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使寶貝128356033
-
2 # 妙七妖妖
前一段時間剛好聽了這樣一節《盛怒之下,如何避免打孩子?》的課程,簡單的分享給大家。
父母為什麼回打孩子?
1簡單快捷
2舊念做崇
3情緒失控
盛怒之下,如何避免打孩子?
7秒控制情緒;從念頭中抽離出來,從情緒中解脫出來
1激烈的感受加上強烈的需求
⊙我盛怒是因為我期待家人能好好享受我辛苦了半天給大家準備的晚餐。
2說出你不喜歡的,加上你想要怎麼樣或期待怎麼樣。
⊙“我不喜歡看到貓的尾巴被拖著!我希望你對動物們友好一些!你現在可以放了它並給它一些喝的.”
3 忘記所謂的冷靜,描述問題並大聲的喊出來
⊙用一個簡單的詞語描述“積木!”
⊙用提示性的語言描述問題“有人出去大開著門!”
⊙用觀察性的語言描述問題“我剛擦過廚房的地,現在又滿是髒腳印!”
4陳訴規規,食物椒用來吃的,不是用來玩的。
給出選擇要是你不想按我說的去做,可以離開餐桌在你的房間玩。
如果你還沒有吃飽,那就待著吃完,不要吐。告訴你的決定。
必要的時候,採取行動決絕地抱起孩子關進他的房間)你覺得很好玩,但我不覺的。看來你今晚不太餓。
5正面引導、⊙ 收拾好玩具,我們一起和水精靈與泡沫精靈與細菌大作戰
遊戲激發“我是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我要吃掉所有的玩具。”
幽默化解媽媽心中的怒火越演越列,我好想打人,可媽媽不想傷害你。你看到媽媽舉手打人的時候,你就拼命跑開。
便條應急人體定時炸彈如果來煩我,或者激怒我,就隨時爆炸!!!十萬火急,速來救援
-
3 # C咖啡豆子
孩子,有人爭論打還是不打,如果認可不打那再看,如果不認可就沒有必要看,我依舊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不打孩子並不是什麼理想主義,不要因為沒有經歷過就認為它不可能。孩子也是個體的,不打併不代表不教育,被打過的人們,你們就真的意識到錯了?還是牢固地記著自己被打了?如果老師打了孩子並且告訴家長就得這麼教育,哪個家長不會跳起來?謝謝各位。
首先我說幾點:
1、孩子一歲多已經可以講道理了。
2、打了孩子,孩子依舊不知道對錯,費時費力費感情,直接告訴他錯在哪,怎麼改是最好的辦法。
3、要允許孩子好奇,允許他們探索,試想一個什麼都能按照大人的想法做對(未必家長的想法就是對的),並且從不犯錯的孩子,你們會不會覺得很恐怖?違背了孩子發育規律啊,成長本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4、我爸只是笑著揪耳朵,不用力的。
5、我爸曾經和我說;你爺爺發脾氣我為什麼安靜地聽著?不是因為我怕他,也不是因為他說的對,而是怕把他氣壞了,其實我該幹啥還幹啥,你們啊千萬不能打孩子。
我從不打孩子,毫不誇張地說這個想法就沒在我的腦子裡出現過。
我想這和我的家庭教育有關,我父母從沒打過我和弟弟,我爸爸對我弟弟的用刑是揪耳朵,而且我父母不會說髒話,連最簡單的TMD我都沒聽他們說過。所以我和我弟都沒有打孩子的想法。
我女兒小時候有次犯錯,我老公舉起了他的手停在空中,我當時傻了一樣地看著他,他後來把手收起來說:如果是男孩我就揍他一頓。我問他:如果孩子現在是成人,那你還敢打他嗎?你現在打他是因為你知道你肯定能贏,但你一個大人欺負孩子算什麼本事?就在這兒找尊嚴嗎?
我老公被我打擊了,不過他認為我說的有道理,後來再也沒有了打孩子的想法。
他為什麼能抬起手?因為他從小隻要不聽話就被打,從小打到初中。我估計初中以後是不是我婆婆打不動啦!哈哈。
打孩子無非是家長能打贏,如果不贏家長肯定不會做。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也要公平啊,家長認為錯的,孩子未必知道,家長認為故意的,孩子未必如此,不能用成人的想法去揣測孩子,如果沒有點童趣那就不叫孩子啦!
突然想起我弟弟三四歲左右出門玩,周圍大一點的孩子指著泥坑跟我弟弟說:你敢躺下打個滾麼?我那親愛的弟弟直接躺下成泥猴了,一群人跟著到我家看熱鬧,看我父母怎麼打我弟弟,結果我爸看了之後哈哈大笑,找了個盆接水洗澡。我覺得我老爹太酷啦!(我之前很擔心我爸會揍我弟一頓的)
在打孩子之前問問自己:這是教育孩子呢還是欺負孩子呢?摔跤選手還得量級對等呢,對不?
-
4 # 不酷很愛笑的妞
把孩子當人看,別把孩子當作情緒發洩的工具。孩子年齡雖小,就跟大人一樣是人,而不是大人的發洩工具。儘管孩子自制力差、貪玩、不願意象大人一樣,規規矩矩坐在飯桌旁邊吃飯,但是,只要有信心按步驟培養孩子獨立吃飯,不依賴大人餵飯的習慣,還是能見到成效的。某些家長做事就是這樣:今天要孩子自己吃飯,明天又親自給孩子餵飯,孩子不知道是自己吃飯好還是餵飯好,也憑自己的性子行事,自己想吃了會主動吃飯,不想吃的時候,即使喂他也吃的不開心。因此,只要孩子身體正常,在入幼兒園之後,大人就應該趁老師在校要孩子們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在家也要讓孩子自己吃飯,除非孩子得病了,需要照顧、鼓勵孩子,才由家長餵飯。不要輕易喂孩子吃飯,讓孩子慢慢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並從中樹立信心,增加生活樂趣。
多向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從小明白吃飯的重要性。孩子雖小,一些簡單的道理,他們還是聽得懂的。如要吃飯身子才能長高,腦子才能變聰明,自己吃飯的人很能幹,適時鼓勵孩子。同時,吃飯的時候,大人最好少說話,讓孩子學大人的樣,安靜地坐在桌邊吃飯,不隨意挑食,不浪費飯菜。如果大人在吃飯的時候,喜歡講話,那麼孩子也會三心二意,邊吃飯邊說話,結果,飯菜涼了還沒有吃完,家長就拿出大人的氣魄,恐嚇孩子吃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條件反射”——家長不打罵,孩子就不吃飯。一些孩子在打罵聲中,哭鬧不休,哭累了,就睡覺了,結果,一碗飯沒吃三分之一,家長更氣憤,又使勁地打罵,導致“惡性迴圈”——哭鬧傷肺,影響食慾,消化力差,營養吸收不夠,抵抗力差,容易得感冒、氣管炎、肺炎等。
家長要加強自身修養,遇事少發脾氣,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容易發脾氣的家長,大多數是沒有文化的人,他們憑自己的性子做事,心情好的時候,把孩子當作寶貝,什麼事情都願意幹。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故意打罵孩子,要周圍人看到他對孩子是如何嚴厲。他們從沒有反思過,家長應修煉自己的耐心和愛心,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使孩子快樂成長
父母應儘可能親自教養孩子,不應把孩子拋給爺爺奶奶帶管。當今社會,留守兒童多。不少父母在孩子半歲左右就外出打工了,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孩子從小缺少父愛和母愛,隔代的爺爺奶奶無能為力,又不得不挑起帶孩子的責任。他們還是象過去一樣教育孩子,孩子不聽他們的話,他們就用簡單的打罵方式對付。這樣帶養孩子,對孩子、父母、祖父母都是弊大於利。一是親情得不到正常傳遞,大家都感到痛苦;二是父母責任缺失,顧自己太多,對家庭付出太少,自私自利的觀念根深蒂固,對老人和孩子關照不周,家庭矛盾容易激發;三是老人負擔過重,孩子經常看不到父母,他們得不到同齡人的幸福和快樂……
要想做到不無辜打罵孩子,必須對孩子充滿愛心,樂意承擔照顧和教育孩子的責任,願意做一個好家長。
-
5 # 賣菲紋衛生巾傳遞健康
為人父母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不是聖人,孩子也不是完人,教育方式是要隨著孩子的年齡、個性慢慢修正的。有時候,欲速則不達,而錯誤的手段,也是達不到正面的效果的。 啟蒙時代的瑞士裔法國教育家魯索曾說:“野蠻的教育為了不可靠的將來而犧牲現在,使孩子受各種各樣的束縛;為了替他在遙遠的地方準備他可能永遠也享受不到的所謂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麼可憐。” 也有許多人長大後有所成就,歸功於父母的打罵,其實打罵只是讓孩子因為害怕而“暫時”不犯錯,至於將來父母管不了或沒看見的時候會不會再犯,都是未知數。 孩子的成就,不該是拿來作為父母炫耀“教育成功”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可以明辨是非、將來可以過得快樂,並且為自己負責的人。 我在一本書中看到過一個小例子,有個家長聽到年僅3歲的孩子說了句髒話,就給了他一巴掌,理由竟是要把孩子的壞毛病扼殺在最初萌芽狀態。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團體或生活中,經常最先學的就是髒話,這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只要讓他們意識到,這是一件不對的事,以後不再犯就可以了,不需要出手“教訓”。因為孩子漸長之後,也許不記得你為什麼打他,但他一定記得你動不動就揍他,這是人性的自然現象。 受到體罰的小孩,長大後會有更多的侵略性,並且容易有反社會人格,對於社會上很多事情都會不滿、無法合群等,甚至會有認知功能障礙或是發展遲緩,而且打罵會讓大腦灰質減少,影響到小孩的智力。 如果孩子有不良的言行,你可以讓他重複再重複到厭煩,這時你想讓他再做他打死也不會再犯了,這是一個讓孩子改掉頑固小毛病的好方法。 很多媽媽經常說教育孩子很難,經常說教、打罵都沒效果,如果你對所有方法都失望,那就試試讓孩子“重複”改掉毛病的好方法吧!這其中的奧妙,是由於孩子在重複過程中產生的厭煩和抗拒,讓孩子印象深刻,從而在下次接觸時會產生抗拒心理,但一般建議父母在採用該方法時適可而止。 是不是很棒的一個方法,如果家裡的寶寶犯錯了,爸爸媽媽們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吧。
-
6 # 家庭書房
事情做得不合適的時候,你願意被別人打罵嗎?當然不願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每當對孩子怒火中燒的時候。心裡就把這句話默唸十遍。
用打罵方式管教孩子,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副作用,就是當家裡發生一點小矛盾小摩擦的時候,夫妻之間容易用不適當的方法來交流,比如說吵架,甚至可能動手。
愛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7 # 侯明哲數字商業
棍棒之下出逆子,用心溝通,何須打罵!
品牌內容官 2016-12-17 08:37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少家長看到的是不足,我們要欣賞他的優點,至於孩子的錯誤和不足,多引導,掌握些溝通術,讓孩子自己反省,而不是責罵,否者孩子很容易叛逆,最終無法管理,毀了他一生。
筆者有個男孩,就是透過下列方法,培養了時間分配、自主學習和運動等諸多習慣,也許和多年的銷售管理說服力有關,現在他成績全班第一、閱讀量第一、象棋第一、運動會2個冠軍的奇蹟,8年了從未打過孩子,發過幾次火(不是人格侮辱),現在基本不用管孩子,廢話不多,我們從場景、方法、話術三個部分展開,尤其是最後話術一定要看。
一、生活場景
下面的場景你一定很熟悉
案例1---寫字姿勢
家長:寫字頭頭抬高點,想戴眼鏡嗎?說了多少遍了!
案例2----時間分配
家長:小明,你作業沒做完就看電視!看我怎麼收拾你
案例3---吃飯習慣
家長:不好好吃飯,你要像小輝那麼矮嗎?限你10分鐘吃完,吃不完看完怎麼收拾你!
如上涵蓋了寫字姿勢、時間分配、吃飯等三個問題,這是最典型的中國式親子教育,主要是責罵或恐嚇體罰的方式,結果呢,但時間長了家長失去了威信,不起任何作用。其實管理孩子和員工是一樣的,和銷售是一樣的,就是說服力,通用的流程如下:
二、教育方法:
請遵循如下流程
1、讓孩子來幫忙-----注意力轉移到你
2、說出你的不滿(不要人身攻擊)-----說出你的不滿
3、講個故事-----故事更有說服力
4、不良後果-----和好處相比,人們更擔心失去什麼
5、給些方法------沒有方法,就沒有執行
6、給他希望------信心,讓孩子激勵自己。
7、自定目標------目標制定和分解
8、採取行動------現在就開始
三、話術解答:
我們嘗試下案例1,看看怎麼教育孩子。
1、讓孩子來幫忙
小明,幫爸爸找下眼鏡,爸爸看不見,幫我找找。(可以誇張些,你到處亂摸)
2、說出你的不滿
小明,剛才你給爸爸找眼鏡有什麼感觸?你不希望將來這樣吧?失去了眼鏡就失去了光明!爸爸看見你最近寫字姿勢很不好,也說你了幾次,寫字的姿勢是眼距30公分以上等等。
3、講個故事(故事比大道理更打動人,故事要豐滿、真實、生動)
想不想聽故事啊,知道爸爸的眼鏡是怎麼帶上的嗎?小時候爸爸的作業確實比你少,但是爸爸主要因為寫字姿勢不對、光線不好造成的,上了初中就戴了眼鏡,爸爸很後悔當時沒有聽爺爺的話,你爺爺應該對我更狠點(說不定哪天你發飆了,孩子會感謝你理解你,因為你埋了伏筆)。
4、不良後果
你知道爸爸戴眼鏡後有多痛苦嗎?很多劇烈運動尤其是對抗性運動不能參加,比如你喜歡的足球、籃球,一旦近視你將無法參加,你經常看球賽,有沒有運動員戴眼鏡的?一旦近視,你會失去很多童年快樂,從而自閉內向。
5、給些方法(給他方法,讓執行的細節更完美)
6、給他希望(執行的信心很重要)
小明,你在爸爸媽媽眼裡一直是個聽話的孩子,姿勢這點小事難不倒你吧?
7、自定目標(自定就是承諾,執行會更有壓力)
做事光有信心沒用,你覺得多長時間能完成目標呢?15天還是30天,你自己定?如果孩子說10天完成,你就說10天的難度確實很大,我給你21天(研究表明21天可以培養一個好習慣),3周時間,如果提前完成,我給你獎勵,獎勵什麼暫時保密。目標是連續21天姿勢完全正確算你挑戰成功。
8、採取行動
好,既然目標定了,能否現在開始,先嚐試下,找找感覺,明天考核正式開始了,加油!
更多熱文,關注【品牌內容官】。
-
8 # 幼兒教師琰琰
父母如何做到不打罵孩子?很多父母特別關心這個問題,打了罵了之後後悔,但也真的起不到作用。為什麼要打罵孩子呢?因為孩子的行為我們不滿意,孩子沒有按我們想的那樣做,所以生氣了。實際上這是父母的情緒,是父母需要宣洩自己的情緒。再者打罵孩子,此時父母認為我是你爸媽你必須聽我的。孩子要麼是尊敬你不反駁,要麼反駁不過,他內心也在反抗。孩子的情緒發洩不出去,他會叛逆,做出新的你不喜歡的行為來和你對抗。那麼如何做到不打罵孩子呢?可以透過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可以認真聆聽孩子的,一起學習如何溝通,如何釋放自己的情緒。比如一致性溝通,看事實談感受。不評判對錯,只描述真實事件以及你我的感受。當我們評判的時候,對錯,應該的模式,你是對的我是錯的,人本能不喜歡別人批評自己。當我們只描述事實,表達真實感受,感受關注的是心,是在表達愛,當我們用心,用愛溝通的時候一切問題就解決了。所以先處理情緒,在表達。舉個例子:孩子考試考了59分,戰戰兢兢拿著試卷找你。你很生氣,一看火冒三丈,準備開戰。如果你此時能注意到你自己和孩子的感受怎麼說呢?“孩子,我看到你這次考了59分,你心裡是不是有些難過呢?而且你害怕我會批評你?”孩子此時內心的感受又是什麼樣?也許會哭出來。“我知道你很難過。這次沒考好也沒關係,正好我們總結一下學習方法如何學習效率更高呢”也許孩子會開始說預習,多做練習,該記得及時記住,多複習總結方法“孩子,我就知道你總有辦法解決問題,方法總比困難多,孩子我相信你”
-
9 # 新新主播
其實當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認為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其實,不管用什麼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其責任都要由父母來擔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不願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會有打罵的草率表現。一般來說,家長之所以要打罵孩子,
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傳統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但在親子關係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家長滿意,那麼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3、熟悉的成長經驗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麼怎麼辦呢?
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妙法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透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專家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把孩子當人看,別把孩子當作情緒發洩的工具。孩子年齡雖小,就跟大人一樣是人,而不是大人的發洩工具。儘管孩子自制力差、貪玩、不象大人一樣,但是,只要有信心有耐性,讓孩子慢慢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並從中樹立信心,增加生活樂趣。
多向孩子講道理,孩子雖小,一些簡單的道理,他們還是聽得懂的。同時家長自己也要做好帶頭作用。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
家長要加強自身修養,遇事少發脾氣,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容易發脾氣的家長,大多數是沒有文化的人,他們憑自己的性子做事,心情好的時候,把孩子當作寶貝,什麼事情都願意幹。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故意打罵孩子,要周圍人看到他對孩子是如何嚴厲。他們從沒有反思過,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沒有一點好處,只能讓孩子的脾氣也變得暴躁。教育方法不對,造成的後果是難以估量的,家長應修煉自己的耐心和愛心,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使孩子快樂成長。
父母應儘可能親自教養孩子,不應把孩子拋給爺爺奶奶帶管。當今社會,留守兒童多。不少父母在孩子半歲左右就外出打工了,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孩子從小缺少父愛和母愛,隔代的爺爺奶奶無能為力,又不得不挑起帶孩子的責任。他們還是象過去一樣教育孩子,孩子不聽他們的話,他們就用簡單的打罵方式對付。這樣帶養孩子,對孩子、父母、祖父母都是弊大於利。一是親情得不到正常傳遞,大家都感到痛苦;二是父母責任缺失,顧自己太多,對家庭付出太少,自私自利的觀念根深蒂固,對老人和孩子關照不周,家庭矛盾容易激發;三是老人負擔過重,孩子經常看不到父母,他們得不到同齡人的幸福和快樂。
要想做到不無辜打罵孩子,必須對孩子充滿愛心,樂意承擔照顧和教育孩子的責任,願意做一個好家長。
-
10 # 埃米爾
首先,新的時代需要新觀念的父母,新時代的父母需要新的教育方式,不同與以往的教育方式,父母要認識到這一點並且努力去學習。
其次,父母的教導方式需要跟隨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隨時來調節,六歲之前應該是加強規矩規範的設立管控,上學之後應該慢慢放手讓他自由發展。
最後,中國有很多的傳統文化理念不能丟,但形式可以改變,比如三字經國學中中都可以來學習教育孩子。做到不打罵孩子,最最重要的是做到自己的修身養性,遇到教育的難題想出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打罵。
回覆列表
我覺得大多數父母都有這種困惑,孩子有時實在太頑皮了,或不能好好學習都讓做父母的很操心,我兒子今年八歲上二年級,其它方面很懂事,就是不愛學習,成績差,有時教他寫作業或背書不認真我也會忍不住罵他幾句,不肯寫字也打手,我覺得孩子該教還得教訓,該疼愛時也要疼愛,他犯錯了你都不嚴厲的批評教育的話,他就會不知道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