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尚觀3
-
2 # 李阿姨和小雨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晚年生活悲慘?
1.迷之自信子女會贍養老人。老人認為子女將來肯定會贍養他,而且自己那些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還不如早點把它們分出去,省著以後麻煩。殊不知因為他這樣的舉動,很可能讓自己陷入深淵。錢掏出去容易,要回來可就難了。身上無錢,寸步難行,別總指望著子女掏。電視報道的親生子女拿老人錢卻不管老人,任其自生自滅的例子還少?到什麼時候老人都應該給自己留出過河錢,不為別人,就為自己晚年活的安樂。
2.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人身體健康可以自理還好說,要是癱瘓不能自理,尤其精神在出現問題,放在哪家這都得是個老大難問題。但出了問題就得解決問題,不能誰都不管。一個報道說,農村有一家哥幾個把得了精神疾病的老人鎖在房子裡,每日就派人送頓飯,其它吃喝拉撒就在屋子裡解決。聽起來很心酸又很無奈。
3.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前程和事業選擇離開父母到外打拼,他們一走可能三五年,也可能打拼好了就在那地定居。而老人呢?大多數會選擇留守在呆了大半輩子的地方獨自生活。所以生活全靠自己,要是突發點疾病也只能聽天由命。
4.經濟條件差。像是偏遠山區老一輩靠山吃飯的老人,一年全憑種點糧食蔬菜維持生活,哪還會攢下多餘錢?看個病,買個藥都是天方夜譚,山裡挖點藥吃吃就不錯了。
總之,不想晚年生活過得悲慘,老人自己手裡必須得有錢。你是看病住院,想請護工,保姆,進養老院,錢都可以解決。但要沒有錢,只能自己乾熬,苦了自己。
-
3 # 牽住夕陽的手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很悲慘?
看一家人的生活是否過得安寧、幸福,關鍵看這個家庭裡面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否相處得和睦。家和萬事興,家和兒女孝。
最近在小影片中看到幾個無家可歸的老人,表面上看,都很可憐,年紀一大把了,卻無落腳的地方。深究其原因,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是現在子女不要老父親,而是父親年輕時先拋棄了子女。
有的老人因為離家時間久了,現在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是過去的家沒變,找到子女後,子女不想管,然後老人又跟子女對簿公堂。
我們從普通人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有生有養,,子女一般不會跟父輩對著幹。養老是子女對父輩應盡的責任。
但是,父輩生了孩子,不養孩子,卻去過人家的日子,給人家養孩子。現在老了回過頭來讓子女養老,子女有怨言也能理解。
人是情感動物,你先傷害了子女,現在繼續傷害子女。子女不可能沒一點怨言。
因此,這些老頭首先要檢查自身的過錯,該給子女道歉,就道歉吧,畢竟你傷害子女在先。
作為子女而言,父親以前是做錯了,但是他畢竟是你們的父親。該養老還是必須做。這是責任,也是義務。不能把負擔推向社會。
最後希望年輕人以這些老人為戒,不要做讓自己以後後悔的事情!
你說是不是?
-
4 # 嘹亮EMBA
《中國老年人晩年的淒涼該有誰負責?》
最近看了網上一篇【哈軍工教授的“筆記”】恰好允我在USA做一個比較反思,親臨現場感受兩種體制下制度的內涵,也算是一個學習與認知的提高吧。
這次考察了資本主義體制下制度優劣,就關於養老,退役軍人相關政策和機構有了初步的認識。印象深的是其體制在對待軍人(含文職軍人)退役後的福利政策,有從中央政府到洲、市政府都有專門的機構服務於退役軍人。有專門的養老機構,專門的醫院,專門社會服務團隊,專門的膳食中心(食堂),專門的公墓……等福利設施。只要按照軍人退役條例執行的退役軍人(自謀職業和違反規定者除外),其退役金足以維持其本人良好的生活質量。這一點美國是自上而下全國統一的。而中國目前正在改善之中,尚有很大的差距。
老年人的養老目前在美國尚未全國一致,各洲的法律規定也不盡相同,福利機構五花八門。如同美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仍未全國統一。
奧巴馬上臺之初提倡的全民參與醫療保險計劃,目前已流產。
美國的保險制度仍然停留在社會化自由選擇階段,量化到個人就是全民投保,無政府統籌。最好養老機構,醫院,福利院還是有錢人的專屬品。這一點,還不如國內。
至於對有突出貢獻者的關懷有二個層面解讀。一是傳統文化層面的選擇,國外多是父母與子女分開居住,高收入家庭在其保險支出佔比約佔年收入的10%左右,養老保險已提前安排了後續養老諸多事項,有些洲還實施了“時間銀行”的養老制度,針對貧窮的家庭和老人。存續社會義工時間,待自己需要時支取。受子女制約很少!而國內這些有突出貢獻的老人(軍人),政府有一定的統籌。榮民院,養老院,療養院均是為這些老功臣準備的,而這些機構長年閒置,如棒子島、莫干山等榮民院,療養院全年入駐不到10%。主要是子女都不願簽字入住,受傳統文化影響,這些老人和孩子們都有礙面子,有些也是太偏闢不方便所致。目前國內這些老功臣所享受的福利和醫療保障全部由國家統一支付的,住院全報。這是我在美瞭解不同制度下不同的養老(保險)體制區別。供參考。
另外一個層面,就是國內這些老功臣工資收入多被晚輩以各種理由侵吞了。如果以這些老人的退休工資來用於其養老(一級教授18000元,二級15000元,三級13000元的月收入),不要說住中國最好的養老院了,長年租住五星級別的賓館都可以。那為何晚年還是那麼的淒涼?根還在親情難以割捨!中國老人至死都在奉獻!
筆記中描述的這些老功臣現住80多平方的房子,多是40多年前的部隊老房子,退休後的房改房國家統一配置的是一級教授180,二級教授160,三級教授140,多被晚輩佔用或出售了……。
親情被無度揮霍是中國老人最痛的傷!!!
附:
【哈軍工老教授筆記】
-
5 # 黃金谷90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謀一域者,如何謀全域性?不謀眼前者,如何謀一生?老年生活悲慘者,年輕時必非善謀者也……
-
6 # 好奇害死貓大俠
首先,說的現實一點,很多子女因為家產分配的不均,導致對老人有很大的意見。得到家產多的位女認為是他應得的,對老人也是不管不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次,有很多家庭承擔不起撫養老人的責任,老人上年紀後,有一定的退休金還要好一些。如果什麼都沒有,對於本身經濟條件就不好的家庭來說,該怎樣承擔撫養老人的責任。老人的吃住都是小問題,一旦突發疾病,這筆開銷很容易就使這個家庭支離破碎,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例子,老人也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面,所以很多老人在選擇養老去處的時候,都會盡量選擇兒女條件相對好些的家庭。
最後,我想吐槽一些既有撫養老人的條件,又不撫養老人的這群人。只顧著自己的享樂,忘記了父母的撫養,不出錢不出力,弄的像你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似的,你的良心何在。錢沒了可以再賺,父母沒了你這輩子都別再想舒舒服服的叫上一句爸和媽。
贍養老人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美德,希望不要會在某一代人手裡,最後告訴你什麼是幸福,幸福不是權威,幸福不是財富,幸福只是家庭的和睦。
-
7 # 星辰夜風
昨天剛剛看完一本書,日本作家藤田孝典寫的《下游老人》,作者在書中很好的回答了題主的問題。
我來透過書中的內容,簡單說說日本晚景淒涼的老人是怎麼樣的,以及產生的原因。
2014年,日本NHK電視臺播放了《老後破產》節目,在節目中,部分生活困難的高齡老人的實際情況被公眾於世。這個節目當時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由於日本高齡人群的貧富差距擴大,使得很多高齡老人晚景淒涼,孤苦無依,也就是淪為作者書中說的“下游化”。
這些老人情況各不相同,有些人還曾經是有著穩定收入的白領,甚至是收入不錯的銀行的“金領”,但他們也毫無例外的淪為了下游老人。
書中將“ 生活在基本保障水平以下的高齡者,並且有可能面臨這種困境的老人”定義為下游老人。
書中寫了一些老人的例子:
有的老人一天只能吃一頓飯,有的老人被迫去偷東西只為能被抓起來,甚至有的老人生活在繁華的東京,但卻以青草為食。
這些老人都有三個共同點:沒有收入、沒有儲蓄、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文中舉了幾個下游老人的例子:
1、加藤,76歲,一直單身。年輕時做過廚師,40歲為照顧生病的父母回到老家。十年後回到東京,因年齡和技能的原因,無法找到長期工作,不得不以打零工為生。
因養老金繳納年限不長,退休後拿到養老金才發現少的可憐,連付房租和生活費都成問題,僅有的一點積蓄也因為生病而花光了,最餓的時候以路邊的野草充飢。
2、永田,77歲。妻子,74歲。
永田年輕時一家人原本很幸福,後來女兒因校園霸凌退學後得了抑鬱症情況開始變糟。女兒已經48歲了,30年前勉強讀完大學後,一直“家裡蹲”,從未出去工作過,更無收入。一家三口依靠老人的退休金度日。然而退休金在女兒的治療費用、一家三口的房租和生活費面前,入不敷出。老人甚至說,如果沒有這個女兒該多少好……
但其實老人最擔心的是將來他們不在了,女兒該怎麼生存下去。
3、山口,69歲。在一家建築公司當了40年業務員,退休的時候領了一筆不小的退休補償金,結果生了兩次大病後,補償金消耗得所剩無幾。
4、藤原,67歲,銀行職員,退休前收入頗豐。55歲後因工作壓力大,牽怒於家人,導致妻子提出離婚,女兒出走嫁人。退休時公司給的高額補償金也被他拿去胡吃海喝,最後到了拖欠房租的地步。
雖然女兒幫他代繳過幾次房租,但因為女兒家也不富裕,也沒辦法繼續照料他的生活。後來他患上了老年痴呆,在公園度日。
作者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很恐怖的,他說:
任何人都有可能淪為下游老人。而眼下老年人的狀態,正是現在年輕人未來的狀態。
而導致這些人淪為下游老人的個人方面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
1、因患病或遭遇變故(發生事故或遭遇騙子)花光積蓄、補償金。
2、因收入(養老金)低、不能自理、養老機構床位不足等原因無法進入養老院養老。
3、子女是窮忙族或啃老族,無法幫助,甚至還要拖累父母,使子女成為老人下游化的誘因。
4、中老年離婚,導致財產被稀釋,而支出卻增加了很多。尤其是自立能力差的老年男性,因為不會自己做飯,只能外食,支出更高。
5、患上老年痴呆,沒有家人可以依賴。
作者在書中分析了在日本的保障體系下催生的下游老人的日本社會方面的原因:
1、養老及生活保障不足。說白了就是退休金低。
2、資產、收入縮水、物價飛漲。
3、醫療費用高。
4、養老院等護理機構保障不足(價高、床位少)
5、沒有房子或失去住宅,租房租金高。
6、人際關係構建缺陷,導致老人孤立無援。
7、老人不工作就無法維持生活,但工作則有可能會擠壓年輕人的就業。
當然,只提出問題,不解決問題不厚道,作者也給瞭解決方案:
1、存錢,擁有充足的個人資產。
2、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拓展社交圈,和家人、朋友、鄰居多交流,顧全配偶子女的感受、不要任性妄為,維護好親友之間的關係。
3、增加自己的抗壓能力。
說點我個人的觀點:
錢能解決99%的問題,包括題主的問題。
綜上。
-
8 # 夏日綠茵冬日暖陽
有些老年人,雖然有兒有女,但是他們不願意贍養老人,使他們的晚年生活很悲慘,是有多種原因的。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的子女不孝順。我的周圍十有八九的人家,雖然條件都不錯,可是他們還是沒有善待他們的父母。
我的一個親屬,兩位老人育有三男二女,兩位老人一生都是辛苦勞作、勤儉持家,雖然身為農民,但他們生活有方,一邊耕作農田,一邊養了很多家畜,不但吃穿不愁,還有餘錢,把孩子們都培養的不錯,全都成家立業,個個過得都很好。
等到這兩位老人年近八旬的時候,有病不能完全自理的時候,他們的子女誰也不往家裡接,把兩位老人直接送進了養老院,老人的願望是在兒女家裡生活。因為此時他們的兩個大孩子都已經退休在家,身體硬朗,贍養老人一點問題都沒有。
他們給老人選擇的是條件不怎麼好的養老院,老人生病了,他們也不接出來治療,就只等老人的死訊了,兩個老人在五年之間,相繼去世,含恨而終。
孝順的兒女,他們不會捨得讓自己的父母受罪的,父母很慘的,一般都是兒女不怎麼孝順的。
-
9 # hytq
農村老人養老金很低,如兒女收入不高,如果再有病,那就慘上加慘。對比公務員拿著很高的養老金有著很好的醫療保障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回覆列表
老人和小孩都屬於弱勢群體,尤其是老人,如果在街上看到衣衫襤褸,無家可歸的老年人,很容易引起同情。以前在街上看到這樣的老人,第一反應就是做子女的去哪了,要麼就是直接想是不是子女們都不孝順,才把老人逼成這個樣子。
不過還是當時年輕閱歷淺,習慣透過表面看事情,也因為一直以來老人處於弱勢群體的觀點,就自動把他們劃分到有理的一方。當初在老家,就有過這麼一位老人,子女住的並不遠,但是沒人願意主動接過去養活,只在平時端個一日三餐。雖然吃得飽,生活也是夠孤苦了,不過老人沒人關愛,還真是他自己的原因。
我覺得老人晚年生活悲慘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一、對老伴不好,失去了才知生活孤苦
人老了,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陪伴,能陪伴到最後的只有身邊的老伴,被寄予很大期望的子女反倒做不到。但是老家這個老人,年輕時候是出了名的不好好對媳婦,別說尊重了,那就是非打即罵。這裡面既有傳統女性地位的因素,也有老人性格脾氣的原因,老伴在常年鬱鬱寡歡之下,早早就患上了重病。
等到老人的老伴去世之後,老人還不以為然,嘴上說什麼晦氣,喪門星很不好聽的話。可就是這個在他口中沒落到一點好的人,伺候了他大半輩子,生養了幾個兒女。沒了老伴,也沒了個做飯的人,一下子就變成了孤寡老人。住得近的兒子不願意照顧,因為兒媳婦不願意,女兒嫁人了更不樂意管,因為記恨父親對母親不好。
其實這樣的老人除了自身性格壞,還有就是太糊塗。誰都知道老了能陪著到最後的,只有老伴,半夜不舒服起來照顧的,也還是老伴,而不是子女。
二、對兒媳婦不好,晚年很難過得舒坦
記得很久之前聽一位親戚說話,她就說別看她生了倆兒子,但是真正要指望的其實是兒媳婦。親戚解釋,人家都說生兒子享福,但是有兒子的才會知道,一娶了媳婦,父母就不是第一位了,人家才是一家人。
如果待兒媳婦不好,等老了就算是住到兒子家裡也沒什麼好臉色看。到時候為了一家人的感情和睦,主動搬出來的還是老人自己。如果強行干涉兒子家庭,那麼破壞的也是兒子的幸福。
三、親子關係淡漠
如果年輕時因為做父母不到位,影響了親子關係,在年老時也會影響晚年生活質量。因為子女感情淡漠,與父母關係並不親密,也只會盡義務,不會投入感情關懷。而對老年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老了和子女的感情交流,心理和精神上孤獨,比生活中難過更加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