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親戚家的孩子,男孩,上初二了,開學的時候去了一天死活不願去了,整天在家抱著手機,iPad上網,看直播,玩遊戲,整一個網癮少年的樣子,而且有點自閉,完全不願跟人交流,誰說都不管用,可能是父母從小關愛的少,加上沒事只能自己上網玩遊戲,導致成這樣了。請問有什麼辦法嗎?
19
回覆列表
  • 1 # 超凡入聖1974

    兒子問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爸爸回答說:我這麼跟你說吧!你讀了書,喝這款茶的時候就會說:“此茶口感飽滿純正,入口即化圓潤如詩,隨之而來的是持久迅猛的回甘,茶湯橙黃透亮,幽香如蘭,韻味十足,是難得一見的茶中佳品!”而你沒讀書就會說:“臥槽,好喝!真TM的太好喝啦……

  • 2 # 小山33143765493

    我從你的簡介中有關孩子日常表現的狀況以及家庭背景分析,這個孩子在對待自己的學業和前途問題方面出現了心理障礙。遺憾的是,我不是心理醫生,不能直接幫你挽救這個孩子的前程。但是,我可以提供一個線索,有高人能夠幫你一一那就是陝西人民廣播電臺101、8頻道每晚10點到11點鐘有個情感問題的諮詢節目,主持人金庸專門解答這方面的問題,可老道了。這個節目現場直播的兩部電話十分難打進去,即使打通了電話往往因為受到通話時間的限制,你不妨打電話和後臺聯絡約見金庸先生,專門登門拜訪,帶孩子和金先生進行面對面交流,一定能夠收到好的效果。我常聽這個節目,從中我聽得出有許多家長透過這種形式扭轉了學生的思想狀態,使他們重新走上了正軌,浪子回頭奮起直追,依然成為優秀學生。你建議你的親戚不妨試試,說不定會收到意外的驚喜。你說呢?

  • 3 # 第九場電影

    他應該是玩遊戲上癮吧,可以陪孩子一起玩,這既能瞭解孩子,然後和他達成協議,玩2小時遊戲,就去寫作業,或者成績不能低

  • 4 # 聽說吧心理諮詢

    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養成了上網的習慣。然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正處於緊張學業中,該集中全部精力和時間去好好學習,所以對孩子的上網行為甚為堪憂。當青少年沉迷於網路,作為父母該怎麼辦呢?在他們網癮行為的背後,又是藏著怎樣的心理呢?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李建學老師為大家解析。

    小辰來我這裡的時候,頭髮長得完全遮住了眼睛,我甚至看不到他臉上的表情。很高的個子,卻佝僂著背,從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一個青春期孩子應有的活力。

    小辰媽媽將我拉到一邊,低聲說:“李老師,我是從一個朋友那裡聽說您的,特意來找您,這孩子整晚整晚地不睡覺在上網,黑夜白天顛倒,請您一定要救救我這孩子,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我示意小辰媽媽先坐下,然後請他們一家三口說說過來的原因,媽媽搶著說了小辰的一些基本情況。

    小辰今年15歲,上初三,初一那年染上網癮。小辰之前是非常乖和懂事的孩子,但由於性格比較孤僻,很少出去玩。老師也說孩子在學校不怎麼合群,很少見他和同學玩。平時他自己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要麼看書,要麼就坐著發呆或者看電視。父母覺得他除了上學,其它時間呆在家裡也蠻好的,免得被其他同學帶壞了,因此,那年暑假父母特意買來一臺電腦送給他。剛開始玩電腦的時候,小辰也只是查查資料,偶爾玩玩小遊戲。沒想到自從他迷上一款網路遊戲之後就完全變了,整夜整夜地上網通宵玩遊戲,早上三個鬧鐘都叫不醒他,父母拉推他也不醒,常常上午甚至是一整天都不去學校上課,在家抱頭大睡,睡醒了餓了才吃點東西。他既不洗臉不刷牙,也不洗澡,更不出門,父母怎麼說教、謾罵、威脅都沒用。因為長時間不上學,功課一落千丈,學校老師最開始要求見家長,後來要處分小辰,到最後要求他退學。小辰媽媽是個急性子,每次去見完老師回來,都會大發雷霆,小辰爸爸在旁邊看著也不怎麼管。就這樣,小辰與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差。有一次,父母強制把電腦拿走,結果小辰以死威脅,用刀割脈。幸好刀子及時被爸爸奪下,才沒造成什麼傷害。但是這件事之後,父母更沒辦法了,每天看著本來乖巧、懂事的孩子變成現在這副頹廢、墮落的樣子,只能後悔當初為什麼要送電腦給孩子,害了孩子的一生。

    後來,小辰媽媽在同事的建議下,將小辰送到了郊區的一所強制戒除網癮的軍事化管理學校。說是學校,其實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培訓營,這裡的每個孩子都是被父母送來強制戒除網癮的。在裡面僅僅呆了兩個月,出來後的小辰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小辰媽媽心裡既著急,也心痛,曾問過孩子這兩個月都發生了什麼。小辰告訴她,教練不僅打他,還給他剃光頭,教唆其他的同學打他,憤怒的媽媽便找到學校理論,為孩子討說法,但一切都於事無補。

    從培訓學校回家後小辰不玩電腦也不說話,不出門,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見任何人,吃完飯就睡覺,餓醒了再吃飯,完了接著睡。一週之後,他又開始玩電腦了,但還是不說話,飯送到電腦前就吃,不送他就不吃,不讓玩電腦就砸東西,還大喊大叫。媽媽越來越擔心,幾乎天天以淚洗面,也遷怒於他爸爸不幫忙管教。

    小辰媽媽在說這些的時候,小辰好像在聽媽媽說別人的故事,爸爸則坐在角落也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問到小辰小時候的一些情況,媽媽說孩子小時候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那時她和老公忙於事業,沒辦法照看孩子,3歲之後才把他接到身邊。可是這時老公由於工作原因又去了外地,很久才回來一次。有時候難得回來,兩人也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經常是鬧得不歡而散,所以一直都是她在照顧小辰。自己脾氣不好,有時候小辰不聽話也會打他。但小辰還是蠻乖的,她怕壞孩子帶壞了他,不讓小辰與其它孩子玩,放學後直接回家,這些小辰都做到了,讓她省了很多心。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次這麼難熬,這個坎好像怎麼都過不去了似的。說到這裡,小辰媽媽又難過地哭了起來。

    在接下來的環節,小辰和我單獨溝通時,他雙手交叉抱胸,後背直挺挺地靠著沙發,整個人都是一種拒絕靠近的姿勢。為了讓他感覺舒服些,我也向後靠著沙發,這樣我們之間的空間距離會稍微遠一點,對他來說威脅也會小一些。果不其然,我向後一靠,他整個人就稍微放鬆了些,挺直的背也稍微前傾以便坐著更舒服。感覺他稍微放鬆些,我們從他被父母軟硬兼施一起來聽說吧談起,隨著他慢慢地放開,又談到他的頭髮長得好像可以讓他躲在後面,隔斷了與他人、這個世界的聯接。其實小辰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他的領悟力很強,他自己也知道玩網遊是他在逃避現實中不被理解、不被認可、沒有朋友、沒有快樂的痛苦,他只是想有一個安靜的角落,可以讓他自由呼吸。

    在我接待的青少年心理諮詢關於網癮的案例中,很多的網癮諮詢最後都變成了家庭治療。孩子有網癮,父母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小辰的情況也不例外。幾次諮詢後,小辰父母慢慢明白孩子網癮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反映的是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中的諸多問題。他們反思說當初對孩子關注太少,只顧生活和學習,不注重孩子的內心,管教過嚴,規則和要求過多,導致孩子現在這種性格內向,不與人交際,沒有朋友,沒有活動,只有在網上找快樂的狀況。

    在後來的諮詢中,意識到自身問題的父母和小辰進行了一次對話,父母真誠地向小辰道歉,他們過去不懂得怎樣為人父母,總是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他,從不考慮他的感受,不尊重他的想法,特別是沒經過他同意,強制性送他到培訓營戒斷網癮,是他們的不當行為才導致小辰現在這樣,他們知道自己過去錯了,承諾以後一定會改,請求小辰的原諒。看著淚眼婆娑的父母,聽到父母說出“對不起”三個字的時候,小辰終於流下了釋然的淚水。

    隨著諮詢的進展,小辰與父母的關係在不斷改善,大家交流多了,談話、商量事情也順暢了,小辰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好了很多,很少有爭吵了,前不久他們一家三口剛去了旅行。小辰還說他們家訂了一個家庭條規,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商定的,每個人都可以相互監督,他給自己的規定是沒上學之前每天網遊不超過兩小時,其它時間用於看書學習、運動等,上學後只有放假期間才可以玩,且每天也不能超過兩小時。考慮到小辰已有一個學期沒去上學,爸爸媽媽尊重小辰的想法,先到學校為他辦了休學一年的手續,而他自己在網上找了一個大三的學生幫他補習落下的功課。

    三個月後,小辰和父母再次來到諮詢室,他們很高興地說,小辰現在很少上網玩遊戲了,和他們在一起話多了,人也開朗了不少。小辰說那個大三的學生幫他補習功課很用心,不僅是他的老師,還成為了他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之前落下的功課大都補回來了,他要抓緊後面的時間繼續學習,新學年開學後他就可以重回學校了。

    看著這開心的一家三口離開的背影,感覺小辰不僅是在期待即將到來的新學年,更是在迎接他的新人生。

    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告訴我們,網癮不可怕,只要探尋孩子網癮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心理需求,配合心理諮詢師的專業指導,便能找到有效的解決之道。

  • 5 # 石頭陪您觀教育

    作為熱衷關心教育問題的我,看到家長面對“網癮”的孩子束手無策,痛苦不堪,非常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其實孩子更是“無辜受害者”。面對這樣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剖析,去解決。

    染上“網癮”:原因是這些

    造成未成年沾染上“網癮”的原因有很多,首當其衝原因就是上網機率被空前釋放出來。在計算機技術時代,網際網路技術時代,移動自媒體時代,智慧產品“四代合一”趨勢下,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勢不可擋。由此可見,當下的未成年上網渠道,用網頻率與80/90後是無法相比較的量級,也足以說明他們染上“網癮”風險機率更高了。

    其二,用網路及智慧產品替代親子陪伴。在今天,我們隨處可見“手機從娃娃抓起”現象,家長用網路文化娛樂、智慧電子產品替代對未成年親子陪伴,這怎能讓未成年做到“愛你勝過愛網”呢?

    其三,家長教育引導和有效監督缺失。家庭親子關係疏遠與缺失,使得孩子從心理撫慰到精神慰藉無法得到充分滿足,導致孩子對家庭尤其對父母不再有親情感,依戀感;再有,就是家長對未成年接觸與使用手機、電子智慧產品、網路沒有做到及時、恰當、足夠有效監督,導致未成年無規則、無節制過度接觸並使用而造成嚴重心理依賴性。

    其四,厭學情緒是導致未成年“迷網”重要誘因之一。面對網路誘惑成年人都難以倖免,何況未成年乎!孩子在學習中找不到興趣點,動力點,成就感,快樂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而網路恰恰可以滿足孩子所需要的釋放口、存在感、成就感。需要說明的是,厭學與網癮之間並不是必然因果關係,網癮不等於厭學,現在學習好的孩子沉迷上網是大有人在。

    染上“網癮”:危害怎麼大

    1,生理健康:未成年人臟器功能,骨骼組織,肌肉組織包括聽力、視力若長期過度透支就會引發各類嚴重身體疾病。

    2,心理健康:未成年沉迷網路後,情緒易變得喜怒無常,沒有安全感,歸屬感,快樂感,意志消極,精神不振。

    3,行為偏差:未成年有意識或無意識模仿網路行為方式,挑戰現實道德規範約束,價值觀扭曲,厭世厭學。

    4,社交障礙:未成年對網路產生過度依賴性後,有意識遠離人群,不喜歡與人交流,對人際社交產生抗拒心理。

    5,誘發犯罪:未成年長期接觸網路上各類負面能量侵蝕,加之網路交友不慎,就會被教唆、利用引發犯罪。

    戒掉“網癮”:病去如抽絲

    1、撫慰孩子受傷心靈,滿足孩子情感需求。家長必須要拿出足夠時間和精力,呵護孩子心靈,慰藉孩子情感。

    2、創造溫馨家庭氛圍,建立和諧親子關係。充滿愛意家庭,思想得到交流,情感得到表達,孩子的心就會留在家裡。

    3、尊重孩子個性特質,激發孩子熱愛學習。以興趣激發孩子學習動力,以鼓勵激發孩子學習熱情,請記住,孩子需要在肯定與鼓勵中成長。

    4、鼓勵孩子參加社團,拓展孩子人際社交。由此,讓孩子找到學習以外存在感,快樂感,獲得感,成就感。使孩子更加自信,自律,自省。

    5、引導孩子學習規則,培養孩子良好行為。家長要懂方法,抓時機,促進孩子學習做人做事規則,注重對孩子意志力和自控力磨鍊,養成孩子良好行為習慣。

  • 6 # 家的那些事兒

    13歲正值叛逆期,玩兒遊戲其實是孩子的天性,在他們心目中,一切都是遊戲,好玩兒。之所以稱之為網癮,大都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缺乏價值感。從而投入到虛擬世界去找存在感。

    之所以提到叛逆期,剛問者也說孩子父母缺少陪伴,這也決定了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影響力會很弱。如果再加上不合理的批評指責,則會越來越叛逆和自卑。

    解決方案,建議一定要讓父母重視起來,肯定需要比平時多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耐心和努力。父母透過調整和孩子的關係,增大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影響力,再創造機會去和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先從親人面前找到價值感。從而更好的走出來,去找尋更多現實生活中價值和意義。

  • 7 # 檸檬心理

    我是心理學專業,我來回答。有了網癮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考慮一下孩子的自卑心理。很多時候,我們的自卑主要是因為一些早期經歷,那個時候個體的年齡太小,受到周圍孩子的期負或者一些消極環境、事件的衝擊,心靈上蒙受了極大的刺激。造成了自卑的心理狀態。表現在多方面,害怕與人交往,怕碰釘子,怕人家嫌棄他,看不起他,也時常抱怨交往中碰到的挫折。但是,這些僅僅說明我們只是處於困惑階段,這是必然的步驟,感覺不適也是自然的。

    事實上,自卑的個體怕別人看不起他,拒絕他,正說明了他內心深處多麼渴望自己也能像常人一樣受到尊敬,很好地交往 盼望別人能夠理解他,接受他,喜歡他,這是好兆頭。所以,我們應該關注自卑個體是否仍有這種焦慮和渴望的心理,是否保持對人際交往中的榮辱之心和尊嚴感。換句話說,只要自卑的個體不是在精神或智力上有什麼問題,他只是需要時間,需要透過生活的具體體驗來一步步地開放自己,讓別人瞭解自己,接受自己,尊重自己,與此同時 他也能學會了解他人,接受他人,最終融入社會中去。

    很多長時間遭受自卑心理衝擊的個體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還有很大距離,個體的心理障礙也很難根除。例如,我們經常耳聞目睹的一些把自己與外界隔離起來的個體行為。個體產生長久的自卑心理後,便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應付外界的壓力,久而久之,他就把自己完全鎖在了個人的世界中,無法與旁人正常交,自然也難以體察別人的感覺,這是他應付外界刺激的自我防禦機制在起作用,使他養成了自我中心等負面消極的行為習慣。其實,在這當種,他的一些隔離的消極的行為方式表現是同時起了消極和積極作用的。在消極方面,它使個體自我封閉得太久了,以致給他帶來了一定的人格缺陷,而在積極方面,這種自我封閉好像是一種保護層,使個體減輕了因外界刺激給他帶來的精神痛苦。在例如,口吃的個體,很多時候也很可能是個體應付外界刺激的防衛結果。凡是後天口吃的人,大多是因為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造成的。同時,口吃又為個體不善與人交往提供了絕好的理由,省得與人接觸時那麼緊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兵防彈衣對抗子彈的極限是多大口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