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毅風春秋
-
2 # 天津杉船化工科技
網際網路產品運營基本上都是騙子,套路都是一樣的,先讓你交一些運營費,再就是其他的各種推廣費等等很多錢,在他們的嘴裡這些費用都是應該花的,你要是不同意他們會說你的投入少達不到你期待的效果,如果萬里真就有了個一的話,他們又要按訂單找你提成了,千萬不要想信他們鬼話。
-
3 # 傳媒小蜀黍
什麼是運營?怎麼做好運營工作?相信這篇文章會給你一個不錯的答案。
一、什麼是運營?
從廣義的角度上說,一切圍繞著網站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都叫運營。所以某種程度上,我認為網際網路產品公司只有3個業務部門:產品,技術,運營。
產品運營這個概念就=運營,只不過可能你的公司或者產品是以產品為主,運營為輔,所以這時候沒必要單拆一大堆人馬出來做運營,所以就統稱為產品運營。
細一點的我把運營分為市場運營,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社群運營以及商務運營幾個大類。
市場運營:
以Marketing為手段,透過花錢的不花錢的方式,進行對產品的一系列宣傳,曝光,營銷等行為的干預手段。多見於需要一定程度砸錢的產品,但砸錢和市場行為不是等同的,既有不花錢的市場行為,也有砸錢的其他運營手段。
這一點為主要運營手段的往往是一些離錢近的企業,因為只有離錢近,有完整盈利模式的才會在市場運營中不斷擴大投入。
使用者運營:
以人為中心的運營手段,常見於UGC社群,以貼近使用者,團結使用者,引導使用者為手段的運營方式。表現在你會發現網站運營人員非常願意和使用者交流,逗比,談天,八卦,有的時候你都分不清這是使用者還是官方工作人員,例如知乎就是這一種,周源,黃繼新,成遠,ourdearamy....在一個產品早期,運營人員自己的主動使用和干預非常重要。
內容運營:
這有兩種進路,一種是在UGC社群,將使用者產生的高質量內容,透過編輯,整合,最佳化等方式進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進行傳播。這跟使用者運營往往相輔相成來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個問題,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學會把你的回答和別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後透過微博,日報,週刊等手段傳播,這就是以內容為中心的運營。
還有一種是在一些媒體產品,比如澎湃新聞,比如鈦媒體,36kr這種,也是以優秀的內容為核心來運營,和前者不同的是自己採編,整理,撰寫的成分較多,不一定來自於使用者。
社群運營:
早些年我把社群運營和使用者運營放到一起跟別人講,但是後來發現這其實有點問題,因為,面向UGC使用者的運營,和麵向普通社群消費內容者的運營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工種。所以就單獨拿出來說了。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研究nga的“噴鬥士競技場”,這個模式近些年也被很多其他的論壇或者社群引用,效果相當不錯)
商務運營:
這類方式多見於一些商務B2B的產品,分為BD和銷售兩種。銷售是直接賣產品,BD是更多是互惠互利的一些合作。這都是手段,目的都是為了弄來使用者,然後留住他們。很多企業級產品都是以這種運營方式為主要手段的,例如BAT的雲服務產品,或者拉商家入駐,拉企業團隊來用自這種。
而圍繞運營,或者運營人員的成長,就先要理解產品技術運營分別在一個網際網路產品之中起到什麼作用。
產品:把東西想出來
技術:把東西弄出來
運營:把東西用起來
嚴格意義上產品和運營也因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邊界,這就因人而異了。不同的產品,這三個領域的側重不一樣。例如拿BAT來說,百度重技術,騰訊重產品,阿里重運營,這都是大眾心中的普遍概念,某種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開始的業務,最核心的業務是什麼有關。當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其他部分也很強,不會差到那裡去。但某些小公司,還是有前期側重點的。
二、運營要做什麼?
不過說回到運營,我認為所有在做運營的同學,最核心的一條心理素質就是:
別去逼逼產品和技術,要有他們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著花讓人吃下去然後打好評的覺悟,以及能力。
弄來使用者,然後持續的留住他們。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緊緊圍繞這一點來進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團隊成員的工作)都必須直接或間接指向這個目的中的一部分,為資料結果負責。
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都不簡單。比如各位運營同學你們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最近一個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對這個目的有明確“資料結果”的,哪些工作是沒有的。如果沒有資料結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
而這一條,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個核心環節:
1、找到使用者在哪
使用者畫像,調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沒錯,你需要理解你的產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來使用者,讓他們用你的產品
3、讓使用者持續用你的產品
使用者運營,社群運營。
4、跟使用者在不用產品時候保持聯絡
三、運營的上升軌跡
在我看來,初級運營和高階運營並沒有嚴格的分水嶺。
往往初級運營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貫徹就行了,還沒到參與決策的地步。這時候你是一個執行者,踏踏實實做就是了。
說實話,這階段,你的工作以天為單位計算,可替代性非常強,我看過拉勾的招聘資料,一般都在5-8K之間,這活也就值這個價。
而當你做的越來越好,對你所在的環節理解的越來越深刻,並且開始逐漸把自己的能力範圍覆蓋到整個環節時候,你已經算是一箇中級運營了。你可能不關心市場投放,只關心留存,甚至不關心留存,只關心重複購買/粘性使用者UGC。
說白了就是你在整個產品的業務鏈條中,作為某個環節的manager,已經形成了某一種不能被繞過去的關卡,這也是你的價值所在。這時候你值8-15K之間,除非你在企業最核心的環節,不然你還是有一定可被替代性的。這時候開始以周作為計算單位來考量你的工作效果。
然後當你做著做著,能力越來越大,視野越來越大,你開始琢磨怎麼向上下游進發。
例如你是一個市場經理,你已經開始考慮拉來的流量能否留下來,主動開始配合社群運營人員做一些活動,或者你是社群運營經理,你策劃了一個社群內的UGC活動,然後主動協調市場人員去把這些精彩的UGC傳播到外圈,你在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
而到了這個階段,你就已經向高階運營進階了,視野更大,資源更多,需要布的局開始以月甚至更長時間為單位去計算,你的任何一個決策會影響之後相當長時間內的運營狀況,風險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我之前說的核心目的其實裡面有2個層面,1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從1突破到2,或者從2突破到1,並且都做的很好,可以開始控場,根據產品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來關注不同階段整個運營環節裡最應該先從哪裡突破,用全盤考慮去合理的配比資源,無論是金錢還是人力,都在你眼裡是可以調配的資源,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以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線去考慮問題的時候。你就已經初步具備一個運營總監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還要考慮投資人關係,PR,各路vender的調配,大型的商務合作,不過這些就已經跨入公司而不僅僅是產品層面上的運營了。
而這一層也是最難突破的,瓶頸在於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舊“其中一個領域中深耕的話,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難以跳出來去理解另一個領域。
因為這裡面的價值觀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使用者完全不一樣,你花了N長時間,理解了陌生使用者是怎麼想的,他們怎麼會一步步開始使用你的產品,而你需要花幾乎等量的時間,去理解你的熟悉的使用者他們具備的是什麼特性,如何會連續使用。
我舉個極端的例子,比如說百度的鳳巢系統(就那個搜尋推廣的後臺)。
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拉來新使用者用,你需要讓使用者有這樣一個認知:“在百度投廣告靠譜”,你可能得花好多時間去跟使用者灌輸“簡單,易操作,流量大,幫你掙錢”這些點,這就是拉新運營的重點。
這時候在使用者心智中,你的競爭對手是騰訊廣點通,微博粉絲通,門戶投banner,還包括線下的廣告體系。而由於你的使用者太“蠢”,不能極快的理解你這些點,於是乎你需要銷售死磕,上門、辦各種會、做案例推廣等等,各種地方投廣告、刷牆。
而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讓已經開始用鳳巢的人花更多的錢,那就不僅僅需要讓使用者覺得你好,還得讓使用者覺得,他在這裡也好。我見過太多人用了一下鳳巢就玩不轉然後棄之不用的情況了。
這個時候你的思考維度就已經變成,我怎麼讓使用者從鳳巢掙更多錢,持續加大投入balbla。然後你就需要技術指導,關心使用者的賬戶狀況,提供更多更好用的工具。你這時候的競爭對手或者說干擾項已經變成了前段的銷售,客服,或者產品,技術等等內部因素。
這兩個東西其實是互斥的,因為從拉新的角度講,你不怕傷害使用者,因為使用者都不知道你,沒的傷害。而後者,你可能會要傷害使用者,在使用者的利益和你的利益之間做博弈和平衡。通俗點說,就好比一開始跟你說,這個人巨特麼壞,讓你去砍他,後來又跟你說,這個人巨特麼好,讓你去救他。
一般人到這就精分錯亂,結果導致砍人時候下不了狠手,救人時候顧慮太多。
而只有領會通了,你才算真正打通任督二脈,稱得上是一個高階的運營人。
這就像是一個**的兩面,你千萬不要想你只需要看一個面就行了,那樣你的發展就會止步於一個年收入不會超過20萬的運營經理,而一旦突破,上不封頂的職位在等待著你,就算你自己沒有產品能力和技術能力,你也能做一個非常NB的COO,帶好負責拉新或者留舊的團隊。
我見過無數的人死在這裡,一個UGC社群產品,什麼都沒有時候就開始投廣告,或者一個很棒體驗的產品,不能及時激發使用者的好評,作為市場武器去花錢傳播,結果被大廠山寨迅速乾死。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而不是啥都做。
四、運營人總結
我覺得運營的職業發展曲線是階梯式的,這不同於產品或者技術較為平滑的上升曲線。有空大家可以參考獵聘,拉勾等網站的薪資,運營的跨度非常大。不用去羨慕程式設計師剛畢業1-3年起薪就很高,你看看年薪七八十萬的架構師能有幾個職位和幾個人能做。
運營是一個入行門檻很低的工種,入行門檻低就意味著整個人口基數大,所以競爭會非常激烈,你每上升一個段位都要歷經時間或者金錢的積累。運營是最像打仗的了,你一開始就是個小士兵,然後慢慢你開始成為老兵,開始指揮一個小班,繼而指揮一個連、營、團...十萬人裡面,最後就出一個將軍,而當你成為將軍的時候,你的勝利是拿人命換來的,有些人就是要被犧牲掉,有些人就是要被放棄.....
對運營來說也是一樣,每個企業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大量沒有職業發展,沒有晉升機會,沒有積累,日復一日做著毫無成長性的工作的人的基礎上的。你的決策NB了,企業成功,一起加薪,開拓新業務,成長,你的決策失誤了,你浪費的就是無數人的寶貴年華。
如果把一個產品當成是一條航路,產品是方向,保證飛的到目的地,技術是基礎,保證別掉下來,但當一個公司的產品已經基本定型,開始起飛的時候,只有強力的運營能讓這個產品穩紮穩打的飛的更高和更快,以及甩開那些抄你的產品,學你的技術的那些競爭對手。
因為一個企業之中,離使用者最近的就是運營。
-
4 # 贏在路上
什麼叫運營?一切用於連線使用者和產品,併產生產品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手段,都叫產品運營。
為什麼要有運營(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1、產品生產出來,假如無法觸達使用者,則無法體現產品價值和實現商業價值。
運營用於連線使用者和產品
2、 網際網路產品=產品價值+商業價值
使用者需求不斷變化,產品需要透過持續的迭代完善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沒有運營則無法時刻洞察使用者需求變化;
網際網路產品本身不作贏利點,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說的就是網際網路的“流量思維”,沒有運營則無法將使用者流量轉換成商業價值。
運營是讓產品持續產生產品價值和商業價值
目的
1. 連線使用者和產品
使使用者和產品發生關係(拉新)
使使用者和產品持續發生關係(留存、促活)
2. 持續產生產品價值&商業價值
具體工作流程
具體職能
1. 針對於“連線使用者和產品”:流量建設,即推廣、引流、拉新
推廣、引流、拉新:讓目標使用者第一次使用產品,即要考慮:
目標使用者在哪裡?(使用者畫像)多少次的曝光、什麼手段能引發一次新使用者的使用?(轉化漏斗模型)曝光-使用過程中,有什麼障礙需要克服?(如何最佳化轉化率)
具體手段
渠道運營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即搜尋引擎最佳化,指透過研究搜尋引擎(如百度、360等)的搜尋結果抓取&排序規則,制定相關搜尋關鍵詞匹配策略對產品的關鍵詞進行最佳化,從而使產品在搜尋介面提高排名(從而獲得更多流量)的一個過程,針對搜尋引擎的
自然排名,注重的是最佳化&提高排名;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即搜尋引擎營銷,即利用營銷手段將排名進行轉化的過程,針對的是搜尋排名的結果,比如說競價排名、點選付費、關鍵詞廣告。注重的是營銷&轉化ASO(App Store Optimization),即使應用商城最佳化,指透過對產品的關鍵詞進行最佳化從而使產品在應用商城提高排名的一個過程,針對搜尋引擎的自然排名,注重的是最佳化&提高排名,與SEO類似,但針對的是應用商城。
內容運營
針對目標使用者結合產品的相關內容提供高質量、精準的內容整合、服務和推廣,需要關注的是四點:
誰去看你的內容?目標使用者使用者喜歡看什麼?內容是什麼?關鍵在於內容選題,可以選擇借勢熱點事件和人物,但必須符合自身的產品定位和調性如何讓內容觸達使用者?推送手段(渠道)是什麼?頻次如何?如何引導使用者與內容產生互動並自發產生二次傳播?如何進行話題引導和氛圍製造?傳播機制設計如何?
活動運營
根據使用者需求、造節、熱點和目標進行活動的策劃,比如說雙十一、雙十二等等,要關注的是:
明確這次進行活動運營的目標。拉新?留存?促活?品牌推廣?誰參加這次活動?目標使用者這次的活動具體內容和形式?關鍵在於活動選題,可以選擇借勢熱點事件和人物,但必須符合自身的產品定位和調性如何讓活動資訊觸達使用者?推送手段(渠道)是什麼?頻次如何?如何讓使用者更好地參與活動併產生互動?
品牌運營
2.針對於“產生產品價值”:使用者維繫,即留存和促活
留存&促活:讓目標使用者留在產品裡(留存),使用產品的次數多一點(促活)
什麼會引發產品解除安裝?如何克服?(使用者流失模型)如何可以提高使用頻率?
具體手段
活動運營使用者運營(使用者維繫&資料分析)
定性的使用者運營
a. 負責與核心使用者的溝通,保持與使用者保持緊密的聯絡,更好地瞭解使用者的需求、瞭解產品不足並完善產品。
可以是建立一個QQ群或者微信群,透過社群把這些用價值的使用者沉澱下來。日常每天花費一些時間與這些使用者溝通,可以是隨便聊天,也可以是針對產品進行交流,一方面傾聽他們的反饋,觀察使用者的行為習慣,挖掘使用者需求,獲得使用者的反饋和建議;另一方面也透過這種方式與使用者建立感情聯絡。
b. 使用者反饋
使用者反饋問題一般分為四類:
功能的新增/修改/刪減:這部分是最需要考察產品經理的真功夫的,比如說判斷使用者需求的真偽等等..效能的改善:一般來說,這塊的話都是需要去做的,只是優先順序的高低,去跟技術部門溝通吧;互動&視覺設計:這塊除了使用者的意見,還需要去諮詢下設計相關專業人員的意見;純吐槽:要安撫!要安撫!要安撫!其次是,其實吐槽的點看看就好,一般沒什麼卵用..
最後對問題進行優先順序排序:效能的改善>功能的新增/修改/刪減>互動&視覺設計>純吐槽
當然這個優先順序也不是絕對的,具體要看情況而定.
定量的使用者運營
首先得明確要分析哪些產品使用資料:
使用者規模與質量的指標:主要使用者的規模與質量,主要指標包括:總下載量、使用者構成指標、新增使用者數、留存率、活躍度參與度分析:主要是對使用者參與產品使用進行深入分析,主要標準有:啟動次數、使用時長、訪問頁面渠道分析:主要是分析產品使用者在各渠道的數量變化、質量變化和趨勢功能分析:主要是分析功能的活躍情況&使用情況,主要指標有功能使用率、功能訪問路徑和轉化率使用者屬性分析:主要用於對使用者進行使用者畫像,主要指標有使用者基本屬性、心理屬性、消費屬性和行為特徵(裝置終端、聯網方式)
使用者規模與質量的指標
總下載量
使用者構成指標:指對周活躍使用者或月活躍使用者的構成進行分析,通過了解新老使用者構成從而瞭解產品活躍使用者的健康度。比如說以分析周活躍使用者來說,周活躍使用者的構成包括以下幾類使用者:本週迴流使用者、連續活躍n周使用者等等
新增使用者數
留存率:第n天開始使用,第n+x天繼續使用,即x天留存率
使用者留存率的40-20-10法則:若你的目標是讓你的應用的DAU達到100萬,那麼你的日留存率應大於40%、周留存率大於20%、月留存率大於10%
活躍度:某個統計週期內啟動過該應用的使用者
主要衡量指標有月活躍使用者數(MAU)和日活躍使用者數(DAU)
參與度分析
啟動次數:某個統計週期內啟動過該應用的使用者
使用時長:從App啟動到使用結束的總計時長
訪問頁面數(PV):指使用者一次啟動訪問應用的頁面數
比如1-2頁活躍使用者數、3-5頁活躍使用者數。當然還有UV指標,這裡就不作過多描述
渠道分析
頁面訪問路徑分析:主要分析使用者從哪裡離開的,統計使用者從開啟應用到離開應用整個過程中每一步的頁面訪問和跳轉情況
功能分析:功能使用情況
主要關注功能的使用人數、新增使用者數、活躍人數、留存人數等等,與“使用者規模與質量”的指標相類似,只是本部分只關注某一個功能模組而不是App的整體
轉化率(漏斗模型)
轉化率是指進入下一頁面的人數與當前頁面人數的比值。漏斗模型是描述使用者在經過路徑時流失損耗的過程,用於分析產品關鍵路徑的轉化率
使用者屬性分析
使用者基本屬性:性別、年齡、星座、地域、教育、職業、心理特徵:興趣&愛好
行為特徵:裝置終端:機型、解析度、作業系統
聯網方式:運營商網路(2G、3G、4G)、Wifi(私有或公有)
當然這裡只是列舉了一些較為普遍的參考資料,具體產品還需具體分析。至於什麼進行資料分析的話,這裡就不詳細寫的。
3.針對於“產生商業價值”:轉化,即使使用者價值→商業價值
網際網路產品主要的商業模式
to B-面向企業:廣告、競價排名等,典型的是百度;to C-面向個人:增值服務等,典型的是騰訊;to P-面向平臺:中介費、佣金等,典型的是阿里。
實現商業價值的前提是要在不損害使用者價值的前提下,即要平衡好使用者價值和商業價值。
總結
所謂產品運營,其實要做的事情,就是透過把各種各樣的運營手段(渠道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使用者運營、自媒體運營)進行不同組合,從而更好地連線使用者和產品,具體體現出現是產品的某個特定資料得到增長。完善產品價值和持續產生商業價值。
-
5 # 眾來文化傳媒
這個問題有點大啊,不好回答。個人感覺運營是推廣品牌,比銷售要求高。網際網路運營側重網路推廣,側重線上推廣。回答的不好,請諒解。
-
6 # 嘻哈看娛樂樂樂樂
產品不同、產品階段不同、運營團隊的配置不同
運營崗位的差異會導致大家日常的工作會不一樣;
這裡說一下通行的日常工作是什麼。
------------
一、資訊積累
二、目標梳理
三、晨會
四、具體工作
產品不同、產品階段不同、運營團隊的配置不同,運營崗位的差異會導致大家日常的工作會不一樣;這裡說一下通行的日常工作是什麼。
二、目標梳理 統計各項資料整理目標,並做適度的分析。比如 內容運營:看看UV、PV或者是網頁價值(即昨天上線內容對最終目標(目標包括註冊,下單,PV超過10等等)實現的做貢獻價值是多大) 使用者運營:看看新使用者註冊轉化率,新使用者數,活躍使用者數,流失使用者數,使用者訂單,等指標 推廣運營:看看各渠道過來的流量、以及流量的質量(如停留時間,訪問區域,等等) 推薦工具: Excel:依據這些資料,比對與已有的目標及計劃的差距;並做新的調整,整理新的思路;明天今天的目標,然後制定新的計劃; 用思維導圖整理一下新的想法,做一下發散性的思考 整理思路的工具:思維導圖,我常用的是MindMaple; 如果已經是管理者,或者工作當中,協調的角色已經佔很大的部分,建議使用:Omnifocus:Omnifocus的價值再於跟將專案跟人聯絡起來,能進行工作預測,制定定時間點,同時能標明優先順序,明確每一個專案負責人及完成時間點或者是不同階段的時間點;對於團隊管理或者工作協調價值更大; 優先順序排序: 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進行區分,這個可以在印象筆記裡記錄,也可以在上面的Omnifocus裡記錄 其實對於大部分運營而言,進步的核心就再於這半個小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 昨天的資料表現如何,如果沒有資料反饋,定性的指標有沒有?如果不通知怎麼看資料,學學GA,百度統計,CNZZ,不同的崗位應該看什麼指標上面也有大致的介紹。如果暫時無法定性判斷,用一定的邏輯去判斷,運營工作講究的就是“一切看資料,沒有資料看邏輯,沒有邏輯看經驗”,用一定的邏輯去描述之後,然後記下問題向領導請教!當已有的核心資料已瞭然於心,思考一下現有的資料指標是否合理,關聯的資料指標是什麼,如何能提升 如果現有的目標跟計劃有差別,思考一下定計劃的邏輯與實際運營的情況作比對,把其中的經驗用於下一次的計劃制定;緊接著就是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一切從源頭開始分析: 比如做內容運營,目標通常是PV/UV,兩者的變化趨勢是什麼,UV不變或提高,但是PV再降低,檢視一下各主要頁面的退出率及跳出率,以確認內容質量是否有問題;檢視一下,各推門內容,推薦內容的點選分佈,看是否推薦機制需要改善;等等,不斷尋找原因;如果是UV降低,PV再發生變化,通常情況可能是內容整理質量在下降,如果UV降低,PV增加,有可能是內容吸引力增加,但是內容面對的使用者群再變窄; 比如使用者運營,拉新的數量跟拉新的成本在怎麼變;除此之外的其它資料比如流失率及活躍度需要看趨勢;拉新的數量增加OR減少,成本增加OR減少,又是四種不同的情況,需要一一分析,是流量質量降低,還是獲取流量的成本變高,還是註冊轉化率再降低,在常規工作中,這些分析只需要對應相應的動作,比如投放、活動、營銷、產品更改等; 比如推廣運營,各渠道的流量變化趨勢如何,之前作為主要流量來源的渠道現在的情況是怎麼樣,是一個渠道有問題,還是多個渠道都有問題,這些渠道最近大的變化是什麼,異常動作有哪些;其次是流量質量的變化,當時的跳出率,停留時間等各項怎麼變,以及滯後的統計留存率怎麼在變,這樣都需要分析; 這些資料,無論變好還是變壞,只要在意料之外,就要找準原因; 緊接著是想方法,這個方法,透過需要直接解決這個目標,比如內容是PV降低了,改推薦機制,優質內容篩選機制;拉新數量降低,拉新成本降低,增加流量需求;註冊轉化率降低,埋點監測;可能性成千上萬種,遇到的問題越多,越有可能積累出經驗; 總結: 資料在變化,需要聚焦到某個具體數值的變化; 針對聚焦的問題,提設想羅列潛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問題不清楚的進行資料埋點再回收資料,清晰問題; 大部分的時候,只需要針對最近特殊的動作進行跟蹤分析,而不是每天都來一次,提高效率; 經常與領導溝通,或者向其它朋友求教 不斷進行目標分解,制定新的計劃;整月的目標分解到今天有哪些具體的事情,新的計劃需要如何調整,不斷更改 已有的指標指標一直在提高,能不能提出一些新的資料指標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今天工作的調整
三、晨會 晨會的交流OR其它 通常用來同步產品進度,運營資料表現,接下來的工作安排等; 晨會的價值再於瞭解產品及運營的進步,通時也要利用晨會溝通一下自己的想法 四、具體工作 具體工作基本都是依計劃而定,比如 內容運營(產品線上教育) 產品早期: 策劃內容主題 拉人來生產課程 與潛在的內容生產者溝通交流 自己生產內容 內容修改 內容的包裝 內容的推廣 產品中期: 各種內容生產激勵體系的測試 構建產品機制或者是激勵體系鼓勵讓使用者自主生產內容 內容合作 中後期: 推薦及稽核或人工編輯 軟文撰寫盈利 優質內容挖掘 而這其中,不同階段的運營又做站不同的事: 初級運營 內容素材積累 內容生產時的產品建議彙總 封面等物料的設計(如果有專門的平面設計師,則不用) 資料彙總 選題及專題制定 內容相關的活動制定 競品內容彙總 內容推廣資源排期 根據資料改善執行細節 …… 中高階運營 製作內容推薦標準 稽核流程等規劃 依據公司要求制定內容的相關目標 依據目標進行分解,包括人員分析 總期早期的內容生產機制 構建產品機制或者是激勵體系鼓勵讓使用者自主生產內容 內容盈利機制的探索 內容趨勢分析 …… 不同產品的內容運營因產品不同而有異; 說到這裡,提一下,什麼是內容? 什麼是內容?產品中可供使用者消費並能延長使用者停留時間的均稱之為內容。使用者在不同產品停留並去消費的內容千差萬別,所以內容在不同型別的網站上面的展現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新聞部落格影片類的網站,內容即是文字圖片影片組織而成的可供消費的介質 而淘寶京東類的電商網站,內容即是每一個商品的展示頁 Appstore等應用商店裡,內容即是應用商店裡面的產品。 工具類產品中的,可供消費的資料也是內容。 內容的形式依據產品的變化而變,比如對於一款天氣類的移動產品而言,內容就是天氣陰晴、溫度、PM2.5、紫外線等各項資料,內容運營的角色就是收集各個區域各個時段的天氣資料,而相應資料可以透過國家氣象局提供的介面獲得,從技術的層面就可以解決內容運營的問題,所以沒有配備專門的內容運營崗。 輕內容 天氣等產品資料→遊戲道具→贊/喜歡→跟貼/評論→自拍→短影片 內容 百科→問答→商品頁面→文章→簡歷→設計作品/PSD原始檔 重內容 網路小說→公開課→影片→自制劇→微電影→電影 以上產品的內容又如何運營? 內容運營需要在意的核心是什麼: 生成機制 消費場景 展現形式 傳播方式 還有內容運營的具體工作,還有太多東西需要闡述,之後有機會再講; 依次往下分的,使用者運營跟推廣運營都只會比這個更復雜!!!有空再來填坑 推薦工具: Mac air:對於運營來說,air就行,如果你每天因為電腦卡的問題慢10分鐘,一年是多長時間去算算,這個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Evernote:能使用Evernote儘量不用word,文件寫到一半電腦宕機簡直太正常了,然後雲協作也非常的方便 Photoshop:必備軟體,無論哪個崗位,求人不如求已 收藏夾:從設計到運營到產品到創意到營銷到素材各類網站的收集 OmniOutliner:推薦給微信運營的同事,原創文章不容易,理清思路,慢慢填空; OmniPlan:管理各運營專案的排期; 谷歌搜尋:某網站搜尋、標題搜尋,文件搜尋,關鍵詞搜尋,相關網站搜尋這些功能,必定非常受用;
五、理解產品及使用者 不斷加深對產品的理解 儘可能知道產品過去的試錯及資料 儘可能知道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 儘可能的使用自己的產品,從0開始體驗使用者消費內容的場景,從0開始接觸產品不斷階段時候的表現,包括登陸頻次,使用習慣,向別人推薦產品的說辭 同樣的方式去使用其它產品 理解使用者 不斷的分析使用者各項資料,泡使用者相關的群,看貼,等了解使用者的訴求 推薦工具: Evernote,按標籤記錄,體驗產品按照大類進行劃分
六、學習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運營? 1、是懂還是一知半解 早上或者工作期間看一個運營相關的文章就說自己努力了,工作數年人積累的經驗,需要細細研究才能瞭解此中深意; 做產品談場景,學習運營一樣需要談場景,作者工作的場景是什麼,產品形態是什麼,產品階段是什麼,產品量級是什麼,作者的從業經歷是什麼,作者的資源經歷是什麼,而你所處的場景又是什麼,所以懂不是知道流量,轉化率,標題寫的方式,而是要不斷的跟現在自己的狀態做結合; 2、實踐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執行是一日復一日的 3、總結 大家經常說四分產品三分運營三分運氣 運營是什麼是不確定性,為什麼有不確定性,因為了解不夠深刻,解釋不了所以就有運營來解釋,其實背後都是一定的邏輯跟資料的,不斷的總結,才能剖析背後的內容 4、積累 比如今天有一篇微信產品的文章,看過受益非常多,能不能把所有微信的資料都收集下來,慢慢研究;微信如此,其它產品也需要如此; 案例:所有轉發過萬的微博,需不需要收集,覺得不錯的營銷案例要不要收集;以有的靈感要不要收集 系統性學習:看書,一次二次三次,反覆看;
-
7 # 運營套路小學生
一般來說,運營的工作通常包括三方面——拉新、留存、促活。
留存,透過各種運營手段確保使用者被拉到你的產品和站點上之後,最終願意留下來跟你一起玩的使用者。留存所對應的指標分為次日留存、7日留存等。
提升留存的方式多種多樣,你可以扮成一個萌妹紙跟你的使用者們搭訕,可以張羅出一批無節操無下限的活動或任務來讓你的使用者上來就可以玩得很開心,還可以創造出一大批有乾貨有料的內容讓你的使用者們可以看得樂此不疲。
促活,即“促進使用者活躍”,再俗一點,就是讓你的使用者願意更頻繁、更開心的跟你在一起玩。通俗的講,即讓使用者在已有的基礎上還可以跟你一起玩得“更High更爽更持久”。這裡可乾的事同樣很多,包括但不限於構建使用者模型,沉默使用者召回,使用者激勵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等等。
-
8 # D小小姐
體系化運營的概念是:運營以特定產品(或個人/品牌)為運營物件,透過對運營資源的最最佳化配置,持續提升使用者與產品的關聯度。
關於網際網路運營是什麼的問題,目前網際網路界的主流觀點有以下幾個:
產品負責生孩子,運營負責養孩子。
運營是以使用者為中心進行拉新、促活、留存的一系列工作。從工作內容上劃分的話,分為內容運營、使用者運營、活動運營、新媒體運營、產品運營。這些觀點也是對的,但比較抽象、零散,依然會讓新人迷惑。
從商業本質上來解釋的話,其實就是:網際網路環境下的使用者增長、使用者維繫、收入獲取。
-
9 # 鮮老虎科技
首先網際網路只是一種傳播形式,說白了就是流量運營,就像線下發傳單一樣,也是吸引人關注的方式,早期的網際網路運營代表的是廉價快速大面積傳播,很多網際網路媒介都是免費的,如何低投入大產出,就是網際網路運營的核心課題.
在目前的這種網路環境下,網際網路90%以上的流量被BAT所挾持了,想要免費網際網路運營,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基本上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個人感覺目前能低投入高產出的網際網路運營還是藉助於微信等社交媒體是最迅速的,比如說這段時間很火的一個叫拼多多的商城。
-
10 # 三節課社群
所謂產品運營,其實要做的事情,就是透過一系列各式各樣的運營手段(比如活動策劃、內外部資源拓展和對接、最佳化產品方案、內容組織等等),去拉昇某個產品的特定資料,如:裝機量、註冊量、使用者訪問深度、使用者訪問頻次、使用者關係對數量、發帖量……等等。
所以,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品運營”,其實是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均衡,既熟悉各類運營手段,又熟悉產品,甚至能夠自己完成一些產品方案的人。
對於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會設定一個“產品運營”崗位的場景,以下兩種情況是比較典型的——
一個比較成熟的產品新上了一個分支功能,在一段時間內需要一個人對接協調各種資源,幹好各種活,對該功能相關產品資料負責(如新浪微博上線了一個“微群組”功能);
一箇中早期的網際網路公司,不需要對運營劃分得那麼複雜,就是需要有一個人啥都至少會點兒,啥都能幹,還能把產品養活起來,所以ta就成了“產品運營”……
-
11 # 楊斐網際網路運營那些事
現在所謂的網際網路平臺更多的指的是線上電商平臺!
真正的網際網路平臺運營應該是包括基於網際網路模式下的所有渠道平臺。包括自建平臺(官網、商城等),第三方合作平臺,自開發平臺等;同時也包含PC端、移動端、APP等使用環境平臺;
由於現在整個網際網路所包含的內容越來越細也越來越廣,因此很多企業已經把網際網路平臺運營逐步細分為各個模組或者說是網際網路各個渠道的運營;
-
12 # 記錄館
首先咱們來定義一下網際網路平臺運營,那麼什麼是網際網路平臺運營呢?
定義:網際網路平臺運營即透過網際網路這個平臺工具,利用運營手段,去實現產品目標。
這個目標可以是商業目標,也可以是其他目標。如:1年內銷售額達到1億,或者1年內使用者/粉絲達到5000萬等等。
那麼咱們來分解一下這個概念。
首先是透過網際網路這個平臺工具,大家都知道網際網路其實只是一個工具,資訊分享傳播的工具,既然是資訊分享傳播的工具,那麼它就有它的渠道,現在的網際網路資訊分享傳播的渠道非常之多。
PC端的有:搜尋引擎、導航網站、社交產品、客戶端、內容網站和流量聯盟等
APP端的有:應用市場、手機預裝、聯盟推廣等。
根據運營目的,去這些渠道去挖掘精準使用者群,從而實現精準運營。
其次就是利用運營手段,去達成目標。這個運營手段呢也是非常多的,如物質激勵、低價吸引、競爭排名、營造稀缺感等等。往深了思考,運營的所有手段歸根結底其實也就是利用了人性的貪婪、虛榮、窺視、色慾、懶惰、傲慢的心理,只要瞭解了人性,只要瞭解了人性,那麼手段僅僅是一個捅破人性的工具而已。
-
13 # A君網路資訊官
運營到底是什麼?
從廣義的角度上說,一切圍繞著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都叫運營(百度百科)。
運營的崗位大致可分為: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
使用者運營是以使用者為中心,依據使用者的行為從而採取相應的運營維護策略,維繫產品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搭建使用者的成長體系。須瞭解使用者的使用行為,清楚使用者為什麼來,為什麼走,為什麼留以及為使用者所產生行為的原因,這一切都依賴資料來進行改進。
內容運營是指透過創造、編輯或組織文字等形式來呈現使用者喜好的內容/引導使用者產生高質量內容,進而推進優質內容的沉澱和分享。須把控整體內容質量,瞭解使用者的喜好並結合熱點和使用者需求整合相關內容做推薦,日常內容的維護和更新。
活動運營是以做活動的形式來引導使用者參與,推動各種資源完成活動既定目標。須明確活動的目的,追蹤活動過程中使用者行為軌跡,最佳化活動方案從而達到效果最優,整理活動後資料並總結經驗。
然而不管是使用者運營或內容運營還是活動運營,從總體上來說還是運營使用者,要吸引使用者,留住使用者,培養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從而讓使用者沉澱下來成為核心使用者。
運營工作的三個指標就是:拉新、留存、促活。
-
14 # 一盞Online
emmm這個問題太大了,有點get不到你想問的是什麼
首先你要弄清楚運營的目的什麼?拉新、留存、活躍是運營三板斧
根據業務不同、職能不同,運營的導向也不同
新媒體運營關注的可能是閱讀量、粉絲數
淘寶店運營關注的可能是銷售額、轉化率
平臺級別的運營我關注的可能是使用者數、活躍數等等
以上都是真正的網際網路運營,網際網路上一個大概念,在這個概念下有媒體、遊戲、金融、醫療等
-
15 # 鳴醫智造科技
運營實際上是進行不斷升級最佳化的過程。不管是內容、產品還是遊戲,都是讓其能夠活得更好、更久為導向而進行的一系列操作。如何達到運營目的,關鍵在於品牌流量以及使用者維繫,這都是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操、總結、反饋、再最佳化的。
-
16 # baoma1909
網際網路產品可以這樣賣,思維可以借鑑
大家好,我是寶媽。今天分享的是產品怎樣賣。
其實有很多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要技術沒技術,要背景沒背景,要錢沒有錢。只能夠利用自己僅有的一點點自身優勢,不斷的攀爬。我想如果我們的價值觀是掙的越多,參與的越多,或許我們能賺到不少錢。
比如網際網路各種模式,或許我們會有未來。大家知道,這個短影片,包括直播類的APP,最近都比較火,買一個產品或者平臺能都會有特定的忠實的粉絲,這些粉絲的文化程度和消費習慣,包括他們的年齡段、居住的地區都有明顯的區別。
再比如說我們知道有個叫做飛鼠的,就像那種會飛的小老鼠。他的IP打造的是一個餵養者的身份,變現的形式無非就是讓小老鼠飛來飛去吸引人的眼球,產生購買的慾望。這種新奇的寵物在一個影片里加背景樂,加特效,立馬變得非常的高大上,潮流時尚,我觀察了一下,只有10個影片,但是她的點贊量達到了30萬之多。
還有一個是做影片剪輯變魔術的,說白了,也沒什麼魔術的成分,基本都靠的影片製作,變現的手法也很簡單,就是用一些道具或者產品做道具,感興趣的人就會去買,30個影片就有500多個粉絲,就算目前沒有更多的影片出來,也不怕廣告組找不到他。
當然,這個一定要選對產品。產品一定要吸引,最好選那些有創意的產品或者是特色產品,例如有一些創新的玩具,一些批次生產工藝品,都是很好的選擇。
選擇好產品之後呢,就是對產品進一個影片拍攝,拍攝最好能夠帶上這些產品故事的場景,或者是使用一些拍攝的技巧,比如說賣玩具就用孩子去做主角,使用場景或者炫酷的效果。這樣影片傳傳出後,有人關注你,你加好友,並把他們引到個人號,就可以在個人號上累計粉絲了。
影片內容一定要做垂直,圍繞產品做影片,產品和影片要結合起來,不要廣告痕跡太重。假如你是賣玩具的,那就拍拍玩具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這樣才能夠更加的吸引人,後面轉化起來的就會比較好。
至於成交方面的其實沒什麼技巧,既然是加了個人號,就沒必要在這個成交上做什麼工作。這麼說吧,我在調研的這個過程中,有個朋友,他是賣舞鞋的,釋出跳舞的影片,影片內容和產品之間要有關聯性,但影片內容不能太直接,因為每個平臺的廣告是不能夠太直接的,每一個平臺都會有大批的流量。
如何利用別人的魚塘去釣到自己想要的魚,一定要學會對症下藥,看清楚這是什麼課題,利用什麼產品,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當你鎖定產品後,就是不斷的推銷,只要不違法,想盡一切手段,讓更多的客戶瞭解到你的產品,其實最牛的經營技巧只有一個,就是拼命認真的工作,並且是日復一日,重複的去做。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喜歡的話關注支援一下,我會努力的!
回覆列表
3分鐘弄懂網際網路運營到底是什麼樣的崗位
從基礎的層面來講,
運營
要關注和涉及的工作通常包括瞭如下三方面——拉新、留存、促活。所謂拉新,就是為你的產品帶來新使用者。帶來新使用者的手段和途徑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策劃和製造一個具有傳播性的話題和事件,可以是投放廣告,可以是居於站內做個活動,還可以是透過微博、微信……因而,在拉新的層面上,一個運營可能會涉及到以上各種手段中的一種或多種。
再來看留存,所謂留存,就是要透過各種運營手段確保使用者被拉到你的產品和站點上之後,最終願意留下來跟你一起玩。留存所對應的指標叫做留存率,再細一點,還可以再細分為次日留存、7日留存等等。一個產品最悲催的情況莫過於,砸了大量銀子和資源把使用者成群結隊的引進來,最後卻發現使用者的留存低得可憐。
提升留存的方式,同樣是多種多樣的,你可以扮成一個萌妹紙跟你的使用者們搭訕,可以張羅出一批無節操無下限的活動或任務來讓你的使用者上來就可以玩得很開心,還可以創造出一大批有乾貨有料的內容讓你的使用者們可以看得樂此不疲。
最後是促活,即“促進使用者活躍”,再俗一點,就是讓你的使用者願意更頻繁、更開心的跟你在一起玩。通俗的講,即讓使用者在已有的基礎上還可以跟你一起玩得“更High更爽更持久”。這裡可乾的事同樣很多,包括但不限於構建使用者模型,沉默使用者召回,使用者激勵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等等。
簡單聊了這麼點兒東西,是不是可以讓你對於“運營到底是做什麼的”這件事可以瞭解得更具體了?
我認為,一個合格的運營,應該是至少可以搞定以上提到的各個具體環節中的某一部分的。一個好的運營,則應該能夠做到讓以上提到的幾個部分可以順暢的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收放自如的整體。而一個NB的運營,則可以超越以上這些,以運營中的某一個節點為起點出發,去重新定義整個產品的形態、邏輯和運營模型。
運營可扮演的角色既可能簡單到只是一個客服,也可能重要不得了,直接決定著產品的生死。並且,最重要的是,運營往往會是與使用者離得最近的人,運營也因此而具備了無限的可能性。
所以你發現了,根本上,運營是且需要是一個打雜的。一個好的運營,一定需要對於上述提到的N多領域均有所瞭解,並至少在一到兩個領域下達到精通。(無數事實證明,這點是絕對正確的,每一環節都要知道,少一個環節不懂,就無法全盤玩轉運營這個活,然後精通某些環節,比如
營銷
,不精通一點,你會沒法立足,特別是高級別的崗位上)於是乎,運營這件事,玩好了,你將令自己和自己身邊的環境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和趣味。而玩不好,你將只是一個乾癟的跑堂的,終日陷入到N多繁雜事務中難以脫身。
所以你現在你應該理解了運營是啥。可是怎樣成長為高階運營,需要做的功課有哪些?
我們看看知乎使用者@劉錘 對此問題的回答。
1.什麼是運營?
從廣義的角度上說,一切圍繞著網站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都叫運營。所以某種程度上,我認為網際網路產品公司只有3個業務部門:產品,技術,運營。產品運營這個概念就=運營,只不過可能你的公司或者產品是以產品為主,運營為輔,所以這時候沒必要單拆一大堆人馬出來做運營,所以就統稱為產品運營。
細一點的我把運營分為市場運營,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社群運營以及商務運營幾個大類。
市場運營:以Marketing為手段,透過花錢的不花錢的方式,進行對產品的一系列宣傳,曝光,營銷等行為的干預手段。多見於需要一定程度砸錢的產品,但砸錢和市場行為不是等同的,既有不花錢的市場行為,也有砸錢的其他運營手段。這一點為主要運營手段的往往是一些離錢近的企業,因為只有離錢近,有完整盈利模式的才會在市場運營中不斷擴大投入。
使用者運營:以人為中心的運營手段,常見於UGC社群,以貼近使用者,團結使用者,引導使用者為手段的運營方式。表現在你會發現
網站運營
人員非常願意和使用者交流,逗比,談天,八卦,有的時候你都分不清這是使用者還是官方工作人員,例如知乎就是這一種,周源,黃繼新,成遠,ourdearamy….在一個產品早期,運營人員自己的主動使用和干預非常重要。內容運營:這有兩種進路,一種是在UGC社群,將使用者產生的高質量內容,透過編輯,整合,最佳化等方式進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進行傳播。這跟使用者運營往往相輔相成來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個問題,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學會把你的回答和別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後透過微博,日報,週刊等手段傳播,這就是以內容為中心的運營。
社群運營:早些年我把社群運營和使用者運營放到一起跟別人講,但是後來發現這其實有點問題,因為,面向UGC使用者的運營,和麵向普通社群消費內容者的運營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工種。所以就單獨拿出來說了。社群運營指的是面向社群消費者進行的干預活動,比如整站做個活動啊,抽獎啊..投票啊,轉載一些好文章到社群裡引發討論啊..都算。這類的工作玩到極致就是不斷的在社群裡煽風點火,引發大家互噴,活躍整個社群。(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研究nga的“噴鬥士競技場”,這個模式近些年也被很多其他的
論壇
或者社群引用,效果相當不錯。)商務運營:這類方式多見於一些商務
B2B
的產品,分為BD和銷售兩種。銷售是直接賣產品,BD是更多是互惠互利的一些合作。這都是手段,目的都是為了弄來使用者,然後留住他們。很多企業級產品都是以這種運營方式為主要手段的,例如BAT的雲服務產品,或者拉商家入駐,拉企業團隊來用自這種。而圍繞運營,或者運營人員的成長,就先要理解產品技術運營分別在一個網際網路產品之中起到什麼作用。
產品:把東西想出來
技術:把東西弄出來
運營:把東西用起來
嚴格意義上產品和運營也因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邊界,這就因人而異了。不同的產品,這三個領域的側重不一樣。例如拿BAT來說,百度重技術,騰訊重產品,阿里重運營,這都是大眾心中的普遍概念,某種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開始的業務,最核心的業務是什麼有關。當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其他部分也很強,不會差到那裡去。但某些小公司,還是有前期側重點的。
2.運營要做什麼?
不過說回到運營,我認為所有在做運營的同學,最核心的一條心理素質就是:別去逼逼產品和技術,要有他們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著花讓人吃下去然後打好評的覺悟,以及能力。
無論你是初級小編,微博賬號管理者,還是運營總監,coo,你最關心的東西,從頭到尾只能有一點弄來使用者,然後持續的留住他們。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緊緊圍繞這一點來進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團隊成員的工作)都必須直接或間接指向這個目的中的一部分,為資料結果負責。
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都不簡單。比如各位運營同學你們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最近一個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對這個目的有明確“資料結果”的,哪些工作是沒有的。如果沒有資料結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而這一條,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個核心環節。
1、找到使用者在哪
使用者畫像,調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沒錯,你需要理解你的產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來使用者,讓他們用你的產品
3、讓使用者持續用你的產品
使用者運營,社群運營
4、跟使用者在不用產品時候保持聯絡
3.運營的上升軌跡
往往初級運營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貫徹就行了,還沒到參與決策的地步。這時候你是一個執行者,踏踏實實做就是了。說實話,這階段,你的工作以天為單位計算,可替代性非常強,我看過拉勾的招聘資料,一般都在5-8K之間,這活也就值這個價。
而當你做的越來越好,對你所在的環節理解的越來越深刻,並且開始逐漸把自己的能力範圍覆蓋到整個環節時候,你已經算是一箇中級運營了。你可能不關心市場投放,只關心留存,甚至不關心留存,只關心重複購買/粘性使用者UGC。說白了就是你在整個產品的業務鏈條中,作為某個環節的manager,已經形成了某一種不能被繞過去的關卡,這也是你的價值所在。這時候你值8-15K之間,除非你在企業最核心的環節,不然你還是有一定可被替代性的。這時候開始以周作為計算單位來考量你的工作效果。
然後當你做著做著,能力越來越大,視野越來越大,你開始琢磨怎麼向上下游進發。
例如你是一個市場經理,你已經開始考慮拉來的流量能否留下來,主動開始配合社群運營人員做一些活動,或者你是社群運營經理,你策劃了一個社群內的UGC活動,然後主動協調市場人員去把這些精彩的UGC傳播到外圈,你在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而到了這個階段,你就已經向高階運營進階了,視野更大,資源更多,需要布的局開始以月甚至更長時間為單位去計算,你的任何一個決策會影響之後相當長時間內的運營狀況,風險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我之前說的核心目的其實裡面有2個層面,1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從1突破到2,或者從2突破到1,並且都做的很好,可以開始控場,根據產品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來關注不同階段整個運營環節裡最應該先從哪裡突破,用全盤考慮去合理的配比資源,無論是金錢還是人力,都在你眼裡是可以調配的資源,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以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線去考慮問題的時候。你就已經初步具備一個運營總監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還要考慮投資人關係,PR,各路vender的調配,大型的商務合作,不過這些就已經跨入公司而不僅僅是產品層面上的運營了。
而這一層也是最難突破的,瓶頸在於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舊“其中一個領域中深耕的話,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難以跳出來去理解另一個領域。因為這裡面的價值觀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使用者完全不一樣,你花了N長時間,理解了陌生使用者是怎麼想的,他們怎麼會一步步開始使用你的產品,而你需要花幾乎等量的時間,去理解你的熟悉的使用者他們具備的是什麼特性,如何會連續使用。
我舉個極端的例子,比如說百度的鳳巢系統(就那個搜尋推廣的後臺)。
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拉來新使用者用,你需要讓使用者有這樣一個認知:“在百度投廣告靠譜”,你可能得花好多時間去跟使用者灌輸“簡單,易操作,流量大,幫你掙錢”這些點,這就是拉新運營的重點。這時候在使用者心智中,你的競爭對手是騰訊廣點通,微博粉絲通,門戶投banner,還包括線下的廣告體系。而由於你的使用者太”蠢“,不能極快的理解你這些點,於是乎你需要銷售死磕,上門,辦各種會,做
案例
推廣等等,各種地方投廣告,刷牆。而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讓已經開始用鳳巢的人花更多的錢,那就不僅僅需要讓使用者覺得你好,還得讓使用者覺得,他在這裡也好。我見過太多人用了一下鳳巢就玩不轉然後棄之不用的情況了。這個時候你的思考維度就已經變成,我怎麼讓使用者從鳳巢掙更多錢,持續加大投入balbla。然後你就需要技術指導,關心使用者的賬戶狀況,提供更多更好用的工具。你這時候的競爭對手或者說干擾項已經變成了前段的銷售,客服,或者產品,技術等等內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