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色歸讀

    菜市口是北京市歷史上沿襲下來的一個地名,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大街與宣武門外大街交匯處,屬於老北京外城(或稱南城)地區,這地名因著名的菜市口法場而知名,為歷史上對要犯執行死刑的地方。

    法場為什麼選擇菜市口這個地方呢?中國南方各地與京畿重地——北京的旱路交通,是沿太行山東麓,走北京城西南的蘆溝橋跨越永定河,然後進出廣安門,在菜市口路口分為兩支:即向北拐可進入宣武門,向東直行可進入正陽門(前門)。這一帶會館林立,商家雲集,是明清兩代京城重要的商業中心。說到這裡就該明白了:在這要道人流集中的地方行刑,觀者多,資訊傳播快,警示效果好,以達到殺雞駭猴的效果,有利於加強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權威。

    其實,清代以前的刑場在內城的西四牌樓,清代初年,朝廷才把正法刑場遷移到菜市口。著名的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以及順治十八年十月,被控仍然和鄭成功勢力暗通款曲的鄭芝龍,亦遭當時的輔政大臣蘇克薩哈斬首處死於此地。

    至於菜市口為什麼得名菜市口,一千年前的遼代,這裡還是安東門外的郊野,一片荒涼;金代發展成為施仁門裡的丁字街,有一定人流;明朝時則演變為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沿街菜攤、菜店眾多,所以“四九城”的許多人都來此買菜,並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代時改叫“菜市口”,此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菜市口名聲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將殺人的刑場轉移到菜市口。每到冬至前夕對判為“秋後問斬”的囚犯執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車,經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東往西排好,劊子手手執鬼頭刀也依次排列,頭被砍下來後,掛在或插在街中木樁子上示眾。戲文中唱道“推出午門斬首”,其實是拉到菜市口“出紅差”,砍頭!

  • 2 # 一品豪宅設計1

    菜市口是古人出紅差的地方(殺人法場),有很多的名人將象在菜市口出紅差,菜市口在宣武門外(在電視刡中能看到古裝戲的罪犯下令拉到武門外53刻開始行刑,行刑後有人收屍把血用黃土墊上事後菜農們開始賣菜因此得名菜市口。

  • 3 # 5511012468沙溪居士

    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在一千年前的遼代,這裡是安東門外的郊野,金代是施仁門裡的丁字街,明朝時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沿街菜攤、菜店眾多,所以"四九城"的許多人都來此買菜,並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代時改稱"菜市口",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

    滿清將殺人的刑場從明朝時的西四牌樓(當時叫西市)移至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據說當年的刑場就設於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側十字路口附近,每到冬至前夕對判為"秋後問斬"的囚犯執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車,經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東往西排好,劊子手手執鬼頭刀也依次排列,頭被砍下來後,掛在或插在街中木樁子上示眾。

    奇特的是,這裡做菜市場生意還很興隆。菜市口名聲大不是因為它賣菜功能,卻是因法場而聞名,在於它是清代殺人的法場(刑場)。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斬首於菜市口,如“戊戌六君子”。戲文中唱道"推出午門斬首",其實是拉到菜市口"出紅差",砍頭!犯人被殺後,屍體被人運走,血跡即被黃土墊蓋上。

    據載在菜市口被鬼頭刀砍頭的第一個名人是南宋王朝丞相文天祥。那時北京城叫大都城,菜市口還不叫菜市口,叫柴市口--賣柴的地方,後來幾經演變由賣柴變為賣菜,改稱菜市口。文天祥死得大義凜然,血濺菜市口,據說觀者人山人海。

    為什麼叫"紅差"?解釋有三:一曰砍頭,斷首之時血噴滿地,血染黃土;二曰劊子手一身粗麻赤紅行頭,頭裹紅頭巾,懷裡抱的鬼頭刀,刀無鞘,刃不見天,全憑一幅赤紅的蒙刀布罩著;三曰驗明正身當場紅筆勾魂,在處決罪犯名字上用硃筆惡狠狠地打個對勾,剩下的就是"喀嚓"一聲。

    遇上犯人眾多的行刑,監斬官騎著高頭大馬,戎裝持刀,殺氣騰騰,兩邊押解官兵刀出鞘,箭上弦,鳴鑼開道,煞是森嚴。為防搶劫法場,街道兩旁的送魂酒都免了。時辰一到,報時官扯破嗓門大聲報時,監斬官手握硃筆,連連勾畫,劊子手各就各位,從東到西,依次砍頭。若因犯人太多,劊子手少,砍上一氣累了,這時有人託上紅托盤,上面有三大白瓷盅,一盅是水,一盅是茶,一盅是酒,喝什麼全在劊子手。一般是先含一盅水,是清水,漱漱口,吐了;再幹那盅酒,也是含在嘴裡不喝,噴在鬼頭刀刃上,讓刀喝酒;最後那盅茶是要喝的,喝了以後再拖刀砍頭。對於跪在後面等著行刑的犯人來說,這太殘酷了,眼看著一顆顆人頭落地,一腔腔熱血如此噴流,還要等到劊子手清口、噴酒、歇勁、換刀,早就嚇得昏死過去了。

    清咸豐末年(1861年)慈禧太后發動宮廷政變奪得政權,實行首次垂簾聽政時,受咸豐皇帝遺詔的"八大顧命大臣"之一的肅順被殺於菜市口。劊子手硬是打斷他雙腿才算跪下。在菜市口刑場,肅順也算是條漢子。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六君子"也在菜市口被殺害。死時年僅二十三歲的楊銳頭顱落地還兩目圓瞪,鮮血從脖頸中噴出,"血吼丈餘",後人評"冤憤之氣,千秋尚凜然矣"。劉光第遇難時,劊子手手起刀落,血流如湧,無首之軀竟不倒,驚嚇得整個菜市口鴉雀無聲,皆焚香求祥。

    以後"菜市口"逐漸成為"刑場"的代名詞。據馬芷庠編寫的《北平旅行指南》記載:每逢秋後朝審,在京處決犯人眾多之時,由東向西排列,劊子手執刀由東向西順序斬決。所用鬼頭刀五柄、凌遲分屍刀十柄,現存於歷史博物館。舊時,犯人被押出宣武門(順承門),過斷頭(魂)橋,經迷市,送往菜市口法場,就不可能有生還的希望了。犯人被殺後,屍體被人運走,血跡即被黃土墊蓋上。

    1911年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刑場被轉移。以後這一帶逐漸成為宣外大街最繁華的商業街和交通樞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開不開機顯示如下畫面:(按了多次一直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