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分級
汽車的自動駕駛可分為L0/1/2/3/4/5六個等級,如嚴格定義不同等級的所謂“自動駕駛”,至少L0與L1級完全與字面理解的“智慧自動操作”無關。
L0/1:其功能充其量涵蓋定速巡航,主動剎車或自適應巡航等。功能的實現仍依賴人工操作啟用功能,在啟用後的車輛駕駛主體為“人”;這些配置實現的只是省去了踩油門的機械動作,以及遇到障礙物時的應急主動剎車。這是部分功能的自動執行,並不是汽車層面的自動駕駛;且功能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水平參差不齊,比如主動剎車有些車反應很快,但有些車反應很慢而起不到作用。
L2級自動駕駛:這一等級的自動駕駛系統普及率最高,但也是對自動駕駛概念曲解最嚴重的等級,尤其是在銷售終端一些無知的銷售人員敢於降低定義為“全自動”,而不會說明使用中的注意事項,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因為L2級自動駕駛的適用場景極窄,只能在封閉式的高速公路、高架橋樑以及機動車專用環線道路使用;有非機動車與行人的道路是不宜使用的,否則可能造成的問題會非常嚴重。
重點1:自動駕駛汽車對晶片算力的要求極高,僅有機動車的道路等於很小的資料流,晶片需要處理的資料量不大才能保證運算的穩定性。而在人車混用的公共道路上資料量會激增,其概念就像讓“賽揚”去執行一個超大的3D遊戲一樣吃力;在短時間內既有可能出現是系統硬體故障,車輛的失控還會遠嗎?——公共道路是一個巨大的“遊戲系統”,沒有超強運算系統的L2級自動駕駛汽車實際使用用以高速專用車道的駕駛,然而大部分汽車使用者誰會天天走高速呢?
重點2:L2級自動駕駛在特殊天氣中不可以使用,首先雨雪溼滑路面不能使用,因為不論是主動剎車系統還是全速自適應巡航,其首先制動與加速的基礎是基礎定速巡航;然而定速巡航功能明確說明了溼滑路面不可以使用,因為系統主動識別的“減速後再加速”會輸出較高的輪上功率,也就是急加速容易造成打滑。在霧塵雪等天氣中也不宜使用,因為車輛的毫米波雷達與鐳射測距雷達都很容易出現誤判,車輛毫無徵兆的剎車對其他車輛必然是潛在的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L2級自動駕駛功能的實用價值很低,其價值體現合理方式實際為應用於商用車輛,比如常年在高速公路行駛的中大型客貨運汽車。對於家用代步車而言沒有必要刻意追求這些配置,但如預算充足自然可以選擇,然而在用車過程中重點使用的只是主動剎車與自適應巡航,充其量加入隨動轉向的功能,這對於新手司機而言會很有幫助。至於L3/L4兩級的所謂自動駕駛,其功能並沒有質的提升,只是適用的道路更寬,不過在複雜路面的駕駛主體依舊是人而不是車。
L5級全路面全自動駕駛:不可能實現。沒有任何一套硬體系統可以保證長期使用中不出故障,沒有任何一套軟體控制程式可以保證運算時不出現BUG;這些系統用在資料處理的智慧裝置上不會出現危及生命的風險,但是在高速駕駛的汽車上,出現任何一次錯誤都會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在這一領域將系統的可靠性稱之為“魯棒性”(robust),目前沒有任何一家車企的量產車可以做到軟硬體的絕對強壯。
除車輛本身存在不可靠性以外,L5級自動駕駛汽車的網路安全問題也是巨大的挑戰。自動駕駛汽車必然是網聯化智慧汽車,車輛的駕駛許可權完全開放給了電腦,電腦連線雲端則有被遠端控制的可能性,結果不需要多說了吧。所以L5級自動駕駛汽車不可能量產普及,那麼L2/3/4級依靠人為駕駛主體的自動駕駛——真的很自動嗎?客觀評價這些配置實際還是安全駕駛輔助配置,對於全自動不宜期望過高,也不宜在任何道路都去嘗試。
責編:天和MCN
自動駕駛分級
汽車的自動駕駛可分為L0/1/2/3/4/5六個等級,如嚴格定義不同等級的所謂“自動駕駛”,至少L0與L1級完全與字面理解的“智慧自動操作”無關。
L0/1:其功能充其量涵蓋定速巡航,主動剎車或自適應巡航等。功能的實現仍依賴人工操作啟用功能,在啟用後的車輛駕駛主體為“人”;這些配置實現的只是省去了踩油門的機械動作,以及遇到障礙物時的應急主動剎車。這是部分功能的自動執行,並不是汽車層面的自動駕駛;且功能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水平參差不齊,比如主動剎車有些車反應很快,但有些車反應很慢而起不到作用。
L2級自動駕駛:這一等級的自動駕駛系統普及率最高,但也是對自動駕駛概念曲解最嚴重的等級,尤其是在銷售終端一些無知的銷售人員敢於降低定義為“全自動”,而不會說明使用中的注意事項,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因為L2級自動駕駛的適用場景極窄,只能在封閉式的高速公路、高架橋樑以及機動車專用環線道路使用;有非機動車與行人的道路是不宜使用的,否則可能造成的問題會非常嚴重。
重點1:自動駕駛汽車對晶片算力的要求極高,僅有機動車的道路等於很小的資料流,晶片需要處理的資料量不大才能保證運算的穩定性。而在人車混用的公共道路上資料量會激增,其概念就像讓“賽揚”去執行一個超大的3D遊戲一樣吃力;在短時間內既有可能出現是系統硬體故障,車輛的失控還會遠嗎?——公共道路是一個巨大的“遊戲系統”,沒有超強運算系統的L2級自動駕駛汽車實際使用用以高速專用車道的駕駛,然而大部分汽車使用者誰會天天走高速呢?
重點2:L2級自動駕駛在特殊天氣中不可以使用,首先雨雪溼滑路面不能使用,因為不論是主動剎車系統還是全速自適應巡航,其首先制動與加速的基礎是基礎定速巡航;然而定速巡航功能明確說明了溼滑路面不可以使用,因為系統主動識別的“減速後再加速”會輸出較高的輪上功率,也就是急加速容易造成打滑。在霧塵雪等天氣中也不宜使用,因為車輛的毫米波雷達與鐳射測距雷達都很容易出現誤判,車輛毫無徵兆的剎車對其他車輛必然是潛在的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L2級自動駕駛功能的實用價值很低,其價值體現合理方式實際為應用於商用車輛,比如常年在高速公路行駛的中大型客貨運汽車。對於家用代步車而言沒有必要刻意追求這些配置,但如預算充足自然可以選擇,然而在用車過程中重點使用的只是主動剎車與自適應巡航,充其量加入隨動轉向的功能,這對於新手司機而言會很有幫助。至於L3/L4兩級的所謂自動駕駛,其功能並沒有質的提升,只是適用的道路更寬,不過在複雜路面的駕駛主體依舊是人而不是車。
L5級全路面全自動駕駛:不可能實現。沒有任何一套硬體系統可以保證長期使用中不出故障,沒有任何一套軟體控制程式可以保證運算時不出現BUG;這些系統用在資料處理的智慧裝置上不會出現危及生命的風險,但是在高速駕駛的汽車上,出現任何一次錯誤都會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在這一領域將系統的可靠性稱之為“魯棒性”(robust),目前沒有任何一家車企的量產車可以做到軟硬體的絕對強壯。
除車輛本身存在不可靠性以外,L5級自動駕駛汽車的網路安全問題也是巨大的挑戰。自動駕駛汽車必然是網聯化智慧汽車,車輛的駕駛許可權完全開放給了電腦,電腦連線雲端則有被遠端控制的可能性,結果不需要多說了吧。所以L5級自動駕駛汽車不可能量產普及,那麼L2/3/4級依靠人為駕駛主體的自動駕駛——真的很自動嗎?客觀評價這些配置實際還是安全駕駛輔助配置,對於全自動不宜期望過高,也不宜在任何道路都去嘗試。
責編:天和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