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通常不會無緣無故地說謊,小孩子在哪些情況下最可能說謊?
5
回覆列表
  • 1 # 好餓小蛇

    把想象當成事實,這是孩子思維的特點之一。我們可能發現,小孩子似乎是在睜著眼睛說謊,實際上,這是孩子的想象。

    週末,媽媽在洗衣服,小玲挽起袖子:“媽媽,我來幫你洗吧,你太辛苦了。”“剛才,爺爺帶你去哪玩了?”“去廣場了,廣場上有好多積木,不過我沒玩,因為那要花錢的,那兒還有好多小朋友和玩具,不過我想到媽媽在家好辛苦,我就回來了。”“奧,那你們是怎麼去的呀?”“我們是坐公交車呀,車上人不多,只有一個人,我和爺爺都有座。” 此時,媽媽不得不佩服小玲編故事的能力,因為,爺爺只帶她在樓下玩了一會兒。 這就是孩子把想象當成現實的例子,而此時,孩子並沒有說謊的意願。

    有過錯,擔心父母批評和處罰。如打碎餐具、玻璃、與小朋友打架等。此時,孩子的心裡充滿內疚和緊張,如果再擔心父母的批評和懲罰,就會害怕,並說謊。 失敗,擔心他人笑話或看不起自己。從3歲開始,孩子開始有了成功的渴望。當一件事情做不成功,孩子會感到尷尬。當別人關注此事時,孩子可能說謊來掩飾自己的行為。 有過錯,擔心父母批評而說謊,是幼兒可能說謊的主體,也是需要家長特別關注的。

    孩子說謊怎麼辦

    原諒孩子的第一類“說謊”。對於第一種情況的“說謊”,家長不必當回事,只要優雅地欣賞就可以了。一般說來也沒有必要說破。孩子這種富有想象力的編排,不會維持很久。

    擔心父母批評而說謊是不能鼓勵的。孩子由於發生過失錯誤,又擔心父母批評時說謊,這是不能允許的。但是,父母不能脫離導致說謊的具體行為,僅僅抓住說謊不放。要知道,這種情況的說謊,是因為孩子無力處理此類行為,又擔心父母批評而採取的措施。其實,孩子的內心是極度不安的。父母的責任是透過此事,提高孩子防範過錯和處理此類行為的能力。

    從以上觀點出發,父母首先要孩子“如實地”講一講發生的事情;然後和孩子一起討論,孩子的過錯在什麼地方,今後怎樣才能避免此類過錯。這樣,孩子就會口服心服。和孩子一起商量處理這次過錯的方法,儘量減輕過錯造成的損失,需要道歉就去道歉,需要賠償就要賠償,需要孩子付出勞動或金錢等代價的,就要讓孩子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樣,會加深孩子對過錯的認識,不再犯類似的過錯,也會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最後,父母要告訴孩子,即使你很注意,犯點過錯也是不可避免的。要如實告訴家長,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但說謊是不能允許的,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在整個處理過程中,父母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嚴肅而平靜,要耐心聽孩子聽,不要亂打岔,要讓孩子說完,孩子敘述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反思的過程。不要用自己的想象去推測孩子的行為,更不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孩子身上。二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過錯,父母都要知道,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犯錯行為是孩子成長中必須經歷的重要部分;是“學習行為”。這樣,父母就會客觀冷靜地對待孩子的過失。三是防止一味指責。孩子說謊的原因就是擔心指責,如果父母果然是嚴厲指責,不依不饒,那麼,孩子的擔心就是有道理的。下次,他還會說謊以避免指責和懲罰,不過,他會力爭做的更巧妙,讓你更不易查覺。告訴孩子正視失敗,沒有必要說謊。如果孩子的某個行為失敗,他想說謊加以掩飾,這只是孩子的虛榮心。對這類無益也無害的“虛榮心”,家長要給予理解和同情。同時告訴孩子,一件事情的不成功並不奇怪,找找原因,下次爭取成功就行了,沒有必要說謊。同時,父母也不要對這種說謊過多追究。 同時,家長還要反思,自己是否對孩子的失敗給予了過多關注和指責,是否曾經拿孩子的幼稚和失敗取笑?如果有的話,首先改正應該是家長自己。

    對孩子的“小聰明”,既要原諒又要警惕。一天,阿姨打來電話,要小明馬上到她家裡去,陪她孩子玩。小明說,“阿姨,不行啊;今天下午我要到爺爺家”。實際上,小明不想去,只是找了個推辭的理由。對孩子的這類“小聰明”,父母既不能嚴肅批評,把它列入說謊的範圍,因為這在成人世界裡,也不屬於違犯道德的行為。但是,這類行為又不能成為孩子的習慣。當孩子經常尋找藉口推辭他應做的正事和他應該承擔的義務時,家長就要嚴肅對待了。

    不要對孩子撒謊的事念念不忘

    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曾經說謊的事掛在嘴上,把孩子看作經常的說謊者,就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強化的作用,孩子會選擇繼續說謊。

  • 2 # 蓮子132496037

    孩子的說謊大部分是:怕受到懲罰。

    沒有說過謊的孩子,您見過嗎? 有某權威機構做過一個調查: 10歲以上的孩子,92.5%的孩子都曾經說過謊。   ·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說謊呢?

      1、犯錯誤

      2、失敗

      從孩子的角度來講,犯錯行為是孩子成長中必須經歷的重要部分;但如果父母將孩子的犯錯行為是用:‘故意行為’來評價而不是以‘學習行為’ 來評價時,孩子只需要經過三次教訓,就有意識地學會了‘說謊’。因為,說謊沒事, 說真話會被訓、被罵、被打。

      ·人出錯時:

      1、第一反應是: 內疚、緊張、害怕 。

      2、犯錯的人,最渴望得到的是: 別人的諒解。 而不是指責,謾罵及糾正。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們應該如何做呢? 用“一等二聽三給”的方法,而不是“一訓二罵三打”。

      1、一等

      指“等一下”的意思。 當孩子出錯時,父母用“等一下”的辦法來處理有兩個好處 :A、給自己一個控制情緒的機會。B、給孩子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 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記住“孩子不說您一定不要問,什麼話都不要說 。”   

      2、二聽

      耐心地去聽孩子講:“發生了什麼事?” 千萬別亂打岔。 這個時候,一定要聽毛主席的話“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讓孩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

      3、三給

      完成了前兩步,再給出合理的評價,孩子會心服口服的。 瞭解孩子這三種行為及處理方法後,“當家長不煩”的意願就可以成為現實。更可以使您的家庭生活品質向“家長越做越輕鬆;孩子越學越進步;家庭越過越和諧”的方向邁進。帶上“感情”的眼睛去看世界,您會天天以淚洗面的;帶上“理智”的眼睛去看世界,別人會覺得您沒有人情的;帶上“智慧”的眼睛去看世界,這個世界處處都充滿著Sunny的。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請您帶上“智慧”的眼睛去看您自己的孩子吧!您會發現一個學習的天才,一個智慧大師,一匹千里馬就在您的眼前。

      各位家長們:去做一個‘傾聽專家’吧!而不是一個嘮叨專家;去做一個‘激勵大師’吧!而不是一個‘指責大師’;去做一個‘慧眼識珠的伯樂’吧!而不是一個一看就知道的‘找錯能手’。

  • 3 # sweet然然

    其實對孩子所說的話不能簡單地用“說謊”來貼標籤,我很反對這麼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這樣的家長其實是內心有太多的焦慮,生怕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於是想用各種方式來杜絕“不良”習慣的滋生。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階段,明明吃了飯,回頭問她,她立刻回答沒有。這好似孩子在撒謊,其實她並沒有撒謊的概念,她只是隨心說一句無關緊要的話而已。我觀察過我家娃,在她一個人做遊戲或者看書的時候我跟她說話她是敷衍我的,或者她爸給她打電話的時候她也會故意說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比如說沒有吃飯,然後等著她爸爸繼續問她。她很享受這個過程,也會在被戳穿時在一邊偷笑。孩子很單純,我們要警惕不要用成人的思維來給孩子貼標籤了。

  • 4 # XIAO米椒

    說謊話是小孩子的專利嗎?當然不是,成年人也會說謊。可以從自身角度出發,親在什麼情況下會說謊。再來談談孩子們的謊言。成年人有時也會誤解孩子,把孩子的想象力誤認為是謊言;或者孩子故意要討好別人,專門說一些對方喜歡聽的話,討論的事情。當孩子知道自己犯錯時,為何自我保護,用謊言掩飾過錯。

  • 5 # Carnation的小晴空

    四歲之後的孩子開始有主動說謊的能力,這時父母就需要做積極引導了,旨在幫助孩子明辨是非。當然前提是,父母需要先對孩子的撒謊行為做主動區分,才能更好地引導。

    通常我們發現,4歲之後的孩子撒謊,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為了逃避懲罰,二是為了滿足自身慾望。

    從行為主體來區分,我們會發現,前者是孩子被動地撒謊,後者是孩子主動地選擇說謊。傾聽而非批評孩子,更容易幫孩子成長。

    ❶ 對待前一種說謊行為,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過於嚴厲。

    通常,專制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選擇這種說謊方式,為了降低內心的焦慮和父母給予的壓力,從而不自覺地選擇說謊,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而說謊,也如文章一開頭小女孩告知爸爸自己沒有吃雪糕的行為等。

    當然,父母也需要關注到孩子的天性,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奇心,會不斷去嘗試一些新事物,也常會忘記父母的囑咐。

    ❷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更多地出現主動性撒謊的行為。

    這不能說明孩子的品行有問題,父母應從根源上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並給以支援和引導——很多孩子撒謊,可能是出於某種心理需求,或者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

    如一位家長就反映,自家孩子最近這段時間經常慌稱身體不舒服、不去學校,後來通過了解發現孩子班上來了個調皮的小男生,剛好安排坐在她的後面,小男生經常在課上扯她的小辮子、還踢凳子,給孩子造成不少困擾。

    面對孩子的主動性說謊,父母需要看到:孩子是在用謊言的方式將他的需求/困擾展示給父母,其實是在向父母求助。因此,我們需要去探究孩子說謊的深層原因,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避免孩子的說謊行為。

    應該看到,孩子說謊,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習得的一種能力,更是一次親子溝通的很好契機。作為父母,最忌給孩子一棍子打死,簡單粗暴給孩子貼標籤;而是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並給予正確引導,孩子才可能更加健康地成長。

  • 6 # 怪獸bobo

    bobo帶粑粑麻麻一起細數下寶寶可能出現說謊的原因:

    逃避懲罰

    很多孩子在做錯事經常容易撒謊是為了逃脫家長的懲罰,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為自身的孩子講明利害關係,日常不要過多的責備孩子可以降低孩子撒謊問題的機率。

    2.模仿大人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很多大人朋友們在日常興城會容易撒謊就會影響到孩子,使孩子也會出現撒謊的情況。

    3.獲得成就

    很多孩子在吹噓自己的成績,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成就時,就會自然而然的受虛榮心的驅使使自己出現說謊的情況來提高自身的形象。

    4.表示對抗

    還有一些孩子出現撒謊的情況可能是為了對抗父母,很多家庭關係不和睦的孩子就可能會大大出現撒謊問題的機率。

    5.不明事理

    很多孩子還比較小,對於撒謊這種問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觀念,認為這只是開玩笑的一種,所以會出現說謊的問題。

  • 7 # 甜甜圈伐木累

    說謊,是很多家長所不能接受的。但是,說謊行為,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只要想辦法“杜絕”就沒問題的事情。

    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對於家長來說,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孩子的說謊行為。看著天真可愛的孩子,忽然有一天發現ta說謊了,家長們很難淡定地去面對這一現實。於是,說教、批評、打罵……用盡辦法來“消除”這個讓人無法接受的行為。但是,結果卻往往違其所願。

    說謊真的那麼可怕嗎?

    其實,說謊,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言語欺騙行為。對於兒童說謊行為,很多心理學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Wilson,Smith&Ross曾經用自然觀察法,對40個家庭2—4歲的兒童進行追蹤,透過兩年的觀察,發現56%的2歲兒童和94%的4歲兒童在家裡,至少要說過一次謊話。Talwar&Lee於2008年還提出了一個關於謊言發展的三級模型:初級謊言出現在2—3歲階段,兒童開始故意做出看似合理卻是錯誤的語言,但是,這個時期的謊言,成人很容易發現;次級的謊言出現於大約4歲,這個階段的謊言,雖然成人能分辨出來,但是也要經過琢磨才能識破;第三級謊言出現在7—8歲階段,這時候的謊言能夠維持一段時間,成人往往需要經過認真觀察、分析,才能辨識。

    說謊行為表明了兒童哪些能力的發展?

    兒童的謊言欺騙行為,是其心智發展水平到一定程度後的言語表現形式,是其“言語表達能力”的體現方式之一。同時,學前兒童是“執行功能”的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Carlson等人認為:兒童說謊,必須要做到隱瞞他們希望隱瞞的真實情況,同時,還有表達出與事實相違背的錯誤資訊。因此,為了保住謊言,兒童必須要能夠抑制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表述。Zelazo&Muller將“執行功能”進行了定義,認為執行功能就是一組意識控制之下的高階心理過程,其中包括:自我監控、抑制控制、計劃、注意彈性和使用策略等。

    說到這裡,並不是支援兒童“說謊”,而是需要家長對“說謊”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麼,說謊還有那些作用呢?透過說謊這一行為,家長可以學到些什麼呢?

    一、瞭解兒童能力的發展水平

    既然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其說謊行為及說謊的水平不同,那麼,我們很容易利用說的謊言發現,孩子說謊時,ta的“語言能力”和“執行能力”的發育處於哪個階段。

    Evans&Lee與2013年進行了一項研究,試圖發現2—3歲的兒童是否會說謊。操作前告訴兒童不許偷看,結果表明,參加實驗的65人中,52人有偷看的行為,偷看的人之中40%的人說了謊,而說謊的人之中,16個人洩露了謊話,3個人掩飾了謊話,2個人拒絕回答問題。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說謊原因,往往是因為違規之後。由於小,大多數的兒童還是很誠實的。但是,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理解水平低,對語義洩露的控制能力還很差,所以,說謊的技能並不熟練。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偷看行為會減少,但是,偷看的潛伏時間延長,執行能力強的兒童說謊行為更多一些。因此,實驗結論是:8歲以下的兒童並不是技能嫻熟的說謊者。可見,說謊,其實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與兒童日益增長的認知能力有關。反過來說,兒童的認知能力強,其語言能力和執行能力也會強。

    在生活中,還有一類謊言,叫做白謊言。我們稱作:善意的謊言。透過對3—7歲兒童進行任務測查,Talwar&Lee發現,65人的實驗組中,85%的兒童在研究助手問他們:“在和我照相之前,我看上去還好吧?”這個問題時,出於禮貌說了善意的謊言。說謊者中,有11%的人在回答“你為什麼不對他說實話”這個問題時,說:“我不想讓他感到尷尬”。

    研究者採用失望禮物的方法檢測3—11歲兒童的善意謊言,結果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越來越傾向於說出善意的謊言。

    比較有趣的是:有成人指導的情況下,年幼的兒童比年長的兒童更不願意為他們的父母說謊。比如,實驗者詢問:“你媽媽喜歡這個禮物(肥皂)嗎”?6—8歲和9—11歲兩組兒童會回答:“是啊,我們需要肥皂”、“我們在收集肥皂”等,而3—5歲的兒童回答的就沒有這麼精心了。這也說明了學前兒童的白謊言同樣受制於其認知和執行功能的發展水平。

    二、瞭解說謊的原因

    違規之後。研究發現,3—5歲的兒童在違規後說謊的人數會逐步增加,特別是4歲兒童說謊的人數,明顯高於3歲兒童。其常用方法為:製造虛假痕跡、破壞證據等欺騙策略,而3歲兒童主要的策略就是說謊。所以,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之所以說謊,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違背了家長的要求,從而採取自我保護措施。

    懲罰性環境。Talwar&Lee在兒童謊言的研究中,比較了懲罰性的學校和非懲罰性的學校兩種環境中,3—4歲兒童的說謊行為。懲罰性的學校以嚴厲著稱,如,用棍子打、摑、拍頭部,以及擰或者捏等公開性懲罰手段;另一所則以罰站和批評作為對兒童犯錯後的懲戒。結果表明,說謊行為在懲罰性學校中,比非懲罰性學校的學生高出11.78倍之多,說謊後給出錯誤但合理解釋的,比非懲罰性學校的學生高出5.23倍。

    這個資料表明,兒童透過經歷違規之後,透過受到的懲罰很快就明白了:一旦做錯了事情,就應該採用說謊的方式來讓自己毫髮無損。由此可見,嚴厲的懲罰只能給兒童增加了學習說謊以自保的動機性壓力。

    從執行功能的發展看,嚴厲的懲罰性環境,對兒童的執行功能具有長期的負面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會感到疑惑: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怎麼就不改呢?也就是說,兒童越是處在嚴厲的懲罰環境中,他們的行為因為執行功能的缺失而越處於危險之中。

    謊言育兒。在家庭養育的過程中,兒童受父母教導方式的影響,這其中包括白謊言。如在一項實驗中表明,在“收到失望的禮物”的情況下,有無父母教導,其說謊比例分別是86%和68%。這說明兒童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自發地說出善意的謊言,但是,在禮貌的場合得到父母的指導,兒童更容易說出善意的謊言。

    三、反思自身的行為

    拒絕懲罰。Talwar等人以3—11歲兒童為研究物件,把他們分配在三種情況下:父母在場、父母不在場以及和同齡兒童在場。觀測父母違規(弄壞玩具)之後兒童的行為。研究發現,大多數孩子對其父母的違規行為講了真話,年齡大的孩子比年齡小的孩子更可能將真話。但是,當兒童因為父母違規而受到懲罰時,數量更多的孩子對其父母的違規選擇說謊行為。

    因此,當孩子被指責為說謊,屢教不改時,家長應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真的符合教育理念?我們都不願意孩子說謊,但我們的行為,很可能就是把孩子推向說謊的根源。

    認真對待。國內已有研究還發現,母親拒絕能顯著正向預測兒童說謊。也就是說,母親對兒童拒絕的水平越高,兒童說謊的行為就會越多,這說明,如果母親在日常生活中,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拒絕、忽視、忘記或者置之不理,兒童就會越有可能說謊。相對於性別來說,母親的溫暖在說謊中的調節作用不同,即母親的溫暖程度越高,女孩的說謊行為越少,但對男孩的說謊沒有預測作用。

    透過以上可以看出,兒童說謊,是他們學習的必然結果,也是其與交談物件互動的產物,反映了兒童日益增長的認知能力,所以,不應該視“說謊”為洪水猛獸。家長應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包括公正的管理和恰當的懲戒,而不是用形形色色的懲罰來制止兒童的說謊行為,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同樣的,家長也不能漠視或者縱容甚至鼓勵兒童說謊,而是以真誠的態度分析兒童說謊背後的真實原因和動機,鼓勵孩子犯錯後主動承認錯誤,儘量做到不說謊。

  • 8 # 甜甜圈伐木累

    經常有家長跟甜甜圈來諮詢孩子撒謊怎麼辦呢?

    在兒童階段,家長看到孩子說謊時,往往會嚴厲地批評,意圖改變孩子這一行為。在用詞時,也會非常嚴厲,甚至用道德標準對他們進行評價和批判。但是,即便如此,結果卻不一定如家長所願。很多家長的困惑:我非常嚴厲地告訴他,這是說謊的行為,是不對的,他自己也知道,也會說這樣不對,但是,為什麼還會這樣做呢?

    其實,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說謊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家長的批判,只是從態度上嚇唬住了兒童,但對於他們來說,並不一定理解是怎麼回事。

    一、對說謊的理解

    皮亞傑在兒童發展的研究中認為:不同年齡階段對說謊的理解是不同的。

    6歲以下兒童: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將所有的錯誤行為,比如猜測、開玩笑等都認為是說謊。也就是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對說謊的判斷只是針對為不好的言語,不會考慮說謊是應該有意圖的。

    看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很無語呢?當我們對6歲以下兒童進行指責,甚至嚴厲批評時,孩子們甚至都沒有理解“說謊”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他們看到的,只是家長嚴肅的神情,和嚴厲的態度。而他們懼怕這樣的神情和態度,關心父母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了而已。所以,當家長在批評、訓斥孩子說謊時,在他們那小腦袋裡,只是認為自己說了不好的話,所以家長生氣了。

    6—10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將說謊認為是錯誤行為,但不能區分為有意和無意的錯誤行為。也就是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對說謊的認知為;不是不好的言語就是說謊。但是,到底怎樣的行為是說謊呢?他們只是把一個與事實不相符的言語認為是說謊,而不管是不是有意的欺騙。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對說謊已經有一個簡單的區別和判斷了,但是,具體怎樣定義“說謊”呢?在他們這個理解階段,就是做了與事實不一樣的事情。不管是不是有意的,只要是和事實不一樣,那就是說謊。所以,在這個年齡階段,家長無意中做言行不一的事情時,他們就會認為家長在說謊。

    以上兩個年齡階段對說謊的判斷,主要是依據其言語違背事實的程度,以及說謊是否受到懲罰。如果言語與事實違背的程度很大,或者因為其言語受到了懲罰,兒童就會判斷為說謊。

    10—11歲:認為只有有意的欺騙才是說謊。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吧說話者有意的行為作為道德判斷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認為有意欺騙的行為最壞。

    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基本上已經在內心有了對“說謊”明確的定義,知道了說謊也分為有意的和無意的,並能夠判斷出,故意去欺騙的行為是最壞的行為。他們會用自己心中這個標準來觀察生活,理解家長在說話和做事的規則,當家長與別人交流改變事實時,他們會去判斷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以此界定其程度。

    二、說謊的解決方法

    說謊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決策階段,主要是決定要不要說謊。在這個階段,要對說謊之後能夠獲得什麼利益和說謊之後的結果做一個衡量。做出決策之後,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執行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抑制自身的誠實反應,還要理解對方的錯誤信念。

    所以,說謊行為也是一個過程,要經歷兩個階段才能成型。作為家長,看到孩子說謊後,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以下給三點建議:

    1、注意自身言行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兒童模仿的物件。當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孩子不僅僅是聽家長在說什麼,還會去看家長在做什麼,並學習、模仿家長的言語。隨時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不但會學習模仿家長,還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家長的言行有一個判斷。所以,唯有家長提高自省能力,多在意自身的言行,才能發揮“身教重於言教”的作用。

    2、用故事代替說教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根據兒童思維的特點,家長可以蒐集豐富的故事資源,利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兒童透過對故事的理解來體會其情感,促使其形成積極的認知。如優秀的美德故事等,透過講述,自然地向兒童傳遞“正直”、“公平”、“誠信”……等理念,促使兒童獲得認知。

    3、用角色扮演進行體驗

    對於10歲以下的兒童,家長可以用“角色扮演”及“角色互換”的方式,來對兒童所做事情的情境進行模擬扮演,透過讓兒童體會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來了解說謊行為帶來的心理感受,以此讓兒童明白自身行為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透過以上的分析,家長可以在批評孩子“說謊”時,先看看孩子是處於哪個年齡階段,他是否能夠理解什麼叫做“說謊”,否則,家長再生氣,再憤怒,也無濟於事。當家長指責孩子說謊時,也就是站在了一個道德的制高點,但是,當家長慷慨陳詞時,不妨認真看看,思考一下:我說的這些,他真的瞭解嗎?(作者:白沙)

    關注“甜甜圈家庭教育”幸運粉絲免費獲得下面這款可愛的圈圈杯!

    截止12月31日,50名幸運粉絲兒即將誕生!

    屆時幸運粉絲還有機會可參加5次價值468甜甜圈精品專家微課!

    (活動最終結束權歸甜甜圈所有)

  • 9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的說謊,與大人說謊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不是有意識地欺騙父母,而是出於一些心理原因,當我們發現寶寶說話的時候,不要急於發脾氣,而是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搞清孩子說謊的原因,然後從根本上給予解決。那麼孩子在哪些情況下可能會說話呢?

    一、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在孩子的世界裡,除了自己就是父母,在與父母的相處過程中,他們明白怎樣才能引起父母的關注,所以他們會經常說一些誇張的話,做一些誇張的動作,以此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二、犯錯後為了自我保護

    有些孩子為了自我保護或者逃避責任,就會用謊言來掩蓋事實,保護自己,比方說花瓶打碎了,他怕被父母責罵,就說是被風吹倒了。

    三、寶寶的模仿行為

    寶寶的天性就是模仿,他們模仿大人說話,當父母當著寶寶的面說謊,寶寶也會模仿大人的言行,很快就會學會說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覺得一天的時間卻做不了多少事,有什麼好的時間管理建議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