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留學喵Abby醬
-
2 # 做留學的Sophie姐
K-12階段,是選擇出國留學還是香港求學?
在這個“黑天鵝”頻出的時代,想要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著實不易,但我們也要儘量做到不要被流量媒體的風向裹挾,要知道“屁股決定腦袋”。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藉助一些科學的工具,運用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分析理解能力,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最優決策。
關於是出國留學還是香港求學?這個問題是在我的諮詢工作中,客戶提及頻率相對較高,也是比較經典的問題之一,所以單獨用一篇文章的篇幅來詳細說明。本著“不選貴的,只選對的”原則,我就拿我曾經輔導過一個學生的case作為案例來分析,可以自行“對號入座”。
一、學生情況
(一)基本情況
15歲,女,中國內地戶籍,2018年就讀國內省會城市的私立學校初三,走的是國內的教育體系,馬上就讀國內高一。前來諮詢的是學生的父親,表明想要早一些把學生送到國際教育的體系裡面,更早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在選擇香港還是出國之間猶豫不決。
(二)學術背景
這學生的英語水平一般,但是數學、物理和化學學得還不錯,這3門的成績都是A。課外活動這一塊很豐富,且之前透過我們參加了英國官方夏校的學術課程,獲得了學校的結業證書,有省級學術賽事的獲獎證書,公益和社群活動也經常參加,老師和同學的評價頗高。
(三)家庭背景
學生父親是民營實體企業家,收入水平在中國屬於中上,沒有海外的工作或者學習經歷。學生父親考慮香港的原因是:相比歐美,香港以其英語授課、離家近,而且香港的教育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個選擇。選擇去國外是因為需要讓學生更多的去開闊個人視野,學成歸來後有更多的職業選擇。
二、解決方案
首先,內地學生想要在香港的國際學校就讀的話,對學生的國籍有要求。香港的國際學校只招收港籍或者外籍學生,所以內地戶籍的學生是無法申請香港的國際學校。雖然內地戶籍的學生可以透過拿到香港的逗留籤,可以獲得在香港讀書的資格,但鑑於家長的實際情況不是太符合這個簽證的要求,就沒有選擇在香港了。
其次,學生之前去過的英國官方學術夏校,選擇的是高強度的學術課程,為期4周,這相當於一次插班和微留學。學生對英國的教學課堂以及老師的教學風格,都能很好的適應。而且老師也對她在夏校的表現大為讚賞,還獲得了老師的親筆撰寫的個人評估報告。
最後,結合學校的學位情況,以及學生的個人學術成績和個人意願,我們成功幫助這位學生申請到了英國某知名私校的學位。至於學生的英語水平等問題,學校一直都有開設ESL課程來幫助非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提升英語技能,而且學生的物理和學術的測試卷的卷面分非常高,學校承諾可以先給學生髮offer,後續補齊語言成績的報告就即可。
三、覆盤總結
上面只是其中一個學生的案例,不同的情況可以選擇的方案是不一樣的,下面是Sophie姐給予的一些決策維度,家長和學生可以參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一)學生戶籍
假如學生想要在香港的國際學校就讀的話,學生最好是持有國外的護照或者擁有港籍身份。如果沒法滿足這一點,學生也是可以透過以下途徑就讀香港國際學校:家長雙方或一方有香港身份,或者家長有合法的香港逗留籤,具體表現為持有工作簽證或讀書籤證。
假如學生想要在國外留學,不管學生是內地生戶籍還是香港戶籍,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差別不大。但是Sophie姐也遇到過有些學校會在學位名額上單獨再劃分一部分名額給予到香港戶籍的學生。比如:中國內地戶籍的學位名額是16個,香港戶籍的學位名額是4個,而不是中國籍學生20個(這裡是包括了中國內地戶籍以及港澳臺戶籍)
(二)資金情況
我雖然是做留學諮詢的,需要恰飯,但是留學家裡沒錢的話,我是不太建議學生就讀國際學校和海外留學,畢竟國外的物價以及學費,也不是一般的工薪家庭所能負擔得起。在香港就讀國際學校的學費78700-171100港元不等,摺合人民幣6-12W元,在英國私立學校的學費在5000-9000英鎊不等,摺合人民幣4.5-8W元。雖然在學費上面,香港的是比較貴,但是加上生活費和住宿費用,整體下來香港是相對國外還是要相對低廉。
(三)語言能力
香港實行的是“兩文三語”,兩文為中文和英文,三語為粵語(廣東話)、英語和普通話。絕大部分的國際學校入學測試重視英文程度以及數學科學等,對普通話廣東話要求不高。(漢基和弘曆除外,他們對中文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弘曆,他們是中英雙語學校,面試時對中文非常非常看重)。國外是需要學生獲得合格的語言成績證書,語言能力也會在後續的學校的面試時再次進行考核,這一點是比較重要的。一般來說,在小學階段就讀英國的私立學校,學生的英語水平需要在歐標A2及以上,在初高中階段就讀的話,是需要在歐標的B2及以上。
(四)獨立能力
不管是去香港求學還是去國外留學,獨立能力都是家長和學生需重點考量的因素。我有遇到過學生在國外留學開心的不亦樂乎,每天沉迷在知識的海洋裡面不可自拔。反而是學生的家長每天連環Call,學生一不接電話就各種情景劇在腦海裡面迴圈播放,最後才知道學生是因為手機沒電了或者手機放櫃子裡面忘拿了而錯過了家長的電話。校方一直以來都強調學生的獨立能力,其實學生的獨立能力比我們預想中的更強大,反而我們的家長低估了自己的脆弱。留學不僅考驗學生,其實也更考驗家長。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好某一固定的時間段進行聯絡,減少孩子的負擔,也有助於減緩家長的焦慮。
(五)學位情況
看到這裡,有些人就納悶了,有錢有實力,應該就差不多可以去申請了。Sophie姐要提醒大家,有些事情,真心不是你都滿足學校的條件,你就萬事大吉。有些知名的國際學校或者海外私立學校,並不是學術背景好有錢就一定能錄取。之前提及的那位學生一開始想要去申請另外一個所英國私立名校,而且她個人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要求十分匹配。但是,這個學校因為教學成績斐然,入讀這所學校的競爭很大,而且本來給予中國籍學生的學位名額只佔學校總招生名額5%;再者,這所學校最新的名額排位情況已經排在2年後了,時間上不允許。所以,建議學生在選擇學校之前,一定想要了解清楚這個學校的學位名額情況,避免萬事俱備,卻無東風,這就很尷尬了。
最後,Sophie姐希望你可以獲得獲得自己需要理想院校的Offer。
-
3 # 使用者8909427779998
我個人認為可以從經費上考慮,香港比美國在費用上更有優勢,如果你是讀MBA的話其實除了英美留學大國以外,也有不少亞洲商學院,尤其是港、新地區。
1.中歐國際商學院
學校專案:
MBA
Finance MBA
EMBA
Global EMBA
卓越服務EMBA
高層經理培訓
Phd
2.香港大學
排名情況:
QS2019世界大學排名第25位
2018軟科世界大學學科學術排名金融專業第5位2018泰晤士THE亞洲大學排名第4名
商學院專案:
EMBA-Global Asi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Shanghai
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ster of Accounting
Master of Economics
Master of Finance
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
3.香港中文大學
排名情況:
QS2019世界大學排名第49位
2018泰晤士THE亞洲大學排名第7名
商學院專案:
MBA
Executive MBA
Master of Accountancy
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
MSc in Finance
MSc i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Master in Management (MiM)
MSc in Marketing
-
4 # 新逸航留學教育
香港
內地學生到香港學習有兩個選擇:
一是香港院校在內地招收學生,學生可自行在學校官網提交申請或者透過填報志願(僅兩所體現在志願填報,其它院校需自行申請),
但是透過高考入讀香港的大學的學生,高考成績要求極高,除了英語成績好外,香港有些院校也需要進行英語水平測試和麵試。
二是報考香港副學士,可與國內高考同時進行,互不影響。只要高考成績達到本科分數線,擁有一定的英文溝通對答能力,即可申請。
透過兩年副學士課程學習,修夠學分,可選擇升讀本校或其他院校的本科大三、大四課程。總計四年的時間(2+2)便能夠獲得正規大學的學士學位學歷。
美國申請美國的大學,不能用高考成績申報,學生必需提供SAT和託福成績,其中很多院校要求託福成績最低分數需達79-80分,而北美TOP100的大學以及其他世界前100名的大學對新託福的要求會更加嚴格。
另外申美要具備三大要素:GPA、IBT、GRE/GMAT。
GPA代表著學生的專業成績,代表著學生的研究方向,GRE、GMAT代表著學生頭腦反應、邏輯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IBT代表著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大家在實際選擇學校時,三大要素是要結合起來看的,略有一項或兩項分數低的話,也可透過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去彌補。
美國
美國私立大學每年的學費約為25000-30000美元,按中等水平28000美元推算,可折算成約21萬元人民幣,四年的學費總成本約為84萬元。生活成本是在美期間另外一大開支。
根據學校所在地區不同,每年住房和伙食費約為6000-20000美元;書本及個人開支約為600-2600美元;雜費及保險費約為150-1000美元。
每年在美國讀書的生活費大約為6750-23600美元,按中等水平15000美元推算,約折算成11萬元人民幣。由此得出,在沒有得到任何資助的情況下,在美國讀本科的總體成本在130萬元左右。
除學費外,還有生活費用,包括交通費、住宿費、學雜費及一些日常開銷等,估計在紐約、波士頓、舊金山及芝加哥這樣的大都市,
每年的生活費大約在15000美金至20000美金,摺合人民幣12萬左右。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地區生活費相對便宜一些,摺合人民幣8萬左右。
香港
與美國相比,香港各大學的學費則便宜得多,約10萬-15萬港幣。當然不同高校、不同專業,學費也不一樣,如醫科、商科等學科學費就稍高一些。
香港作為發達的都市,生活水平自然業不低,租房便是大頭開銷呢。生活費因人而異,住宿舍,吃食堂,少出去娛樂,多看書等,一個月生活費就會節省很多,四千足夠,一年大約生活費要五萬多,即一年總的費用十五萬左右。
美國
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畢竟兩個國家的文化底蘊不同。在美國生活的話,如果英語不夠流利,不但學習上會感到吃力,
而且日常生活也會受到影響。華人與美華人在思維方式、飲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異也會使留學生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融入到美國。
但在培養各方面的能力上,美國還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中美教育體制與國情的差異,美國不信奉硬式教育,
此外美國也是世界上教育含金量排名前列的國家之一。因為其優異的教育環境,才出現了今天名校林立的局面。目前世界排名前 10 的學校當中,美國佔了其中的 8 所。排名前 100 的學校中,美國佔了其中的 56 所。因為其強大的國力與極高教育含金量吸引著世界各國的學子赴美留學。
香港
在香港的話,如果不會說粵語也能和別人用普通話去交流,在以華人為主的社會中,文化底蘊也很相似,即使是全英文授課也能很快的融入到當地的人文環境中去。
其教育主要是沿用歐洲的教育模式,採用較為寬鬆、自由的教學方法,尊重個性,這與內地應試教育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很多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授課思路都是內地學校所不具備的。
香港的教育質量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在“全球十大最佳教育系統”中被評為第三位,遠超英國瑞士美國加拿大。
-
5 # 阿撐美食
一、申請PK
【美國】
根據《泰晤士報》的排名,美國的大學在世界名校100強中佔據了58所。申請美國的研究生,要具備三大要素:GPA、IBT、GRE/GMAT。
GPA代表著學生的專業成績,代表著學生的研究方向,GRE、GMAT代表著學生頭腦反應、邏輯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IBT代表著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大家在實際選擇學校時,三大要素是要結合起來看的,略有一項或兩項分數低的話,也可透過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去彌補。
北美TOP100的大學以及其他世界前100名的大學對新託福的要求會更加嚴格。
【香港】
一般來說,申請香港的研究生大部分專業無入學考試,無需參加中國研究生考試,部分專業有面試和筆試。
一般申請人按照學校招生網站的說明提交申請並附上有關資料,如大學成績單、推薦信、英語能力證明等。
申請的小夥伴大學平均成績應該不低於75分(接受自考、成教、123類本科),雅思6.0或以上,託福成績80分以上,大學英語六級430分以上(少部分香港院校承認大學英語六級)。
二、經費PK
【美國】
美國公立大學的收費一般低於私立大學,一些專業的學院,如商學院、法學院、工程學院等均較為昂貴。
留學的生活費以保守估計每年在人民幣7萬左右,加上交通費、住宿費、學雜費及一些日常開銷,保守估計紐約、波士頓、舊金山及芝加哥這樣的大都市,每年的生活費大約在12000美金至20000美金,摺合人民幣12萬左右。
【香港】
與美國相比,香港的大學對大陸學生收取的學費則便宜得多,香港大學學費不是很貴,平均每年約9萬港元。不同學校的不同專業,價格也不一樣,如醫科、工程……等學科學費就稍高一些。
生活費因人而異,住宿舍,吃食堂,少出去娛樂,多看書等,一個月生活費就會節省很多,四千足夠,一年大約生活費要五萬多,即一年約花費十四萬左右。
三、獎學金PK
【美國】
美國大學的獎學金設定,有一大部分都是分派給美國本國學生,只有一少部分給國際學生,且競爭十激烈。
美國高校獎學金(校內獎學金)分為非服務性獎學金(Non-Service Scholarship)、服務性獎學金(Service Assistantship)和學校貸款(Loan)三種。
【香港】
香港地區學校在大陸招生,其基本理念是招收“精英”,同時擁有豐厚的獎學金。
香港的大學一般會設立入學獎學金,比例還是很高的,有些成績好的學生可以申請到60%到100%的獎學金。香港的研究型研究生通常會有補助金,或者稱作研究經費。
四、未來發展PK
【美國】
在美國讀研畢業後想要留在美國工作的話,可以申請留學生畢業後工作一年的OPT專案,然後申請工作簽證(H1)。
近年來,OPT學生爭搶工作簽證形勢比較嚴峻,很多留學生畢業後很快就會被遣返回國。美國沒有任何類似於“居住滿X年可以申請綠卡”的政策。
【香港】
香港留學後在本地就業,對於未來移民香港是非常有好處的。香港政府的政策規定只要在香港滿7年,便可以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香港永久居民享有免費醫療的福利,可以申請家人來港定居等諸多好處,香港稅率也很低
-
6 # 每日留學乾貨
留學到底是去離家近、但名校少競爭激烈的香港,還是去名校多但離家遠的美國呢?相信這個問題,會讓很多同學頭疼和糾結。很多同學在選擇的時候,沒有充分了解這兩個地區的留學特點,從而盲目選擇,最終沒有獲得滿意的錄取,甚至導致沒有學上。
我每年都有會幫助很多學生拿到這兩個地區的名校offer,所以對於這兩個地方的留學特點、費用和申請要求也有一些心得吧,這裡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如果你想大致評估自己能申請到什麼樣的學校,或者想了解各個學校的申請要求、留學費用等,可以新增評論或者私信,免費為你答疑解惑!
以下具體說一說香港和美國留學的區別吧:
第一,從學校數量及質量上來說
美國學校多,總體質量高:美國的大學有4000多所,而且不管是QS還是US.News世界排名中,排名前100裡,有將近一半所都是美國學校,其中不乏常青藤8校和公立常青藤名校。所以去美國留學,學校的選擇餘地大,檔次也可以拉開。
香港名校少,質量不如美國:香港的院校相對來說少很多,尤其是名校大致就8所。而論質量的話,港前3(港大、港中文和港科大)與美國前50的學校的世界排名差不多。所以香港留學選校範圍小,梯度拉不開,自然競爭就會激烈,錄取難度反而會升高很多。
第二,從申請特點的角度來說
美國錄取靈活,看重綜合素質。
我們都知道,留學申請的2大要素:硬體條件(學校背景、GPA、託福/雅思、GRE/GMAT)、軟性背景(實習、科研、交換經歷、志願者活動、競賽等)。美國的學校比較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硬體條件和軟性背景綜合考慮,如果你的硬體條件差一些,可以用軟性背景來彌補;反之亦適用。另外美國院校很在意學生的個人亮點,三圍夠硬,經歷較豐富或者有獨到的吸引力,院校背景可能就沒那麼重要了。
香港名校非常看重同學的硬體條件,包括學校背景、GPA、雅思、GRE成績等,尤其看重本科院校是不是 985、211。所以雙非背景申請港中科難度相當高,二本院校的本科背景申請香港院校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時代興華留學建議:在選擇學校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各個地區名校的錄取特點,和自己的優劣勢,從而正確地選擇留學地區和學校,這樣才能獲得更加滿意的錄取。
第三,從錄取要求來說
申請美國前30,需要GPA3.5+、託福105+/雅思7.5+、GRE325+/GMAT720+;申請美國前60,需要GPA3.3+、託福100+/雅思7+、GRE315+/GMAT700+。香港前三的錄取要求與美國top30差不多,4到6名,與美國top60差不多。
區別在於香港碩士大部分專案確實不要求提供 GRE 成績,但是有很多項目錄取時,GRE 考試是 highly recommended。對於這種專案來說,最好還是考出一個比較好的 GRE 成績,如325+(verbal 155+,quant165+,AW 3.5+)。因為申請這樣的專案,大部分申請者可能都會提供GRE成績,如果你不提供,競爭力就明顯不夠。
第四,從就業來說
美國擁有1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這些企業為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實習和就業機會。像紐約、洛杉磯、芝加哥、波士頓等城市是世界非常註明的大型城市,這些城市的就業就會多、競爭壓力也比國內小很多,而且薪資待遇非常好。很多人選擇美國讀碩士是考慮到之後留美就業,一般美國碩士專案有一年的 OPT, STEM 專案有三年 OPT。也就是說碩士畢業後可以利用 OPT 的時間找工作,找得到的話每年可以抽一次 H1B,抽到的話就可以留在美國繼續工作了。
內地人在香港就業的機會本來就不多,我身邊留港就業的同學基本上是進入保險公司,或者留港教普通話,薪資待遇都不會很出眾。而且不會粵語的內地人在港就業特別困難。
第五,從學費來說
香港和美國的碩士大多數都是1年專案。美國一年的費用大致為50萬左右,公立學校費用稍微低一些。香港一年的費用大致為30萬左右。在學費和生活費上來說,還是香港低一些。如果同學們的預算不太夠去美國讀書,香港也可以考慮。
綜上,如果你的留學費用充足、想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時代興華留學更推薦你去美國留學,畢竟美國擁有最好的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體系。
回覆列表
其實,經常看到學生問這種類似的問題,也經常很無奈地不知道如何回答。畢竟,緯度不同的事物是沒法進行比較的。
不過,還是有些想法可以share出來供大家參考。
從學校的實力和排名上講,民間一般把香港TOP3和美國TOP50拿來比較居多。2018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裡TOP50里美國大學有18所入圍,香港TOP3加上城大共4所入圍。沒法從比例上去比較個所以然出來,但選校方面美國的範圍的確比香港大很多。
從申請難度上講,民間依然習慣把香港TOP3和美國TOP50拿來比較,但這個比較是公允的。美國商科的難度個人認為這些年其實有所下降,香港的難度在於數量少所以水漲船高。
從費用上來講,香港肯定是比美國便宜,價效比更高。美國的商科碩士讀完,一年60萬的花費是要的;香港則25萬-35萬之間可以搞定。MBA的話,美國會貴的更離譜。
從之後就業的形勢來看,美國大學的認可度這些年在國內還不錯,很多學校都形成了自己的校友圈子,幫著畢業生就業或開拓資源。而如果想在珠三角發展,香港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畢竟近水樓臺。當然了,我還是覺得就業這件事情,靠學校,但更多看個人。
最後從題主提到的申請專業上補充幾句。MBA的話無論是美國還是香港,幾乎每所學校都會開,香港TOP3的基本條件是工作經驗3年以上,美國TOP50裡面不少要求是5-8年。而會計碩士,香港想衝高端主要是中文和科大,美國開設的MACC專案非常多,條件也是五花八門,但選擇餘地肯定也是大很多的。
最後的最後,香港留學和美國留學的確有可以對比的地方,但更多得看你的需求和定位。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及未來的打算,再決定好了。
話說回來,香港和美國可以一起申,也沒啥不可能的。
嗯,就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