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迷觀天下

    約在公元六世紀初,突厥族遊牧於中國西北阿爾泰山南一帶,阿爾泰山形似兜籤,北方俗稱兜鑑為“TURK”,古代漢語譯為突厥,近代又轉譯為土耳其。他們在當地逐水草而居,逐漸吸收了當地文化和風俗習慣及使用鐵器生產等。約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突厥族趕走了中國北方的柔然等一些少數民族,勢力日漸強大。約在隋朝時期,突厥分化為東西兩部。唐朝時期,唐曾征服突厥汗國。此後,北部又興起了回紇,遷入突厥故地。突厥族的一支,為避免與回紇人的衝突,從蒙古高原移向中亞細亞地區,開始接受伊斯蘭文化,以後又分兩批進入小亞細亞。 第一支突厥族人西遷,約在十世紀。突厥族中的一支奧格斯族由錫爾河南下進入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在巴格達建立了塞爾柱土耳其素丹國。十一世紀西進佔領基督教聖地耶路撤冷,並於1071年大敗東羅馬帝國的軍隊,進入小亞細亞半島,在科尼亞建立了魯姆·塞爾柱素丹國。

    突厥族人部分西遷後,遺留下的一支後來在中亞細亞建立了伽色尼、古爾、花剌子模等國,其中以花剌子模最為強大。蒙古帝國西征時,花剌子模被蒙古所滅。這支突厥族人在其領袖埃爾託格魯爾的率領下,又經呼羅珊進入小亞細亞。這時小亞細亞正是魯姆·塞爾柱王朝強大的時候,埃爾託格魯爾作了魯姆·塞爾柱王朝的陪臣,賜封在距東羅馬帝國很近的一塊叫做瑟於特的地方。1243年蒙古帝國打敗了魯姆·塞爾柱素丹國。魯姆·塞爾柱素丹國隨即分裂成若干個小公國,埃爾託格魯爾的兒子奧斯曼做了一個小公國的領袖,於1299年建立了奧斯曼帝國,建都在瑟於特(今布魯薩之東偏南)。

    奧斯曼建立帝國後,整軍經武,對外發動一系列戰爭。先佔領了小亞細亞名城布魯薩,並遷都於此,接著逐步蠶食東羅馬帝國在小亞細亞的領土,迫使東羅馬帝國龜縮於君士坦丁堡及附近一偶。然後對內經營,建立帝國體制,在原來遊牧經濟文化基礎上廣泛吸收伊斯蘭文化,興建高等學府、仿照東羅馬貨幣制度,制定了自己的貨幣“阿庫切”等。又把小亞細亞被征服地區的希臘人、亞美尼亞人,以及其他各民族的技術人才和商人編成一支類似伊斯蘭教僧侶團的組織,使他們參加經營管理帝國,加速了帝國封建化的過程。 奧斯曼帝國在政治上實行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為素丹(亦譯為蘇丹)—哈里發。素丹是帝國世俗方面的元首,擁有絕對君權。哈里發是伊斯蘭教的教長(這一制度完備於第九代素丹)。歷代素丹加冕典禮都以奧斯曼使用過的寶劍作為授受信物,代表絕對君權。奧斯曼帝國實行軍事采邑制,這種制度是“帝國以服軍役為條件,把土地分封給封建貴族,封建貴族世襲封地向農民和牧民徵稅”。這種軍事采邑制又稱梯瑪爾制或軍事封疆制。素丹皇室除留下部分領土由皇室直接向農民徵稅外,其餘全部作為軍事領地,按照等級分封給有功的軍人,最大的封主叫做哈斯。 這種制度的特點是所有封建主都從素丹那裡直接受封,彼此只有軍事上的隸屬關係。這種制度對奧斯曼帝國初期軍事力量的加強、土地關係固定化、加速封建化程序都起了一定作用。

    軍隊,是奧斯曼帝國向外擴張的支柱,它從建國起即開始注意軍事制度。經過幾代素丹逐漸完善起來。主要有四個兵種:(1)正規軍—騎兵軍團;(2)常備軍,著名的新兵軍團即屬此類,(3)甲必 丹巴夏(大提督)統帥下的海軍;(4)非正規軍,其中包括阿金日(非正規輕騎兵)、 阿札布(非正規步兵)、庫爾德兵和其他小部隊等。新兵軍團是奧斯曼帝國前期最有戰鬥力的兵種,又稱徵召軍團,土耳其語稱“耶尼·切裡”,其士兵都是被征服的巴爾幹各民族中基督教徒的子弟,他們在8一20歲 之間被強制徵召,由土耳其王公貴族進行嚴格的土耳其傳統教育,使之成為忠誠的伊斯蘭信徒。新兵在政治上是素舟的奴隸,不準結婚,終生為帝國打仗,但待遇優厚,訓練有素,立大功可晉升,因之作戰勇猛。這種徵召制稱之為“迪烏希爾美製”。1362年奧斯曼 土耳其攻下了阿德里亞堡,佔領色雷斯爾部,切斷了君士坦丁堡與歐洲各地陸地聯 系。早在1354年奧斯曼帝國渡過了馬爾馬拉海,急襲色雷斯地區。1362年攻佔了重要的城市阿德里亞堡(現稱埃迪爾內)。當時,阿德里亞堡不僅是西通馬其頓、北達保加利亞的軍事要地,而且是東南歐貿易的交 通要道。東羅馬帝國失掉了它,就只剩下孤立在黑海岸邊的君士坦丁堡和一些小島。 1369年奧斯曼帝國第三代素丹穆拉特一世遷都於阿德里亞堡。

    自穆拉特一世遷都於阿德里亞堡後,採取了東邊和好、鞏固小亞細亞統治、向西進攻的戰略。他利用了當時巴爾幹半島上希臘人、塞爾維亞人和保加利亞人之間的矛盾和不斷戰爭。這時歐洲封建主根據羅馬教皇的倡議由塞爾維亞、匈牙利、瓦拉兒亞(現羅馬尼亞)等巴爾幹帝國組成聯軍對抗奧斯曼帝國的進攻。穆拉特一世於1363年在馬裡查戰役擊敗聯軍,1389年又在科索沃戰役中把聯軍打敗,佔領了巴爾幹半島,進抵多瑙河畔,為奧斯曼帝國進一步擴張打下基礎。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進一步為攻陷君士坦丁堡戰役作了準備。穆拉特一世在科索沃戰役後被刺,其子巴雅濟特一世即位為第四代素丹。他勇敢、善戰、暴躁,被稱為“閃電”,即位後即向東南歐基督教諸國發動進一步進攻。1396年在尼科堡(又譯尼科玻利斯)戰役中打敗了匈牙利國王統帥的聯軍(包括普魯士王國、盧森堡公國組成的聯軍,又稱尼科玻利斯十字軍)。這一仗雖然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有所損失,但在整個伊斯蘭世界提高了威望,成為地跨歐亞的強國。

    尼科堡戰役後,巴亞濟特一世遇到帖木耳從東方的進攻,小亞細亞東部土耳其諸小國紛紛倒向帖木耳,巴亞濟特在迎戰中被俘死去。奧斯曼帝國進入空位的混亂時期,這就給東羅馬帝國以殘存的機會。奧斯曼帝國經過十二年內部混亂之後,穆罕默德一世登上了第五代素丹的寶座。到第六代素丹穆拉特二世又走上了開拓領土的道路。佔領君士坦丁堡是奧斯曼帝國幾代素丹矚目的目標,進攻的條件日趨成熟。 君士坦丁堡雖然地勢上是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但政治上已十分衰落,成為只能勉強維持十八萬人口的商業城市。重要的商業活動區金角灣又被威尼斯、熱那亞等商人控制。為了抵抗奧斯曼帝國軍隊的進攻,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康士坦丁努斯十一世,湊集了八千軍隊。這時君士坦丁堡內部矛盾重重,居民迫於重稅,不願抵抗敵軍的進攻。

    奧斯曼帝國第七代素丹穆罕歇德二世於1453年集中十五萬以上的兵力,三百餘艘戰船。陸軍主力集中於君士坦丁堡的西側,海軍集中於君士坦丁堡的東面和南面的海上,海陸兩面夾擊。4月6日下令猛攻,炮擊達六、七個星期未能攻進。後來,接受一個義大利人的建議,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到金角灣之間4.8公里的土地上(最近的距離)用木板鋪成一條路,塗上油脂,把艦隊從木板上拉過,運進金角灣。而原來控制金角灣的威尼斯、熱那亞商人等在圍城前已經和土耳其人進行保留商業特權的談判,這些商人明助東羅馬帝國,暗助土耳其人,讓艦隊用滑板滑過進入君士坦丁堡的金角灣,使君士坦丁堡受到四面包圍。5月29日發動總攻擊,奧斯曼帝國軍隊蜂湧進入君士坦丁堡。康斯坦丁努斯十一世於聖羅曼諾夫門附近被殺,無數居民遭到戰爭的殘害,大量珍貴文物毀於戰火。1461年,拜占庭的殘餘領土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存在千年的東羅馬帝國滅亡。

    奧斯曼帝國滅掉東羅馬帝國後,成為跨有歐亞兩洲大片領土的強大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為伊斯坦布林,定為國都,並宣佈使用東羅馬帝國的威儀。此後素丹穆罕默德二世乘戰勝餘威佔領了小亞細亞北部沿黑海地帶,接著1459年奪取了克里米亞通商口岸,獲得黑海的制海權,迫使威尼斯屈服,獲得賠款,他本人被稱為“征服之王”。 其後,奧斯曼帝國轉向亞洲、非洲擴張。1513年打敗波斯。1516年攻入埃及,將埃及併入版圖。同時獲得對伊斯蘭教聖地—麥地那、麥加的保護權。成為全世界伊斯蘭教的盟主。 十六世紀奧斯曼帝國第十代素丹蘇里曼一世大帝在位時,繼八代素丹巴葉濟德,九代素丹賽裡木一世之後,帝國到了極盛時期,形成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強大帝國。黑海、紅海和大半個地中海成為其內海。帝國的版圖在歐洲西起匈牙利,北逾喀爾巴籲山脈,向東經烏克蘭草原到克里米亞汗國;在亞洲,包括由高加索山脈經波斯西部,兩河流域,阿拉伯半島西部和紅海沿岸地帶,南抵葉門;在非洲,包括由埃及向西,經的黎波里,突尼西亞直至摩洛哥邊境。其中包括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等為藩屬國。

  • 2 # 喜慶有你

    13世紀時,奧斯曼帝國崛起於安納托利亞中部,原來是土庫曼人部族,臣屬於羅姆蘇丹國。在和拜佔廷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1242年,羅姆蘇丹國在蒙古人的打擊下瓦解。於是這支突厥人獲得了充分發展的機會,從此開始發展壯大。部落酋長埃爾託格魯爾死後,他的兒子奧斯曼(1282—1326年)繼位。1300年,奧斯曼開始自稱蘇丹,宣佈他的部落為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即愛米爾國。1301年,奧斯曼侵佔了富庶的卑斯尼亞平原。當時奧斯曼的主要敵人是拜佔廷帝國。拜佔廷帝國在小亞的土地是他擴張的主要物件。1326年,奧斯曼奪取拜佔廷在小亞的重鎮布魯薩,控制了馬爾馬拉海峽,並把首都遷到布魯薩,這一新的國家稱為奧斯曼帝國,在國內居於統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稱作奧斯曼土耳其人。這時奧斯曼帝國已經靠近了歐洲,定都布魯薩使得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歐洲。 奧斯曼帝國真正大舉擴張是在奧斯曼的兒子烏爾汗(1326—1359年)統治時期。烏爾汗為了進一步擴張,建立了正規的常備軍。他的常備軍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軍隊,另一種是新建立的軍隊,這種軍隊的規模初期並不大,但是裝備精良,訓練嚴格,是奧斯曼帝國的主要戰鬥力量。這種軍隊的特殊之處是要終生服役,不得建立家庭,待遇優厚,享有特權。在奧斯曼帝國,幾乎仍然採用中亞的戰鬥體制,男孩自小就要接受軍事訓練,社會以戰爭掠奪為榮,戰士打起仗來英勇頑強

    巴爾幹半島位於南歐東部。西臨亞得里亞海,東瀕黑海,南濱伊奧尼亞海(地中海的一個海灣)和愛琴海,東南隔黑海與亞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薩瓦河為界,西至的裡雅斯特。面積約50.5萬平方千米。包括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希臘、馬其頓等國家的全部國土,以及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與土耳其的部分土地。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歐、亞聯絡的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東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1360年開始,穆拉德一世即位,奧斯曼帝國著手對巴爾幹地區的征戰。

    此時的巴爾幹太適合奧斯曼的擴張了。拜占庭帝國日薄西山,統治權力不超過君士坦丁堡及附近一隅。巴爾幹地區的重要國家塞爾維亞面臨分裂。保加利亞從1330年被塞爾維亞後元氣未復。在地中海東部和海峽地區有巨大政治經濟利益的威民斯和熱那亞處於明爭暗鬥之中。

    在土耳其的迅猛攻擊下,拜占庭境內的一些名城相繼陷落。同時,一批又一批土耳其人源源不斷地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定居在巴爾幹。

    1364年,在馬查河戰役中,奧斯曼軍隊以少勝多,擊潰匈牙利、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瓦拉幾亞組成的聯軍。

    1367年,穆拉德一世移都亞德里亞堡,又佔領色雷斯,切斷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巴爾幹半島其餘地區的聯絡。

    1371年,在馬裡扎河畔戰役中,土耳其殲滅由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瓦拉幾亞、羅馬尼亞、匈牙利組成的聯軍,吞併塞爾維亞南部領。經過十幾年的征戰,奧斯曼帝國基本吞併了巴爾幹半島

  • 3 # 趙尚鳴

    1453年奧斯曼攻陷歐洲門戶和重要橋頭堡君士坦丁堡後就開始向巴爾幹半島和羅馬尼亞方向展開滲透,其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方向是次要進攻方向,在巴爾幹半島取得穩步推進,止步於匈牙利境內。

  • 4 # 揚揚156319522

    不管怎麼說。和經驗教訓。賴世界。還有一部說他下賤。一部分當歧丐不願意和他糾纏。給她點不願意麻煩。雖然憤恨。不至於強列的反擊。征服世界就會是那個味道了。會視為公敵強列的反擊。代價耗盡前功盡棄。

  • 5 # 偷間閒談

    大家好:很樂意與大家分享這個問題,奧斯曼帝國也稱奧斯曼土耳其,(土耳其是突厥人的譯音,也稱奧斯曼突厥人):

    ||奧斯曼土耳其的興起||

    公元六世紀前後(隋唐時期),突厥人分為東、西突厥族,唐太宗(626一649年在位)於貞觀年間滅了東突厥,顯慶四年唐朝又滅了西突厥族,其餘部退到中亞地區居住。唐末,一部分突厥人向西遷徙,遂漸進入伊朗高原直到小亞細亞一帶。十三世紀,又有一支突厥部落在小細亞靠近西北角的地區住下來。十三世紀未,部落首領奧斯曼開始擴張勢力,並建立國家,這個國家以首領的名字而命,稱“奧斯曼土耳其”,這支部落也叫奧斯曼土耳其人。

    ||奧斯曼封建貴族的財富來源||一一一戰爭起家

    [奧斯曼土耳其的封建貴族是依靠掠奪來擴大財富,以發動戰爭爭,奪取新的土地和戰利品。]經過幾十年的戰爭,奧斯曼土耳其把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其它突厥人歸併到自已的統治之下,又把東羅馬在小亞細亞半島上的殘餘領土吞併。在實力不斷強大的前提下,奧斯曼以將隔海相望的東羅馬帝國列入新的獵殺目標。

    ||君士坦丁堡陷落||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公元395年,提奧多西去世以後,羅馬帝國分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兩部],東羅馬帝國依然存在。其領域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兩河流域上游地區、地中海東岸、北非東部等地。十一世紀,東羅馬(社會制度)已經過渡到封建社會。此時的奧斯曼帝國正處於如日中天,而東羅馬帝國以日趨衰。 || 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 十四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在達達尼爾海峽對岸挑起戰爭,取勝並佔領該區域,作為進一步向歐洲擴張的基地。

    由於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險要城防堅固,奧斯曼土耳其先從的西面和北面兩個方向進攻。為了抵禦土耳其的進攻,歐洲封建主為了自身的勢力範圍不受侵犯,組建了封建主聯軍,於1396年在多瑙河邊的尼科堡附近,會戰於土耳其軍隊作戰,結果聯軍大敗。巴爾幹大部分地區已成為奧斯曼土耳其新的“戰利品”。而此時的土耳其對採用鐵桶式包圍,君士坦丁堡最後成為一座孤城。

    [[1453年4月]],素丹率領奧斯曼土耳軍隊,向君士坦丁堡發起猛攻。他所帶的軍隊達十五萬人之多,船隻約三百餘艘。東羅馬只臨時湊集八千餘人軍隊來抵禦土耳其軍隊的進攻,經過近二個月的英勇抵抗,於5月29日君士坦丁堡徹底陷落。

    素丹一連三天放縱士兵,在君士坦丁堡燒殺掠搶,無數居民被擄去充當奴隸。[[奧斯曼土耳其將君士坦丁堡做為土耳其首都]]一一改稱為“伊斯坦布林”(意思開始使用),東羅馬是在西羅馬滅亡一千多年以後被土耳其所滅。使奧斯曼土耳其成為領土跨越歐洲,亞洲、非洲的封建大帝國。

  • 6 # 董哥觀世界

    1354年,奧斯曼帝國第二任首領奧爾汗一世跨過達達尼爾海峽攻入加里波利半島,他的兒子蘇萊曼在色雷斯的一場大地震後佔領蓋利博盧城堡,這是奧斯曼帝國擁有的第一個歐洲領土。

    1360年奧爾汗一世的另一位兒子穆拉德一世繼位,開始了對東南歐的大規模征服。於1362攻佔拜占庭軍事重鎮阿德里安堡並遷都於此,改稱埃迪爾內。並以此為據點,1369年侵佔色雷斯東部,1371年在馬裡查河畔打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瓦拉幾亞和匈牙利聯軍,進佔馬其頓,迫使保加利亞、拜占庭等國稱臣納貢。1377年起向安納托利亞中部擴張。1385年再次西征,奪取索非亞,佔領保加利亞中部。1386年奪取尼什,迫使塞爾維亞稱臣。1389年6月,在科索沃會戰中,擊敗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聯軍,塞爾維亞被迫向奧斯曼帝國稱臣。

    奧斯曼帝國在這段時間之所以所向披靡,拓地千里,在我看來原因有三:一是拜占庭帝國的腐朽墮落、內亂不斷,讓奧斯曼帝國從一個小部落得以奪取本屬於拜占庭帝國的大片領土而起家;二是地處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交界處,以發起聖戰為名號召大量伊斯蘭教徒從中東前來,而擁有了充沛的兵源和人力;三是較為寬鬆的民族、宗教和稅負政策,讓大批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的信徒更願意為奧斯曼帝國效力,並利用他們反向征服了大片安納托利亞的土地。

    1389年,穆拉德一世在科索沃會戰中戰勝聯軍後被刺客刺殺,他的兒子巴耶塞特一世繼位。在征服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後於1395年率軍入侵匈牙利,在1396年於尼科堡戰役擊敗了由拜占庭皇帝約翰五世的請求下由匈牙利、波蘭、英國、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組成的十萬十字軍。但不幸的是,1402年帖木兒帝國在安卡拉戰役中徹底擊敗了奧斯曼帝國,將巴耶塞特一世俘虜後把奧斯曼帝國平分給了巴耶塞特的四個兒子。奧斯曼帝國陷入了大空位時期,巴爾幹諸國重新獨立。

    1413年,穆罕默德一世擊敗了他的三個兄弟結束了空位期,重新統一了全國。1421年,穆拉德二世繼位,打敗了海軍強國威尼斯,並於1444年在瓦爾納戰役中戰勝了波蘭、匈牙利、瓦拉幾亞等國的聯軍,自此,最後一支來自天主教國家的十字軍被消滅,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1453年,他的兒子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佔君士坦丁堡,並先後征服塞爾維亞、波斯尼亞、阿爾巴尼亞、黑塞哥維那和摩里亞(伯羅奔尼撒半島)。在威尼斯-土耳其戰爭中,奪取愛琴海大部島嶼,並一度攻抵威尼斯近郊。基本統一了巴爾幹半島。並征服了克里米亞汗國。

    1520年,奧斯曼帝國最偉大的蘇丹蘇萊曼一世繼位,奧斯曼帝國對東歐的征服達到了高潮。1521年攻佔貝爾格萊德,1522年拔除了基督教據點羅德島的醫院騎士團,攻佔了匈牙利的大片領土,1529年和1532年兩次兵臨維也納,逼迫奧地利人向其繳納貢款。此後奧斯曼帝國在東歐陷入了與哈布斯堡家族和波蘭王國的長期爭霸之中,在地中海則不斷受到威尼斯、熱那亞、西班牙等國的挑戰,西亞則開始了和波斯薩法維王朝的百年戰爭,內部也因為蘇丹和禁衛軍腐化而長期動亂。

    1657年穆罕默德四世繼位,征服克里特島。1663年進攻神聖羅馬帝國,敗於中歐聯軍,被迫簽訂為期20年的和平協定,奧斯曼蘇丹從此不再具有廢立東歐各國君主之權。1669~1676年間,雖曾一度戰勝波蘭與俄國,奪取烏克蘭,但在1681年以後,先後戰敗於俄國、威尼斯和奧地利,1683年奧斯曼帝國於維也納戰役以失敗告終,徹底結束了對西歐國家的擴張過程,到1687年,奧斯曼帝國失去烏克蘭、匈牙利等大片領土,國勢由盛轉衰。

  • 7 # 每日一段歷史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東歐的擴張始於1354年,經二百多年的經營,到1560年左右其在歐洲的勢力達到巔峰。

    穆拉德一世:序章

    公元1362年,剛剛繼位的奧斯曼帝國第三任蘇丹穆拉德一世乘拜占庭帝國國力衰微之際,出兵佔領了巴爾幹半島東側的阿德里安堡(亞得里亞堡),將之改名埃迪爾內,並遷都於此。遷都埃迪爾內,意味著奧斯曼帝國開始將擴張的重心轉移到東歐。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在奧斯曼一世和奧爾汗兩代人八十年的經營後,已經基本佔領了小亞細亞半島的西部,並於1354年渡過達達尼爾海峽,佔領了加利波利半島,以此作為向東歐擴張的橋頭堡。穆拉德一世野心勃勃,見巴爾幹半島老大塞爾維亞王國經過多年內訌已經日薄西山,遂迅速攻佔了色雷斯東部。

    1371年9月,不甘坐以待斃的塞爾維亞王國聯合了保加利亞、瓦拉幾亞和匈牙利幾個盟友,一共七萬聯軍向埃迪爾內挺進,結果在馬裡查河畔被大約只有一萬人,但訓練有素的奧斯曼土耳其軍打敗,戰後奧斯曼帝國進佔馬其頓,迫使保加利亞、拜占庭等國稱臣納貢。

    科索沃戰役:雙雄隕落

    馬裡查河戰役斷送了塞爾維亞王國對北部希臘的有效統治,穆拉德一世在隨後的十餘年時間裡持續對塞爾維亞的東方盟友保加利亞人展開戰爭,於1385年佔領了索菲亞,也即是今天保加利亞的首都,於是保加利亞徹底退出了對巴爾幹半島主導權的爭奪。

    此時的塞爾維亞王國經過一段時間的喘息之後又在拉扎爾大公的努力下重新團結起來,面對國家危亡,拉扎爾聯合了波斯尼亞人、醫院騎士團分支和塞爾維亞諸侯的聯軍大約六萬五千人,前往科索沃阻擊奧斯曼軍隊。

    然而這一次他遇到的是穆拉德一世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一說十二萬人),1389年6月15日,著名的科索沃戰役爆發,塞爾維亞聯軍的重甲騎士冒著箭雨直衝敵陣,給予奧斯曼軍隊重大殺傷,一小隊騎士甚至殺到了穆拉德一世的御帳,在混亂中,穆拉德一世的王子巴耶濟德率領一部分人馬包抄了騎士背後塞爾維亞步兵的後路,使得聯軍腹背受敵,而科索沃公爵率領的部隊又突然退出戰鬥,這導致塞爾維亞聯軍全面崩潰。

    兩軍鏖戰時,穆拉德一世突然被假裝投降的塞爾維亞騎士米洛斯.科比利奇刺死,巴耶濟德在穆拉德一世死後戰場繼位,是為巴耶濟德一世,他並沒有給塞爾維亞聯軍任何機會,這位冷血的蘇丹同時還殺死了可能威脅自己王位的兄弟。巴耶濟德指揮奧斯曼軍隊追擊並俘虜了拉扎爾大公,將其斬首,於是雙方的君王都在這一戰中死亡。

    科索沃戰役的失敗導致了塞爾維亞王國的窮途末路,拉扎爾大公的兒子斯特凡不得不向奧斯曼帝國稱臣,大批塞爾維亞騎士加入奧斯曼帝國軍隊,反而成為奧斯曼侵略東歐的急先鋒。

    科索沃戰役

    尼科波利斯之戰:吞併巴爾幹

    由於塞爾維亞的屈服,奧斯曼土耳其的下一個對手換成了匈牙利王國,異教徒勢力的膨脹和戰線西移,這引發了歐洲國家的普遍不安,在教皇的號召下,1396年中,英國,法國,德國,匈牙利人,義大利人組成十字軍向奧斯曼土耳其發動反攻,意圖救援君士坦丁堡。關於十字軍的人數,後世史學家有較大分歧,一般認為在15000-20000人之間。

    9月,十字軍開始圍攻多瑙河畔的尼科波利斯(尼科堡),巴耶濟德一世率領大約16000名土耳其和塞爾維亞聯軍前往救援,9月25日,十字軍向到達戰場的土耳其軍陣營發動衝鋒,帶頭的法國騎士雖然擊潰和驅散了前沿的土耳其步兵,卻在土耳其西帕希騎兵和塞爾維亞騎士的反攻下遭遇慘敗。西帕希騎兵隨後從側面往下進行包抄,在平原上的匈牙利人及其盟軍在混亂當中接戰,無主馬匹倉皇地奔逃。

    於是這場戰役基本成為了一邊倒的屠殺,十字軍有大約5000人被俘,貴族被扣留以勒索高額贖金,普通士兵則簡單得多——直接斬首。

    尼科波利斯戰役後,西歐國家和威尼斯等國再也無力干預奧斯曼土耳其對巴爾幹的侵略。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奧斯曼土耳其在東歐不斷攻城掠地之際,帖木兒帝國在中亞興起,號稱“跛子”的帖木兒率軍於1399年侵入小亞細亞。1402年,土耳其軍隊在安卡拉附近被帖木兒擊潰,巴耶濟德一世被俘身死。布魯薩、尼西亞等城被帖木兒佔領。

    軍事上的失敗加深了帝國內部的危機,巴耶濟德的兩個兒子為爭奪王位,長期混戰,直到1413年穆罕穆德一世繼位為止,1402-1413又被稱為奧斯曼土耳其歷史上的“大空位期”。期間小亞細亞和色雷斯一帶又不斷地爆發農民起義,奧斯曼土耳其向東歐進一步擴張的腳步不得不放緩了。

    匈雅提及斯坎德培的抗戰行動

    穆拉德二世及其繼任者穆罕默德二世在位期間(1421-1481),奧斯曼土耳其對巴爾幹半島的統治和繼續入侵遭遇到了強烈的抵抗。

    匈牙利民族英雄匈雅提(1387-1456)早年在抗擊土耳其的戰爭中屢立戰功,1439年,奧斯曼土耳其正式吞併塞爾維亞,在國家生死存亡關頭,他於1443年組織10000多士兵攻入塞爾維亞境內,採用各個擊破的戰術一舉摧毀了土耳其在波斯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勢力。

    在1444年的瓦爾納戰役和1448年的第二次科索沃戰役中,匈牙利和各國聯軍又一次遭到慘敗,但匈雅提不屈不撓,很快重整旗鼓,1456年,挾攻克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千年帝國之威的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十萬土耳其大軍包圍貝爾格萊德,匈雅提率3萬聯軍馳援。

    戰鬥十分激烈,儘管聯軍頑強抵抗,城市仍不斷陷落,7月21日,正當匈雅提的聯軍和土耳其軍主力在貝爾格萊德城內做最後的殊死搏鬥時,自發援救貝爾格萊德的大批匈牙利人民和西里西亞志願軍襲擊了奧斯曼帝國的營地並打傷了穆罕默德二世本人,奧斯曼軍頃刻土崩瓦解,潰敗的土軍護衛著昏迷的蘇丹退回伊斯坦布林。

    貝爾格萊德之戰

    貝爾格萊德之戰沉重打擊了奧斯曼土耳其侵略東歐的野心,匈牙利王國成為了奧斯曼土耳其最大也是最難戰勝的對手,此後整整七十年,帝國西進的步伐始終被匈牙利王國所阻擋。

    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德培(1405-1468)原名喬治·卡斯特里奧蒂,少年時代被送到蘇丹的宮廷中充當人質,併成為奧斯曼土耳其的軍事將領,但他始終胸懷復國之心,待機而動。

    1443年11月28日,斯坎德培乘匈牙利大將匈雅提率軍討伐奧斯曼帝國時舉行起義。他率領300名阿爾巴尼亞騎兵返回克魯雅,用一封偽造的書信騙開城門,據而有之。此後,他公開放棄伊斯蘭教信仰,皈依天主教。他使用黑色的雙頭鷹作為自己的標誌,雙頭鷹後來成為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的徽標。

    斯坎德培在阿爾巴尼亞的崇山峻嶺中堅持抗戰長達25年之久,三任奧斯曼蘇丹雖然對起義軍進行多次討伐,卻始終無功而返。期間,斯坎德培參加了25次戰役,並獲得了24次戰役的勝利,直到他去世後三十多年,公元1501年,奧斯曼土耳其才重新徵服了阿爾巴尼亞。

    對巴爾幹半島的持續攻略

    在貝爾格萊德遭遇慘敗使穆罕默德二世不得不轉而向南,透過一系列戰爭,帝國重新徵服了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黑山,並完全吞併了塞爾維亞。1459年初,穆罕默德二世攻陷雅典,希臘人根本無力抵禦奧斯曼大軍,到1460年,除了半島南端一些威尼斯人的據點外,伯羅奔尼撒半島全部被土耳其佔領。

    由於威尼斯人持續資助奧斯曼的敵人斯坎德培,穆罕默德二世於1465年向威尼斯開戰,帝國軍隊進入義大利,洗劫了威尼斯控制的義大利東北部,但在海上土耳其海軍遭到慘敗,愛琴海諸島嶼被威尼斯人所佔領。

    1480年,土耳其再次出兵義大利,前鋒逼近羅馬,但1481年穆罕默德二世突然駕崩,土耳其軍撤退,從此再也沒有進入亞平寧半島。與威尼斯人的戰爭斷斷續續達三十多年,直到1503年,奧斯曼帝國才完全佔領了伯羅奔尼撒半島。

    在巴爾幹半島北面,穆罕默德二世打敗並驅逐了反對自己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大名鼎鼎的吸血鬼德古拉的原型)但又陷入了與摩爾多瓦大公史提芬的拉鋸戰,1476年土耳其大軍討伐摩爾多瓦,但因軍中霍亂盛行不得不退兵。

    蘇萊曼一世時代:天下霸權

    1520年,被後世稱為蘇萊曼大帝的蘇丹蘇萊曼一世繼位,1521年,蘇萊曼一世親征貝爾格萊德,經過三個星期的血戰,終於將這座堅固的堡壘踩在腳下。在得到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支援後,蘇萊曼的土耳其軍隊於1526年進攻匈牙利,8月29日,大約六萬土耳其軍在摩哈赤與26000人的匈牙利軍隊交戰,由於在人數,武器裝備和作戰思想上全面落後於奧斯曼軍隊,匈牙利軍隊完敗,傷亡達16000人,國王拉約什二世在逃跑途中溺死。在一片混亂中蘇萊曼輕鬆佔領了匈牙利王國的首都布達,至此,匈牙利王國也退出了對巴爾幹的爭奪。

    蘇萊曼一世與弗朗西斯一世

    1529年,土耳其軍第一次包圍維也納,城內守軍英勇抵抗,土軍久攻不克。由於冬季早臨,戰線過長,糧草和軍械不濟,蘇萊曼被迫撤軍,並於1533年與神聖羅馬帝國的斐迪南大公簽訂和約,神聖羅馬帝國不僅向奧斯曼土耳其稱臣,更承認了蘇萊曼對匈牙利的佔領。至此,奧斯曼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勢力達到了極盛。

    蘇萊曼一世東征西討,使帝國的疆域達到最大,他於1566年在最終吞併匈牙利的遠征途中駕崩,在他死後不久,土耳其在1571年的勒班多海戰中慘敗於天主教國家的聯軍,對歐洲的擴張不得不終止,雖然土耳其於1683年曾經再度圍攻維也納,但那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隨著國內外各種矛盾的加劇,奧斯曼帝國也就由極盛的頂峰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早上為什麼一定要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