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漁說

    近日,LG G6被官方確認將配備自家研發的5.7英寸2K+解析度的18:9比例螢幕,據稱能帶來更好的橫向分屏體驗,這在如今市面上絕大多數都是採用16:9螢幕的機海中應該是一個異類。

    18:9螢幕在分屏時會拆分成兩個1:1的視窗區域

    那麼究竟為什麼16:9會成為手機行業約定俗成的螢幕比例呢?

    從非智慧機時代說起

    相信大家都是經歷功能機時代的,那時的手機造型百變,翻蓋、滑蓋、直板百花齊放,例如諾基亞就曾開發出一堆奇形怪狀的產品,導致手機螢幕的比例非常的雜亂,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由於功能機和早期智慧手機(塞班S60)都要為實體鍵盤預留一定的位置,再加上當時的手機功能比較少,需求單一,基本就是打電話、發簡訊、瀏覽wap網頁,最多玩玩簡單小遊戲,所以螢幕相對較小,比例型別比較少,常見的幾種已經夠用。

    LG BL40

    例如諾基亞於2003年推出經典黑白機1100採用的是3:2比例的螢幕,而諾基亞6270等採用塞班S40系統的不少機型則是採用4:3比例的螢幕。功能機裡面比較冷門的就是LG Chocolate BL40,採用了罕見的21:9比例的顯示屏。

    近年來各類手機螢幕比例層出不窮

    到了2008年第一臺安卓手機HTC Dream誕生時,當時市面上不少手機已經有一定的多媒體功能,並且能夠基本滿足一部分使用者的娛樂需求。

    HTC Dream(G1)

    由於處於功能機時代向智慧手機時代的過渡期,那段時間仍有不少手機廠商崇尚3:2比例螢幕,例如蘋果就從iPhone第一代到iPhone 4S均採用這一比例,魅族首款手機M8和首款安卓機M9也是採用此比例,而上面提到的HTC Dream也是採用3:2比例螢幕。3:2螢幕歷史性較為悠久,供應商們製造這類比例的螢幕最是得心應手。

    早期網路影片畫面尺寸比例和電視機一樣是4:3,因此個別廠商也推出了螢幕比例為4:3的安卓手機。2012年,LG推出了Optimus Vu,就採用了在當時被認為是“奇葩”的4:3比例螢幕,這條產品線一共持續了三代,最後隨著16:9的統一而消亡。

    LG Optimus Vu2

    當然,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早期安卓機型採用了非主流的螢幕比例。例如魅族就在MX2、MX3、MX4上先後採用了16:10、15:9等比例,16:10是考慮到手機在豎屏時一行能夠閱讀到更多的內容,15:9則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單手握持。還有像京瓷、NEC之類的日本廠商玩出了拼接雙屏的花樣。

    魅族MX3

    而LG G6所採用的18:9(2:1)比例螢幕,在2011年也已經有了先例。酷派在當時曾推出一款型號為9930的機型,在當時安卓機還不能分屏的情況下,其這一設計則是為了影音娛樂。

    酷派9930

    回到最近兩年,則還有黑莓Passport這樣1:1的等比例螢幕機型,它之所以採用正方形螢幕,也是在機身上為其QWERTY鍵盤預留了位置。

    為什麼螢幕比例逐漸統一為16:9?

    儘管到了現在,市面上仍然有一些小眾的手機螢幕比例。但不得不承認,就像不可拆卸電池那樣,16:9螢幕比例在手機行業已經佔據了統治性的地位。那麼為什麼螢幕比例會逐漸統一為16:9呢?

    1、數碼攝像、電視行業推動手機螢幕比例變革

    觀看16:9和4:3兩個比例的照片和影片不難發現,前者由於更寬,在視野上要比後者更加的開闊,記錄的內容更多,因此攝像和電視行業紛紛推崇主張16:9的比例。而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也導致硬體的變革,使用16:9的螢幕觀看16:9的照片或影片,就能獲得更好地無縫體驗,否則則會在畫面周圍出現黑邊。

    2、16:9螢幕比例的切割成本更低

    當業內已經有一部分手機廠商使用16:9的屏幕後,上游的螢幕供應商們就逐漸以16:9作為模板,在切割的時候就以這個比例作為標準。如果在這個情況下,有人需要4:3或者18:9這樣的非主流螢幕比例,製造商們就需要棄用16:9,導致更高的成本。

    iPhone 5是首款16:9比例螢幕的蘋果手機

    3、所謂的“黃金比例”

    雖然16:9(1.778)並非真正的黃金比例1.618或者0.618,但它卻是20世紀80年代最流行的幾種螢幕比例的中和,因此這一比例的螢幕不管是看電視劇還是寬屏影片,都有一個相對平均的視覺效果。

    事實上,早在16:9剛剛進入手機行業時評價並不是太好。不少人都更崇尚經典的3:2或4:3,而吐槽16:9螢幕為“帶魚屏”(現在這個稱號給了21:9),直到後來大家習慣了才被視為一種常態。

    當然,這也不是說像G6這樣的18:9比例螢幕就沒有好處了。除了最開始提到的分屏體驗更佳外,至少我們看電影的時候,透過一比例螢幕看21:9比例的電影,在消除黑邊上應該會更好。

    目前全面屏概念已經催生了面部識別和螢幕下指紋兩項新技術,可見手機顯示方式的更新迭代,對工業設計以及新技術產生有多麼大的正面作用。我們可以這麼認為,18:9螢幕比為我們帶來的不止是單手可握、屏佔比以及顏值提升,更多的是對全面屏技術的一種提前普及。

      在不久的未來,新發布的手機應該都會用上18:9螢幕比的顯示屏。形態各異的他們雖然離真正理想的全面屏還有些距離,但在普及18:9螢幕比之後,或許完美的全面屏就成熟了。

  • 2 # 使用者513tqe

    兩者的區別就是,一個矮胖,一個高瘦。最直觀的體現是華為新出的旗艦機型mate10和mate10 pro。

    18:9的螢幕的好處是,手機在相同尺寸下更窄,打遊戲的視野更開闊,能看到比16:9螢幕更多的東西。但是手指不好觸控到上下端。

    16:9的螢幕相對緊湊,能觸控到相對多的螢幕區域,但是握持感就稍差點。而且顏值也沒上者來得高,不具備視覺衝擊感。

  • 3 # 小白玩機01

    兩者的區別就是,一個矮胖,一個高瘦。最直觀的體現是華為新出的旗艦機型mate10和mate10 pro。

    18:9的螢幕的好處是,手機在相同尺寸下更窄,打遊戲的視野更開闊,能看到比16:9螢幕更多的東西。但是手指不好觸控到上下端。

  • 4 # 中原公子

    答:特點嗎,各有千秋!下面我舉兩點供大家參考:

    (1)手機螢幕的16:9手機在看電影、影片、玩遊戲時不會留有裡邊,並且螢幕的成本可以控制的更低。而18:9螢幕手機看影片沒16:9的爽。

    (2)手機螢幕16:9的螢幕寬,同樣是5.7英寸的,而18:9螢幕的機身變瘦了,而顯示面積就高了。

  • 5 # 七隻蝴蝶

    手機螢幕長寬比從16:9變成18:9後,將讓手機面板變大,增加面板顯示面積佔整體機身的比例,並進一步讓消費者感受到更佳的視覺效果。

  • 6 # 光學法則

    我現在有兩個手機,另外一個就是18比9的,還有一個是蘋果7P。拍出來的東西,明顯就是一個矮胖,一個瘦高。

    個人更喜歡傳統的效果, 因為矮胖的可以吸收進去更多的元素,後期裁剪空間更大。

    18比9因為寬度有限,所以可能需要更多的前期創意

  • 7 # 手機使用者62519655631

    鄙人認為16:9是最適合做手機螢幕的同時也是最容易據此造出完美的外觀,同時與圖片影片以及視野最匹配。而18:9比例的螢幕手機即使你很高的屏佔比,機身依然瘦長條,外觀極不美觀協調,至於有些人說18:9比例的螢幕可以在不寬的情況下能增加螢幕的面積,照此出發點,以後乾脆發展如尺子一樣的比例好了,可是視野看著不累嗎?能一目瞭然全屏嗎?外觀好看嗎?手機作為整天握在手機的寶貝,外觀必須好看,最好看的手機長寬形狀,莫過於16:9了,同意此觀點的點贊上去,讓那些廠家看看,消費者對產品真正的要求,讓他們別整天閉門造車,蘋果手機如果出款造型較方正硬朗的外觀,最起碼會給它多帶來1%3的銷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以“師傅,我曾經喜歡過你”寫一篇虐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