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道留學
-
2 # OmegaLambda
出國留學練的不只是口語,得的不只是文憑,還有把自己丟到哪裡都能活下來的本事,和能一個人活下來的不怕孤獨的心。
這就說明了能堅持畢業,找到工作,培養獨立生活和社交能力,還不靠家人,沒有背景,全靠自己一個人的這種心態,國內的朋友有的不多。這就奠定了以後走入工作崗位,別人有可能怯場的,失去幹勁的場合,留學生就算硬著頭皮也能hold住。舉個例子:我高中去了一個國外的小鎮子上學,鎮上也沒有一個華人,學校也沒有語言課,一進去就是和當地人一起。我必須自己學,自己消化知識,自己交朋友,自己打下語言和生活基礎。結果我到了大學,是個首府城市,好多華人。我一問,很多小留來了很久還是啥都不會,找工作的時候,我還沒認真找就有面試,順利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到現在。很多剛到的小學弟小學妹都覺得一畢業就能找到工作,我是不是有啥他們不知道的秘密武器。其實就是心態啦。選學校怕選不對焦頭爛額,選專業怕選不對夜不能寐,參加比賽代表學校怕給學校丟人,怕給華人丟人,一出門就迷路,但是因為知道沒人在,就自己一個人,不闖過去還有什麼辦法呢?問題在困難也能找到解決辦法的。這就是心態。工作以後再難相處的同事,再難的任務,這麼多問題都能解決,這點事算啥?
-
3 # 指南針Jason
身邊都是留學的同學和朋友,包括我自己,就說我感觸最深的一點,不管你要不要留在國外,強烈建議大家在國外工作1-2年在回國,這樣競爭力會大不一樣。真的哦~~
今天在補充3點:
1. 當然是得自己刻苦啦,在學術上和專業上本身的好基礎,加上玩命學,肯定是會不錯。
2. 跟老師搞好關係。我讀書的第二學期,放棄了選普通的課程,而是和老師做了一個專案,這個專案是在一傢俬立醫院做的IT專案,我的導師是醫學圈內挺牛的一個教授,但是我基本還是比較打醬油,我在學術上確實沒啥造詣,但是我的一個德國同學,人家是英語好,能力強,跟老師打的火熱,後面跟老師發論文,去老師公司實習啥的。所以,這點的套路和中國是一樣的,搞關係!!!但是這裡的搞關係,其實你獲得的是個平臺和機會,而不是能走捷徑,後面的刻苦努力,還是成功地關鍵~
3. 如果走學術線路,儘量去偏遠的城市,如去讀堪培拉的澳洲國立大學,偏遠點的地方,你自己心態會安靜一些,便於做學術,另外,讀本科爭取讀到honor,然後直接讀博士。如果是去讀研究生的,儘量度Research類的,這才是走學術路線的套路~
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點參考~以上。
回覆列表
根據教育部的資料,改革開放以來400萬留學生中有200萬回國,去年則有45萬名學生出國留學,37萬名海歸回國就業。面對如此龐大的留學群體,海歸曾經的精英光環一去不返,但留學帶給個人的成長是潛移默化的。與國內畢業生相比,他們仍然有自己的優勢。
近年來,中國的外向型企業越來越多,華為、中興、聯想、娃哈哈等大型民營企業“走出去”,在海外設廠;國企、央企也十分注重國際化戰略,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相關的企業,更是需要大量留學人才,因此,王輝耀對歸國留學生的就業前景十分看好。
“海歸在語言文化、國際視野、國際人脈等方面更有優勢,在工作中也更容易掌握國際慣例。”王輝耀告訴《青年參考》,海歸的就業範圍十分廣泛,主要集中在跨國公司、新興高科技或網際網路行業,以及傳統的科教文衛事業,在非營利組織、慈善機構、智庫工作的也為數不少。近幾年,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海歸數量逐漸增加。
不過,肖振祥指出,進入跨國公司和金融公司的留學生,薪酬待遇和國內畢業生沒有差別,進入小微企業工作的留學生工資水平會略高於國內畢業生,但這種差異在逐年縮小。
王輝耀也表示,和過去海歸動輒拿高出一倍薪水的狀況不同,如今留學生的起薪與國內畢業生差距不大,碩士生大約能達到每月5000~6000元。但在適應工作環境後,海歸的薪酬往往增長更快、幅度更大,職業上升空間也更大。
《2015中國留學白皮書》稱,海歸的薪資水平增長快、後勁足,總體優勢仍十分明顯,工作第一年的平均年薪為8.3萬元,3年後就能達到32.7萬元,“世界名校”的光環在後期會逐漸釋放出光芒。
“留過學不等於就是人才,就像大學生不再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與天之驕子劃上等號。”王輝耀告訴《青年參考》,“但這並不意味著海歸‘不行了’。留學生出精英的比例仍然很高,他們仍然是優秀的群體。”
海歸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2015中國留學白皮書》調查顯示,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眼中,海歸的主要優勢是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外語(課程)水平高和適應能力強,不足則在於好高騖遠、易跳槽、盲目自信和團隊協作能力差。
資料還顯示,53.8%的海歸因思維方式的衝突一直難以融入國內環境。如何克服“水土不服”,適應國內就業大環境,是歸國留學生面臨的主要課題。
肖同學告訴《青年參考》,自己在求職過程中學到了許多交流技巧,瞭解了各種各樣的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也意識到了留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留學期間一定要多參加校內外的實踐活動,增加經驗,鍛鍊能力,也能充實簡歷。”他說,“參加社團、多交朋友、增長人脈對個人發展特別重要。”
肖振祥告誡留學生,在留學期間應“學習先進文化,豐富人生閱歷,接受先進理念,拓展思維方式,多實習,多學習,培養獨立思考、創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王輝耀則認為,除了專業知識,留學生在舉目無親的陌生國家站住腳、闖過幾年的關,本身就是很好的鍛鍊。但好的本科學歷仍然是找到好工作最大的“敲門磚”。“好的學歷可以有5年保鮮期,5年後就得靠好的工作經驗了。”
在王樂看來,如今海歸求職的優勢逐漸消失,但“水土不服”或不接地氣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他們公司對留學生和國內畢業生一視同仁地給予同樣的平臺,“具體只看個人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