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rgyhv
-
2 # autocarweekly
先表達一下態度:自吸為王!自吸不死!
再來回答問題:不說完全淘汰,肯定會萎縮成細分領域。總而言之,大勢已去。
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不用扯到什麼大氣汙染啊,什麼節能減排啊這些很宏觀很大很空的東西,舉幾個例子你就懂了。
首先,豐田86/斯巴魯BRZ ,採用NA(自然吸氣)2.0發動機,因為FCA排放政策退市。;具有自吸傳統的本田的新車,十代CIVIC與十代Accord相繼取消自然吸氣引擎,搭載渦輪增壓技術。英菲尼迪(日產),上一代搭載VQ37的G50s已經是14款了,新款Q60,搭載了2.0T的賓士發動機,讓人不得不懷疑,以後T這個字母,是否要成為英菲尼迪車前翼子板的常客了。
寶馬M2,M3,M4家族都使用了4.0T雙渦輪引擎來做到以更少的排量獲得更大的馬力。實際上不止寶馬,賓士的效能車也即將拋棄自吸:C63這款以自然吸氣的6.3L排量命名的效能車,開始搭載4.0T的V8引擎;曾經6.2L排量,處於AMG家族頂端的SLS AMG的接班人AMG GT,搭載的也是4.0T的發動機。BBA中的奧迪更不用說了,早就為自家的LOGO換上了TFSI的字眼,就是表明了一顆渦輪增壓的心。
再說說福特,雖然也還有自吸引擎在賣,但都是搭配的低配或者比較坑爹的價位,正常的車型,都被ecoboost的渦輪增壓引擎綁定了。
-
3 # 瞎搞學教授
不會
又不是隻有乘用車用發動機,還有講究可靠性的軍車、工程車等等特種車輛呢
在這個領域,至少目前來看,小渦輪啊電動啊完全沒有插手的餘地
-
4 # 汽車很聽話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自然吸氣不會完全被渦輪增壓取代。雖然現在是渦輪增壓更顯強勢,消費者在選擇上也會更多地傾向於裝配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帶“T”車型,但我認為雖然無渦輪增壓是趨勢,但自然吸氣也不會被完全淘汰。
首先,對於一般家用車或者說中低檔車來說,自然吸氣的發動機的運轉平穩性,怠速的平順性都都要優於渦輪增壓車型,這也是自然吸氣未來不會被完全淘汰的原因。另外在操控上,自然吸氣方式的發動機動力輸出更容易控制,加速順暢,加速度也很均勻,細微油門控制點很好找;而渦輪增壓式的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沒有自然吸氣式的好控制,也就是說自然吸氣發動機更加好控制一些。
再加上在價格方面,在我們平常購車的時候就會發現,渦輪增壓發動機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價格上要高一些,但對於在動力上沒有過多追求的消費者來說,更加平穩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會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愛。而且,渦輪增壓機在輸出線性、耐用性、可靠性和保養方面還是比不上自然吸氣引擎,我想自然吸氣肯定不會被完全淘汰。
總的來看,渦輪增壓是雖然具有小排量實現大馬力、爆發力強、在國內有更低的排量稅,這些都是自然吸氣引擎所沒有的優勢,但任然不會完全取代自然吸氣發動機。
-
5 # 縱橫雜談視角
技術從來都是夠用簡單最好,你看工業用的內燃機,除非必要,不然不會上渦輪。除非渦輪穩定到和自吸差不多,不然不可能
-
6 # 車域無疆
在未來,渦輪增壓發動機會被驅逐殆盡嗎?疆哥的答案是,會的。但那時候自吸發動機也沒什麼生命力了,因為未來必定是電動化的。
所謂40%的效率,在動輒效率高達95%左右的馬達面前都是浮雲;就算電來自燃煤,集中發電的熱效率也遠高於移動內燃機。
所以豐田其實很清楚,自家的混動再牛,也是純電動時代到來前的過渡產品,最多也不過牛氣10年左右,屆時拼的還是動力以外的實力。我們的自主品牌在這點上深謀遠慮,發展內燃機的同時,都不忘在新能源上佈局,就是為了抓住機會彎道超車。
-
7 # 深藍月華
這個問題很好!現在只能說自然吸氣發動機不會被完全淘汰,除非全球石油危機,已經沒有燃油給你玩了,不得不退出市場。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自然吸氣發動機會只能把它的市場份額逐步的讓給新能源汽車,純電、氫燃料汽車都會逐步進入市場替代自然吸氣汽車,市場份額被新能源汽車吞併和侵佔。
相對自然吸氣發動機,渦輪增壓在動力輸出的爆發力、功率上都還有佔有一定優勢,有潛力可挖掘。預計以後會和電動車各佔一部分市場,渦輪增壓主小排量、高效能汽車。據我們和美國研究院的一些交流他們正在研發電子渦輪和廢氣渦輪同時工作的新型汽油發動機,在1.5排量時,扭矩達到了350N.m,達到了柴油機的水平,而且突破了柴油機的最高轉速限制,最高轉速可達6600,是汽油機的水平。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自然吸氣的退出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結果,但是並不是說它就是劣質或者不好的,過幾十年後,我覺得它就像我們平時所說的“物質文化遺產”一樣,會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和回憶,也會是很酷的東西!
回覆列表
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是遲早要淘汰掉的。為了一點購置稅我是絕對不會買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這個發動機在中國一點用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