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豆貓1226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孩子不尊重長輩,我覺得父母親首先需要檢討自己日常生活中對於父母親的態度。說句實話,包括我自己在內,有時候也會和爸媽有衝突,會因為一些事情起爭執。可能就是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產生另外的想法,他們並不完全理解我們為何會有矛盾,只看到了我們錯誤的溝通方式,因此,我常常也會在這種情況之下當著孩子的面和爸媽道歉。讓孩子能夠對溝通理解有正確的認知。並且會在事後告訴孩子,媽媽這樣和他們爭吵是因為什麼,雖然不見得每次爭吵就一定會有對錯。
除此之外,要讓孩子知道必須尊重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這是作為晚輩最基本的禮貌和修養。如果對他們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好好說,但是絕對不可以故意搗蛋,做一些讓長輩生氣的事。鼓勵孩子正確表達情緒,正確交流和溝通,用愛的教育來引導孩子,和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友好相處。
-
3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孩子有這種表現,可能處於以下幾種原因:一是父母沒有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應有的榜樣,特別是在幼兒模仿期時,他們更願意以身邊人作為參照物來學習,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針對這種情況,父母要嚴以律己,時刻為孩子做出好榜樣;
二是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隔代親,過於寵溺下一代,可以說對於後代非常偏愛。無論是合理的要求,還是不合理的要求,尤其是在是非曲直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不堅持原則,一味地偏袒孩子,包容他們犯下的錯誤,這樣只會助長他們有恃無恐。作為父母,首先要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提前溝通,達成一致意見,特別是原則問題上必須為孩子設定規則,使他們瞭解溺愛孩子的嚴重後果,以期取得長輩理解;
三是父母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對此,父母要教育他們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謹慎地看待問題,透過繪本、親子游戲等方式,與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幫助他們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並在他們做錯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學會尊重。
尊重別人,是為了獲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孩子應該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老人更加值得我們尊重,學會尊重,從我做起,從小做起,“三歲看老”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
-
4 # 一夕一晨
為什麼孩子會有不尊重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表現呢?是不是我們作為父母本身就有不好的示範呢?還是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不尊重其實只是不懂事,沒有關係,等孩子懂事了一切就都好了的錯誤認知呢?
1.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尊重長輩的人好榜樣。日常生活中要主動關心老人,尊重老人,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相信在在一個大家說話全都輕聲細語的家裡,是培養不出說話喜歡大呼小叫的孩子的。
2.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響孩子,引導孩子換位思考,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
3.對孩子不尊重的行為小施懲戒。如果孩子不尊重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又沒有任何小小的懲罰,那麼他可能就會變本加厲。
-
5 # 飛奔de和諧號
黃精條子下面出孝子!不要狠打!不要不打!做錯事時一定要嚴肅批評!不要前面還兇狠狠的批評,馬上就笑嘻嘻對他!長此以往小孩根本不怕你不把你說的話當回事的!
-
6 # 思雨yp
當孩子有不尊重祖父母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該及時加以制止,同時明確地跟孩子說:“你這樣做傷害了祖父母,祖父母會很生氣,媽媽也不高興。”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哪些影響。另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示範尊重他人的方式。父母應讓孩子懂得,表現出感激之情是顯示對他人尊重的一種方式。
-
7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孩子表現出不尊重長輩的問題,家長就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出了問題-----因為,未來孩子在社會上與人和諧相處的前提,恰恰是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現實生活中,家長可以這樣培養孩子的“尊重”意識: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養成互相尊重的習慣,為孩子做好示範
◆讓孩子學會表達不同意見的方式
有時候,孩子衝你嚷嚷“閉嘴”,只是急不可待地想把話語權奪回來,讓你聽聽他的想法,用意並無大錯,但效果“扎人”。作為父母,你一定要第一時間表達自己對他剛才做法的失望和震驚,讓孩子儘快體驗到不安與愧疚,並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教孩子如何溫文有禮地打斷對方。
◆尊重的芽苗來自感恩的心意
父母不妨讓孩子懂得,適時表達對他人的感激之情,是體現尊重對方心意的最佳表達方式,如,當著孩子的面,稱讚保姆為家人做的飯菜可口,稱讚奶奶縫製的小香囊真好看;再比如,在媽媽出差時,爸爸和孩子一起為她選購“辛苦卡”,並讓孩子簽上自己的名字等。這些小小的表達,都向孩子傳遞了這樣的教育理念:周圍的大人都在為孩子的成長努力付出,他們理應贏得更多的關懷和尊重。
◆對孩子的無禮行為給予懲罰
如果孩子頂撞了父母或其他長輩,沒有得到任何懲誡,那麼下一次他就會擴大試探範圍,直到大人忍無可忍。因此,與一切壞習慣理應消滅在萌芽狀態一樣,懲罰應該馬上進行,為了孩子的無禮關他5分鐘“禁閉”也是可以的,但要記住等“禁閉期”過去後,讓他向長輩道歉
-
8 # 藍藍湖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通常孩子出現有不尊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表現,父母要檢視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平時說話口氣生硬或者不注意尊重長輩。父母要自己先調整,再促進孩子改變。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剛會瘋鬧,有時候開心時會打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而他們出於對孩子的愛,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很開心。孩子就會誤認為這是他們喜歡的玩樂方式,就會養成習慣。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要和長輩溝通,大家一起端正孩子的認識,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
9 # 如玥之珩
如果小家庭裡一直有一個老人一起生活,孩子長大了,與老人偶有爭執是常見的事情。記得兒子剛出生時,婆婆嘴碎,尿布掉到地上了,不是去揀起來,而是跟兒子自言自語:看你姐姐,又把尿布弄到地上了。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加上剛有了兒子,女兒本來就敏感,所以,不是扯著嗓子講理,就是自己一個人落淚。這畢竟是我疼了愛了十年,一把尿一把屎拉扯大的孩子,每每這時,看到女兒無辜背鍋,心裡那叫一個疼。
所以,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能相當然的認為孩子不尊重長輩就是孩子做錯了事情,往往事出有因。就我們家而言,婆婆跟我們住了十年,所以,也是看著女兒長大的,要說不疼孩子,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了兒子之後,一個階段,大約有十幾天,幾乎所有的錯事,張嘴就賴到孩子身上,孩子有時候聽見,有時候聽不見,搞得我們很是為難。但是,事情總要解決的,所以,我和先生分頭做工作。
他去找他媽,很嚴肅地跟她老人家說,這孫子疼,孫女也是親的,現在當是敏感的時候,你是嫌她太聽話還是怎麼的?說話要注意,不能這麼傷孩子,這麼好的閨女哪找去。
我也去找女兒,很認真地告訴她:你奶奶並沒有惡意,她只是年紀大了,嘴碎,好說說,她就跟你近,所以,好事壞事都是先想起你。她年紀大了,你不能跟他急,不然,你有理也是沒理了,如果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可以跟我或者爸爸說,也可以直接跟奶奶講道理,但是不能吵。
果然,時間久了,婆婆再沒有根據的說的時候,女兒揚著臉微笑問她:你的證據呢?沒有證據就是胡說。次數多了,婆婆冤枉她的次數明顯就少了,關係也和諧了不少。
-
10 # 美好的回憶50000417
孩子有時候會有不尊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表現,這跟爸爸媽媽的教育有直接的關係,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效仿能力極強,如果孩子發現爸爸媽媽對老人說話都不尊重,孩子也就不會尊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我周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爸爸媽媽對奶奶說話大呼小叫的,孫子孫女也對奶奶也急頭白臉。孩子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不尊重的表現也許就是這樣形成的。
回覆列表
先自己做到尊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如果孩子出現不尊重祖輩的行為,馬上批評,可以採取口頭批評,罰站,打手心,打屁股,罰完了再去道歉。重複幾次以後,孩子就知道規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