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ofei咖啡

    像朋友一樣溝通聊天,我的是男孩,性格倔強敏感要強,我是在小孩3歲時發現他的性格問題的,苦想了幾天,我決定換個思路,以前我給小孩的感覺是獨立能幹,後來就變成柔弱,我會有意無意的跟小孩聊跟朋友同事領導相處的種種,也會跟小孩說自己不行的事情。透過這些互動,潛移默化的告訴小孩,人不是萬能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優點缺點,失敗沒關係,找到失敗的原因,重新來。心態放平,就算最後結果不完美,只要自己盡力就行了。

  • 2 # 西北網俠

    當孩子沉浸在失敗的情緒當中時,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1

    共情和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

    孩子哭了,我們可以抱緊他;孩子憤怒,我們可以默默的陪伴他;孩子沮喪,我們可以做個好的傾聽者。總之,是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告訴他:“一點挫折都經不起,算什麼男子漢”或“一點小事就哭鼻子,太嬌氣”。

    不如這樣迴應孩子的失敗情緒:“我很愛你,我知道你感到有點沮喪/失落/傷心/憤怒……,我也很……。別擔心,不管你是成功還是失敗了,我都會和你在一起。”

    2

    跟孩子說說父母曾經失敗的經歷

    孩子的各種情緒可能源自對於失敗和未知的恐懼,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爸爸媽媽也曾經失敗過,當時我有怎樣的感受和情緒,我是怎樣度過的等等,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將來再次面對失敗時的經驗。

    並且認識到失敗並是什麼難堪的事情,連自己心中的偶像(爸爸媽媽)都曾經失敗過,這不算什麼。孩子也會因此和父母的心更加貼近,以後遇到的挫折才更願意和父母傾訴。

    3

    多誇孩子的行為過程和努力

    不要只去關注孩子最後成功與否。無論孩子做什麼事,都爭取看到孩子過程中的努力,和具體成功的點。

    把一個事情開展的過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堅持,積極的解決問題的態度,以及所達成的效果等,作為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物件,並具體地跟孩子描述出來:“你剛才做……的時候,認真的樣子真帥!”“雖然中間你有點累,但你還是堅持下來了!”“這個東西雖然沒做好,但是剛才你這個地方的想法真棒!”……

    以上摘自網路,覺得很不錯,希望幫到你。

  • 3 # 長沙學大教育

    典型表現: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凡事都要爭第一,達不到目的就灰心喪氣甚至耍小性子。

    當然,孩子喜歡爭強好勝,還可能是因為家長不經意間給了他們這樣的暗示,即孩子表現好了就高興,表現不好了就不高興,以成敗論犒賞,久而久之,就讓孩子形成了一定錯覺:爸爸媽媽只喜歡強勝的我,如果輸給了別人,他們就可能不喜歡我了。於是便出現了為了討爸爸媽媽歡心而好勝的行為。

    對策:

    1、認識到好勝行為在某個年齡階段的合理性,在坦然接受的同時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孩子的好勝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動時,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反應,不要過分在意他們的輸贏,否則就可能“逼”出一個好勝的孩子。

    3、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過分好勝的習慣,正確的做法並不是禁止孩子競爭,而是讓孩子明白失敗了並不是一無是處,比如,孩子和別人玩“扳手勁”失敗了,您可以這樣安慰他,“雖然你的手勁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不可能事事都比別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論成敗,自己都是父母最愛的那個小孩。

    4、日常生活中,父母還可以有意創造一些教育契機,比如,在跟孩子比賽時故意輸掉,然後學著孩子的樣子生氣地罷工並說些“輸了,不玩了,真沒勁”的話,如果孩子反過來懇求繼續玩,則在繼續玩的時候贏她,觀察她輸了之後的反應,如果她輸了就像平時一樣不開心甚至罷工,就引導孩子反思剛才自己輸了罷工時她作為贏家的所思所想,並藉機給她講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輸了能夠做到繼續努力,就藉機表揚她“輸得起”的勇氣,然後,家長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故意讓她贏,進一步引導她體驗“輸了並不可怕,只要不放棄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孩子在同伴交往或閱讀繪本、觀看碟片的過程中也可以隨機滲入相應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漸漸明白了最重要的遊戲或交往本身的快樂,而非誰強誰弱這個結果。

    5、必要時,家長甚至可以淡化對孩子成功成績的反應,強化對其“輸得起”之行為的肯定,當然,這要把握一個度,不要矯枉過正,否則,孩子果真一點競爭意識都沒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 4 # 暖媽dream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無論什麼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獲得人們的關注和認可。但是無論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經歷失敗和挫折。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也會遇到失敗。

    當孩子遇到失敗,無法坦然接受時,父母可以嘗試這樣做:

    一、給予孩子溫情和安慰

    當孩子失敗了,發洩情緒的時候,父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抱抱孩子,安慰孩子,跟孩子講講道理。

    二、跟孩子說說父母失敗的經歷

    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爸爸媽媽曾經也失敗過,自己當時是怎樣的感受和情緒,是如何度過的等等。

    三、多誇孩子的行為過程和努力

    父母不要只關注結果,要多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把孩子付出的努力、堅持等描述給他聽。

    四、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

    教育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不要氣餒,要勇敢、正確面對它。告訴孩子,人的一生是免不了遇到挫折和失敗的,關鍵在於怎麼正確面對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恰當處理好孩子對於輸贏的理解,孩子會走的更遠哦!

    關注@暖媽育兒 ,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 5 # 思呈育兒說

    孩子不能接受失敗,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作為家長,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氣。是孩子口頭不認可還是說從心底不接受自己失敗。孩子和人一樣,有的時候好面子,可能表達的沒有那麼清楚,在家長看來是不接受失敗,其實內心已經認識到失敗了。當然還有一種孩子可能性格上就比較強硬。總是喜歡自己琢磨,而不喜歡父母的引導和幫助。作為家長,我們在日常的引導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很多孩子的內心,其實家長都不是真正瞭解,是因為家長總用自己的姿態去和孩子溝通,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和自己是有代溝的。甚至有的時候自己所表達的事情,父母不認可,這就可能會讓孩子內心拒絕和家長溝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真的犯錯誤了,或者遇到了挫折,更不願意和父母去講。這樣時間久了,也會讓孩子的內心,會有一些積怨。

    第二,日常的生活中允許孩子犯錯誤。

    很多孩子不能接受失敗,是因為在生活中父母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家長一味的要求,這隻能讓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故意躲避或者忽略。在孩子的心中,這種行為是對父母的觸犯。所以孩子可能會躲避這種行為,家長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去面對挫折。當發生不好的事情,父母學著和孩子一起去承擔。讓孩子認識到接受錯誤其實也是不錯的。而且往往在接受錯誤的同時,還可以讓自己更上一個階層。

    第三,教孩子調整好心態。

    很多孩子內心。不願意認可,也是因為他的心理出了問題。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引導好孩子,那些有的時候可能就因為一點小事就會讓他鬱悶很久。那麼在這種時候,家長就要先付,憑他的內心,告訴孩子面對失敗沒有什麼。父母也有失敗的時候,所以可以給他講一下父母失敗的經歷,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第四,學會總結和分享。

    我們可以。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之後,總結我們失敗的原因,往往在失敗的時候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解釋,那麼從中也可以找到更多的機會。要讓孩子知道這是一件好事兒。並非所有的失敗都意味著對自己的打擊,一定要學會正視這種態度。

    在孩子的成長經歷中,家長一定要與之同行,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事情,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得到釋放。也希望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共同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個挫折,這樣才能夠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的論證方法,你認為關鍵點有哪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