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隆大叔
-
2 # 空軍老兵888
沒有十全十美的。無論是滴滴司機還是乘客都是會有個性的人。和諧社會,心靜則安穩。滴滴司機和計程車唯一的區別是結算不同。計程車可以不打表亂要錢,滴滴司機只能安表收到滴滴司機給的80%車費。有時候想加價還得必須和乘客祈求辛苦錢。為什麼叫黑車呢?也是無奈的。成本加高,收入和付出不能成正比。所以會出現一些無奈的選擇跑黑車。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捱打。
-
3 # 紫竹淡雅
我今天接到一個預約單,跑13公里提前到達目的地,到達目的地馬路對面,打電話聯絡乘客,乘客說不在這個位置,我調頭去乘客途中,乘客取消,聯絡到嘀嘀公司,沒有任何補償空駛費。我想問問嘀嘀,司機遲到會給差評加投訴沒有補償,如果我到達目的地點選就點乘客已上車,然後等待乘客上車不可以嗎?為何不能有等時費?還有乘客發單位置車根本不可能到達,遠距離點選到達?遇到垃圾乘客投訴司機有理說不清,還有預約搶單更坑人,有些預約時間基本不能耽誤,基本都是10幾公里左右,司機一分鐘都不能遲到,乘客遲到5分鐘後上車你還不能說什麼,說了就給你一星差評,這樣的乘客不是少數,這樣下去,司機都會提前到達目的地點選乘客已上車,讓乘客自己來找車試試吧!
-
4 # 每日家常菜
2014年滴滴、快的火拼促銷之時,出門不打車簡直就是虧了。那會可真是你好我好司機也好,也沒有打擊黑車這檔子事。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燒錢多心疼是吧?結果滴滴快的2015年初就合併了。
當時感覺也還行,因為虧了優步及時插入競爭,吃瓜群眾的優惠券還是不少的。隨著打車業務的發展,滴滴玩出了快車、順風車、專車等多種花樣,大量私家車被接入打車平臺,打車確實更方便快捷了,這段野蠻生長期也暴露了許多問題,比方說早晚高峰打車的人更多,城市是不是就更堵了?大量司機進入平臺,乘客安全問題頻發。另外尤其重要的是搶奪了計程車的地盤,這段時間也是計程車司機與打車平臺糾紛高發期。
新老業態能排排坐分果果?不可能!政府和計程車司機說你丫網約車是黑車!我們要打擊黑車!滴滴優步說我們是共享經濟,我們致力於盤活資源解決出行困難。這事到底怎麼弄?交通部也沒正式發文呀,網約車就這麼一邊捱打一邊擴充套件著長成了巨人。大部分年輕人出門開啟滴滴或者Uber已經是下意識的習慣,燒了不下百億的市場已經培育好了!
然鵝,4天后,滴滴就和優步合體了!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這都是套路啊!在得知滴滴收購了優步之後,吃瓜群眾的心情馬上不一樣了,看下圖感受下。
首先來看官方為網約車定好的基調,“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適度發展出租汽車,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原則,有序發展網約車”。
同學們注意了,高品質、差異化是重點,尤其從細則來看,上頭對網約車的要求基本指向現有的專車:“車內設施配置及車輛效能指標應明顯高於當地主流巡遊出租汽車,宜提供網際網路無線接入、手機充電器、紙巾等供乘客使用”。
而且網約車“不應巡遊攬客,不應在機場、火車站等設立統一巡遊車排程服務站或實行排隊候客的場所攬客”。網約車歸順後歸屬各地交通主管部門管理,原來管計程車的,現在也管網約車。計程車公司可淡定了,我們可是交委親生的!
這次計程車改革也沒有亮點,雖然有提到“新增出租汽車經營權全部實行無償使用”、“逐步取消有償使用費”。新增的量原本就少,逐步取消沒有規定期限等於沒說,尤其在關係到的哥份子錢的問題上,提到的僅僅是“平等協商”。平等協商?按照以往的套路,協商得是等的哥集體罷工才有吧?這一點對的哥而言純粹是精神上的支援。
這次的網約車管理辦法對傳統計程車來說猶如一劑“黑玉斷續膏”,它不會被替代,就算被吐槽,它還會以巡遊計程車的業態續存下去。
這次管理辦法除了定調和大體規範以外,把具體的管理權下放給了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才最終的話事人,預計各地的政策會少不了以下三大套路。
套路一:價格管控,這是要漲價的節奏?
傳統計程車有政府指導定價,網約車也不例外,“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網約車運價實行市場調節價,城市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實行政府指導價的除外。”
而政府規定的網約車效能要明顯高於計程車,勢必打車費用也水漲船高。尤其是滴滴優步合併以後,吃瓜群眾關心的促銷還能像以前一樣多嗎?
雖然滴滴官方表示優惠還會有,但可想而知,有促銷激勵的地區必定是需要擴張的地區,而且促銷幅度和規模也會大不如前,畢竟政府規定了不得低於成本價擾亂市場。
那會不會漲價呢?滴滴和優步已經在6、7月之間已經完成了一次規模提價,其中滴滴快車每公里費用由1塊5漲到了1塊8,每分鐘費用由2毛錢漲到3毛錢。優步每公里費用由1.5漲到了1.79,每分鐘費用由2.5漲到了3毛錢。隨著油價波動和硬體成本提高,以後漲價還真有可能。
價格方面,打到便宜車是不太可能了,在提供快捷舒適服務的同時,價格也會迴歸到成本線以上,這將是網約車價格的新常態!
套路二:數量管控制約擴充套件
雖然國家層面的政策沒有說明是否要對網約車進行數量管控,但可想而知,數量管控一定會是標配。
就武漢來說,武漢交管部門表示,要根據調查的情況看是否需要數量控制,數量要控制到多少。他們表示,制定方案並不是盲目的,需要一個調查的過程,看市場需求有多大,網約車需要投放多少,都有考量。
套路三:准入管控推高行政成本
網約車平臺、網約車以及網約車司機都需要辦許可證,這是自然的,只是具體到各地,“城市人民政府對網約車發放《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車輛的具體標準和營運要求,由相應的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比方說廣州運營的網約車如果統一採購Magotan行不行?廣汽明顯不服好伐!
總的來說,國家層面對網約車的規定還是尊重市場化運作,但下放給地方政府的許可權非常大,或者這本身也是一個套路?順水推舟給了名分,但是不是名副其實,就全憑地方政府的藝術化執法了。
各地都能有自己的管理版本,它們都會在11月1日前出臺,是簡政放權還是從嚴治理?是鼓勵創新還是保守維穩?除了地方政府的取向外,各種管控可能帶來的權力尋租也值得警惕。
這叫什麼?這叫上帝在關上一扇門之後,還會用門夾你的腦子。
共享經濟本質上是在互利的基礎上提高資源利用率,Uber就是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它吸納私家車從事網約車服務。但新政以後,私家車能不能直接轉為專車呢?辦法規定“不得以私人小客車合乘名義提供網約車經營服務。 ”
因此私家車必須變更營運性質、購買相應的商業保險、拿到相應的許可證,然後車齡和車況符合一定要求,比如安裝衛星定位裝置、應急報警裝置、最近連續3個記分週期內沒有記滿12分記錄等等才可以……
這樣的門檻明顯會擊退不少原來有心做拼車/順風車的私家車,而原本專職做網約車的私家車主,鑑於車輛的硬性要求,一批經濟型私家車可能會被清退。
既然名為共享經濟,對司機有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目前滴滴平臺對司機的抽成比例大概為20%,合併以後抽成會不會提高?激勵會不會減少?目前有西安滴滴司機向媒體透露,8月4日起,滴滴已經將所有私家車加盟司機的獎勵下調了80%,預計接下來會取消對私家車加盟司機的全部獎勵。
作為一個拿過滴滴優惠的普通群眾,屬於對打車價格較敏感群體,專車本人還真是沒打過,所幸窮逼本質不是我一人才有。
據北大的一份報告,從乘車者的特徵看,青年人和外來人口等更傾向於選擇網約車出行。這表明網約車正在成為緩解無(qiong)車(ren)群體的“出行難”的有效工具。可新的網約車明明指的是高階專車呢,難道要老老實實去擠公交地鐵了嗎?共享經濟去見馬克思了嗎?
結語:
對於有司來說,網約車不過是計程車的一種新形態,都需要納入管控。雖然新政照顧了傳統計程車的既得利益,約束了網約車,不過我一點也不替網約車擔心,因為新技術是不可阻擋的。尤其像滴滴這種地頭蛇,以其體量和影響力實際上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了極大的優勢。
打車只是第一步,完成大一統的滴滴未來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出行平臺入口,在最佳化大資料處理能力的基礎上它將能開拓出多樣化服務、實現遠超現在的商業價值。
只是趨向壟斷的打車平臺成了強勢一方,滴滴目前估值已達270億美元,在如此龐大的一個商業帝國面前,司機與乘客完全不具備議價能力。這樣的結果,讓坐擁全國市場、與份子錢類似的抽成讓打車平臺實際成為了另外一種計程車。短期內,打車平臺與地方政府的博弈帶來的各種硬體成本、行政成本自然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我要買輛單車,還是電瓶車呢?
-
5 # 有人註冊
因為計程車是營運車輛,受國家保護的。可多數網約車你看看行駛證是營運車輛嘛?都是黑車,保險不齊全出了事保險公司是拒賠的。記住平臺是合法的,車輛是違法的。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圖便宜出了事可不便宜。
-
6 # 華華愛兜兜
做為滴滴的使用者我打了大概五十幾回車,和師傅們聊過很多。黑滴滴的一是計程車師傅,二是三四線城市跑不到錢的滴滴師傅這兩個佔比不大,後面兩個是主要的三是因為服務不好經常挑客取消,服務分不高接不到單的滴滴司機。四是黑車司機,真正像我這樣常用滴滴的乘客不會黑滴滴的最多投訴下,就不得了了
-
7 # 我行我素126585618
網約車是給大家方便,到現在為至有幾輛正規了,都是私家車掛平臺,發生事故後有誰任責經濟陪款,說來說去就要方便,安全誰來管。
-
8 # 感恩的心59065602
這個問題應該是滴滴公司後臺操作的,所謂的服務分其實只是滴滴公司的一種手段,服務分高肯定不會像滴滴公司宣傳的那樣服務分高單子的質量就高,服務分只是滴滴公司的一個謊言,車主與乘客之間的問題也基本是滴滴公司的一種手段而已。
-
9 # kaiselinabcd
現在已很明朗了,城市主流依然是計程車,計程車沒有倒下,自然有他的優勢,那就是計程車司機吃苦耐勞,網約車司機掙錢慾望更強,長期的勞苦他們未必能堅持。
-
10 # 基本停產
如果能真正和你說的一樣公平競爭,我相信沒人會去跑網約車,就和你算一筆賬。按照現在我這裡的網約車規定,車要13萬,每年的保險(營運車保險)大約1.2萬左右,60萬公里車輛報廢,我就按照每年10萬公里算,也就是六年,13+1.2×6=20.2萬,保養按照5000公里算,每次300元,共計3.6萬,油費按照0.5元/公里,共計30萬。按照滴滴的計費1.7元/公里,共計102萬扣除20%空駛費也就是剩下80萬,那麼80-20.2-3.6-30=26.2萬,這是6年的收入,而滴滴公司呢?80÷0.7(30%抽成)=114-80=34萬
回覆列表
因為坐網約車的人整體素質高低不齊,有錢人或者不缺錢的人,一般就直接包車和坐計程車了,個人分析坐網約車的人一般都是,不太有錢但是又想體驗一下包車或者體驗專車感覺的人!有很多人說滴滴怎麼這麼服務不好,我只是想說,專車有專車的服務,計程車有計程車的服務,快車有快車的服務,順風車有順風車的服務,你想花快車或者順風車的錢得到專車或者包車的服務那是不可能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你公司只是給你半個月的工資,要你去上一個月的班,你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