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前進者A

    我談一下看法吧,我本人是比較喜歡看書的,早些年出差、旅遊等都喜歡帶上幾本書,沉甸甸的,後來年齡逐漸大了,眼睛也有些花了,看書挺費勁的。十年年開始接觸電子書,其實第一次還是很偶然的,是在一家大商場偶然發現的,也就是“紐曼”電子書,是彩色的屏,但與現在的墨水屏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的困難是電子書來源非常困難,除了隨書贈送的一些外,基本沒有什麼來源,就這本電子書一直用了好幾年。至於亞馬遜的電子書,大概是從2011年接觸的,部門有幾個年輕人很愛讀書,但是用的是kindle電子書,這種電子書比早期的“紐曼”小巧精緻,從網上也能找到電子書,於是讓同事們幫我買了一個,大約1000元,能裝二三百本書,一直使用到現在,已經跟著我走遍了天南海北,非常方便。後來又買了一個“漢王”的電子書,體積更小更輕,能夠閱讀的電子書種類更多,還具有聽書功能,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功能,只是這個電子書一次出差在高鐵上丟了。至於“買iPad還是買喜閱電紙書”這個問題的主題,但是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探討的必要,因為現在的平板,無論是小米、華為還是iPad,只要裝上專用軟體,都能閱讀mobi、azw3等格式的圖書,我現在用的就是小米平板,效能非常好,不但能看能聽,還能隨時寫。因此,平時如果單純看書,買個kindle足夠,如果想看聽寫,一個小米、華為等品牌的平板足。

  • 2 # 潘潘2048

    怎麼買?方法很簡單,根據你自己看書時間,來定,每天看書超過3小時以上的,建議買墨水屏,3小時以下,買ipad。買墨水屏,因為,看ipad太久,眼睛會難受,這東東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我就因為看太多,眼睛不好了。墨水屏使用體驗比IPad差很多,但若只是為了長時間看書。墨水屏應該比ipad更好的選擇。

  • 3 # 共醉明月

    大家好,我是一名科技數碼產品愛好者,希望和大家分享科技數碼產品的使用體驗。對於讀電子書iPad和喜閱電紙書哪個更好。我們先看一下這兩款產品的定位。

    iPad是一款平板電腦,日常使用場景是遊戲、看影片、簡單的辦公處理、學習記錄筆記、影片剪輯、看新聞、瀏覽網頁,當然還有看電子書。喜閱電紙書就比較單一了,才用了墨水螢幕就是讀書,而且和紙質書籍很像,看時間久了眼睛也不累。

    然後我們在說一下使用的人群,如果是成人,喜閱電紙書就有些功能單一了,因為平時有很多事情要去處理,不光是讀書。如果為讀書買一個喜閱電紙書,為了看影片、玩遊戲、上網又買一個iPad的是不是有些重複呢?我自己以前也買了一個kindle讀書,結果大部分時間還是耗在iPad的上,kindle更多時間是在吃灰。如果是一名小學生或中學生用來讀書,喜閱電紙書還是不錯的選擇,功能只有讀書,其它事情做不了,這也是家長希望的吧!

  • 4 # 培之君

    作為擁有kindle oasis和掌閱smart ireader 以及最新ipad air3的使用者(見下圖),談談個人看法,綜合下來,如果經常要看PDF格式資料的話,那還是建議買ipad為好。

    首先,買電子書的出發點可能無非是因為覺得電子書更專注,能更好看書,也更護目。但是實話講,專注主要還是源自自律,自己不自律的話,買了電子書也會忍不住看手機的,所以,墨水屏電子書和更好學習閱讀沒有必然的關係。至於護目,確實有作用。因此你很看重這點,或者需要長時間高強度閱讀的話,那考慮kindle類墨水屏電子書是有必要的。

    其次,剛提到了,一般電子書普遍有一個缺陷,就是對於PDF的支援,除非是索尼的專門PDF閱讀器(當然價格略高要4K起步?),其他的普遍支援不夠,這個應該是基於處理器決定的,沒有哪個電子書有ipad那麼強大的處理器,註定開啟PDF尤其是大體積PDF時的卡頓。而且電子書多以6-7英寸螢幕為主,看PDF閱讀沉浸感還是不足的,即使我的smart ireader有10.3英寸,可是開啟PDF慢,還是缺少流暢感,很不舒服。

    最後一個原因,價格,iPad的mini5只要兩千多,但是具有真彩顯示,更有硬核蘋果A12處理器,與同大小螢幕的電子書比較,開啟PDF的速度快不止一點點。另外,不管玩遊戲上網頁或者其他活動,買了iPad,日常能夠做得更多。

    另外,kindle做筆記非常不方便,對於喜歡寫寫畫畫的,smart ireader還是很不錯的,如果再要加個多看PDF需求的話,那麼iPad幾乎不二之選了。

    綜上所述,如果長時間閱讀大量文獻資料需要護眼且不多看PDF文件的話,那麼墨水屏電子書還是可以考慮的,尤其像smart ireader這樣10.3英寸螢幕的電子書閱讀感還是很不錯的。其他情況下,還是建議買iPad為好,預算不足可以考慮入iPad mini5,價效比很高。預算再充裕些的話,買ipad air3,我在用的就是這款,配個apple pencil,雖然一代筆,用得也很好,而且iPad上諸多筆記APP,能更好的閱讀文獻並作批註。(APP見圖,我下載的)

  • 5 # 胖寶寶吃不飽

    我有iPad,也有kindle,但是現在都不怎麼用,因為手機更好用。

    我無意中發現魅族手機自帶的讀書軟體,擁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功能,就是可以後臺朗讀。也就是說,你可以聽歌一樣的聽書。

    自從迷上聽書,散步成了最大的愛好,我家離東湖綠島比較近,週末只要天氣合適,就一邊聽一邊散步,圍著東湖走一圈,二十公里,三個多小時我可以晃下來。

    發現這個功能的兩年多時間,我聽了400多兆TXT電子書。

    如果你也喜歡,不用買魅族手機,那個APP就是朝夕閱讀,使用的時候,要用流量管理給網斷了,不然朗讀會連結網路,雖然語音質量上去了,但是速度下去了,網速不好的時候還磕磕絆絆的。

  • 6 # 呆萌99

    如果側重閱讀,還是喜閱電紙書好一點,其它不講,電紙書和IPAD最大的區別就在螢幕上,護眼,紙質屏,在電紙書上可以找到紙質書的感覺,而且對視力上的保護是顯而易見的。

  • 7 # java獨孤九劍

    作為資深電紙書愛好者和數碼迷,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我買過一個ipad air2,三個電紙書,分別是kindle(6寸,958元),kobo aura one(7.8寸超薄電子書,1600元),boox max2(13寸,安卓系統,4980元)。

    首先對比一下看epub,mobi等電子書:

    閱讀體驗,ipad和電子書差異不大,

    便攜性,kindle=kobo aura one >ipad >boox max2

    軟體生態,ipad>boox max2>kindle>kobo aura one

    價效比,kindle>ipad>kobo aura one>boox max2

    其次對比一下pdf看書體驗(pdf掃描版+文字版):

    閱讀體驗,boox max2>ipad>kobo aura one>kindle,看pdf需要大屏,小螢幕就是作死。

    pdf最佳化操作,boox max2>ipad>kobo aura one>kindle,boox系列支援pdf加粗,剪下,對比度等最佳化,看起來更像紙質書。

    閃屏,ipad>boox max2>kobo aura one>kindle,電子書重新整理都會閃屏,ipad不會,boox系列有A2重新整理模式,也不錯,其它閃屏看你能否適應。

    最後比較一下娛樂體驗:

    看影片,ipad>boox max2>kobo aura one=kindle(看不了)

    打遊戲,ipad完勝

    刷網頁,ipad>boox max2>kobo aura one>kindle

    社交聊天,ipad>boox max2>kobo aura one=kindle(不支援)

    結論:如果不是重度電紙書使用者,不建議購買電紙書,價效比不高。ipad相比而言屬於價效比高,功能全面的產品。而電紙書屬於專業性強,有明顯弱點的產品。

  • 8 # 美猴王歸來

    個人以為這兩者不是一個時代的電子產品,可是什麼“電紙書”之流過時落後的東西,居然比Pad賣的還貴,真真不可思議!

    本人也鄙視賣概念的做法,說什麼“墨水屏”,什麼護眼神器,沒見誰為了護眼把自家的彩色電視換成黑白的,雖然這麼說調侃的意味有點濃郁,但是道理簡單明瞭。

    前面有很多朋友旁徵博引地論述了好多,對於“電紙書”而言,除了據說有護眼的“神效”,幾乎沒什麼優勢,但是單純強調“護眼”的話,用手機聽書,或者乾脆看紙質的書籍豈不是更好?花個幾千塊就心安理得地讀書了?

    很多的產品靠炒概念忽悠消費者,但也確實有人跟風

    小罐茶,曾經風靡一時是吧,可是今年前些時候,突然風聲一變,大家又眾口一詞地聲討之,據說都是操作概念的營銷,那些一罐罐的“概念茶”根本和大師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這一新聞傳出,令那些追捧者大跌眼鏡。

    一個“墨水屏”的概念是不是值5000塊人民幣呢?消費完了真有人因為買了它以後,就博覽群書了是嗎,其實,前面有個朋友以身作答了,他有三款“電紙書”,很快都淪落為吃灰的角色。

    廣告轟炸引領消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步步高點讀機,哪裡不會點哪裡,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So easy!”

    我還記得當年的這個廣告詞,當時家喻戶曉,可是至今為止,我也不知道啥叫點讀機,我也不相信做廣告的那個小姑娘是因為用了什麼“點讀機”才成了學霸的。

    7000萬拿下電視廣告標王的樂視、以6666萬元拿下標王的秦池、以2.1億元奪得標王的愛多VCD等等、等等。已經變成了時代的笑柄,今天連電梯裡都弄上了小螢幕,一遍一遍反覆播放的鬼都不知道名稱的各種公司及產品。

    還有那些被強行摻進去電視劇的無聊廣告們!

    在傳統電視廣告商眼中,觀眾只是一隻只待宰的羔羊,稱他們“上帝”只是為了讓他們掏錢爽快一點。

    所以,身邊有些人說:現在的那些垃圾廣告,耽誤我們看電視劇的、電梯裡逼著我們看的、往牆上亂貼的,甚至走路時硬往我們手裡亂塞的……,堅決拉黑沒商量,只要是這些品牌和廠家的東西堅決不買!

    淘寶中現在已經出現了向已購買者提問的“諮詢區”,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

    在刷好評越演越烈的大環境下,我們在網購的過程中,也越來越不容易辨別哪些是其他賣家的真實評價了,能有機會定點向消費者諮詢產品好壞,成了我們儘量不繼續上當的一道保護屏障。

    所以,一些對於產品比較和評測方面的問題,如果我們能看到更多人的意見,自然有利於去偽存真,回到本題中,我們也發現,很多人的現身說法有利於揭露那些“概念營銷”的把戲。

    像蘋果手機一樣,靠營銷打天下的案例很多

    今天的蘋果手機正逐步走向沒落,諸多原因,那些忠實於蘋果的死忠粉們,再也不像以前一樣,聽不得任何人非議蘋果了。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蘋果公司剛離職的營銷副總原來是賣奢飾品出身的,所以,把蘋果手機賣成了奢飾品,恰好華人是盲目追求奢飾品文化的,二者一拍即合,既佔領了中國市場,又成就了蘋果公司的霸主地位,同時還滿足了一批買不起像勞斯萊斯那樣真正高檔奢飾品的消費者的虛榮心,一舉三得豈不美哉!

    話題回到問題上來,購買電子產品也不能只看別人吹噓的概念,如果真需要平板裝置之類的,確有這方面需求,請兼顧多用途和價效比。

    多聽聽、看看已經購買者的吐槽,因為它會讓我們看到別人被忽悠消費的後悔,讓我們意識到哪些垃圾產品是概念營銷的產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2398大洋入手IQOO855競速版合適嗎,值不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