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整天也不愛表達自己,都氣死了。
61
回覆列表
  • 1 # 天天媽媽愛八卦

    推薦媽媽看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簡單來說,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願意表達。

    孩子有小情緒時,不要問“寶寶,你為什麼不開心呀?”,可能孩子是因為家長的行為導致的不開心,家長這麼問孩子容易產生“你明明知道是什麼原因,為什麼還要問”的小情緒,繼而愈發生氣。我們可以敘述寶寶的情緒“寶寶,你看起來有點不開心”當孩子覺得她的情緒得到了大人的關注與認可,心情也會放鬆,當孩子表現的輕鬆一些了,可以繼續跟寶寶敘述“剛才XXX事情讓人挺煩惱的”,這樣的表達,能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跟她有一樣的感受和體會,是在同一戰線上的,接著用一些鼓勵的眼神看著孩子,孩子就有很大的可能會開口說:“是的,媽媽,剛才XXX事情我覺得……”

    又比如孩子剛從外面玩耍回來,表現的不高興,這時候家長應該選擇忽視孩子當下的情緒,比如給孩子拿點水果點心吃,當孩子情緒逐漸穩定後,再找時機讓孩子自己說出來“我們一起畫個畫吧,把今天的心情用畫來表達!”

    非常非常推薦這本書,不僅是對孩子,在社會上如何與人說話也能從中得到一些提點哦!

  • 2 # 正午陽光2015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越大脾氣越大,又急又氣的。首先家長要弄清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就會輕鬆應對壞脾氣的孩子。孩子發脾氣有幾方面的原因:

    1、外界壓力導致

    孩子嘗試去獨立地解決一些事情的時候,由於能力有限,社會知識經驗不足,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頭等原因,常常容易弄巧成拙。低年級孩子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較差,衝動性較為明顯,因此在孩子感覺比其他小孩差或者是受到了批評指責的時候,常常會亂髮脾氣,甚至產生攻擊性行為。本案例中的孩子尚年幼,面對新的環境或者是沒有做好某件事情感到壓力之後,便以鬧情緒作為發洩途徑。

    2、家長溺愛助長

    父母過於嬌慣孩子,只要孩子一發脾氣,便會滿足孩子的任何願望。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種行為發生後受到了讚揚和獎勵,這種行為將來很容易再次出現。所以,每當孩子發脾氣時,若父母表現出同情、嬌慣、憐憫的態度,這實際上是“強化”了孩子這種壞脾氣。久而久之,使孩子知道只要發脾氣,就可以達到目的。

    3、個人原因

    案例中的孩子的挫折忍受度比較低,好勝心強,渴望成為焦點,害怕受到傷害等特質。加上兒童由於認知能力尚待發展,他將自己遭遇所有不愉快的事情都歸因於別人的問題,以此避免自我愧疚,存在錯誤的歸因方式。

    專家支招:

    對於幼兒而言,發脾氣多是由於生理原因,如身體不舒服,家長透過安撫可以起到緩解和安慰的作用。等孩子大一點後,表達能力和控制能力強了,亂髮脾氣的情況就會有所減少。但是對於無緣無故愛亂髮脾氣的孩子,家長應該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

    1、冷處理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切忌因此而大發脾氣,使孩子更加急躁,這樣不僅矛盾得不到解決,而且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脾氣越發越大。切忌不要打罵孩子,這樣容易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在孩子無理取鬧時候,採取不予不理睬的態度,等脾氣發過後再耐心的教育,循序漸進,慢慢幫助孩子改掉髮脾氣的壞習慣。在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最好留給他一個“反省時間”,讓孩子在遠離其他小朋友的地方安靜反思自己的行為,並對日後的行為舉動做出思考。家長要有原則性,不能因為孩子發脾氣就放棄自己的正確想法,順著孩子的意志來做,這樣只會助長他任性的壞毛病。家長堅持原則,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懂得,父母堅持的事情不會因為自己而改變,發脾氣是徒勞的。

    2、讓孩子勇於面對困難,承擔責任

    很多孩子就是害怕失敗,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採用遷怒於別的人或事物,來逃避面對自己的失敗。家長可以向孩子坦誠自己的過失,把自己小時候的失意經歷講給孩子聽,並告訴他應該從中學到什麼,這種方法往往對孩子很有幫助。另外恰如其分地看待挫折,不能把困難等同於失敗,要提醒孩子,任何人做事,一開始都會有困難,父母可以激勵孩子堅持到底,當孩子勇於去坦誠自己的過失,父母要積極讚許孩子,鼓勵孩子的行為。此外,家長可以交付孩子與其年齡相符的任務,比如飯前擺放碗筷,選購傢俱等,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產生責任感。

    3、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由於憤怒常常是突發性的情緒反應,在所有的情緒控制中,憤怒的控制是最難做到的,即使成人也會有“勃然大怒”的時候。但是,憤怒和其他情緒反應一樣也是可以控制的。

    幫助孩子認識憤怒情緒。家長用一些簡單的遊戲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講述讓孩子描述故事裡的孩子在某個特定情境裡是什麼情緒狀態。告訴孩子什麼是憤怒,憤怒又有什麼危害。可以採用遊戲舉例(憤怒的氣球):家長準備一些五顏六色的氣球,讓與孩子一起來吹,在吹氣球的時候讓孩子回憶一個最近遇到讓自己很生氣的事情,把氣球當做發洩的物件使勁吹,告訴孩子吹出自己所有的生氣,這樣肚子裡的生氣都出來了,以此作為正當的發洩途徑。氣球吹好後家長幫孩子紮好氣球,讓孩子踩爆氣球,有的孩子會執行,這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氣球就像自己的肚子,如果總是生氣就會“爆炸”對身體有危害;有的孩子會很害怕,家長就引導孩子,氣球就像受到傷害的小同伴或者是別的發洩物件,會因為自己的憤怒受到傷害,讓孩子產生同理心,不要再去遷怒於無故的人。

    注意力轉移。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也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孩子將注意力轉向別的內容,避免刺激,待情緒穩定後再加以教育。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告訴他們,如果遇到一些讓自己憤怒情境,要儘量躲一躲,避免憤怒升級導致攻擊性行為。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聽聽音樂,或者和談得來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乾點兒自己喜歡的事,心情就會好起來。

    情感宣洩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人發怒,這種情況下鼓勵孩子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滿講出來,也可轉移目標發洩出來,為孩子製作一個即便大喊大叫也不會反抗的“消氣箱子”,如可以隨意踢打的布娃娃、沙袋或者是靠墊,也可以去跳跳健美操,打沙袋,這些都能夠幫助孩子以健康的方式消除心中的怒氣,都能減少憤怒對自身的傷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洩要以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為前提,不可作出過激的行為。

    理智戰勝情緒(適合高年級小學生及中學生)。即將動怒時對自己下命令:堅持一分鐘不生氣!然後試一試那些能聚精會神的動作,例如,眼睛沿順時針方向轉動10圈,閉上眼睛從一數到十,再做三個深呼吸。再來想想剛才讓自己憤怒的事情,問以下問題中的任何一個:“我為什麼生氣?”“這事或這人值不值得我生氣?”“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生氣對我有什麼好處?”等,用理智來戰勝情緒。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會感覺到已經不那麼值得生氣了。

  • 3 # jollyswan

    我家孩子以前也是愛哭鬧,我找了很多資料檢視,最後總結,孩子經常發脾氣,基本都是父母太放縱了,寶寶想要什麼,家長就滿足,也不管是不是對孩子好。這種行為長期下來,孩子就會有依賴心理,經常伸手要東西,如果家裡人一旦不允許,那麼孩子就會發脾氣。可見,家長的引導才是讓孩子改掉壞脾氣的主要因素。另外,有時候可能是孩子身體不舒服又不知道怎麼表達,這時候一定要耐心,問問孩子是不是有哪裡不舒服,平復孩子的心情,就好了!

  • 4 # SL了L好

    孩子總是有情緒,那麼嚴重的要去看醫生咯。怕孩子心理上有問題,早治療是對孩子最好的解決方式。要是治療晚了,那麼會對孩子的以後會有一定的影響的。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生悶氣比較久的孩子要更多的關注,父母要理解孩子,不要認為孩子生氣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子孩子會更喜歡生氣,動不動的就生氣。所以父母在孩子生氣時要及時的和孩子溝通,孩子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宣洩。會哼哼唧唧還是比較好的證明孩子在告訴家長她需要大人的關注與理解。家長要溫柔的和孩子溝通,但不能讓孩子太滑頭了。必要時也要讓孩子自己在一個地方把情緒發洩出來。這樣孩子也不會哼哼唧唧的。但家長的戰線是要統一的,這樣孩子才會聽教。我曾經就是讓孩子自己想清楚待在一個地方冷靜了就好,事後在和孩子玩一玩。讓孩子知道我是愛她的。

  • 5 # 不酷很愛笑的妞

    1

    家長不要產生不耐煩的情緒

    很多家長在孩子多次生悶氣後採取粗暴的方式,或是顯露出自己的不耐煩不再去好好的哄孩子了,這樣的是不對的。

    2

    不要將孩子生悶氣的行為視為“十惡不赦”、“無可救藥”

    其實兒童與成人不同,一些不良的行為喜歡可能是一時的行為,只要糾正的及時、方法得到還是有可能改正的,所以不要認為生悶氣的這種行為是多麼的無可救藥。

    3

    傾聽孩子的聲音

    家長在發現孩子喜歡生悶氣後,要主動聽取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為什麼生悶氣,儘量的滿足他們的要求。

    4

    讓孩子學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要告訴孩子,不要將不開心的事情悶在心裡,如果覺得心情很差可以發洩出來,不要老是生悶氣。

    5

    多關懷孩子多陪孩子玩耍

    孩子喜歡生悶氣和大人的陪伴環境是有關係的,如果缺乏關愛,孩子就會變得內向,不願意或是不能夠正確的表達內容的不快,只會有生悶氣來抗議,久而久之性格也會變得很內向。

  • 6 # 果果愛分享

    孩子有不良的行為只是因為她的需求無法滿足,是她感覺到灰心沮喪的訊號。比如說父母的關注太少,孩子的要求沒有被接受,一旦獲得自己想要的,這種行為就會自動消失。每天給孩子安排特殊的親子時光,與她一起感受愛。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她哼唧時,你是怎麼想的,你希望她下次有情緒時該怎麼表達。

  • 7 # 壯仔媽寶

    你可能比較嬌慣孩子,孩子的脾氣有點大,在孩子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不會用其他方式來排解自己的情緒,這樣的孩子一般多為內向,不是很愛言辭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應該在平時就多引導他說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 8 # 悅雨育兒

    如果孩子不善表達,那麼家長每次在他生氣的時候就可以引導他開口,今天又為了什麼生氣啊?你不說我怎麼知道呢?我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不是?你要說出來媽媽才知道哦?然後告訴他下次生氣要說出來,這樣如果你的需要是合理的媽媽就會滿足,如果不合理媽媽也會告訴你,生氣是沒有用的。

  • 9 # 咘咘島

    在你試圖阻止他哼哼唧唧之前,你可能需要思考一下到底是什麼引起了他的表現。他哼哼唧唧想表達什麼訊號,是疲勞、飢餓、嫉妒、挫敗、還是憤怒?一旦弄清楚起因,你就能尊重他的感受,並且給他以迴應:“我聽得出來,今天沒給你買玩具車讓你很失望。我現在把它寫進你的願望清單裡。”

    聽起來很容易,是不是?其實不然。一個小孩哼哼唧唧的聲音讓人很煩,也會讓父母失去耐心。最後通常會忍無可忍大聲吼叫:“快停下來!你能不能像個正常人一樣說話?真受不了你這樣哼哼唧唧的。”

    如果我們給孩子貼上“愛哼唧”的標籤,實際上也助長了他的這種行為。其實,我們想鼓勵孩子以一種積極、直接的方式去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例如,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哼哼唧唧,你可以告訴他:“孩子,一直聽你發出那種聲音真讓我受不了。你可不可以再和我說一次,用你最動聽的聲音?這樣讓我更容易聽清楚你想要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餐中有紅薯的菜嗎,哪個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