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懂茶帝

    決定茶葉耐泡度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光憑耐泡度就來判別一款茶葉品質的好壞。

    不同的茶葉耐泡度是不一樣的,且由幾個因素共同來決定。

    1、茶樹的品種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基因很重要。理論上講,喬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為半喬木,再次為灌木,而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條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喬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為半喬木,再次為灌木。這也是為什麼普洱茶常常比較耐泡的原因。

    △上圖為灌木型茶樹和喬木型茶樹

    2、葉片的老嫩及整碎程度

    一般情況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較不耐泡,而一芽兩葉或者三葉的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這是因為粗老的原料,其茶多酚等內涵物質更為豐富,飲用時必然要經過很多次的沖泡,才能釋放完畢。這也是為什麼細嫩的綠茶耐泡度一般,而粗老的茶葉耐泡度更高的原因。

    比如說綠茶和普洱茶:綠茶的原料一般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滋味鮮爽。而普洱茶,尤其是古樹普洱茶,常常採到一芽三四葉,芽葉連枝,葉片有一定的成熟度,茶梗也含有豐富的內含物質。因此,相對而言普洱茶的耐泡度就更高一些。

    另外,茶葉完整程度與茶葉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條較細碎的(如紅碎茶),由於茶葉中的物質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3、茶樹的樹齡及生態環境

    一般認為,茶樹的樹齡越大,耐泡度越高。但嚴謹地說,應該是同等氣候生態環境下,樹齡越大,耐泡度越高。樹齡的討論必須是在同等氣候生態環境的條件下才有意義,否則就沒有意義,至少不夠嚴謹。在同等氣候生態環境下樹大根深的古樹自然佔盡優勢,而小樹、臺地就只能自慚形穢了。

    4、製作中的揉捻

    毛茶製作中,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葉片細胞壁破損越多,那麼水浸出物釋放速度也就越快,茶葉耐泡度也就會相應降低。

    5、茶葉的儲存時間

    這裡主要指可長期存放的黑茶和白茶。這兩類茶,在規範的儲存過程中,經過內酶或外酶的轉化,其內涵物質變得愈加豐富,因而耐泡度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6、沖泡方法

    常有這種事發生:同樣的茶,不同人、不同時候沖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樣。這裡有三個變數:

    首先是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反之則越耐泡;其次是出湯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則越耐泡;還有水溫的高低也能決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溫越高茶葉耐泡度越低,反之則越高。

    綜上,茶葉耐泡程度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耐泡度說明一款茶葉品質的好壞。

  • 2 # 樂樂愛收藏

    所謂耐泡,指的是茶經過多次沖泡後,其湯色口感沒有太大的變化。 按茶葉的種類來說,最耐泡的就是黑茶了,黑茶確實經久耐泡,綠茶是最不耐泡的。為什麼有的茶葉耐泡,有的茶不耐泡呢,耐泡的茶葉就是好茶嗎?茶葉耐泡程度靠什麼決定? 茶葉耐泡程度靠什麼決定?茶葉在製作過程中,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葉片胞壁破損越多,那麼水浸出物釋放速度也就越快,茶葉耐泡度也就會相應降低。還有與茶樹的樹齡有關,黑茶的樹齡就比較大,茶葉的原料也比較粗老,粗老的顏料包含了、更加豐富的元素,所以製作出喬木普洱茶樹歷經了,數百上千年的生長,它的葉芽上積攢了豐富的營養物質,在飲用時必然要經過很多次的沖泡,才能釋放完畢,這就是我們感覺到的,它經久耐泡的緣故。 很多人在茶葉店試茶的時候,比如鐵觀音,老闆會告訴你這茶很耐泡,7泡還有很足的味道,一般的茶也是可以的。主要還是取決於泡茶的時間,如果第一泡只是5秒出水,從第3泡開始5秒遞增,那麼這茶必然會增加它的耐泡度,10泡以上都有餘味也是很正常的。茶葉耐泡程度靠什麼決定?其實耐泡的茶不一定是好茶,之是茶葉的香氣散發的比較慢,含有提供香氣的物質比較多。就比如綠茶就很不耐泡,但是綠茶中也有很是歡迎的好茶。 茶葉耐泡程度靠什麼決定?耐泡與投茶量,注水量也有一定的關係,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則越耐泡。出湯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則越耐泡;水溫的高低也能決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溫越高茶葉耐泡度越低反之則越高。所以說茶葉是不是耐泡不能直接判斷是不是好茶。

  • 3 # 千年茶鎮

    我覺得等於,都說柴雞跟飼料雞的營養價值是一樣的

    可是你去燉了試試,真的好不好香不香自己知道,既然營養價值一樣可是煮出來的口感怎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偏差呢?

    那剝離成分說,香氣都不一樣對吧

    所以說一款茶的耐泡程度跟茶底有直接的關係

    首先宣告導致茶葉耐泡呢?

    第一品種

    比如雲南大葉種,這個品種內涵物質就豐富

    所以普洱顯得耐泡,不然你試試一些經濟品種去製作普洱能這麼耐泡嗎?

    淡然就不行了

    第二山場環境

    一款好的品種也需要一個好的生長環境,不是有句話說。環境決定成敗對吧?

    一款好的茶要佔天時地利人和。(海拔 土質 風向 樹齡)等等的一些直接或者間接的因素

    第三好的品種好的山場自然就會有好的師傅去製作,老師傅有經驗年紀大有耐心不浮躁

    所以說天時地利人和

    好的天氣 好的品種 好的山場遇到一個好的師傅

    一定會有一個好的價格

    所以說茶葉的生長,幹茶湯裡反饋的是這個茶的一身也反應了他自己的性格,還有那一方水土影響之下早就的另外一方性格。師傅只是個和麵的,把茶自己的性格跟這一方水土和在一起。

    所以題主的問題,個人是肯定認同的。

  • 4 # 一杯古道茶

    耐泡度的確是我們判斷茶葉品質的一個依據。但耐泡度與茶葉品質並不是完全對等。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判斷茶葉的品質,要綜合其幹茶、香氣、滋味、葉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來一概而論。

  • 5 # 衡

    謝謝邀請。茶葉的耐泡並不等於茶的品質,茶的品質,主要取決於它對人體的有價成份,茶葉的有價成份主要有,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兒茶素,咖啡鹼,和人體所需的某些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等。先來說說白茶,白茶是微發酵茶,是後天然自然發酵茶,越陳(要懂得收藏)藥用功效越好。白茶對人體的保健功效主要有:防癌,抗癌,降血壓,穩定血糖,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菌,抗微生物等等。白茶茶湯清切,透亮,茶湯比較清淡,溫醇,剛喝不習它的清淡,一但習慣這種口味,那將會一生追求,這就是白茶獨有的吸引力。好現在再來說下黑茶吧,黑茶有越陳越香,越陳越好之說法,曾經一道為追求普洱茶的陳化,不惜人工加速普洱茶的陳化(我有一編關於普洱茶的乾溼倉文章,在前幾天發表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有些倉儲不好的普洱茶,就很耐沖泡,衝過十多遍,色香味都有,不過陳化味有點黴味。真正的儲藏得當的普洱茶,確實是越陳越香,越陳越好。(我前段曾發表過一編,關於勐海味的普洱茶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一黑一白茶,耐泡不耐泡已說過。最後再來說下,影響茶葉質量的問題。一,茶樹的品種,二,地理環境,三,常年的氣候,四,泥土所含的礦物質成份,五,茶葉的製作功藝,六,只對黑白茶而言,因為兩者都有後微生物參與發酵的成份,倉儲要得當。這些都是影響茶葉質量的關鍵要素,清楚了嗎?清楚我們就一齊喝茶吧。

  • 6 # 中國名優土特產網官網

    明前茶的極品,喝的是日月天地之精華,以嫩芽為主,喝的是它的清香和茶香氣,因此不是很耐泡,還有安吉白茶等。

    在雲南古樹茶典型的代表就是,樹齡越大越耐泡,還有大紅袍,烏龍茶等大葉茶與高山茶,符合品質越高同時也耐泡。

    更多古樹茶知識分享,好茶分享。

  • 7 # 宜賓早茶茗匠哥

    茶葉耐泡不耐泡是更具工藝和茶樹品種而取決的,比如雲南大葉種就耐泡,但口感太重,適合重口味的,還有就是耐泡分芽和葉 芽當然再耐泡的品種都不耐泡的 當然葉做的茶怎麼也會多泡幾次都

  • 8 # 戀山堂掌櫃

    無論茶客、茶商,繞不開的話題總會有關於茶葉耐泡度的問題,然後無論是否是真懂、亦或忽悠。茶葉的耐泡與否的答案既固定,又是有限制條件的。讓我來說下我的觀點。無論紅茶、綠茶,茶葉的耐泡度是跟內含物質多少、茶內質有效析出的穩定性有關。如果在同一條件下來看,這個耐泡度是有固定答案的。邏輯遵循的是:大葉種>小葉種、帶莖梗>不帶莖梗,走水充分>走水不充分,最優質海拔>非優質海拔(並非越高越好),適度揉捻>不揉捻或者揉捻過度。大葉種由於品種的關係,往往內含物的茶多酚、咖啡鹼之類的含量高於中小葉種,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你一泡普洱一個人能從開始喝到不想喝了還有味道的原因。帶莖梗與不帶莖梗的關係呢,是在於茶葉有很多內含物主要存在於茶葉葉片的葉脈以及莖梗之中,所以同樣的一種茶,比如我們的黃山毛峰,中後期葉大杆長,也導致了耐泡度提高的一部分因素。那麼什麼叫走水?其實是跟茶葉製作中的工藝相關,無論紅茶、綠茶製作過程中,都應該充分走水。紅茶這一部分的工藝叫做萎凋,而綠茶其實就是攤青。他們的本質就是透過水分的蒸騰,讓葉梗中的物質進行物理層面的擴種到葉片中,繼而透過化學作用後,進行分解成溶於水的芳香、滋味物質。所以這一道工序的好壞也會給茶葉增加一定的耐泡度和風味。關於海拔的問題,可能這一點我說出來會讓有些不懂茶靠忽悠賣茶人的反駁,其實茶葉並非海拔越高越好,當海拔超過一定程度後,往往內含物質會呈現極速的下降。無論口感、香氣,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所謂海拔越高茶葉越好純粹扯淡!這一點給大家看一下文獻資料應該能夠有所瞭解。俗話說“高山出好茶”,但實際上並非絕對。在該研究中,海拔在400 m左右時,茶樹的各方面綜合指標反而優於600、800 m的茶園。在一定的海拔高度範圍內,雲霧多,漫散射多,茶葉能積累較多的芳香物質,茶葉肥厚柔軟,持嫩性強,可以提供良好的製茶原料。該研究表明,在海拔300~400 m的茶園生產的茶葉質量最好,也較穩定。但到了海拔600 m以上的茶園,由於日照少、溫度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弱等原因,反而影響了茶樹生長及鮮葉物質的合成積累。海拔升高,氣壓降低,空氣稀薄,茶樹的蒸騰作用相應加快。芽葉本身不得不分泌出一種抵抗素來抑制水分的過度蒸騰,這種抵抗素就是茶葉的寶貴成分芳香油。還有一點就是關於工藝中的揉捻問題,適度揉捻的茶,茶葉細胞破壁良好,茶湯有效析出。如果過度揉捻,茶內質析出太快,茶葉不耐泡。如果不揉年或者不足,也梗中的物質很難透過常規的沖泡析出。所以大家在選擇相對是否茶葉耐不耐泡參考以上問題即可。但如果深入瞭解,希望你們知道茶葉耐不耐泡其實是多種因素影響的,並非單一條件可以斷定。最後再補充一點,為什麼你在茶葉店裡面老闆口口聲聲的聲稱自己茶葉能泡十幾泡,而你回家只能泡三五泡就沒味道了?其實,低溫快速出水+大投茶量控制所謂的“耐泡度”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說了這麼多,全是一字字打出來的原創,謝絕轉載!有問題歡迎多多交流!戀山堂,專注黃山好茶。

  • 9 # 風中立勁草

    科學研究發現,茶葉兩泡能析出80%的主要營養物質,後面在泡價值不大。所謂耐泡,是商家的噱頭而已,當故事聽聽就行了。

  • 10 # 茶醉小妖

    喜歡喝茶的人都熟悉茶葉的一個品性叫耐泡度,我們常說這個茶耐泡度好,那個茶耐泡度不夠,但是,耐泡度跟茶葉的品質是劃等號的嗎?顯然是不能的,簡單的例子:龍井綠茶也就三四泡而已,而普洱等可以泡到十幾二十泡,能說龍井不好嗎?這並非品質的標準,而是根據不同類別的茶葉具體看待。

    首先,茶葉的耐泡度與茶葉的原料密不可分,茶葉原料越細嫩,其耐泡度就必然越低,那種全是芽尖的茶就是十分不耐泡,相比之下一芽兩葉或三葉的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葉片越粗老的,水浸出物釋放就越慢,就越耐泡。

    其次,茶葉的耐泡度與製茶工藝中的揉捻程度分不開,揉捻程度過重,茶湯浸出速度過快,耐泡度就會降低,所以揉捻程度的輕重把握也是很重要的;

    最後,泡茶時出湯時間的把握也會影響耐泡度,比如前幾泡如果泡的時間過長,溫度過高,導致茶中物質在前幾泡就幾乎完全浸出了,那麼這款茶就會不那麼耐泡了;

    所以,茶葉的耐泡度是我們判斷茶葉品質的一個維度,但並非唯一維度且不是完全對等,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點,要綜合幹茶、香氣、口感、葉底等維度評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網際網路產品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