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命召集令

    首先,應明確何種情況下需要使用抗生素。當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徵應用抗菌藥物,也就是俗稱的抗生素。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或X線、超聲等影像學結果確定是否為細菌感染者。正確的診斷是正確治療的前提。抗菌藥物對病毒無效。比如感冒多為病毒引起,則不需要服用抗菌藥物。

    其次,要明確病原菌,結合藥敏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對臨床診斷為細菌性感染的患者應在開始抗菌治療前,及時留取相應合格標本(尤其血液等無菌部位標本)送病原學檢測,以儘早明確病原菌和藥敏結果,並據此調整抗菌藥物治療方案。

    第三,實際用藥要結合患者的病情考慮,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在藥敏結果出來前可經驗用藥,根據發病場所、既往抗菌藥物用藥史及其治療反應、當前細菌耐藥性監測資料等;如果用藥後效果不佳,可在72小時後調整給藥方案,應考慮改藥或調整劑量,由經驗治療轉為目標治療。因為如果針對病原菌選用的抗菌藥物正確,使用72小時會有治療效果,比如因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會體溫下降,降鈣素原或者C反應蛋白會降低,這樣的情況可以根據病情繼續使用,直到完全恢復。如果治療效果不佳,說明經驗治療選用的抗菌藥物不敏感,根據檢測出的病原菌和藥敏結果調整抗菌藥物治療方案,使用敏感的抗菌藥物來治療。

    除了品種選擇的問題,還有就是給藥途徑,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然後是給藥劑量、給藥頻次、給藥療程要足,如果給藥劑量、療程不足,不足以殺死病原菌,而且會引起病原菌捲土重來,甚至產生耐藥。所以,使用抗菌藥物,一定要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不要擅自服用,一定要選用正確的抗菌藥物,而且劑量、療程足量才能保證治療效果。

  • 2 # 鄭醫生百嗑

    首先,抗生素只是用於細菌性感染,對病毒無效。所以,提問者的本意可能指的是體內細菌會變得更強大。

    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但是某些方面有一定道理。

    抗生素開始使用以後,最早被消滅的是對抗生素最敏感的細菌。如果療程不足,沒有將所有致病細菌殺死,最後剩下的可能就是抵抗力最強的細菌了。而這些細菌一旦死灰復燃,感染就變得更難以控制,超級耐藥細菌就是這樣被一點點培養出來。 所以抗生素的使用,有兩個重要原則,一個是足量,一個是足療程。但是這個療程不一定是三天。

    抗菌藥物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一般宜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 72~96小時。有區域性病灶者需用藥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化膿性腦膜炎、傷寒、布魯菌病、骨髓炎、 B組鏈球菌咽炎和扁桃體炎、侵襲性真菌病、結核病等需較長的療程方能徹底治癒,並減少或防止復發。

    除此以外,應用抗生素還有其它一些容易被忽視的重要原則:

    一、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徵應用抗菌藥物。請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自己不要濫用。

    二、應根據病原菌種類及病原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選用抗生素。有條件時應儘量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

    三、對於輕、中度感染的大多數患者,應予口服治療,選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藥物品種,不必採用靜脈或肌內注射給藥。除非不能口服、藥物無口服劑型、或者嘔吐、腹瀉嚴重,或病情嚴重緊急等情況才注射給藥。

    四 、根據不同種類藥物的特點,來確定給藥次數。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其他 β-內醯胺類、紅黴素、克林黴素等時間依賴性抗菌藥,應一日多次給藥。氟喹諾酮類和氨基糖苷類等濃度依賴性抗菌藥可一日給藥一次。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 3 # Q3051314

    標題就是個錯的,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也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所以我們國家細菌耐藥才那麼嚴重,而且不同的細菌感染使用不同的抗生素,要求有所不同,去了醫院就聽醫生的,為什麼要亂用。

  • 4 # 和黑木凱漫步上海

    中醫是經驗療法,的確對很多疾病有不錯的效果,但我有點困惑,為什麼很多中藥、中成藥的說明書裡,關於不良反應以及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一欄都是“暫不明確”?

    記得當年很多中醫神藥後來都因為副作用巨大而被禁止了,比如“龍膽瀉肝丸”。

    我們沒有時間機器,很多不良反應都是不可逆的,患者用藥前卻不能有充分的知情權。

    很多中藥都應用了很多年,為什麼這塊還是空白?有關部門為什麼能網開一面?西藥都得經過數期臨床驗證,充分研究確認藥理、副作用等才能上市,為什麼中藥不用?

  • 5 # 張豔華大夫

    “聽說”一般都是有爭議的或者不確定的,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亂用不濫用抗生素,最好在專業大夫的指導下根據病情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師長:真理是如何產生出來的?是靠悟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