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稜鏡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首先,對於郭嘉本人的驚世大才這一點上那是毋庸置疑的,曹操作為一代梟雄,之所以能夠在漢末群雄並起的時代,脫穎而出,統一北方,離不開眾多謀士的奇謀良策。曹操帳下人才濟濟,群星薈萃,單以謀士論,如荀彧、荀攸、程昱、蔣濟、賈詡、司馬懿等,無一不是奇人智士。之所以,大家更推崇郭嘉,或許和郭嘉、曹操之間親密的君臣關係,郭嘉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謀劃之功有關吧。

    郭嘉為人洞若觀火,善於決斷。史載,曹操幾乎每次出征,郭嘉必隨軍參謀軍機,行軍時與曹操並肩而行,議事時與曹操同席而坐。曹操平定北方的數次征戰中,郭嘉都算無遺策。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其中郭嘉的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曹操自己也評價郭嘉:“平定天下,謀功為高!”可以說,眾多的謀士中,曹操最偏愛的無疑是郭嘉了。

    一、擒殺呂布

    建安三年(198年)九月,曹操採納郭嘉之謀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兩軍相持大半年,曹軍久攻不下,士兵疲憊,曹操決意退軍。郭嘉分析了戰場情勢,他以項羽為例力諫繼續攻城。曹操依計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殺呂布,陳宮。

    二、大破劉備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為了避免同袁紹作戰時兩面受敵,決定先發制人,趁劉備在徐州人心未歸、立足未穩,徹底擊敗劉備。曹軍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到時候進退失據。曹操徵詢郭嘉,郭嘉認為,袁紹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而劉備立足未穩,正是擊敗劉備的絕佳機會,而機會稍縱即逝。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生擒關羽,並俘虜了劉備的妻小。

    二、擊敗二袁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戰大敗後,袁紹病逝,曹軍攻打袁紹殘軍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而郭嘉卻力排眾議,建議退兵,郭嘉認為二袁素不相服,待其內部生變,一舉可定。曹操納郭嘉奇策,佯裝向南攻擊劉表。不久,袁軍生變,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三、遠征烏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紹二子袁尚、袁熙兵敗遠逃烏桓(今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認為袁尚新敗,元氣已傷,不足為慮,而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實力大增,遠征袁尚,後方不穩。曹操也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而郭嘉諫言,劉表才不如劉備,必忌憚劉備,對劉備多有掣肘,不足為慮。袁尚雖敗,如不斬草除根,遺患無窮。

    曹操採納郭嘉建議,立刻進兵柳城。曹軍到易城後,留下輜重,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嚮導田疇的帶領輕兵速進,烏桓首領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大敗而走,袁尚、袁熙走投無路之下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在曹軍大軍壓境之下,帶著袁尚的首級請降。而曹操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

    其次,個人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改變歷史的走向,但是歷史的大勢才是決定歷史走向的根本。我覺得大家的觀點還是過分誇大了個人對歷史的重要性,歷史不容假設,一個人,一個謀士對歷史走向的影響有多大,其實是難以言說的。戰爭通常是政治、經濟、外交的綜合博弈和對抗,甚至還有天氣等偶然的因素,歷史走向絕非單單是個人的才智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學劍橋雅思應該從學術類開始還是培訓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