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孔乙己亂彈
-
2 # 諶人
洲際導彈只是戰略利器之一,它與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才構成了“三位一體”核威懾盾牌,它們各自作用有側重,但目標一致,就是在儘可能儲存自己的同時,給敵人以致命打擊!
洲際導彈體型龐大。採用固定發射井發射容易暴露,採用火車、汽車運載機動發射也不靈活,仍然易暴露。也就是說它的抗打擊生存能力較弱。而且,洲際導彈耗費資源多,造價昂貴,並不適合大規模列裝。
戰略核潛艇解決了洲際導彈隱蔽性差、抗打擊能力差的弱點。它潛伏在海洋深處不停遊弋,使敵人找不到目標,故而不敢輕舉妄動。
戰略轟炸機的犀利之處是解決了洲際導彈機動性差問題,它可以不斷大範圍、遠距離機動,讓敵人逮不準目標。當敵人導彈來襲時,它可以迅速升空躲避,並在空中發射導彈對敵人予以反擊。在預想的核戰爭中,只要首先捱打的一方仍能保持反擊能力,欲想先發制人的進攻一方就不敢輕舉妄動!這就是“三位一體”防禦的威懾力!這是缺一不可的!
-
3 # 雪松127947852
如果說可能被洲際導彈淘汰的最有可能?我是雪松,我認為戰略轟炸機最有可能被洲際導彈所淘汰。所謂戰略是具有戰役決定性摧毀能力武器。戰略轟炸機要飛近敵方速度及高度突防都不如洲際導彈,所以未來最有可能被洲際導彈淘汰的只能是戰略轟炸機。核潛艇隱密性較強,在世界上百分之七十大洋中具有隱密空間很大。
-
4 # 顫動的丹田
哪個都不容易被淘汰,
戰略轟炸機有二次召回機制,
可以讓決策者反悔一步。
戰略核潛艇有後發制人妙招,
可讓先動手的永遠後悔。
-
5 # 來帶上你的金箍咒兒
目前還不可能。相對於人類的能力範圍,目前這個三位一體的核打擊方針和策略還是很有效的一種威懾和制衡作用。未來武器會發展到什麼階段,還需要思考和探討。
-
6 # 東北亞區域中心
戰略轟炸機容易被淘汰,原因如下:1.未來科技發展到某個節點之後,戰爭尤其是大國戰爭要想達到突然性就越發困難和可貴,因為武器速度很難大幅度提高的話,那麼戰爭機器隱蔽性的重要程度就會大大凸現,戰略核潛艇重要性就會完勝戰略轟炸機。2.以後太空的重要性大大凸現,空天海陸網戰爭模式一體化就會到來,在空天武器的打擊下,看不出戰略轟炸機還有多大優勢。3.當然,對付小國或者沒有強大空天武器的國家,戰略轟炸機的威懾還是很大的。4.如果空天海陸網一體化執行的好,那麼即便是勢均力敵的對手,戰略轟炸機仍然有用,但其功能會被大大限制。5.當大功率鐳射武器或者電磁波武器成熟的時候,戰略轟炸機只剩下威脅小國的作用了。
-
7 # 老連長15
戰略打擊講究”三位一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海、陸、空,能做到戰略打擊”三位一體”國家並不多,不是哪個國家都能玩得起的。(有核國家: 五大常任理事國、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北韓)目前,能做到陸基、潛攝、空投”三位一體”的國家,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幾乎找不到其他國家。作為核大國,戰略防禦手段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說,防禦手段越多越安全,因此,不存在誰重要的問題。
-
8 # 我的團
愛好者提這個問題的本身,應該是存在一個困惑:為什麼現代戰爭中飛機、導彈、潛艇會成為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的工具。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的是:目前核打擊的運載主體是各種導彈;三位一體是發射導彈平臺的概念,分為陸基發射、空基發射、海基發射三種類型。
這個概念是發展的,從最初核武器是以航空炸彈的形式進行投放的,例如最早進行實戰也是唯一一次實戰的美國對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的轟炸。並隨著軍事鬥爭的需要和軍事科技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當今三位一體的核打擊概念。
核攻擊與核反擊的核心問題就是“突防”。
比如最初的那次實戰是在盟軍擁有了絕對的制空權的情況下實施的,這時已經勝負分明,核彈對戰爭程序的影響並不大。
如果是戰爭初期,這種戰略轟炸就會非常困難。因為缺少伴飛的戰鬥機的掩護,轟炸機很容易成為對方戰鬥機的獵物。核彈的製造不易,它不可能像普通炸彈那樣大量製造,於是形成了轟炸機的損失可以承受,卻無法承受核彈的損失這樣的尷尬局面。
正是這些軍事鬥爭的需求刺激了軍事技術的發展,造成了武器系統的不斷改進的改進和研發,並逐步發展到當今的體系作戰,使得其內容更加豐富。
例如:陸基發射從發射井的固定發射到鐵路機動發射,又衍生出了公路機動發射。即使是最早的固定發射也經過燃料改進、加註改進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發射準備時間大為縮短,從而提高了導彈的生存能力和反擊能力。
因此,誰替代誰是個不成立的假設,在戰爭中一把切菜刀都可能成為武器,就不要說那些高技術兵器了。
-
9 # 魂舞大漠
三尊者聯袂而出,遙遙而來,號為戰略“三駕馬車”,多一樣即多一口氣,缺一不可。遠轟翱翔天際,以快以遠以準,構成重要威懾平臺;核潛艇有稱最危險的水下殺手,是作為第二次反擊的唯一支撐;掰開指頭你去算,少了任中一個,好像吃飯不香。
是優秀的平臺,當可繼承;沒有的自當抓抓緊,沒有誰告訴你哪個亦當砍去。作為戰略重器,盡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也耗資不菲,個頂個都需要銀子堆積,然製造都沒有那麼輕鬆,需要幾十年奇工巧匠耗費心血。比如當代轟炸機,是大飛機的一種,多少結構和航發難題,乃致隱身等,等待去攻克。
再比如戰略核潛艇,世間傳說“俄亥俄”,可以同時發射24枚“三叉戟”D5,早就擺開了一副滅天滅地的架勢,我們卻知道,沒有更大型的卷板機,即會遭遇工程難題。當然還有更安全大功率的核動力,還有遠端導彈等,成千上萬技術應用難題,一樣掰扯不開,也就造就不出一款效能優異的核潛艇。
“三駕馬車”的強國,一樣也不少,並以其積累的技術厚勢,三者齊頭並進,擺開了一幅誰也不能比我強的架勢,每要領先他國一代到兩代。2019在退出中導的同時,對即將到期的核不擴散條約充耳不聞,自恃單邊主義的冷漠,要把其“三駕馬車”打造得更加一騎絕塵,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擔心、不安和警惕。
-
10 # 五福33
戰略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是核三位一體組成,都重要。戰略轟炸機與戰略核潛艇哪個更容易被洲際導彈取代?現在很難回答,因為反導反隱身技術發展很快,誰更具有生存能力都是未知數,沒有實戰,只能根據軍演預測。相比而言,戰略核潛艇生存力比戰略轟炸機好,不易偵測,核導彈進攻速度快,不易攔截,如果隱身好,可以潛到敵方家門口發射,讓敵人無預警攔截。
-
11 # 鷹鴿分析
使用洲際彈道導彈淘汰戰略轟炸機或者是戰略核潛艇,英法兩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是個偽命題。眾所周知的是上述三者共同構成了“三位一體”立體核威懾體系,英法兩國在核威懾領域已經放棄了空基戰略轟炸機和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只保留了海基的戰略核潛艇,歸咎原因就是,戰略核潛艇被認為是當前安全係數最高的核反擊手段。
之所以有上述的偽命題出現,應該和近兩年俄羅斯多次展出的高超音速導彈系統有直接的關係。當前的輿論中,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高超聲速的導彈以目前的反導攔截體系並不能實現有效的攔截,俄羅斯最新的先鋒導彈系統試驗中最高飛行速度達到了27馬赫,用媒體的宣傳詞來講就是“15分鐘抵達華盛頓”,目前已經進入作戰值班狀態。
高超聲速導彈系統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飛行速度上,這似乎就意味著俄羅斯先鋒導彈在2023年形成美國耗巨資打造的多層反導攔截體系失靈,至少在邏輯上是這樣的。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領域,那就是導彈系統的生存問題。我們都知道,陸基彈道導彈系統一般都採用固定的發射井發射或是機動發射,一旦對手能夠較早的掌握該型導彈的部署動態,就很有可能實現先敵打擊,畢竟這種機率是存在的。
我們都知道美國擁有國際上最龐大、最完善的反導預警網路體系,舉個例子,在情報獲取難度上,美國能夠掌握伊朗聖城旅指揮官的確切行蹤並實時斬首,相對來講找到導彈的部署位置以及實時動態,在情報學上要相對容易的多得多。這也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出陸基彈道導彈的生存問題,能夠發現就有被先期壓制的可能性。
反過來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或許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取代傳統的空基戰略轟炸機,為什麼這麼講?隨著防空技術的快速發展,戰略轟炸機的突防能力已經大不如前,儘管使用的防區外使用的射程在兩三千公里左右的空射巡航導彈,但是其載體的飛行速度較慢、發射的導彈的飛行速度也相對較慢,攔截巡航導彈難度理論上要比高超音速武器要低的多。
為此當前國際只有中美俄三家還保留有專用的轟炸機,美國為了增加突防機率,研發出了B-2隱形轟戰機,但是問題也來了,由於大量的使用隱形材料和技術,直接導致了該型飛機的造價狂飆,單架的造價達到了24億美元,被稱為是飛行的黃金,實際上折算成黃金的價格,B-2飛機的造價比黃金還要貴。因為貴,所以這類飛機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可以發展和擁有的。
回到理論上生存係數最高的戰略核潛艇上,為什麼被認為是生存係數最高的手段?首先核潛艇本身就具有極強的隱蔽性。由於核潛艇相對常規潛艇使用了核動力,可以在水下無限制巡航,而不是像常規潛艇那般潛伏一段時間必須上浮水面進行通氣、充電,這就極大的降低核潛艇被發現的機率,中國的核潛艇在試驗中層創下水下航行90天的記錄。
其次,隨著潛艇技術的迅猛發展,核潛艇的自身降噪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比如目前國際上主流的戰略核潛艇的噪聲水平在110-115分貝之間,甚至俄羅斯最新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噪音水平達到了108分貝,已經很接近海洋噪聲的水平值了。未來一些類似無軸泵推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核潛艇的噪音水平,或許有所謂的隱形潛艇的出現,拭目以待。
最後重點來了,那就是在高超聲速達到技術成熟後,高超聲速導彈相關技術可以移植到潛射彈道導彈上,畢竟戰略核潛艇的主要攻擊武器就是潛射彈道導彈。比如俄羅斯北風之神使用的圓錘彈道導彈就是基於陸基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發展而來的,在技術上是具備可行性的。一旦實現高超音速技術移植到潛射彈道導彈上,將最大限度的發揮出高超聲速武器系統的戰略核威懾能力。
因而,無論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如何發展,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取代戰略轟炸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取代戰略核潛艇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核潛艇的生存係數是最高的,或許將新興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技術移植到潛射彈道導彈上所展現出的現實作用將更大。
回覆列表
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過程中、但是、當今世界仍然是美國為唯一最強大的國家。
“三位一體”戰略打擊和威懾力首先由美國發展和壯大起來的、也是“冷戰時期”產物。
戰略洲際彈道導彈、戰略攻擊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是“三位一體”中的一極組成部分。
以美國的“三位一體”戰略威懾力和核打擊組成部分為例:
戰略轟炸機strategⅰc·bomber
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軍事強國、擁有11艘航空母艦為世界第一、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三種型號的戰略轟炸機:B-1、B-2、B-52、3種型號的戰略轟炸機都具備攜帶常規/以及核武器的能力、這類戰略轟炸機機體龐大、載彈量大、飛行速度快、飛行距離遠(都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布暑在世界各地(美軍海外基地)是平戰結合的最大威懾力量。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一部分戰略轟炸機、是目前能夠與美國叫板國家。(俄羅斯擁有:圖·-160、圖95“熊”戰略轟炸機)戰略攻擊型潛艇:有常規動力以及核動力潛艇。
潛艇從出世那一天、就以其水下“神出鬼沒”來無影去無蹤、二戰時期依靠攜帶的水下攻擊魚雷發揮了巨大打擊和破壞作用。
現代攻擊型核潛艇能夠攜帶10多枚潛射彈道導彈、依靠其航速快、機動靈活、尤如一座“移動”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場。
戰略核潛艇作為“三位一體”戰略打擊以及和平時期的威懾力、從軍事上、政治上都能給對方造成壓力。(美國的戰略洲際彈道導彈:民兵3系列導彈)intercontinetaI·baⅠⅠⅰstⅰc·mⅰssⅰIe洲際彈道導彈是一種射程大於8000km以上的遠端彈道式導彈武器系統。(俄羅斯的“白揚”系列洲際彈道導彈)
洲際彈道導彈以陸基發射為主、有固定發射井和機動式發射。
戰略核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核打擊/核反擊“三位一體”“三駕馬車”洲際彈道導彈是其中重要的一極、彈道導彈可攜帶常規以及核彈頭、可攜帶單彈頭和分導式多彈頭、現在不但“5大國”擁有這類武器、包括印度、北韓、巴基斯坦都擁有了這類戰略級彈道導彈。
術業有專攻、戰略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戰略攻擊型潛艇“三位一體”又互為補充、構成太空、空中、水下立體攻防兼備的國土安全的武器系統。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