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浩月

    漫威英雄體系複雜,不少觀眾難以分清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在不同英雄片中的角色關聯。這次《蜘蛛俠:英雄歸來》對此做了一刀切式的分割:美國隊長成為高中課堂電視上播出的學習榜樣,鋼鐵俠成為教育孩子們成長的導師。影片透過這樣的情節,含蓄傳遞出這樣的觀念:就讓那些超級英雄們儘管去做他們的美國偶像好了,老年人應該有老年人的樣子,而年輕人應該有年輕人的樣子,小蜘蛛才是最具當下英雄氣概的代表。

    已經少有超級英雄片或者說商業大片,對主角的心路歷程,進行如此細密的規劃。有兩條敘事路線在交叉呈現《蜘蛛俠:英雄歸來》中小蜘蛛的行為動機,一條線是小蜘蛛如何賣力表現,想要透過單打獨鬥贏得加入復仇者聯盟名人堂的機會,另一條線是不斷克服青少年所獨具的炫耀本性保持一位平民英雄的質樸本色。

    當兩條線交叉在一起,主角需要作出選擇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這無形中會讓觀眾對這個年輕人產生一種尊重。要知道,只要他稍微表現出或者暗示自己是蜘蛛俠,那個他喜歡的女孩就很有可能瞬間投入他的懷抱,但他沒有用自己的超能力謀私,這足見他的純粹心性。

    透過小蜘蛛俠,影片也為我們刻畫出了一名高中生最理想化的形象,他會激動、緊張、膽怯,也會努力、拼搏、爭取,他擁有虛榮的一面,但時常用理性來約束自己不被虛榮掌控……難怪最後片中小蜘蛛的準岳父、大反派禿鷲,也對這個總與他作對的未來女婿產生了保護心,嘴裡說著“如果我要知道他的行蹤早就把他殺了”,心裡也會為女兒能夠被這樣的男生喜歡而感到高興吧。

    影片也有缺憾,首先是片名有點老套,《蜘蛛俠:英雄歸來》缺乏讓觀眾深究的吸引力,其次是情節與細節雖然工整,但在結尾的高潮戲方面有點兒戲劇性不足,震撼場面有點兒少。但如果犧牲一些商業大片最常見的畫面感,換來的是故事與角色的飽滿,相信觀眾還是會滿意大於失望的。

  • 2 # 校園影評

    還記得《美國隊長3》中那個作為“復仇者聯盟”新成員登場的小蜘蛛嗎?

    儘管出場時間不長,但他首亮相,就搶走美國隊長盾牌,還附送他一副特殊手銬的,之後更是以一敵二,對陣獵鷹和冬兵不落下風,讓驕傲的美國隊長都對他刮目相看,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眼球。

    這一次,他不再是一名客串人員,而是作為主角,在他的主場亮相

    《蜘蛛俠:英雄歸來》

    該片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六部電影,也是蜘蛛俠迴歸的第一部電影。

    開場LOGO音樂是蜘蛛俠動畫版的經典旋律,足見漫威對蜘蛛俠的重視程度。

    講述了英雄內戰落幕後,蜘蛛俠彼得·帕克在內戰後,一心想懲惡揚善維護正義,卻因自身的青澀而屢屢闖禍,面對現實生活中接踵而來的問題,他不得不在超級英雄身份和高中生活之間做出抉擇。

    不同於以往的蜘蛛俠,這次迴歸漫威超級英雄大宇宙的小蜘蛛,有點不一樣。

    沒有再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也不再苦大仇深總想拯救世界,他不是以往那個已經成長了的蜘蛛俠,面對危機可以從容不迫的運籌帷幄,這一次的他,剛滿15歲,是一個討人喜歡而又天真無邪的蜘蛛俠,年輕充滿幹勁,卻又因自身的稚嫩屢屢闖禍,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又有著高中生的情竇初開和手足無措,更有面臨艱難抉擇時的無助困惑和彷徨迷惘,他不再完美,卻更加真實。

    故事也不再是老飯重炒的蜘蛛俠怎麼被咬變異,糾結重心也不再是怎麼平衡雙重身份。年輕的他一心想著怎麼能得到同學的稱讚和鋼鐵俠的認可,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麼證明自己不再是一個孩子了,可以獨當一面了。

    雖然仍舊是超級英雄的劇情走向,卻加入了少年蜘蛛俠歡樂而又勵志的成長過程,滿滿的青春味道。

    不同於漫威其他超級英雄的電影,超級英雄總是所向披靡

    這部影片重在探討一個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糾結與掙扎,而非簡單著眼於主角的超級英雄身份。

    人人都喜歡超級英雄,但他們並不是天生的,即使覺醒了能力,沒有經歷挫折和磨礪的他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如同片中的蜘蛛俠,即使在美隊3中大放異彩,他也只是一個剛出溫室的少年,自以為無所不能,迫切的想證明自己,卻遭遇殘酷生活的打壓,幸而他能經受挫折,並反省正視自己,這才走上了成為超級英雄的正確道路。

    影片中的反派並不意味著絕對的壞

    本片大反派禿鷹全程都只是為了做生意養家餬口,在前期可以多次輕鬆殺死蜘蛛俠都沒有出手,在船上他甚至提醒了蜘蛛俠一句,快躲開,你會受傷。

    直到後期覺得自己走投無路時,也還給了蜘蛛俠最後一次不插手的機會,被拒絕後才想要把蜘蛛俠殺死。

    就連他被抓捕後,也為了感謝蜘蛛俠而沒有向其他人洩露他的身份。

    這也是蜘蛛俠系列的一個特點,反派不是一開始就是個壞人,他們幾乎都是從一個正常心態的平民百姓,被殘酷的現實生活無情的壓迫,而導致心理承受不住,最終才成為反派,立體而飽滿,讓人同情

    在歷經考驗和磨難,終於得要鋼鐵俠的認可,可以加入復仇者聯盟時,小蜘蛛卻拒絕了,成長後的他明白,加入聯盟打倒邪惡勢力拯救世界,只是自己美好而遙遠的夢想。

    對於現在的他而言,最該做的就是消滅暴徒和罪犯們,成為紐約市民的friendly neighborhood。

    當然,這部影片也有一個不算缺點的缺點。

    這一次的蜘蛛俠,因為設定在剛覺醒的少年時期,能力和經驗尚淺,在大背景受限的情況下,整個故事的格局也就不夠大,就連最後和終極反派禿鷹的決戰,也只是在鋼鐵俠的一架貨運飛機上進行,就算蜘蛛俠失敗,損失的也只是一架飛機,既不會危害社會安定,也不會造成世界末日。

    相比漫威過往的電影和以往的蜘蛛俠電影,主角都是為了拯救世界而行動,失敗即世界毀滅的後果相比,這次的格局,實在是太小了。

  • 3 # 加油啊我的er

    戰狼2最高時一天記錄就4億多!蜘蛛俠才剛上映7天一週才1.82億!]我今天又去看戰狼2了,蜘蛛俠排片很多,但是我9點去時,一個看蜘蛛俠的都沒有

  • 4 # 番茄電影基地

    9月7日,眾望所歸的《蜘蛛俠:英雄歸來》上映,繼續為熱鬧的9月添一把柴火。在我看來,本作極具誠意,並貢獻了好幾個驚喜。

    本次扮演蜘蛛俠的荷蘭弟出生於1996年,是個活脫脫的95後,真是青春無敵,可愛爆棚,嫩的能掐出水。

    這次的顏值擔當竟然,竟然是梅姨!

    從劇情上講單,這部超級英雄作品挺不“超級英雄”。

    漫威常規的定式,往往是開局人物背景介紹,幹個架結識個隊友,中間小高潮緊接對敵受挫,最後重整隊伍直面強敵,以大規模大殺傷力決戰結束。本片既不大規模,也不宏觀,甚至連英雄救美的調調也草草帶過。

    不拖泥帶水,不苦大仇深,是新一代蜘蛛俠的態度。

    這個活潑可愛有點慫的蜘蛛俠創造了年輕之最,讓故事從大學一下退回高中,每天忙於上課和考試,課餘時間去街頭救人。他享受這個模式,會扶老奶奶過馬路,會和小商販聊天,會錄小影片、推特記錄自己的救人日常,每天的工作重點就是告訴“乾爹”斯塔克,爸爸看我,看我多厲害。

    那股子衝勁兒和機靈勁兒,想要證明自己,不滿足於現在的成績,活脫脫一個青春勵志Sunny少年呀!

    本片兜售更加“不中二”的世界觀

    本集的boss禿鷹在做老實本分的良民時,被政府和鋼鐵俠託尼史塔克聯手搶走了外星廢料回收專案輸掉了整副身家的背景故事。

    禿鷹受此打擊,沒有一蹶不振,聰明的他利用手裡剩餘的外星廢料,做起了非法的軍火買賣,但廢料總有用完的時候,回收專案又被官商勾結壟斷了,他不得不鋌而走險打劫到史塔克的頭上。

    婦聯每次拯救地球,都搞的山崩地裂,毀一堆高樓大廈,躺槍者不計其數。在本片中,重建工作機會又被史塔克承包了。自產自銷,好處全歸一個人,禿鷹對此絕不贊同,但身為一個小人物,他卻毫無辦法。

    這部片子展現了一個好丈夫好父親是如何在社會壓力下走上歧途的。

    所以史塔克在教訓小蜘蛛時會說,不要做我會做的事,也不要做我不會做的事,這中間有一條窄窄的灰色地帶,你在這其中行事就好。

    此外,漫威繼續貫徹了搞笑、動作兩大優點,全片幾乎也毫無尿點,可以從頭哈哈到尾。今年,一個女英雄,一個小英雄,漫威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哦。

    小彩蛋也給足了驚“喜”,可以說是本人見過的最不要臉的彩蛋了。

  • 5 # 毒舌影視

    其實,《 蜘蛛俠:英雄歸來 》是一部標準的“白左”電影!

    如果你對“白左”這個詞有些陌生的話,那就對了,因為這不像“左派”、“右派”、“左翼”、“右翼”這些大家早已熟悉政治詞彙,而是近幾年中國網友發揮高度的總結概括能力自創的詞彙,這個詞甚至還“走出國門”,被老外的俚語線上詞典http://www.urbandictionary.com給收錄了,見下圖

    至於這個詞的含義嘛,美國主流媒體FOCUS新聞臺也專門在節目中給美國觀眾進行了“科普”,大家看下圖就能明白了。

    如果以上對“白左”含義的解釋還讓你感覺費解的話,那麼不妨在微博或者百度上搜索“白左”或者“白左+中東難民”,相關的新聞和評論會讓你更加直觀地瞭解到這個詞的含義,以及這些新聞都在中國網路上掀起過的熱議,這不,毒舌君這兩天在微博上又看到一條(見下圖)

    在這些新聞和評論裡大家可能瞭解的更多是歐洲“白左”的狀況,而《蜘蛛俠:英雄歸來》這部影片,則讓我們可以一窺美國“白左”的狀況。說實話,雖然毒舌君也知道好萊塢向來是左派大本營,但像本片這樣,編劇和導演夾帶各種“白左”私貨,還是讓毒舌君大感意外的!而這些影片中的小細節,你在觀影時也許並未注意到,下面就聽毒舌君細細道來吧!

    在影片開頭,邁克爾·基頓扮演的大反派在跟工友們清理史塔克大廈下面的外星人遺蹟時,看著一幅小孩的“復聯”塗鴉,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Things are never gonna be the same now. I mean, look at this. We got aliens.We got big, green guys tearing down buildings.When I was a kid I used to draw cowboys and Indians.(一切都變了啊,我的意思是,看看這一切吧,我們看到了外星人,我們看到了綠色的大傢伙撕碎了大廈。當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只會畫牛仔和印第安人。)

    請注意,隨後他的胖工友接了一句:

    Actually, it"s Native American.(正確的說法是,美洲原住民。)

    也許大家觀影時根本不會注意這種對白小細節,而且精力馬上就會被隨後出現的“損害控制部”所吸引。但毒舌君看到此處卻心裡一跳,哇,這是標準的美國“白左”價值觀表達啊!

    也許不少人還沒看明白,毒舌君再詳細說明下,關鍵就在“Indian”和“Native American”這兩個同一意思的不同表達上, “Indian”這個詞對於喜歡看美國大片的人來說應該很熟悉了,是“印第安人”的意思,而且大家一定也注意到了 “Indian”這個詞其實跟“India”(印度)這個詞只有一個字母之差,這中間的關係就要說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歷史了,這個典故也許你在上歷史或者看歷史節目的時候瞭解過。那就是當年哥倫布進行環球航行,原本並不是為了發現美洲,而是為了尋找通往中國和印度的航線,結果到了美洲之後他還以為是找到了印度 “India” ,於是就把他碰到的當地人稱為印度人 “Indian”,雖然後來歐洲殖民者也知道這不是印度和印度人,但 “Indian” 這個稱呼卻被沿用了下來,也就成了我們所用的直譯過來的譯名“印第安人”。

    但是,如果較真兒來說的話,這個有意曲解和誤讀的詞語其實有不尊敬的含義在其中的哦,於是近年來,美國“白左”倡導用一個更為“政治正確”的詞來取代“Indian”,這就是“Native American”,漢語可以翻成“美洲原住民”、“土生美洲人”、“北美土著居民”。

    所以,當大反派的話語中帶出 “Indian” 一詞時,他的工友會馬上糾正他“Actually, it"s ative American.”

    也許你會說, “Indian” 這個詞大家都用習慣了啊, 而且大家用這個詞的時候,心中肯定也沒有貶義啊,但是,不行,中國有老話“名不正則言不順”明顯放在當代美國也適用,所以一定要說“ Native American”才行。正如同你在美國不僅不能對一個黑人說“negro”(黑鬼)這種貶義詞,就連“black”(黑人)這個中性詞,也沒有“African American”(非裔美華人)來得更加“政治正確”一樣。

    你以為這句臺詞就是“白左”價值觀在影片中的鮮明體現了嗎?呵呵,後面還有更爆炸的!也是一個小細節。

    當蜘蛛俠所在的高中贏得競賽冠軍之後,老師準備帶著學生們去參觀華盛頓紀念碑,學生中那個叫Michelle的極客妹子說了這麼一句話——

    Oh, yeah, I just umm, I don"t really wanna celebrate something that was built by slaves.(哦,好吧,我只是……我不想參觀任何由奴隸建造的東西。)

    老師本來還想解釋幾句——

    Oh, I"m sure the Washington Monument wasn"t built by...(哦,我敢肯定華盛頓紀念碑不是由奴隸建造的……),但當他看到Michelle已經拿起一本書在讀,對他的解釋不感興趣時,老師只能接著說——Okay. Enjoy your book.(好吧,你就待著好好看書吧。)

    哈哈,美國開國先賢的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啊!

    說回影片,從Michelle的以上言論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她是個標準的“白左”妹子,當然,這個女學霸所說的“由奴隸建造的”,也許並非她真的不知道華盛頓紀念碑不是奴隸建造的, 也許只是用一種泛泛的說法,來表達對開國先賢時期普遍存在的奴隸制的一種厭惡和鄙視,所以對於紀念華盛頓所建造的華盛頓紀念碑也“恨屋及烏”,壓根不想去參觀。

    而且,從片中的另一處小細節來看,毒舌君感覺“白左”的某些價值觀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提倡的。

    這就是當蜘蛛俠所在學下的競賽小隊準備坐校車出發時, 蜘蛛俠氣喘吁吁地跑過來要重新入隊,還是那個極客妹子Michelle在一旁催促說——

    Excuse me, can we go already? "Cause I was hoping to get in some light protesting in front of one of the embassies before dinner, so...(拜託,可以走了嗎?我還想在午飯前在某個大使館門前參加個小抗議活動呢!)

    而老師在旁邊接了一句——Protesting is patriotic. (抗議是愛國的表現。)

    毒舌君最後也想著重強調並希望大家記住這句話——Protesting is patriotic. (抗議是愛國的表現。)

  • 6 # 冰檸萌

    有錢靠裝備,沒錢靠變異

    先來說一下對看完這部英雄歸來的印象

    總的來說 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如果脫下這件戰衣你什麼都不是,那麼你就不配擁有這件戰衣

    還有最精彩的花絮彩蛋

    1、蜘蛛俠最開始給人的印象是個自己動手製作戰服,損壞了還要自己縫補的窮屌絲而就

    連蛛網發射器這些東西也都是蜘蛛俠自己動手製作的,雖然這一部中,有鋼鐵俠這種有

    錢爸爸的裝備進行支援,但是在鋼鐵俠收走制服後,帕克還是用一套趕上去就很廉價的

    自制戰服作戰。這很容易就給人種下了蜘蛛俠 = 窮屌絲的印象。

    2、電影中,帕克的好朋友內德 · 裡德斯成為了帕克的後援,被稱為英雄背後的男人

    不得不說蜘蛛俠的成功離不開這個男人

    3、以及亂入的美國隊長

    學校播放的美國隊長教育片是影片一大笑點,可以想象,一個世界如果出現了像羅傑斯這樣高大上、偉光正、360度無死角的完美人物,自然是要被作為教育典範的。

    像我們世界的名人一樣,每一個動作都是人們視線的焦點。

    by 影片最精彩的地方是蜘蛛俠發現自己的敵人是自己女朋友的父親,以及後面的打鬥

    場面都是非常精彩的

    津津樂道,一部分人在為維護世界和平、一部分人在觀望

  • 7 # 木易電影

    這個有點中二的蜘蛛俠可能是史上最可愛的“超級英雄”!

    是的,由漫威打造的《蜘蛛俠:英雄歸來》和之前兩版“蜘蛛俠”電影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更加歡樂,更加輕鬆,看的時候會感受到一種濃郁的校園青春感。

    當然了,正在上映的新版《蜘蛛俠》還是講述超級英雄的故事,但與漫威宇宙裡其他英雄不一樣的是,這隻“小蜘蛛”有點稚嫩,有點中二,沒有太多深刻的道理,沒有太多宏大的場景,甚至都沒有什麼很能體現英雄的事蹟。

    那麼,這部電影有哪些看點呢?

    (我和你纏纏綿綿翩翩飛)

    《蜘蛛俠:英雄歸來》,是由漫威影業與哥倫比亞影業聯合出品的“超級英雄”電影。

    這是第三版基於“蜘蛛俠”這個動漫IP拍攝的電影,此前推出過託比·馬奎爾主演的《蜘蛛俠》系列和安德魯·加菲爾德主演的《超凡蜘蛛俠》系列。

    本片由湯姆·赫蘭德、邁克爾·基頓、小羅伯特·唐尼以及瑪麗莎·託梅等主演,所聚焦的還是高中時代彼得·帕克的故事。

    但和之前兩個版本的《蜘蛛俠》相比,“荷蘭弟”飾演的彼得·帕克有了更為可愛的一面。

    他年紀輕輕,閱歷不多,野心不小,一心想著向“鋼鐵俠”託尼·斯塔克證明自己很行、很棒。

    卻不料總是將事情搞砸,還差點連累到朋友。

    這個看起來毛毛躁躁、意氣用事的“小蜘蛛”,在不斷搞砸的過程裡,也不斷地製造著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

    而這也正是本片的一大亮點,可愛的“小蜘蛛”不僅能給觀眾帶來輕鬆、愉快的觀影體驗,還能讓人看到一個接地氣的“中二少年”。

    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做得很好,既勾勒出了一個性格鮮明的“蜘蛛俠”角色,還傳遞了關於成長、關於責任的核心。

    從一個稚嫩的中二少年,成長為一個“腳踏實地”的“蜘蛛俠”,是影片表達的一個主題。

    愛情和友情都讓位給成長,讓這部“英雄片”更像一部“青春片”,著實令人感到驚喜。

    影片的特效、動作、節奏,都很有水準,而“荷蘭弟”與“鋼鐵俠”的對戲也很有意思,邁克爾·基頓飾演的“鳥人”也十分亮眼。

    但它的不足也非常明顯,劇作上還是太過套路,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意設計。

    而反派的設定也有點弱,使得後半程的戲碼缺乏足夠的張力。

    不過,這部電影整體還是能讓觀眾收穫不少愉快體驗的,不管你是不是漫威粉,應該都能看得很爽。

    還有,影片的兩個彩蛋都很不錯,尤其是最後一個彩蛋,相當精彩,值得一看。

  • 8 # 阿郎看電影

    在超級英雄電影這一脈,《蜘蛛俠:英雄歸來》的確做到了不同。

    這種不同和《銀河護衛隊》、《蟻人》有著驚人一致的邏輯,為雖然歷時不長,但已然鐵板一塊的超級英雄敘述模式,注入了新鮮。

    《銀河護衛隊》是反英雄主義,是廢柴的勝利。《蟻人》是高大的反面,是屌絲逆襲的榜樣。這次的《蜘蛛俠》是狠抓高中生這個關鍵詞。

    這也是影片獲得巨大回聲的主要原因。太多的觀眾從中看到了有趣,穿上戰衣與脫下戰衣的強烈對比,英雄和小屁孩的無縫轉換,都太容易刺激觀眾的腎上腺。

    當然這種對比,必須感謝之前漫威一些列超級英雄電影的普及甚至是定型作用。只是,強大的商業目的和漫威鐵桶一般的紀律,並未讓《蜘蛛俠:英雄歸來》走得更遠。

    年輕這個概念,只是在漫威固有體系中撒的胡椒粉。起碼在這一部,漫威並沒有打破和建立的意思。

    可惜這一部的蜘蛛俠,已然具備了更好的可能,但也止步於更好。

    很明顯,主創們在《蜘蛛俠:英雄歸來》裡,設定了兩個平行世界,這與諾蘭恪守的“每部電影都應該有一個存在於真實世界之外的,符合自己邏輯的世界”一致。

    它的問題是,兩個世界是不對稱的。

    對於這部電影,高中生彼得·帕克是一個世界,蜘蛛俠是另一個世界。彼得·帕克的世界是成長,有一切少年都會經歷的情竇初開,有來自師長的煩惱,也有保持在損友之間的秘密。

    這是這部電影最有魅力的地方。但彼得·帕克一旦穿上蜘蛛俠戰衣,他就成了漫威電影中無差別的超級英雄,尤其是救下禿鷹一幕。

    羅琳說,《哈利·波特》其實就是英國傳統的校園生活加上來自於托爾金的《魔戒》靈感的劍。但《哈利·波特》是兩者的有效綜合,它建立了獨屬於自己的生態體系和語言系統,而不是像《蜘蛛俠》這樣,只是簡單的疊加。

    穿上蜘蛛俠戰衣,他也是一個年輕的超級英雄。就像他穿上新校服,仍然是一個大孩子一樣。

    戰衣裡的蜘蛛俠沒有成長。這是影片最暴殄天物之處。

    一個大孩子突然有了超能力,就像一個人太年輕就有錢一樣,是非常危險的。對這種能力的使用,很容易走向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這取決於年輕時的環境,也就是老師的輻射能力。

    禿鷹與鋼鐵俠是他的兩個老師,就是他兩個最有可能的走向。

    影片沒有表現年輕的蜘蛛俠對這種權力的好奇、試探、得意忘形甚至是濫用,這不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這種動盪和搖擺,在高中生彼得·帕克那裡,就是成長。

    少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危險也是最有趣的時間。蜘蛛俠的少年,被硬生生截斷,直接長大成人為蜘蛛俠。

    所以彼得·帕克有趣,而蜘蛛俠無趣。

    兩個世界各自執行的結果就是,這版《蜘蛛俠》幼稚與有趣並存,都未能盡興。

  • 9 # 這電影有毒

    先上圖,因為看過,所以更有發言權。

    《蜘蛛俠:英雄歸來》無疑是成功的,就目前而言,這部片在豆瓣評分7.6,口碑中等,在中國上映八天已取得了超六億人民幣的票房,這樣一部超級大片,在中國這樣一個大票倉才這點票房,可以說算不上多亮眼的成績,比《極限特工3》的票房這種爛片要差遠了。要知道,在我們中國,連《煎餅俠》《大鬧天竺》那樣的大爛片都能輕輕鬆鬆破十億。

    而這部片在IMBD評分7.9,口碑中上,北美票房超過3.2億美元,全球範圍已經取得了超過8.2億美元的總票房。所以總體上可以說,《蜘蛛俠:英雄歸來》取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雙豐收。

    根據口碑和票房成績,我們可以看到《蜘蛛俠:英雄歸來》在中國遠不如在北美和其他國家地區受歡迎。去影院的人很多甚至都不是奔著蜘蛛俠,而是奔著鋼鐵俠去看的。這部片弊端很多,首先就是劇情太過簡單薄弱,看過的都不會否認吧。其次就是反派禿鷹戰鬥力太過弱雞,禿鷹就是個裝上翅膀的普通人,估計比獵鷹都強不到哪去,蜘蛛俠正常發揮三五下就可以搞定了。而在電影裡禿鷹是因為翅膀爆炸受傷而束手被擒,而不是在蜘蛛俠打敗的。但在這部片中蜘蛛俠更加弱雞,被禿鷹手下虐過,被搶提款機的匪徒打中過,擦,啥玩意這是?這是我們熟知的有超強預感力的蜘蛛俠嗎?有這麼容易被打中嗎?要清楚,在《美隊3》中,蜘蛛俠可是打敗過冬兵,虐過獵鷹和搶得了美隊盾牌的人。

    第三就是,女主竟然是個黑人,what ?!是個黑人咱也就忍了,對,不能種族歧視,要政治正確嘛,但導演你就不能挑個漂亮點的嗎?要顏值沒顏值,要演技沒演技,平庸得像路人的女主都沒有那個叫MJ的女配更加討喜。

    老版的蜘蛛俠女主是個豐滿性感又有氣質的鄧斯特,令人懷念。

    加菲版蜘蛛俠的女主是好萊塢顏值代表之一的青春無敵美少女的石頭姐,也無比驚豔。相較之下,新版的女主真是天差地別,慘不忍睹啊。

    第四,特效乏味,缺乏高潮震撼的大場面。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就算了,連咱們華人最喜歡的燦爛炫目的特效也運用得比較平淡,完全沒有超級大片的那種氣勢。輪船被切割那一段,我初以為只是這場視聽盛宴的中場點心,哪知居然是主菜,怪不得放在海報上。飛機上打鬥的結尾高潮,其實都沒有復聯1鋼鐵俠和雷神初次見面的打鬥來得精彩。

    光是這四大缺點,對於其他電影都無疑是致命的。但新版蜘蛛俠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是有原因的。一無是處的電影是無法在世界範圍獲得如此高的票房的。所謂瑕不掩瑜,這版蜘蛛俠精彩看點還是很多的。我談談個人比較喜歡的地方。

    第一,更加與眾不同的蜘蛛俠。和前面兩版蜘蛛俠少年老成深沉憂鬱苦大仇深的形象相比,這版的蜘蛛俠更加朝氣活潑,他逗比又可愛,熱血卻常犯中二,他話癆可與嘴炮的賤賤死侍一較高下,他明明只是個孩子卻一心想向鋼鐵俠粑粑證明自己可以獨擋一面。和票房大賣的電影《死侍》一樣,這部蜘蛛俠明顯是人物大於劇情,成功的人物塑造,無疑是這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第二,鋼鐵俠的加盟。唐泥·屎大顆,身為拯救漫威影業的鋼鐵俠,是漫威最大牌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他的一舉一動令萬眾矚目,他的每一次出場都讓大家激動人心,超人氣的鋼鐵俠的加盟為電影帶來更多的關注度和話題性。這次鋼鐵俠扮演了幾乎是蜘蛛俠父親一樣的角色,引導他教育他,關鍵時刻拯救他,告訴他:如果你沒有了蜘蛛戰衣就一無是處,那你就更不應該擁有它。

    第三,性感的梅姨。《美隊3》中梅姨初次登場已經讓人眼前一亮,而這次有更多出場的時間。前兩版的梅姨年紀太大,不像梅姨,反而可以算梅奶奶了。而這版的梅姨才是正常的梅姨的出場方式。

    第四,好基友亞裔胖小夥。蠢萌蠢萌的胖小夥幾乎承包了大部分笑點,他總是好奇地叨叨地問:“蜘蛛咬你的時候會痛嗎?” “你會產卵嗎?” “你能召喚一大群蜘蛛嗎?” “你能射多遠?”在影院裡堪稱段子版的效果。還有就是一臉自我陶醉地說:“I"m the man in the chair.”笑噴。

    第五,美隊的自我調侃。美隊在電影裡出現了三次,一次是在體育課的宣傳片裡,一次是思想品德課的宣傳片裡,還有就是末尾的彩蛋。

    美隊的自我調侃很有趣。

    第六,當然還有所有漫威電影都不可或缺的斯坦·李老爺子,他說了句:“Hey,how is your mother.”

    總的來說,作為一部青春校園喜劇來說,《蜘蛛俠:英雄歸來》是很值得一看的。

  • 10 # 喵喵喵77

    這更像是一場青少年的鬧劇

    《蜘蛛俠:英雄歸來》,一如既往的好萊塢大製作,保證了劇情不會崩塌。我 沒有特別 英雄歸來是什麼意思,如果非要我解釋,我覺得英雄歸來可能說的是即使沒有高科技的裝備,蜘蛛俠依舊能憑藉自己的力量拯救他人。我覺得這部電影更像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少年英雄的鬧劇,有心酸有成長。

    作為一個只有15歲的漫威英雄,蜘蛛俠這個平民英雄的世界,他對這個世界有很強的好奇心以及自信心,他覺得可以憑藉自己的超能力去拯救世界,可是現實是他做的幫迷路的老奶奶回家、抓偷車賊······這些警察來做或者大眾都能做的事,是蜘蛛俠在做;就連這部電影中他的對手禿鷹,也沒有做什麼針對普通人做的壞事,禿鷹也只是一個透過打劫富人階層來讓自己發家致富的負面角色。拯救世界似乎與蜘蛛俠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這或許跟他的年齡有關係,或許英雄的世界也是有階層的。他是心酸的,他想象中的英雄的世界不是這樣的,所以他渴望憑藉一天一天“實習”加入拯救世界的復仇者聯盟。最後他憑藉挽救了斯塔克公司的危機,而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兒,但是他又放棄了,但是我沒有看懂迫使他放棄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說是青少年的鬧劇?蜘蛛俠的每一次拯救,都伴隨著不小的破壞。在他心儀的女孩舉行party當晚,追逐禿鷹的部下,他抄近路對於普通居民的家庭造成了不少的破壞;返校舞會,徵用閃電爸爸的車,四個圈損壞非常嚴重;誤抓一個偷車賊影響居民正常的生活;抓盜取ATM錢的禿鷹的部下,致使對面漢堡店的損壞;無意中獲取禿鷹的能量塊(我也忘了是啥,姑且讓我這樣稱吧)讓同學陷入困境;在與禿鷹的PK中,讓整船的人陷入困境······,在拯救的過程中,似乎傷害輸出更大;如果這是有意為之,我很佩服編劇,塑造出來的蜘蛛俠形象符合15歲的青少年,在勇敢的探索世界的時候,不斷碰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很期待,下一部蜘蛛俠會成長為什麼樣?如果有空,這部電影還是可以去影院看一看的,大製作、大場面還是很震撼的。

  • 11 # 影評寶寶

    蜘蛛俠:英雄歸來:小屁孩的體悟,英雄的誕生!

    《蜘蛛俠:英雄歸來》可說是一部「屁孩成長記」的故事,情節流暢,笑料恰到好處,打鬥透過剪輯和鏡頭運用將蜘蛛人的能力特色發揮到最大,精彩程度亦相當不俗,加上湯姆霍蘭德將角色特質掌握到位,原本擔心過於搶戲的鋼鐵人也戲份適中。整體而言,本片確是部富娛樂性的電影。上篇影評說《木乃伊3》和《變形金剛5》碰到特效技術不如好萊塢的印度片《巴霍巴利王》,只有到一旁玩沙的份;然而,碰到了技術同級的《蜘蛛俠:英雄歸來》後,更是確定要繼續玩沙了!

    嚴格來說,《蜘蛛俠:英雄歸來》算是近年來漫威作品裡格局相對較小的電影,片中沒有浩大的世界觀,即使有牽涉到復仇者聯盟的背景,充其量也是提供本片故事劇情發展的脈絡基礎而已。一來,本片反派非來自外星的威脅或想統治世界的狂人之類;二來,整體劇情聚焦於彼得帕克的生活體驗和心境轉變,從校園生活、家庭互動、與心儀物件的接觸、到一心為獲得東尼史塔克的肯定而不可得的挫折,故事完全是以彼得帕克為中心而推動,所以顯得相對「微觀」。

    然而,以上的情節編排卻有以下幾個好處:其一,觀眾不用再被強迫「複習」已經熟到倒背如流的劇情(如Uncle Ben不用一死再死、讓彼得獲到超能力的「改造蜘蛛之吻」等);其二,聚焦於彼得帕克的成長與轉變除了更可讓主題明確之外,也提供了不同於陶比版與高菲版的蜘蛛人形象。過去二個版本的彼得有某種程度的成熟感(甚至某些地方帶點小世故),但本集的彼得就是個標準的高中生,青春時期如戀愛、人生方向的追尋、急欲獲得成人肯定的渴求等問題應有盡有。如果說將這角色褪去「蜘蛛人」的身分,他和我們曾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問題都一樣。這樣不但有了「心理上的接近性」,且相關篇幅的描寫既輕鬆又熟悉,也讓將觀眾涉入劇情的效果發揮得更好,不同於前兩版的刻劃更產生了驚喜的樂趣!

    當然,作為一部「動作片」,《蜘蛛俠:英雄歸來》相關場面雖然格局較小,但依然處理的有聲有色,有其不可否認的精彩度。在過去幾篇有關超級英雄片的影評心得中,我曾不止一次提到「泛漫威」電影(指包括版權在其他電影公司的漫威作品),除了《海扁王》、《無敵浩克》、《美國隊長2-3》和《X戰警:天啟》和陶比版的《蜘蛛人》外,其他電影動作場面的熱血度有點「溫和」,我曾思索過其原因,除了個人吃重鹹胃口的影響之外,多數漫威電影著重「打鬧幽默」風格也是關鍵。這種風格並沒有不好,但過度的操作反而稀釋了場面的剌激性,進而降低了爽度,殊為可惜!

    持平而論,《蜘蛛俠:英雄歸來》的熱血度尚比不上前段提到的幾部令我熱血噴張的漫威作品,但很棒的是,本片卻沒有「打鬧幽默」吃掉熱血度的問題,因為本片將蜘蛛人的能力特色發揮得極佳,雖非力量型的英雄,但反應敏捷是最大特色。所以,在畫面上,看著蜘蛛人面對敵手時翻閃騰挪、靈活巧動,不但難以捉摸又如影隨形,配合本片最大驚喜的蜘蛛裝功能,蜘蛛絲也因此有多功能的使用,可攻可守,依勢變化,形成勢無定形又行雲流水的攻防動作,讓我有種說不出的華麗感。

    即便是因為偶爾輕忽而吃鱉,也沒有降低了入戲感,因為這集的反派群(包括手下的雜魚)並不是三、兩下就可以解決的貨色,靠著外星科技的武器可和蜘蛛人暫時一斗,如此也增加了對抗感,否則光看主角耍威能定比不上勢鈞力敵來得剌激。而且,打鬥中會吃鱉不也正切合本片欲刻劃的「屁孩」特質(代表仍不夠成熟冷靜)?連動作場面都可以考慮到角色塑造和劇情主題的連結,編導的巧思值得按贊!

    重要的是,雖說本集的彼得帕克是個「屁孩」,但並非指他幼稚又無理取鬧,而是他仍有年輕人急性子、沒搞清楚狀況又急欲表現自已以獲得肯定的特色。每個人都年輕過或正處於這階段,所以這心態是可以理解。身為一位青少年被明指暗示不成熟,誰聽了會甘願?在《蜘蛛俠:英雄歸來》中,看到彼得急切等待東尼史塔克的「重用」而不可得的焦燥,這種意涵很明顯。也因此,若陶比版的蜘蛛人名言是「能力愈強,責任愈大」,那《蜘蛛俠:英雄歸來》的名言定是「如果你沒了它就一無所有,那你真的不能擁有它」了。

    因為這除了指出彼得只想依賴外力來追求成功之外,進一步而言,更代表他的急躁心態讓自已迷失了。因為,他想成為復仇者的一員本是發自內心的善良初衷,所以若能因此獲得肯定(不管是誰),不但表示對世界和平有所貢獻,且更有彰顯自我存在價值的意義。不過,獲得肯定應是附加價值,而非終極目的,但他的急躁卻讓這兩者的界限開始模糊,而且還會壞事。所以,「如果你沒了它就一無所有,那你真的不能擁有它」不單只是指出彼得的依賴性,更深的寓意更是「難道沒有這件蜘蛛裝,你就無法成為英雄(成就有意義的事)嗎?」。換個角度來說,難道成為復仇者才是英雄,守護社群周全就不是英雄?

    所以,當屁孩領悟這道理時,就是真正超級英雄誔生時,也才具有穿上蜘蛛裝的資格,這種考驗和索爾的電神之槌的試煉有異曲同功之妙,相當棒的設定。然而,我還是必須說《蜘蛛俠:英雄歸來》仍有改善空間,除了前述的熱血剌度可再強化之外,我認為本片的反派非大奸大惡之徒,他也是資本主義下受剝削的受害者,才誤入邪途。都找來了米高基頓這種具影帝級的演員,這個部分的情節卻沒有深入強化很可惜,否則本片的情節張力肯定更高,如此讓彼得帕克體會現實而頓悟成長的過逞豈不更精彩?不過,這是我個人較龜毛的部分,《蜘蛛俠:英雄歸來》基本的娛樂性已是沒讓人失望了。

    總而言之,重啟的《蜘蛛俠:英雄歸來 》不但該有的娛樂元素玩得很到位,且將青少年成長的議題溶入了本片的科幻英雄情節,也有相當程度的意涵。本片雖不在今年暑假中四部「期待到不看不行」的電影之中,但表現十分亮眼,更勝過《奇情探戈》和《外星機器人的第5次相聚》許多,確是部好看的漫威作品無誤!

  • 12 # 蠟筆君動漫

    我來回答下我的觀點

    《蜘蛛俠:英雄歸來》(Spider-Man:Homecoming)是2017年漫威影業與哥倫比亞影業聯合出品,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發行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由喬恩·沃茨執導,湯姆·赫蘭德、邁克爾·基頓、小羅伯特·唐尼、瑪麗莎·託梅、雅各·巴塔倫、喬恩·費儒、勞拉·海瑞爾、贊達亞·科爾曼等主演。 該片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六部電影。講述了彼得·帕克在超級英雄身份與高中生活之間面臨的抉擇。該片於2017年7月7日在北美公映,9月8日在中國大陸公映。

    作為漫威名頭最為響亮的超級英雄,蜘蛛俠以青春活潑,個性十足受到觀眾的追捧,也因此受到好萊塢電影巨頭索尼的青睞,在從漫威手中購買版權之後,索尼一鼓作氣製作五部《蜘蛛俠》電影,在全球接連大賣,使得蜘蛛俠成為漫威吸金能力最強的超級英雄。在沉寂三年之後,蜘蛛俠脫胎換骨,英雄歸來,勢必要在全球掀起一場吸金風暴。

    一部好的影片,除了要有好的主角和精彩的劇情之外,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就是一個好的配角 ,配角往往在一部劇中,擔任比主角還要重要的責任,比如用來烘托氣氛,用來反映主角,用來配合劇情等等,蜘蛛俠英雄歸來這部戲的成功之處,除了主角們的精彩表演之外,必不可少的也有配角的功勞,就是那個呆呆萌萌的胖子。

    他在劇中可以說是擔任了很多笑點,很多笑點都是由他散發出來,比如在他知道蜘蛛俠的身份之後,反覆追問,有是興奮,有是慌亂,有是高興,有是焦慮等等,這些都是有笑點包含在其中,他也是把這些笑點都有表現出來,確實是個不簡單的角色。

    而且他還是劇中不可忽視的一位天才,在劇中還擔任駭客的角色,內德動手能力非常強,竟然能夠拼出那麼複雜的模型。更關鍵的是,內德的電腦技術非常棒。他不僅卸下了蜘蛛俠戰衣裡的監控裝置,還修改了戰衣的設定。他的電腦技術在關鍵的時刻還幫住了蜘蛛俠。

    不管怎樣,《蜘蛛俠:英雄歸來》都是一部極為成功的商業電影,當超級英雄遇上青春期,它大概是最正確的開啟方式。

  • 13 # 小華開心樂

    想必大家都對蜘蛛俠已經非常熟悉了。託比·馬奎爾的蜘蛛俠三部曲,讓觀眾深深記住了這個系列的經典;而加菲版本的蜘蛛俠又讓觀眾牢記他帥氣的面容。

    所以當新一部蜘蛛俠出場的時候,該如何評價電影《蜘蛛俠:英雄歸來》?

    眾所周知,這是小蜘蛛迴歸漫威宇宙後的第一部個人電影,是由漫威影業和索尼哥倫比亞聯合制作的。電影可謂驚喜不斷,不僅找到了鋼鐵俠這樣的爸爸來助陣,同時也幾乎完美的還原了真正的蜘蛛俠形象。

    我們知道,在這部電影之前,還有兩個版本的蜘蛛俠——託比 · 馬奎爾版的蜘蛛俠和安德魯 · 加菲爾德版的蜘蛛俠。兩位蜘蛛俠各有各的優點,當然也都各有各的缺點。

    當然,我不是否定二位的演技,但他們所塑造的形象是蜘蛛俠剛出道那會,與漫畫中的形象相差甚遠。要知道,蜘蛛俠最早誕生時,他還只是個高中生。

    所以我們也看到了這次湯姆 · 赫蘭德版本的蜘蛛俠,更加貼近漫畫形象。據說他本人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了最年輕的超級英雄演員。

    或許這一部沒有第一代那樣經典,但是它卻足夠精彩,它不僅滿足了漫迷的慾望,更是讓那些一代的電影粉也表示不錯。當然了,如果你就是堅持第一代是最棒的我沒話說。畢竟第一代在當時的技術下拍出了那種效果確實很不錯,但我不覺得他符合我心中的蜘蛛俠形象,所以我把第一代電影視作並不算完美的優秀作品。

  • 14 # 路遠流深

    看過託比.馬奎爾版的三部蜘蛛俠,再來看新版的和漫威聯動的蜘蛛俠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舊版的蜘蛛俠向較於新版更像是蜘蛛俠的個人英雄成長曆史,多的是在成為一名英雄後對於家人,愛人,朋友的關係變化的反思,是成年人的煩惱與成長。而新版或許由於演員年齡的限制變得更加的年輕化,更像是一部校園喜劇。加之與漫威聯動的關係使得對於蜘蛛俠個人心理描繪層面不夠,我個人並不喜歡這部影片。

  • 15 # 一貓一浮生

    今天剛剛看完。網評似乎不高,但我覺得挺不錯。這是蜘蛛俠迴歸後第二部,按照漫威的一貫作風,這部裡,小蜘蛛得到成長。劇情方面,開始的確挺無聊,有笑點,但是很平淡,後來反派跳出來後,開始有點意思了。彼得被打的很慘,在哈皮飛機上那段,相當不錯。特效是真不錯,這次全是元素怪,無人機群,打鬥相當癮。嗯,總之我覺得挺好看的,期待第三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融資租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