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桐陽媽育兒
-
2 # 廣州親子教育圈
爸爸媽媽都知道,貪玩的孩子總是精力旺盛的。這樣的孩子,喜歡在家裡不停地擺弄各種物品、玩藏貓貓、玩“打戰”遊戲等等,孩子貪玩看上去不務正業,真的是聰明的嗎?
其實,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激動、愉快的情緒,都能夠激發和調動大腦神經的高度活動,有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呢!
貪玩,有助於孩子智力發展,也有助於許多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不同的遊戲對孩子各方面的技能也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孩子喜歡擺弄各種的物品、玩具,可以從許多相近似的物品中提高概括能力;在“藏貓貓”的過程中,孩子會認真觀察,透過排除假象尋找目標,從而養成細緻的思維習慣;在“打戰”時,孩子能把一根竹竿當成駿馬或機關槍,還要把眼前的東西想象成戰場和敵人,可以出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貪玩的孩子總是精力旺盛的)
在玩耍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孩子們的慾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孩子又能慢慢地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合作等社交能力。
而且,貪玩的孩子一般都是樂觀開朗、有幽默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勇敢大膽的,這樣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傾向。幼兒時期的孩子,都是在玩樂中學習和成長的,所以,對幼兒的早期教育要讓他在玩了中學習,千萬不能只學不玩或多學少玩,就違背了兒童教育學和兒童行為科學的規律。
孩子貪玩、不愛學習怎麼辦?
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擔心:孩子太貪玩了,不愛學習怎麼辦?確實如此,貪玩的孩子一般都是天性好動,很難讓他乖乖地坐下來認真看書。貪玩的孩子智商都不差,可是有些貪玩的孩子卻荒廢了學業。如何將貪玩孩子的優勢發揮出來呢?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促使孩子自覺學習的原動力,當貪玩的孩子對某一個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總會引導他認真地研究,這時候的學習是最高效的。當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他自然就不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孩子長期養成愛學習的習慣,貪玩的習性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孩子仿效性極強,見到別人怎麼做他都會依樣畫葫蘆)
培養興趣,重點突破
爸爸媽媽也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豐富的興趣,以此來慢慢轉變孩子貪玩而不學習的習性。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逐步學會發現和發展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同時,爸爸媽媽也要不時地稱讚、鼓勵孩子,當孩子受到肯定,才會更樂於去學習探索。
讓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孩子不能獲得玩樂時的成就感,可能是考試成績不如其他同學,這樣的失敗會戳傷孩子的學習熱情。爸爸媽媽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為孩子設定一個恰當的學習目標,並且多鼓勵他,孩子能透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他能夠實現的目標,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這樣會激勵孩子的繼續努力,引發他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為孩子找一個愛學習的夥伴
很多孩子仿效性極強,見到別人怎麼做他都會依樣畫葫蘆。所以,對於貪玩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可以為他找一個愛學習的小夥伴,這樣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榜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希望變好的內在動力,逐漸喜歡學習起來。有時候,榜樣的力量可比爸爸媽媽的說教、打罵更有功效呢!
-
3 # zzt的美好明天
“這孩子特聰明,就是不用心”,這話真的誤導了很多人!
每回考試結束後
總能聽得到很多家長這樣說:
“這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
“他不是不會做,就是粗心、馬虎”
“都會,但是就是考不出來”。
為什麼家長喜歡給孩子下這樣的定義呢?
一位老師講:之所以說這句話
是因為它是安慰家長最佳話語
誰都想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
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期許、無奈、自我安慰
甚至還有著自豪和驕傲
雖然滿足了家長的心理
可不知,有多少孩子毀在了這句話上
因為它給孩子的內心植入了多種錯誤的觀念
誤導孩子對聰明和努力的認識
會讓孩子覺得聰明比勤奮
高階智商比努力重要
潛移默化之下,
孩子很容易輕視勤奮的力量。
給孩子無路可退的感覺
孩子努力學習,成績還是上不去
就會被家長和老師視為不聰明
為了維持聰明的形象
他就無法努力做事。
只能說明家長教育孩子的失職
一個聰明的孩子沒學好
大部分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孩子都有惰性
需要引導和監督
而家長沒有盡到責任
反而有這樣的話來評價孩子
明顯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狀況
更不要說如何幫助孩子的學習了。
所以,對於聰明而不努力的孩子
家長應該教會他們明白:
在勤奮和聰明之間選一個的話“我寧願你笨”
世間任何事都可能騙人,
但唯有汗水不會騙人;
聰明永遠不是你的武器,
努力才是你最可靠的朋友;
智商決定下限,努力決定上限;
這世上最聰明的人是隻知道努力的人;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世間沒有人天生就是聰明的
即使聰明,也沒有人不努力就獲得成功的
作家嚴歌苓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有人說她聰明而她說:
“聰明是頂靠不住的東西。”
有家長疑惑,那麼還可以誇孩子聰明嗎?
當然可以 有時,讚美孩子是給他心靈上的一種安慰
增加孩子自信的一種方式
但是,凡事有度、講究方式方法
過度的誇孩子聰明
將來只會適得其反
心理學家德威克成就目標的定向理論
他將兒童分為兩組做拼圖
給A組拼好拼圖的說的話是:
你一定很聰明才拼好了拼圖;
給B組說的話是:
你一定很努力才拼好了拼圖;
然後,第二次讓兩組孩子選擇拼圖
A組幾乎所有孩子都選擇了相對簡單的拼圖
而B組的大部分孩子都選擇了更難的拼圖
這是因為聰明是人體本質化的東西,
但人生是可透過努力改變的
失敗,往往不是孩子不夠聰明
而是因為不夠努力
獎勵努力,不獎勵聰明
家長注意千萬不要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了
聰明不等於成功
而成功卻等於努力+聰明
家長培養孩子努力的前提是
先讓自己變得努力,
從細節、細心、耐心、堅持不懈、抵制誘惑、克服困難上
給孩子做出榜樣
這樣孩子才能做到勤奮、努力從而達到成功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
連結:http://toutiao.com/i6320346297198969345/
連結:http://toutiao.com/i6320346297198969345/
連結:http://toutiao.com/i6320346297198969345/
連結:http://toutiao.com/i6320346297198969345/
回覆列表
文/桐陽媽
這孩子很聰明就是貪玩,這是中國父母和老師常用的語言,寶寶你真棒,寶寶真乖,寶寶真懂事,這些話對孩子能有多少幫助呢,真的對孩子自信有幫助嗎,只是換來孩子希望大人的誇獎而已。
這孩子很聰明就是貪玩,這句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是這孩子天生很聰明,不用努力就能完成,所以現在玩也沒事。另外一層意思,孩子就是貪玩,這就是貼標籤行為,不斷的強化貪玩,孩子會認同我有貪玩的特質。做什麼事的時候,就想到我是個貪玩的孩子,做不做沒關係。
怎樣去教育孩子,做正向教育,鼓勵孩子的優點,對缺點正向引導。鼓勵孩子具體的事情,比如,在幼兒園,孩子把玩具歸位,老師鼓勵孩子,寶貝能夠想到把玩具歸位,給大家做了表率,孩子會看到自己把玩具歸位,非常有成就感。比如,孩子吃飯排隊,可以表揚孩子,有自覺行為。幼兒園集體活動,大家都回教室學習,有的孩子不回去,可以和孩子說,寶貝覺得玩很有趣,如果和大家一起玩,一起學習,這就更好了,同老師一起回去,還是自己走回去,給孩子一個選擇權,讓孩子覺得很受尊重。無論選擇自己回還是老師回,孩子都的回去。如果孩子不做選擇,還要在外邊玩,允許孩子在外邊玩,你需要玩1分鐘,還是2分鐘,依然給孩子一個選擇權,最多等孩子2分鐘。只要大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熊孩子會越來越少。