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月16 日,騰訊對外正式公佈了“騰訊遊戲成長守護平臺”系列服務。這個平臺的目的是協助父母對孩子的遊戲賬號進行監護管理,未成年人的父母登陸該平臺實名繫結子女遊戲賬號後,便可實時獲知孩子在相關遊戲產品中的登入與消費情況,也可以主動設定限制孩子在遊戲中的登入和消費行為。 如此方法,真的能拯救網癮少年嗎?
7
回覆列表
  • 1 # 幻想遠方的鴿子

    “網癮”不是精神疾病,單純斷網也無法徹底解決孩子消沉低迷,無心上學等行為問題。正確的方法是認真與孩子溝通,探究其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

    這位“楊醫生”的微博認證是“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他創辦的“網癮”治療中心有著近乎神奇的治療效果——僅用40分鐘,就能讓一個頑固倔強的“網癮”少年,變成對父母百依百順的“別人家的孩子”。楊永信也因此被許多憂心忡忡的家長當作救世主,希望孩子能在他的治療中心絕境逢生。

    而該中心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聽上去就令人毛骨悚然的電擊療法——電擊“網癮”少年的太陽穴,直至其疼到答應立刻承認錯誤,馬山向父母道歉為止。

    看到這兒,可能有不少父母感到無奈又糾結:知道孩子很痛苦,但戒“網癮”沒有其他好方法呀!再這樣下去學業荒廢了,以後可怎麼辦?

    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本文能讓各位吃個定心丸。

    “網癮”?這“病”根本不存在

    在網際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網癮是由美國的精神科醫生Ivan Goldberg杜撰出來的疾病。

    之所以是杜撰,是因為在今天精神醫學國際通用的診斷體系《國際疾病分類與診斷要點(ICD)》和《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均沒有將“網癮”定為精神疾病。

    中國的診斷標準《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也沒有將“網癮”認定成為精神疾病。

    有癮不等於有病

    再讓我們看看什麼是“癮”。“癮”在字典中的解釋是特別深的不良嗜好,也泛指對某項事物的特殊興趣、癖好,比如煙癮、球癮、看書上癮等等。

    按照字典的解釋,各種出於濃厚興趣而花費大量時間去做的事情都可以叫做“癮”:我喜歡與人交往,所以有“社交癮”;我喜歡打球,所以有“球癮”;我一天上網超過9小時,查資料、重新整理聞、談合作,如果這些都認定是病,實在太滑稽。

    事實上,2008年由北京軍區總醫院陶然主持制定的《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準》曾經透過專家論證。但2009年國家計生委省委(原衛生部)認為“網癮”的定義並不確切,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精神疾病。

    《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準》中規定,“日均上網時間超過6個小時,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就可診斷為網路成癮。”現在看,這個標準顯然太過時了

  • 2 # 沉寂141451480

    我覺得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應該並不會很明顯。就如同未成年人不可進入網咖一樣,然而網咖裡從不缺小學生。我覺得只是為了在名義上體現騰訊的社會責任感吧。

  • 3 # 家裡有隻豬兜兜

    這是大環境的問題,強行監管並不會有什麼卵用,如果不是國內90%遊戲開發商都指望把玩家榨乾,各種運營策劃變著法的撈錢活動,會有那麼多小孩偷偷幾千幾萬充值的新聞嗎?

    再進一步說,其實歸根結底又是一個分級制度的問題,國外不管電影遊戲,分級管理是很嚴格的,這幾年是個網路大爆炸的時代,電商稱霸,遊戲產業日進斗金,中國沒有對各種泛娛樂專案有條不紊層次分明的管理制度的弊端,就被無限的放大了。

    還有一點就是國民思想,目前正是新老交替的年代,老一輩爸媽視遊戲網路為洪荒猛獸的佔絕大多數,各種圍追堵截自己小孩不碰遊戲的有很多,其實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啊,歲月交替,又一個幾十年過去,90後成為中老年層了之後,“遊戲,網路”和“家長,教育,學習”這些名詞之間的對立關係,不說不復存在,至少應該緩和不少,至少大家都能正確對待了吧。

  • 4 # 浮塵142136033

    逆反的年代,越是打雜越反抗,和不先站同意戰線呢,再剛柔並進。我家小妹一直是我來教的,年齡差比較大,當然和老爸老媽代溝更大,讓其明白小時候不努力,以後總是要補回來的,不然只能在家種地,每次玩的時候就說離畢業快了,考不上就只能端盤子,或種地了。學知識是為了增加智慧,學技術是為了生存,想要得到什麼,就要拿自己的努力去換

  • 5 # 悠悠沙丁魚

    首先,我不是紅人,一丁點也沒有。就是一個普通人,說一個故事,小時候親身經歷。

    小時候家裡很富有,九幾到2000年家裡幾百萬存款。那個年代,鼓吹電子海洛因,父母就堅決反對玩遊戲機和電腦遊戲。

    反而,每天來求父親辦事的人很多,後來每天基本上三桌麻將。晚上放學回家,父親敲門:作業做完沒有? 做完了。 好出來打麻將,缺人。

    。。。。。。。

    長大之後成家立業,特別不喜歡打麻將,反而生了兒子都還是喜歡玩wow之類的。

    所以說宜疏不宜堵,光是強制壓迫管制,效果真不咋的,反而不然放開一點,膩了就真的膩了。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習慣成自然。越是得不到的後來越喜歡,哪怕是以後經常獲得但是已經有那種習慣意識了,反而得不償失。

    是的,我持反對意見。

  • 6 # Whatermelon

    “騰訊遊戲,沒錢玩NMB”,話糙理不糙。騰訊出臺這個政策的目的是什麼我不知道,也不會說。我只想說,如果家長能監管子女遊戲賬號,那麼騰訊之前的防沉迷系統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現在遊戲賬號註冊和使用太簡單了,隨意註冊一個QQ,最多網上搜個成年人身份證繫結,孩子不告訴家長,家長如何得知?網上的熊孩子盜刷父母銀行卡玩遊戲層出不窮,連錢財都看不住,還想讓他們看管遊戲賬號?我只能用呵呵對答!

  • 7 # 中國頂級科技評論人

    很簡單,不能,這個邀請我回答,還是有點意思的,因為我還真見過上癮很厲害的網癮少年,而且他們玩的遊戲我也玩,問題是,為啥上癮?比如我老婆家的一個外甥,整天泡在網咖,不給家裡人資訊,然後家裡都報警了,各種事家裡人都瘋了,但是,問題就出在家庭裡面。如果這個娃能在家裡得到點認同感和地位感,那麼,這個孩子也不會變成這樣。最受不了就是某些家長,不管孩子做了啥就是不對。一點不講道理。好像你們就牛逼的全世界都是你說了算,也就只能在家說說娃娃。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順序不要搞錯了,自己先要以身作則,然後要家庭和睦,最後才能治國平天下。還有現在很重要一點,也許大家不以為然,但是我覺得很重要,就是在什麼年紀幹什麼事兒,說直白點,讀書的年紀,你跑去結婚生孩子,不靠譜,家長根本沒法給孩子多大的精神幫助,說實在的年紀相仿你能幫我啥?告訴我怎麼提前把女人搞懷孕嗎?那年紀大的40多歲搞個孩子,是,當時家裡是有錢了,物質基礎好了,但是代溝不言而喻的,你覺得這樣的孩子網癮機會大不大?在家根本沒法跟這些只知道溺愛的家長溝通。

    當然以上純屬個人意見,規矩在這個年代越來越少,越來越稀罕。而這才是中華之魂,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規矩。過年越來越沒意思的原因就在於華人越來越不講規矩。什麼都可以瞎胡來,誰能告訴我你們家來客人了,上座坐什麼人?坐什麼位置?

    上一代的沒規矩的家長帶了諸多弊病給了這一代。他們根本不清楚這些東西才能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不要一回家就問人考試怎麼樣。考的再好又如何。大學結束才是你人生悲劇的起點。。。你們能規劃他們大學之後的生活嗎?不能就特麼閉嘴!

  • 8 # 聽說吧心理諮詢

      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陷入網癮。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正處於緊張學業中,該集中全部精力和時間去好好學習,所以對孩子的網癮甚為堪憂。當青少年沉迷於網路,作為父母該怎麼辦呢?在孩子網癮行為的背後,又是藏著怎樣的心理呢? 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李建學老師為大家解析:孩子網癮怎麼辦。

    小辰來我這裡的時候,頭髮長得完全遮住了眼睛,我甚至看不到他臉上的表情。很高的個子,卻佝僂著背,從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一個青春期孩子應有的活力。

    小辰媽媽將我拉到一邊,低聲說:“李老師,我是從一個朋友那裡聽說您的,特意來找您,這孩子有網癮,整晚整晚地不睡覺在上網,黑夜白天顛倒,請您一定要救救我這孩子,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我示意小辰媽媽先坐下,然後請他們一家三口說說過來的原因,媽媽搶著說了小辰的一些基本情況。

    小辰今年15歲,上初三,初一那年染上網癮。小辰之前是非常乖和懂事的孩子,但由於性格比較孤僻,很少出去玩。老師也說孩子在學校不怎麼合群,很少見他和同學玩。平時他自己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要麼看書,要麼就坐著發呆或者看電視。父母覺得他除了上學,其它時間呆在家裡也蠻好的,免得被其他同學帶壞了,因此,那年暑假父母特意買來一臺電腦送給他。剛開始玩電腦的時候,小辰也只是查查資料,偶爾玩玩小遊戲。沒想到自從他迷上一款網路遊戲之後就完全變了,整夜整夜地上網通宵玩遊戲,早上三個鬧鐘都叫不醒他,父母拉推他也不醒,常常上午甚至是一整天都不去學校上課,在家抱頭大睡,睡醒了餓了才吃點東西。他既不洗臉不刷牙,也不洗澡,更不出門,父母怎麼說教、謾罵、威脅都沒用。因為長時間不上學,功課一落千丈,學校老師最開始要求見家長,後來要處分小辰,到最後要求他退學。小辰媽媽是個急性子,每次去見完老師回來,都會大發雷霆,小辰爸爸在旁邊看著也不怎麼管。就這樣,小辰與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差。有一次,父母強制把電腦拿走,結果小辰以死威脅,用刀割脈。幸好刀子及時被爸爸奪下,才沒造成什麼傷害。但是這件事之後,父母更沒辦法了,每天看著本來乖巧、懂事的孩子變成現在這副頹廢、墮落的樣子,只能後悔當初為什麼要送電腦給孩子,害了孩子的一生。

    後來,小辰媽媽在同事的建議下,將小辰送到了郊區的一所強制戒除網癮的軍事化管理學校。說是學校,其實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培訓營,這裡的每個孩子都是被父母送來強制戒除網癮的。在裡面僅僅呆了兩個月,出來後的小辰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小辰媽媽心裡既著急,也心痛,曾問過孩子這兩個月都發生了什麼。小辰告訴她,教練不僅打他,還給他剃光頭,教唆其他的同學打他,憤怒的媽媽便找到學校理論,為孩子討說法,但一切都於事無補。

    從培訓學校回家後小辰不玩電腦也不說話,不出門,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見任何人,吃完飯就睡覺,餓醒了再吃飯,完了接著睡。一週之後,他又開始玩電腦了,但還是不說話,飯送到電腦前就吃,不送他就不吃,不讓玩電腦就砸東西,還大喊大叫。媽媽越來越擔心,幾乎天天以淚洗面,也遷怒於他爸爸不幫忙管教。

    小辰媽媽在說這些的時候,小辰好像在聽媽媽說別人的故事,爸爸則坐在角落也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問到小辰小時候的一些情況,媽媽說孩子小時候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那時她和老公忙於事業,沒辦法照看孩子,3歲之後才把他接到身邊。可是這時老公由於工作原因又去了外地,很久才回來一次。有時候難得回來,兩人也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經常是鬧得不歡而散,所以一直都是她在照顧小辰。自己脾氣不好,有時候小辰不聽話也會打他。但小辰還是蠻乖的,她怕壞孩子帶壞了他,不讓小辰與其它孩子玩,放學後直接回家,這些小辰都做到了,讓她省了很多心。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次這麼難熬,這個坎好像怎麼都過不去了似的。說到這裡,小辰媽媽又難過地哭了起來。

    在接下來的環節,小辰和我單獨溝通時,他雙手交叉抱胸,後背直挺挺地靠著沙發,整個人都是一種拒絕靠近的姿勢。為了讓他感覺舒服些,我也向後靠著沙發,這樣我們之間的空間距離會稍微遠一點,對他來說威脅也會小一些。果不其然,我向後一靠,他整個人就稍微放鬆了些,挺直的背也稍微前傾以便坐著更舒服。感覺他稍微放鬆些,我們從他被父母軟硬兼施一起來聽說吧談起,隨著他慢慢地放開,又談到他的頭髮長得好像可以讓他躲在後面,隔斷了與他人、這個世界的聯接。其實小辰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他的領悟力很強,他自己也知道玩網遊是他在逃避現實中不被理解、不被認可、沒有朋友、沒有快樂的痛苦,他只是想有一個安靜的角落,可以讓他自由呼吸。

    在我接待的青少年心理諮詢關於網癮的案例中,很多的網癮諮詢最後都變成了家庭治療。孩子有網癮,父母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小辰的情況也不例外。幾次諮詢後,小辰父母慢慢明白孩子網癮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反映的是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中的諸多問題。他們反思說當初對孩子關注太少,只顧生活和學習,不注重孩子的內心,管教過嚴,規則和要求過多,導致孩子現在這種性格內向,不與人交際,沒有朋友,沒有活動,只有在網上找快樂的狀況。

    在後來的諮詢中,意識到自身問題的父母和小辰進行了一次對話,父母真誠地向小辰道歉,他們過去不懂得怎樣為人父母,總是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他,從不考慮他的感受,不尊重他的想法,特別是沒經過他同意,強制性送他到培訓營戒斷網癮,是他們的不當行為才導致小辰現在這樣,他們知道自己過去錯了,承諾以後一定會改,請求小辰的原諒。看著淚眼婆娑的父母,聽到父母說出“對不起”三個字的時候,小辰終於流下了釋然的淚水。

    隨著諮詢的進展,小辰與父母的關係在不斷改善,大家交流多了,談話、商量事情也順暢了,小辰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好了很多,很少有爭吵了,前不久他們一家三口剛去了旅行。小辰還說他們家訂了一個家庭條規,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商定的,每個人都可以相互監督,他給自己的規定是沒上學之前每天網遊不超過兩小時,其它時間用於看書學習、運動等,上學後只有放假期間才可以玩,且每天也不能超過兩小時。考慮到小辰已有一個學期沒去上學,爸爸媽媽尊重小辰的想法,先到學校為他辦了休學一年的手續,而他自己在網上找了一個大三的學生幫他補習落下的功課。

    三個月後,小辰和父母再次來到諮詢室,他們很高興地說,小辰現在很少上網玩遊戲了,和他們在一起話多了,人也開朗了不少。小辰說那個大三的學生幫他補習功課很用心,不僅是他的老師,還成為了他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之前落下的功課大都補回來了,他要抓緊後面的時間繼續學習,新學年開學後他就可以重回學校了。

    看著這開心的一家三口離開的背影,感覺小辰不僅是在期待即將到來的新學年,更是在迎接他的新人生。

    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告訴我們,網癮不可怕,只要探尋孩子網癮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心理需求,配合心理諮詢師的專業指導,便能找到有效的解決之道。

  • 9 # 鴨梨心理

    現在很多小孩都“痴迷”網路,一有空閒的時間,就拿著手機、電腦不撒手。同時現在網路遊戲盛行,小學生玩王者榮耀之類的遊戲更是樂此不疲。這彷彿成了一種“正常化”的現象。題主所說的問題,也是大多數家長所面臨的或者正在苦惱的。那麼這一現象的出現,責任全部在孩子嗎?心理諮詢經常說的一句話,一個孩子反映一個家庭。那麼孩子玩遊戲,最大的誘因可能在於家長自身。家長在孩子面前一直玩手機或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這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負面的榜樣,孩子也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從而對手機上癮。

    怎麼緩解這一現象呢?第一,在孩子面前,家長儘量不要長時間玩手機,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就像治療失眠的人,規定在床上只能睡覺、不能玩手機、看電視一樣。第二,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觀察孩子或者詢問孩子有什麼好的興趣愛好,比如運動、跳舞等。在課餘時間引導孩子對愛好的學習。第三,應當適當讓孩子玩遊戲,但是並不是一味地縱容。給孩子制定獎勵和懲罰制度,在完成作業或者表現良好的情況下,就可以多玩一會。但是當表現不好,就要進行懲罰。在孩子成績提高的時候,可以適當放寬玩遊戲的時間。第四,家長和孩子之間不應當是一個對立的關係,應當坐下來好好交流,溝通,這樣才能使孩子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總之,家長應該多陪孩子,而不是採用極端的方式來建立敵對的關係。如果做到這一點,那麼就會使家長對孩子的管理變得不再“難纏”。同時對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喜歡佈置很多作業,上課喜歡罵人並且不願意聽別人意見的語文老師是什麼樣的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