁的戰鬥。在戰鬥中,文聘向漢津的關羽輜重隊伍發動攻擊,燒掉了一部分船隻。

    看來,文聘也是有功之臣,他打的是關羽的後勤補給。

    除了以上這幾位以外,曹軍還有位猛將也參加了這次戰役,他就是徐晃。《三國志·徐晃傳》中是這樣描寫的:

    “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

    根據《國志·徐晃傳》的說法,徐晃和滿寵也參加了這次戰役,在漢津地界與關羽進行了戰鬥。

    那麼,透過以上材料我們可以得出幾個資訊。

    1.周瑜率領東吳兵馬攻打南郡的曹仁,關羽負責阻止曹操援軍。

    2.為了支援曹仁,曹軍派出的將領有樂進、李通、文聘、滿寵、徐晃。

    3.南郡之戰打了將近一年,曹仁孤立無援,傷亡慘重,棄城逃走。

    按照曹軍這些將領的傳記來看,他們都揍了關羽,立了戰功。但是,沒有誰對孤守南郡的曹仁起到支援作用。南郡還是丟了。

    曹軍各路援軍打了整整一年,孤守南郡的曹仁一個援兵也沒盼來,只得棄城而逃。

    大家說說,到底是曹軍眾將圍毆蹂躪了關羽,還是被關羽把他們一個個揍得寸步難進?

    所以說,關羽“萬人敵”的稱號可不是白給的,在三國時代,能被譽為“威震華夏”唯一一人,軍事水平之高絕不是吹出來的。至於《三國志·樂進傳》中說樂進擊敗了關羽,純粹就是一種粉飾和安慰。

    結論:和關羽相比,無論正史還是演義,樂進他還差著一個很大的層次呢!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談正史,不談演義,正史上的戰爭基本上是沒有兩將單挑的情況出現,整個三國正史中唯一一次單挑就是呂布與郭汜的單挑,呂布贏了,刺了郭汜一矛,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單挑了。

    樂進在曹操手下的武將地位,與關羽在劉備手下的武將地位相比稍差,但也不是差得太多,按陳壽《三國志》的記載,樂進是五子良將中僅次於張遼的武將,而關羽是蜀漢五將之首,可以這麼打個比方,曹魏第二武將對陣蜀漢第一武將,戰況如何?

    樂進

    關羽對於很多人非常熟悉了,但樂進則顯得非常陌生,在影視作品及三國演義中對於樂進的記載都過於輕描淡寫,實際上樂進是五子良將中僅次張遼的第二猛將,其功勞、勇猛、戰績都能在五子良將中名列前茅,那麼正史中的樂何有何功績?

    總的來說,樂進是所有曹將中的先登之王,什麼叫先登?就是第一個攻入城牆或者第一個攻入敵人陣地的人,作為第一個衝入敵陣的人,無論是危險性,還是勇猛性,都是超出常人的,打仗時衝在最前面的人,往往是犧牲最大的人,同時也是最不怕死的人,樂進就是這樣一個,而且還是個將領,一般正史中的戰爭,將領一般不會衝在最前面的,因為死亡率高,將領死了,誰來指揮戰爭?而樂進顯然是個例外。

    樂進

    樂進一生的功績歸納起來就是:先登之功和斬將之功。

    四次先登之功:

    1、樂進隨曹操徵呂布在濮陽之戰時,第一個攻入城池,先登之功;

    2、樂進在雍丘攻打張邈之弟張超,第一個攻入城池,先登之功;

    3、樂進在苦縣攻打袁術部將橋蕤,第一個攻入城池,先登之功;

    4、樂進在南皮之戰攻打袁譚時,第一個攻入南皮城東門,先登之功。

    五子良將

    兩次斬殺敵方大將紀錄:

    1、樂進在官渡之戰中斬袁紹大將淳于瓊;

    2、樂進在黎陽之戰斬袁譚、袁尚手下大將嚴敬。

    無論是第一個衝入敵方城牆,還是在戰場上陣斬敵方大將,這在正史中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所以樂進憑藉戰績才能在曹魏五子良將中排名第二,事實上,樂進也曾與關羽有過兩次交手。

    劉備在公元211年率軍進入益州後,荊州就交給了關羽來鎮守,劉備在進入益州大半年時間並沒有攻打張魯,反而是在當地收攬人心,同時給劉璋寫了一封信,提到曹操攻打孫權,東吳危險,樂進又在青泥與關羽對峙,如果不救關羽,樂進肯定會攻克關羽,侵犯我的地界。

    關羽

    劉備說這話是為了故意刺激劉璋的,但卻提到了一次樂進與關羽的戰爭,當然劉備是估計的,或者是故意說的,但歷史上確實有青泥之戰,就是樂進和關羽在公元213年發生的,青泥是今天湖北省鍾祥市的東部,樂進與關羽在這裡打一仗,雙方在這裡對峙了一段時間後,樂進擊敗了關羽和蘇非。

    《三國志 樂進傳》: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縣山谷蠻夷詣進降。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施陽長梁大,皆大破之。

    這裡用的是擊關羽,也就是擊退的意思,因為樂進駐紮的是襄陽,關羽駐紮的是江陵(荊州),而這個青泥正好在襄陽與江陵之間,是雙方的前線,如果樂進是主動進攻關羽,這裡就不應該用“擊”字,而是用“攻”字,顯然是關羽主動進攻樂進,然後被樂進擊退,然後又說到南郡附近縣裡山谷中的蠻夷投降了樂進,因為這些人原本是屬於劉備的,從這裡看,也是關羽吃了虧,因為丟了部分勢力,如果不是樂進強大,這些蠻夷也不會投靠樂進,所以青泥之戰是樂進贏了,關羽敗了,但沒有記載顯示關羽有損失,同時因為這是一次小規模戰爭,關羽也損失不大,就是一幫蠻夷投降了。

    關羽

    這是兩人第一次交手,接下來還有第二次,關羽從青泥向西南撤退,到達尋口,尋口是今湖北省鍾祥市西南,顯然關羽並沒有退遠,這裡離江陵還有一百多里,接下來樂進與文聘聯手攻擊關羽,從戰後文聘因為有功勞而升官來看,關羽又輸了,因為同時文聘在荊城燒了關羽的船隻,肯定是關羽又退了,文聘才能燒船,但這一戰文聘的功勞更大,而不是樂進,關羽接下來應該是向南退回江陵了。

    《三國志 文聘傳》: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近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重輜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但是樂進沒有退,仍然繼續向西南攻打臨沮(湖北遠安)和旌陽(湖北枝江),又獲得勝利,但關羽顯然不在戰場。

    從這些戰事綜合來看,樂進與關羽交手兩次,一次擊退關羽和蘇非,一次與文聘聯手擊退關羽,算了贏了關羽兩次,但這兩次都是很小的戰績,發生在公元213年,這一年,劉備已經與劉璋開戰了,同時下令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率軍進入益州協助作戰,荊州五郡只有關羽一人鎮守而已。

    樂進

    從蜀漢總體戰略上來看,荊州和益州才是重中之重,而且劉備已經在益州開戰了,益州還沒有拿下來,本著不能兩線作戰的原則,很可能劉備下令讓關羽不能主動出擊,而是專注防守,因為在益州沒有拿下來以前,劉備能夠生存的地盤只有荊州,同時,荊州還要負擔劉備在益州作戰需要的糧食、物資和兵員,荊州不能丟,所以不能兩線作戰。

    勝負乃兵家常事,關羽雖然在這兩場小戰役中輸了,不過並不丟人,至少荊州關羽是穩穩地守住了,荊州五郡可有五六十萬人口和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樂進驍勇果敢,而關羽則是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還有威震華夏的功績,所以論到總體功績,樂進是遠遠不如關羽的。

  • 6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樂進確實曾有2次擊敗關羽的記錄。但是,那並不代表什麼。

    樂進擊敗關羽的記錄

    《三國志》中,有兩則樂進擊敗關羽的記錄。

    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三國志.樂進傳》。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三國志.文聘傳》。

    由於記載簡略,目前對兩則記載具體所指的戰役都尚有爭議。

    不過,大部分觀點,都與“絕北道”之戰與“青泥之戰”相關。

    有觀點認為:這兩則記載是其中一場戰役的兩個階段。

    也有觀點認為:這兩則記載分別指的是“絕北道”之戰和“青泥之戰”。只不過,對於哪則記載對應那次作戰,專家們又都各執一詞。

    關羽真的輸了嗎?

    這兩次作戰,都是規模不大的作戰,其利弊得失,需要從更大的角度來看。

    1、絕北道之戰:運動騷擾戰。

    赤壁之戰後,周瑜進攻江陵,久攻不下。劉備遂建議“絕北道”。

    關羽引軍出江陵之後,“絕北道”,加速曹仁撤出江陵。

    絕北道,說得好聽。其實,就關羽那幾千把人,只可能是打運動騷擾戰呀!

    他的打擊目標,當然只能是曹軍的運輸、補給部隊呀!

    遇到曹軍大隊,當然是“走之”呀!

    而從結果看:曹仁最後放棄江陵,主要還是佔有成本過高,“絕北道”當計一功。

    2、青泥之戰:有限防禦戰。

    青泥之戰,發生在212年。

    明年,曹公徵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徵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三國志.先主傳》

    劉備率領數萬人入川,留諸葛亮、關羽鎮守荊州。

    曹操趁機發兵進攻東吳,樂進也與關羽在青泥作戰。

    當時,劉備率領數萬人入川,南郡的防禦力量大幅削弱。同時,曹操大規模進攻濡須口,孫權無暇支援南郡。

    因此,劉備給劉璋的信中說:“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

    從結果看:劉備並沒有回來救應,樂進也似乎沒有搞出太大的名堂來。

    看起來,這兩次作戰,關羽都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

    樂進在與關羽的對決中總體吃了虧

    總的來說,樂進在與關羽的對決,吃了虧。

    主要從三點來看:

    1、樂進被調走。

    一般來說,三國時期,坐鎮一方的地方大將是不會調任的。

    比如:合肥的張遼、江夏的文聘、荊州的羊枯、西陵的陸抗,幹得好的,一般都不會調走。(除非特殊情況,比如曹真死,司馬懿調雍梁;比如諸葛亮調李嚴等)

    樂進調走了,接替者,是地位更高的曹仁。

    2、樂進留下的攤子:曹軍荊州治所的後移動。

    樂進走,曹仁接手時,將治所後移到了樊城。

    襄陽在漢水以南、樊城在漢水以北。

    由於襄樊處於荊州北部,所以,一般的荊州治所,在襄陽。

    而如果曹軍處於攻勢,治所也自然在襄陽,便於指揮、排程。

    但曹仁後移到樊城,這說明:樂進把攤子交出來時,雙方攻守已易勢了!

    3、曹軍去哪兒了?

    219年,關羽襄樊攻勢時,一上來就直接圍困了襄陽、樊城。

    沿途要津都沒有抵抗!

    曹軍去哪兒了?

    難道這些水軍也被調去打漢中,去鎮壓宛城叛亂了?

    沒有關於樂進、曹仁主動放棄沿途要津的記載,只可能是:在前期漫長的拉鋸戰中,關羽就已經拿下來了!

    所以,在整個荊州鬥法中,關羽勝過樂進!

    我們難免會自帶一些“演義思維”,喜歡鬥將。

    其實,將與將不同,看老闆怎麼用!

    樂進,以先登聞名,陣戰之間,或可與雲長一較長短。

    但以獨當一面,安民練兵,樂進非關羽對手。

    關羽,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

    可是,性格倨傲,容易惹人忌恨。

    曹操發現了問題,換了將,襄樊危而不失;

    劉備沒有調整,大意失荊州!

    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才能成為真正的良將!

    與君共勉!

  • 7 # 初心如舊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曹公徵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徵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乃從璋求萬兵及資,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受劉璋邀請,帶龐統、黃忠、魏延和五萬大軍,進入益州,先駐紮在北部葭菛關,剛安頓好,曹操徵孫權,孫權招呼劉備,原來許諾的東吳配合撤銷,讓劉備自己把握尺度。

    於是,劉備派人給劉璋說,曹操現在攻打孫權,孫權是俺劉備大舅子,另外,樂在青泥關與關羽對峙,要是不去救援,樂進必然大規模進犯,進一步打吾荊州,這事比張魯犯界嚴重的多,張魯不過是虛張聲勢,不足為慮。藉機向劉璋要兵一萬、求糧求物資,並造勢說自己要回去,那時,因為劉璋已有警惕,兵只給四千,其餘物資減半應付。其實,這事只是劉備聽龐統建議,試探劉璋,並非真的要回救關羽,事實是劉備不但沒有回去,還把事情弄大,在葭盟關扯起大旗,直接和劉璋撕破臉,接著就開始了一年多的益州爭奪,在次年即建安十七年(212)攻克成都,劉璋投降。

    當然,這次事件的發作,主要是因為,劉備的內應張松,聽到劉備要走,以為是真的,心裡著急,暗中寫信挽留,不想哥哥張肅來訪,蔥忙藏在衣袖的密信,不慎遺落,被張肅發現,張肅怕連累自己,向劉璋舉報,劉璋大怒,殺掉張松,命各關隘加強守備,嚴令防範劉備。

    這裡劉備說的“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相拒”只是對峙,並不能說明樂進打敗了關羽,即就是打敗關羽,也不是多嚴重,因為 : 第一,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足為奇;第二,青泥在襄陽一帶,那邊有諸葛亮坐鎮,還有張飛、趙雲兩員猛將協助,劉備不用太操心;第三,劉備沒有去救援,而是在益州大打出手,就充分證明這是一個誇大的藉口,並非事情有多嚴重。

    再看《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 【 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 】這裡說的是,樂進跟曹操平定荊州之後,奉命留守襄陽,曾經與關羽、蘇非等交戰,“皆走之”意思就是關羽、蘇非,都退走或撤走。如果敗,應該是“擊潰”、“擊敗”或大敗、破之等。後面的記載再沒下文,就說明這不過一個小插曲,不是影響局勢的戰鬥。這裡的蘇非,是原劉表江夏太守黃祖部下,救過甘寧。在劉琮投曹後,估計蘇非反正,又反投劉備集團。

    當然,樂進在“五子良將”中,位居老二,武力可媲美張遼,在與孫權對陣時,曾經一刀砍斷孫權護衛宋謙、賈華兩枝方天畫戟,差點幹掉孫權,在一定條件下,打退關羽也是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7年韓國留學什麼專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