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囝囝單單
-
2 # 農學博士教種植
一、知母的植物學特徵
知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度在60-100釐米,全株無毛。知母植株的根狀莖肥大,橫生,上面殘留多數黃褐色纖維殘葉基。葉基生,叢出,線形,質硬,長度在20-35釐米,寬度為3-7.5釐米。花莛直立,呈現圓柱狀,高為50-75釐米,基上生鱗片狀小苞片。花為2-3朵簇生,花被為6片,呈現長圓形,顏色為白色或淺紫色,雄蕊具有3枚,花於莛頂排成總狀花序。蒴果長卵形,長為10-15毫米,直徑在5-7毫米,成熟時沿腹縫線開裂,各室具有1-2粒種子。種子三稜 形,兩端較尖,黑色,長度約11毫米。花期一般在每年的6-7月,果期為7-9月份。知母的適應性很強,喜歡生於向陽的山坡地邊、草原和雜草中,土壤為腐殖質較多的森林暗棕壤,喜歡溫暖、耐乾旱、耐嚴寒、不耐澇。
二、知母的林下間作高產栽培技術1、選地整地施肥
因為知母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山地、平原均可以進行種植。不過還是以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好,不適合在陰坡及低窪地種植,也可栽種于田埂、土層深厚的荒坡,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又能有效防止雨季的水土流失。在正式種植前,每畝土地施用腐熟的農家肥2000-3000公斤,並配合三元複合肥25-30公斤,耕深保持在20-30釐米,並耙細整平。
2、繁殖方式
(1)種子繁殖
利用種子繁殖知母時,最好選擇3年生以上的植株為採種母株,其花莖可達5-6支,每支花數可達到150-180朵。知母的果實易脫落,應該隨熟隨採,每株可以採收種子5-7克。知母的種子活力下降較快,當年採收的種子發芽率可達到80%-90%,隔年種子發芽率僅為40%-50%,貯存3年以上的種子就不能再使用了,以當年新種子最好。在播種之前,可以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用40度的溫水浸種20-30個小時。當然,知母也可以幹種播種。播種方法為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進行,多采用條播法,即在做好的畦上按照2釐米行距開深1.5-2釐米淺溝,並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1.5-2釐米厚,播後將畦面摟平,稍加鎮壓後澆水,並覆2釐米的稻草保溫保溼,一畝地的播種量為0.8-1公斤。
(2)分根繁殖
在早春或晚秋及時挖出根狀莖,並選擇豐滿、無病、無蟲害的健壯根狀莖,切成5-7釐米長的段,每段帶有1-2個發育正常的芽。在畦上按照25-30釐米行距開溝,深度為5-7釐米,寬度為6-7釐米,將切好的根狀莖按照7釐米株距橫向擺於溝內,為保證出苗整齊,種栽要在同一水平線上,覆土2-3釐米厚,刮平畦面後稍加鎮壓,澆透水即可。
3、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
對於直播田塊,等到幼苗高4-5釐米時,就可以進行間苗,並去弱留強,在幼苗高10釐米時,按株距10釐米進行定苗。
(2)中耕除草
在幼苗出土3片真葉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淺鋤鬆土,摟鬆土表即可。以後一般每年除草鬆土2-3次,以有效保持畦面疏鬆無雜草。雨後和秋末要注意培土。
(3)合理追肥
在每年的6月底,每畝土地追施尿素15-20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在每年的7-8月生長旺盛期,我們還可以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間隔時間15天,增產效果極佳,噴後遇雨要及時補噴。
(4)灌水排水
對於直播地幼苗期,需要灌水1次,移栽地栽後及時灌水1次,在封凍前,我們必須灌一次越冬水,春季萌發出苗後,如果土壤過於乾旱,就要及時澆水,以促進根部生長,在採收前一個月需要灌水1次。在雨季的時候,我們需要疏通排水溝,及時排水。
(5)剪苔
在知母播後的第二年,5-6月間開始抽苔開花,這樣會消耗大量養分,除留種田之外,開花前及時剪去花薹,以便促進根部生長,有利於增產提質。
4、病蟲害防治
對於知母的病蟲害防治,需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透過選用抗性品種,培育壯苗,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施肥等栽培措施,綜合利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將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許範圍以內。在收穫前的30天停止使用農藥,農藥的混劑執行其中殘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間隔期。
(1)蚜蟲
物理防治:我們可以利用黃板誘殺蚜蟲,在翅蚜初發期,可用市場上出售的商品黃板,或者用60釐米×40釐米長方形紙板或木板等,塗上黃色油漆,再塗上一層機油,懸掛在行間株間,每畝種植地掛30-40塊即可。
生物防治:在前期蚜量少時,我們可以保護利用瓢蟲等天敵,進行自然控制。
藥劑防治:在無翅蚜發生初期,採用0.3%苦參鹼乳劑800-1000倍液或天然除蟲菊素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如果選用藥劑防治,可以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2%聯苯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最好注意交替使用,以增強防治效果。
(2)蠐螬(金龜子)
農業防治:在冬前將栽種地塊深耕多耙,以減少金龜子幼蟲的越冬基數,壓低蟲源基數。並利用金龜子成蟲的趨光性,採用燈光進行誘殺。
藥劑防治:主要在幼蟲時期進行防治,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0.25公斤與80%敵敵畏乳油0.25公斤混合,拌細土30公斤或用5%毒死稗顆粒劑,每畝種植地用0.6-0.9公斤,兌細土25-30公斤,或用3%辛硫磷顆粒劑3-4公斤,混細沙土10公斤製成藥土,在播種或栽植時撒施,均勻撒施於田間後,及時澆水。
(3)立枯病
農業防治:可以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到5年的輪作,苗期更要加強中耕,合理追肥、澆水,雨後及 時排水;如果發現病株就要及時剔除,並攜出田外處理。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我們可以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1500倍液或10%立枯靈水懸浮劑300-500倍液或15%惡黴靈水劑5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7-10天噴灑1次,連續用藥3次以上。
(4)枯萎病
農業防治:基本與蠐螬相同。
藥劑防治:在字母種植前,可以用50%克菌丹或50%多菌靈500-1000倍液灌澆,或者在發病初期,採用10%雙效靈水劑3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用5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劑)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液噴灌,7-10天噴灌1次,連續噴灌3次以上即可。拔除病株後用以上藥劑淋灌病穴,能夠有效控制病害的傳播。
5、採收加工
仿野生種植的知母大於需要3-5年,即可進行收穫。春、秋二季採挖,春季於解凍後、發芽前,秋季於地上莖葉枯黃後至上凍前。將根狀莖刨出後去掉蘆頭,併除去泥土,及時曬乾或烘乾,幹後去掉鬚根,即為“毛知母”,或者趁鮮除去外皮,曬乾或烘乾,也就是“光知母”。毛知母以根條肥大,質堅硬,表面帶有金黃色絨毛,斷面黃白色為最佳;光知母以肥大、堅實、黃白色、嚼之發粘為最好。
農學博士有話說:知母產量因栽培年限而異,種子繁殖兩年收穫的知母,每一畝地產幹品 100-120公斤,3年收穫的可以產幹品300公斤;分根繁殖1年收穫的知母,一畝土地產幹品200公斤,2年收穫的可產幹品250公斤。採用根莖繁殖,可以減少一年的費用支出,多餘的種子、根莖可以出售,獲利的幅度會大幅度提高,如果進行產地深加工,利潤空間還會進一步加大。
-
3 # Mr燦哥
知母也叫毛知母,在中國各地都有栽培,它有很強的抗旱抗寒能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乾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長,是綠化山區和荒原的首選品種,它在全年各個季節都能播種,但主要以春播或夏播。知母為常用中藥材,被社會廣泛使用。
選地整地
選向陽、 排水良好、 土質疏鬆的腐殖土或砂壤土,每畝施腐熟的廄肥2000-3000公斤,餅肥40-50公斤,磷肥30公斤,均勻撒入地內,耕地20釐米深,整平做畦,畦寬130釐米。
種植方法
1、種子繁殖:知母種子,於大暑前後陸續成熟。採收後脫粒去淨雜質,存放於通風乾燥處備用。種子繁殖可春播與秋播。春播4月份;秋播10-11月。在整好的畦內,按30-35 釐米行距開2釐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摟平,稍鎮壓,澆水。保持地面溼潤,20天左右出苗。每畝約需種子1-1.5公斤。秋播發芽率高,出苗整齊。
2、分根繁殖:春栽於解凍後、發芽前,秋栽於地上莖葉枯黃後進行。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30-35釐米,株距15-20釐米開穴,穴深7釐米。將刨出的知母地下根莖剪去殘莖葉及鬚根,把有芽頭的根莖掰成4-7釐米長的小段,每穴放一段,芽頭朝上。覆土、澆水。也可在栽種前灌1次大水,再整地做畦栽種,但畦面不要過溼,以防爛根。每畝需種根莖90公斤。
田間管理
播種後,保持土壤溼潤,約20天左右出苗。苗高3-4釐米時鬆土鋤草,苗高7-10釐米時,按15-20釐米的株距定苗。苗期如氣候乾燥,應適當澆水。用根莖分株栽培的知母上年生長較慢,應澆小水。第2年生長旺盛,需適當增加澆水次數。分根栽種的當年和種子直播的第2年,在苗高15-20釐米時,每畝追施過磷酸鈣20公斤加硫酸銨10公斤。在行間開溝,施後結合鬆土將肥料埋入土內。如不需留種,應及時剪去花葶。高溫多雨季節要注意排除積水。
病蟲害防治
知母的抗病害能力較強,一般不需用農藥進行特殊防治。主要蟲害有蠐螬,危害幼苗及根莖。用常規方法防治。
採收及加工
1、採收
家種知母和野生知母均在春秋兩季採刨。春季於解凍後,發芽前,秋季於地上莖葉枯黃後至上凍前。用鎬將地下根莖刨出,去掉莖葉鬚根及泥土即為鮮知母。春秋兩季適時採刨的鮮知母折幹率高,質量好。野生知母一般以秋季收穫為宜。因為春季發芽前不易發現,而發芽後採刨對商品質量有一定影響。家種知母的收穫期,用種子繁殖需4-5年,用根莖繁殖一般為3-4年。
2、毛知母
①晾曬法。將收穫的鮮知母放在Sunny充足的空場或晾臺上,邊堆邊摔打,每7天翻倒1次,如此反覆多次,直至曬乾即為毛知母。一般約需60-70天。
②烘乾法。將鮮知母置於烘房火炕上,邊烘烤邊翻動,使其受熱均勻,至半乾時,取出放到晾臺晾曬,揀溼度大的繼續烘烤,至八、九成干時,再晾曬,再次進行挑選。這樣經過兩進兩出,即可乾燥。烘烤不宜操之過急,防止烤焦。
3、知母肉
趁鮮刮淨外皮曬乾即為知母肉。如Sunny充足,一般2-3天曬乾。
-
4 # 小魚兒仙倌
知母一般是生長1-2年即可以採收,春、秋兩季均可採收,但是以秋季採收最為適宜。知母可在楊樹、杏樹、蘋果樹、桃樹、李樹等多數郭樹林下進行間作,結合知母的生物學特性,採用寬頻高效種植技術,可使知母獲得顯著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一般每畝能淨收入9000-12000元。
一、知母的生物學特性知母是一種喜溫溼的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與雜草混生在海拔400-1200米的山地、丘陵及固定沙丘的向陽坡面上,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具有較強的耐寒、耐旱能力。知母的種子發芽能力較強,一般在18-20℃的環境中7-10天即可發芽,但平均溫度低於12℃時,需要長達30-35天的發芽週期,而且知母種子不易儲存,儲存超過10-12個月整體發芽率會由80%降至 30%-40%。
知母的地下根莖多為橫向生長,帶有部分褐色纖維狀枯葉,葉片為硬性的廣線形狀,葉長為25-60cm,葉寬為4-6cm;葉中生有圓柱狀的花莖,花莖無分枝,不生葉,一般為紫綠色或淺綠色,長約60-90cm,頂端會生出30-40對紫紅色散生尖尾狀的小花,為長穗狀花序,花葯淡黃綠色, 半下位子房,揹著藥。花謝後生成長圓柱形的褐色角果,內有4-7粒橢圓形的三稜翅黑色種子。一般知母的花期在7月底-8月中期,花謝後,在8月中期-9月底為果期。
二、高效種植技術1、選地整地
知母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但是選擇地勢向陽、便於排灌、土壤疏鬆肥厚、富含腐殖質的中性沙質壤土更有利於知母的生長,可選用林下空地進行種植。
選好種植地後,進行深耕整地,深度在20-25cm即可;然後每畝按照腐熟的農家有機肥(雞糞、豬糞等)2000-2500kg均勻施撒,有條件情況下,可以追施過磷酸鈣或氮磷鉀複合肥40-50kg,再次耕翻土壤,使肥料均勻分散,耙平耙細;根據地勢情況,順地勢按照畦寬70-80cm整平畦,畦梗寬8-10cm,畦高約10-15cm,畦長依地形而定。
2、繁殖育苗
知母作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採用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兩種方式進行育苗,目前,生產上主要採用種子繁殖,但為縮短生長週期,分株繁殖效率更高。
(1)種子繁殖
①採種:貯藏1年以上的知母種子一般發芽率不高於50%,故種子繁殖宜選用當年採收的果實種子。因此,一般選用生長2-3年以上無病蟲害的健壯母株進行採種,在當年8月中期-9月底的果實成熟期,根據果實成熟程度,及時進行採收,避免果實脫落;果實採收後,用力將種子從果實中擠出,去除果皮等雜質,晾曬後備用。
②催芽:一般3月中旬進行浸種催芽處理,將種子浸入水溫55-65℃的溫水中10-12小時,不斷攪拌,去除乾癟、腐壞的種子,撈出放在通風處晾乾;然後,用溼紗布包裹種子,放溼潤的細沙中,用塑膠薄膜覆蓋,保持光照,使溫度平均控制在18℃以上,一般10-14天即可泛白發芽。
(2)分株繁殖
知母一般在早春植株發芽前進行分株繁殖,選取2年生以上的根狀莖作為種莖,將根狀莖切成5-8cm長的塊段,每段保留2-3個莖芽;然後,在事先整好的土地上按照行距20-25cm開溝,深度一般為3-6cm,按照株距5-7cm進行定植,然後澆水、覆土壓實,使溫度平均控制在18℃以上,一般15-18天即可發芽出苗。
3、田間管理
①間苗:一般當知母幼苗長到5-7cm高時,應及時進行間苗。間苗時,株距控制在5-7cm,主要去除弱苗、矮苗、病苗。可以根據土質肥沃程度,適量縮小知母株距,保持合理種植空間是高效增產的重要措施之 一。
②摘薹:知母播一般在夏季進行抽60-90cm的花薹,花薹過長,會過分消耗大量的養料及水分。因此,為保證知母根莖的快速生長,在知母長出花薹時應及時剪掉。
4、施肥灌水
知母間苗定植後,應根據植株長勢及時進行施肥灌水,一般在知母播種或分株栽植下一年,當知母植株長到20-25cm時,每畝按照過磷酸鈣或三元複合肥30-40kg、尿素20-30kg在知母行間開溝進行追肥;若遇長時間乾旱天氣,應及時進行灌水,以保證知母植株的生長。
另外,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左右,平均氣溫達到7-8℃時,知母地下根莖開始發芽,7-8月份進入生育旺盛期,推薦採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灑,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每次0.3%磷酸二氫鉀溶液用量控制在80-100kg/畝,進而增強知母植株的抗病能力,加快地下根莖的膨大速度,能增加產量10%左右。
三、病蟲害防治1、知母常見病害
①葉斑病
知母出現葉斑病後,葉片會呈現圓形病斑,漸漸的表面凹陷, 並逐步變為深褐色或黑色,使葉片枯萎,影響知母莖稈發育,導致腐莖倒苗而死。
為避免知母出現葉斑病,應及時進行疏溝排水,降低空氣溼度,保持合理的種植密度,增強田間通風透光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植株發病後,推薦採用1:2波爾多液,或50%代森錳鋅400-700倍液進行連續噴施,每隔7-10天一次。
②立枯病
知母出現立枯病後,植株葉片逐漸泛黃黃,植株生長矮小,病害不斷蔓延,導致整株發黃乾枯,出現根狀莖腐爛。
為避免知母出現立枯病危害,應選擇便於排灌、土壤疏鬆肥沃的地塊種植,及時增施磷肥、鉀肥,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植株的抗病害能力。植株患病後,推薦採用40%的甲醛4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900-1100倍液,或1:500福美雙溶液進行2-3次噴施,並及時去除病株,用40%石灰水進行消毒。
2、知母常見害蟲
①蠐螬
蠐螬是一種常見的地下根莖類害蟲,主要咬食知母的根莖 ,進而導致根莖腐爛,使植株枯死 。 一般採用 80%敵百蟲300-400倍液,或60%西維因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0%二嗪磷顆粒劑進行灌根1-2次進行防治。
②蚜蟲
蚜蟲主要發生在春、夏季節,透過吸食知母的嫩莖、葉的汁液維生,導致植株漸漸枯死。發現蚜蟲後,一般採用80%敵百蟲300-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經驗總結】:知母的根莖採挖後經過晾曬可作為藥材進行銷售,市場需求量較大,具有較為客觀的經濟效益,因此,知母由初期的野生採挖逐步向大面積人工種植髮展。知母在人工種植時,可充分利用當地的林下空地進行間作,並不斷對選地整地、繁殖育苗、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重要種植環節進行最佳化,使知母獲得更加顯著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
5 # 種養倩
知母為百合科知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蒜辮子草,地參,連母等,該植物適應性強,野生於向陽山地,乾燥丘陵,草原雜草叢地帶,抗旱,耐寒能力強,於現今綠化荒原,草地草本植物好品種,知母植物於北方乾燥地區野生,人工栽種較多,另外其地下根狀莖可供中藥而用,應用歷史悠久,《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醫學啟源》等書籍均有記截應用。歷史上及今皆以河北易縣產"知母肉"質量上乘,作中藥材人工種植也是河北最多,其次山西,陝西,內蒙古,甘肅等。知母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株高60-100釐米,根狀莖肥大,橫生,密被黃褐色纖維狀殘留葉基,下長有多數粗長的鬚根。葉基出,叢生,線條形,質硬,先端尖,基部擴大成鞘狀,全緣無毛,花莖於5一7月從葉叢中抽出,花1一3朵簇生在莖頂,排列成總狀花序,花白或淡紫,淡藍,6一9月成蒴果長圓形,成熟盡3裂,種子黑色,三稜形。
知母植物習性知母為多年生宿根植物,每年春季氣溫在10度以上時,開始萌葉出土,4一6月葉生長旺盛期,8一10月地下根莖膨大充實期,11月後植株枯萎,一年生育期約230天左右。
性喜溫暖氣候,向陽面生長,能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種植中以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砂質壤土為好,陰坡,土質粘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地塊不宜種植。
知母繁殖採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種植繁殖
a,選種採種,選擇3年生以上,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作採收母株。8一9月採集成熟果實,脫粒,淨選,曬乾,貯藏備用。
b,種子處理,知母種子發芽率低,僅40-50%,在種植中一般9月採收的種子需進行砂藏直至第二年春季播種。在播種前的3月上中旬,篩出種子先放入60度溫水中起醒式浸泡8一12小時,撈出晾乾種表水分,與兩倍溼細砂混合,用箱子裝好上蓋塑膠薄膜在向陽的多曬太陽,開始催芽,得多數種子露白時,可取出播種。
c,播種,4月中下旬,進行春播,在整好畦表上,按行距20釐米橫向開淺溝,然後將催芽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壓緊,保持土壤溼潤,半月左右,種子發芽出苗。一畝育苗需10公斤種子,育苗可移栽大田十畝左右。
2,分株繁殖
秋季當知母植株枯萎時(秋冬季植株休眠期至翌年早春萌發前),挖取2年生的知母根莖,選生長健壯,粗長,分枝少的根莖做種栽。將其芽頭切下繁殖。或將根莖切成5釐米小段,每段要帶2個芽頭和少量鬚根,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釐米開橫溝,溝深4一5釐米,將切好種莖,每隔5釐米平放1段在溝內,覆蓋率細土,澆上定根水。
種植技術1,選地整地
種植知母的土壤以疏鬆,排水良好,砂質壤土,地塊要向陽,土壤以中性(pH7左右)為好。
選擇土層深厚山坡荒地,選好後,先翻耕,施入基肥(腐熟農家肥,加入氮磷鉀複合肥,餅肥),撒入地內,翻入土中,然後用試紙測一下酸鹼度,若土壤為酸性,為知母種植後更適應,須用石灰粉調節pH值為7左右,然後深翻土壤25釐米,整細整平後,作畦。
2,定植,在秋季或早春進行,以春季播種育苗,待秋後形成櫱芽後定植為好,栽時以行株20x7釐米,栽後覆土,壓實,澆水。定植苗要帶鬚根,每畝用栽量150公斤。
田間管理1,間苗,定苗
春季萌發生長後,當苗高4一5釐米時進行間苗,留強去弱,苗高10釐米時,按株距5釐米定苗,種植知母須合理密植才保證畝產產量。
2,除草,鬆土
間苗後要進行鬆土除草,鬆土要淺免傷塊根,雜草要除盡或拔盡,以免吸肥。
3,追肥
知母喜肥,除施足基肥外,苗期以追施氮肥為主,每畝施入稀人畜糞水4000斤,生長中後期,追肥以氮,鉀肥為主,生長旺盛(7一8月)可補充磷酸二氫鉀葉面肥,要晴天下午4時後再施效果好。
4,打薹
知母播種後第2年夏季會開始抽薹開花,消耗大量養分,除留種外,用於生長塊莖的,一律在花前剪去花薹,可促進根莖粗壯,充實。
5,蓋草
1一3年生知母幼苗,每年春除草,施肥後在畦面上覆蓋一層雜草,可無雜草亂生,也可保溫溼,有利知母生長。
6,排灌水
秋未乾旱的知母種植地,防冬季乾旱,應灌一次透水,春季出苗後,土壤乾旱也要及時澆水,以促進根部生長,雨後種植地積水,及時排幹。
病蟲害及防治知母種植只要種植地選擇向陽,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現實中很少出現病害,如果種植地在陰向,種植地排水不好,地勢低窪,易發生葉斑病,根腐病,病毒病。蟲害方面為蚜蟲和地下蠐螬。
1,根腐病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鐮孢菌屬真菌,一種土壤習居菌,寄主死亡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種栽上越冬,4月雨季開始後,土壤溼度大或積水,病菌從知母毛根或地下蠐螬,線蟲等給知母根莖造成傷口中侵入,潛育半月,在土壤溫度22一28度,土壤溼度大,病害迅速蔓延。
防治方法
a,及時排水,發病初期用灌注病株及周圍。
b,栽種時的種栽消毒外理,用50%退菌特800倍液或70%託布津1000倍液浸種栽3一5分鐘,晾乾後種植,可消殺種栽中病菌,也可消殺部分栽種地周圍病原。
c,實行輪作,選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增施鉀肥,注意防治地下害蟲。
2,葉斑病
病原為屬半知菌亞門,殼針孢屬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落入土中越冬,土壤帶菌在第二年泥土中侵入知母組織後,菌絲在植物細胞間隙生長,使組織遭到破壞而死亡,菌絲成熟後產生新分生孢子器,釋放新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擴大蔓延。
防治方法
a,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常用農藥有1:1:100倍波爾多液,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一10天噴一次,連續3一4次。
b,選擇沙質壤土,地勢有坡,排水良好,地種植,選擇抗病株栽種,施足底肥,追肥減少氮肥。
c,種植前土壤可焚燒一次,種植中每年越冬枯萎葉,集中燒燬或漚肥,減少菌原入土,汙染土壤。
3,蟲害
主要是地上蚜蟲,地下蠐螬。蚜蟲聚集於嫩葉,芽梢吸取葉片汁液,影響葉片光合作用,降低養分供給,嚴重時導致葉片枯死。蠐螬咬斷知母苗或地下根莖,造成缺棵。蚜蟲可用氧氣樂果噴灑防治,蠐螬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5O毫升,對水澆穴。
知母採收加工種子繁殖的在第3年,分株繁殖在第2傘春,秋採挖。
毛知母,在11月挖取根莖,去掉蘆頭,洗淨泥土,曬乾,再用細砂放鍋內,用文火炒熱,不斷翻動,炒到能用手擦去鬚毛時,再把根莖撈起置於竹匾內,趁熱搓去鬚毛,但要保留黃絨毛,然後洗淨,悶潤,切片即是毛知母。
一般每畝產乾貨400公斤。
回覆列表
感謝採納,我們廠是生產中藥飲片的。1、選地整地:選向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腐殖質土或沙壤土,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廄肥2000~3000千克、餅肥40~50千克、磷肥30千克,均勻地撒入土內。耕地20釐米深,整平做畦,畦寬130釐米。
2、種植方法:
(1)種子繁殖:知母種子於大暑前後陸續成熟,採收後脫粒去淨雜質,存放於通風乾燥處備用。如春播4月份,秋播10~11月,在整好的畦內,按30~35釐米行距開2釐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然後覆土,整平,稍鎮壓,並澆水。播後保持畦面溼潤,20天左右出苗。每667平方米需種子1~1.5千克。秋播發芽率較高,出苗整齊。
(2)分根繁殖:春栽於解凍後,發芽前;秋栽於地上莖葉枯萎葉黃後進行。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30~35釐米,株距15~20釐米開穴,穴深7釐米,將刨出的地下根莖剪去殘莖葉及鬚根,把有芽頭的根莖掰成4~7釐米的小段,每穴放一段,芽頭朝上。栽後覆土,澆水。也可在栽種前灌1次大水,再整地做畦栽種,但畦面不要過溼,以防爛根。每667平方米需種用根莖90千克。
【栽培管理】
1、播植後的管理:播種後應保持土壤溼潤,20天左右出苗。苗高3~4釐米時鬆土除草;苗高7~10釐米時,按15~20釐米的株距定苗。苗期如遇氣候乾燥,應適當澆水。用根莖分株栽培的知母上年生長較慢,應澆小水,第2年生長旺盛,應適當增加澆水次數。分根栽種的當年和種子直播的第2年。在苗高15~20釐米時,每667平方米追施過磷酸鉀20千克加硫酸銨10千克。施肥時在行間開溝,施後結合鬆土將肥料埋入土內。如不需留種,應及時剪去花葶。高溫多雨季節要注意排除積水。
2、病蟲害防治:知母的抗病害能力較強,一般不需用農藥進行特殊防治。主要害蟲為蠐螬,為害幼苗及根莖。可用常規方法防治。
【收穫與加工】家種知母和野生知母均在春秋兩季採挖。春季於解凍後,發芽前;秋季於地上莖葉枯黃後至上凍前。用鎬將地下根莖刨出,去掉莖葉、鬚根及泥土,即為鮮知母。春秋兩季適時採收的鮮知母折幹率高,質量好。野生知母一般以秋季收穫為宜,因為春季發芽前不易發現,而發芽後採收對質量有一定影響。家種知母的收穫週期,用種子繁殖的需4或5年,用根莖繁殖的需3或4年。將鮮知母曬乾或炕幹者稱“毛知母”。將鮮知母趁鮮時除去外皮曬乾者稱“知母肉”或“光知母”。
【藥材形狀】
1、毛知母:本品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釐米,直徑0.8~1.5釐米,一端有淺黃色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有黃棕色殘存的葉痕,由兩側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並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有黏性。
2、知母肉:較毛知母瘦小,長約12釐米,直徑約1釐米。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無栓皮及毛狀物,但偶有殘留的小片栓皮,有扭曲的縱溝,一側可見多數不規則散在的小形根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